(原标题:公募一季报揭秘:真正的赢家,不光是重仓了AI)
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公募最新规模变化也随之浮出水面。
股票型基金方面,去年年末2.55万亿,今年一季度末2.68万亿,新增了1300亿。其中,约有830亿来自指数股票型基金,剩下的470亿则来自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方面,去年年末4.97万亿,今年一季度末4.93万亿,反而缩水了400亿。
两者对比后不难看出,除了ETF继续稳步增长外,增量资金极为有限。
当市场没有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所谓的“结构性行情”,即只有少数行业板块的股票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而其他行业板块的股票价格则出现相对较弱的表现甚至是下跌。
反映到一季度的A股市场,便出现了大家所看到的一幕:搭乘AI赛道的东风,TMT成为了市场中的一股清流。计算机、传媒、通信、电子行业一季度涨幅分别达到了36%、34%、29%、15%,领涨全市场其他行业。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另一些板块则成为了“被抽血”的对象。其中,新能源成为了“重灾区”,医药也受到了波及。最终,全行业变成了一场零和博弈的游戏。
在这场游戏中,只有少数人规模逆势增长成为了赢家。
01 新锐基金经理突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要基金业绩好,就能带来规模的显著增长,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一季度涨幅靠前的基金规模变动来看,绝大多数产品的规模增长并不显著。
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3.3.31
这一幕,与去年煤炭板块一骑绝尘时的情况颇为类似,反映了大家对于短期涨幅过快板块的担忧,对于波动大的板块更偏向于谨慎。
不过,在上述榜单中,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新气象。比如部分新生代基金经理逐渐崭露头角,业绩遥遥领先,规模也有着显著增长。其中,招商基金的翟相栋、国新国证基金的张洪磊,是最为突出的两个人。
作为新生代基金经理,专注投资TMT的翟相栋在接管“招商优势企业”后,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回报。截至一季度末,“招商优势企业”回报率达到35.6%,净值也创出了历史新高,而这主要得益于他任职后的那次调仓换股。
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在2022年4月担任“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后,翟相栋将投资的重心转移到了TMT上。
2022年中报时,电子行业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5.99%;到2022年年报时,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67.05%。
根据2023年一季报显示,翟相栋进一步加大了对TMT行业的配置力度,换成了“攻击性”更强的投资组合。今年一季度,“招商优势企业”前十持仓个股的平均涨幅接近55%,成功捕获两只翻倍个股。而该基金去年四季度前十持仓个股,在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涨幅仅有13%。
正是得益于翟相栋一季度敏锐的判断与较强的执行力,“招商优势企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超额回报。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他在TMT行业多年的深耕。自2015年进入行业后,翟相栋便从事TMT行业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有八年。直到去年4月接手“招商优势企业”,翟相栋才踏上了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之旅。
不只是翟相栋,来自国新国证基金的张洪磊,也是一名“新兵”。
公开资料显示,张洪磊历任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董事会办公室员工、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汽车行业分析师、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大机械组组长、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研究员、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2019年9月任职基金经理,开始管理他的首只基金——国新国证新锐。
尽管张洪磊是一名新人,但“国新国证新锐”却是一只老基金。因历史业绩不佳,该基金规模曾几度跌破清盘线。
在张洪磊接手后,逐渐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尤其是从2022年末至今,其着重配置的计算机板块,带动基金净值从2022年末的低点反弹超过50%。今年一季度,“国新国证新锐”的净值涨幅超过40%,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排名中名列前茅。成绩的背后,来自张洪磊对于行情的判断和果断决绝的执行力。
去年四季度,他通过在前期涨幅相对较小、仍在底部区域的计算机行业寻找投资标的,积极寻找预期差;今年一季度,他又成功把握住虹软科技、亚信安全、宝兰德、新开普、华兴源创等个股的阶段性行情,增厚了基金收益。
除了翟相栋和张洪磊外,泰达宏利的孙硕、万家基金的耿嘉洲、嘉实基金的李涛等人,也因把握住AI行情且规模增长较为明显,从新生代基金经理中脱颖而出。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投资一定要立足于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主导的行业,这些行业就是时代的阿尔法。同时,要让自己的能力圈和时代相匹配,只有在能力圈的机会才会下重手,也只有下重手才可能对组合带来更高的收益。
02 怕高的都是苦命人
与前面提到的主动管理基金一样,一季度涨幅过快的ETF也未能获得更多增量资金的关注。
在一季度涨幅靠前的ETF中,规模增长最多的是“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仅增长了7.49亿元。
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3.3.31
其中的原因,既有来自大家对于板块短期涨幅过快的担忧,更反映出投资者偏向于短期博弈的心理,而ETF便成为了很多资金短期博弈的工具。
ETF作为一种便捷的投资工具,可以起到一揽子投资和配置的作用,能够协助参与行业红利机会;同时,ETF具备交易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等产品特征,也可以追求有效分散个股风险;此外,ETF可以在股票账户进行交易,方便盘中把握交易机会。
一般而言,观察ETF,流动性是遴选的最重要指标。充足的流动性,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实现在ETF的买进和卖出。
就像大家口渴时挑选矿泉水,其实口味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可能先入为主会形成一定的品牌依赖,但能否便捷买到,会成为影响最终购买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追踪同一指数的众多ETF中,资金往往会选择规模更大的。因此便会看到,同样是投向动漫游戏领域,去年四季度规模最大的“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在今年一季度获得的增量资金是最多的。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云计算、大数据、软件ETF上。
既然更多的增量资金没有进入涨幅过快的ETF,那么数百亿的资金究竟去了哪里?答案是:创业板、半导体芯片、科创板、恒生互联网科技、酒、纳斯达克等方向。
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3.3.31
宽基指数方面,除了“易方达创业板ETF”在一季度规模增加了130亿外,“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的规模也增加了52亿。
行业指数方面,“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鹏华中证酒ETF”、“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的规模,也分别增加了54亿、33亿、30亿、24亿。
此外,在跨境ETF方面,“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和“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在规模上也有显著提升。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作为一款逆势发行的产品,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因为彼时的指数恰好处在调整期,较此前的高点已跌去20%,加之期间一些热门股跌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行。
但指数的下跌,似乎并未浇灭资金入场的热情。其份额从成立之初的14.56亿份,到2023年一季度末,已增至352.14亿份,增长了23倍。
来源:基金报告
而“广发纳斯达克100ETF”(159941),则借助美股十年牛市,实现了业绩和规模的“双升”。成立至今,涨幅超过170%,最新规模也接近150亿元。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末,“广发纳斯达克100ETF”的机构持有比例接近80%。
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2.12.31
作为一家综合实力突出的资产管理公司,广发基金也是业内较完备的指数产品提供商之一。自2019年起便推出了“EASY ETF”指数品牌,目前指数产品布局齐全、品类多样,涵盖宽基、行业主题、境外指数等多个品种。此前,广发基金连续两年获得“金基金?被动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奖,这一殊荣的背后,正是源于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近年来,以公募FOF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正在加大对ETF的配置力度,市场开始出现ETF频现FOF基金持仓的情况,而“广发纳斯达克100ETF”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03 野百合也有春天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在基金一季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基金经理没有重仓AI,个人管理规模依然获得了不错的增长。他们中,既有在去年“风火轮”行情中表现稳健的,也有近年来在医药主题轮动方面做的不错的,还有在量化投资方面业绩突出的。
(1)稳健派
既然是稳健派,顾名思义,他们在2022年的表现不一定是最好,但却是表现相对稳健的一拨人。也正是这份稳健,使得更多人愿意将资金托付给他们。特别是在增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们的个人管理规模依然获得了10亿元以上的正增长。其中,华商基金表现最为突出,包揽了前两名。
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3.3.31
排在首位的周海栋,仅今年一季度,个人管理规模就增加了127亿元。
与大部分基金经理不同,周海栋有着丰富的实业经历,期间培养了具有成长特征的医药、电子、计算机等行业的研究能力。进入金融行业后,他又相继覆盖化工、有色、煤炭、交通运输、农林渔牧等周期特征明显的行业,培养了周期股研究能力,长期一线的投研经验,又能帮助他全面地挖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和制定投资策略。
实业与投资的结合,让他形成了“一手周期、一手成长”的能力圈。在面对“风火轮”行情时,通过均衡配置,达到熨平波动的效果。
排名第二的余懿,其投资风格同样注重平衡稳健。在关注成长和价值的平衡、行业配置的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平衡之外,还专注价值成长策略,并且适当兼顾逆向和景气带来的投资机遇。
今年一季度,余懿减持了一些涨幅较大的计算机个股,在保持以成长风格为主的基础上,确保行业配置更加均衡。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位外,英大基金的张媛、景顺长城基金的鲍无可、银华基金的王海峰等人,同样依靠着稳健的操作,获得资金的认可。
(2)医药派
如果说,稳健派是依靠均衡策略把握行业轮动的机会,那么投向单一赛道的医药派,则只能在医药行业中慧眼识珠了。
众所周知,整个医药板块自2021年高位见顶后,便没有了趋势性机会。想要在医药板块上赚到钱,唯有把握住阶段性机会,鹏华基金的金笑非便是其中的一位。
去年四季度对医药全面翻多后,金笑非对所管理的“鹏华医药科技”做了很大的调仓,看好创新药、中药、消费医疗方向,其中创新药是主体持仓。大幅调仓之下,该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最终收获了6.93%的业绩回报。
进入今年一季度后,医药板块大幅波动,特别是创新药板块受到海外利率影响,波动较大。金笑非果断在下跌中逐步加仓,同时把上涨较多的中药板块做了的一定兑现。最终,“鹏华医药科技”在获得季度业绩增长的同时,规模也获得了显著增长,在一季度医药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排名中,名列前茅。
金笑非个人的管理规模,也从去年四季度的31.48亿元,增长至今年一季度的48.27亿元。
(3)量化派
事实上,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规模增长排名中,主动管理基金之外的量化基金,也出尽了风头。
凭借“国金量化多因子”、“国金量化精选”等产品规模的飙升,国金基金的马芳一跃跻身百亿基金经理之列。
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3.3.31
与大部分科班出身的量化基金同步,2016年加入国金基金之前,马芳一直在IT相关公司从业,2020年开始管理公募产品,如今已是国金基金量化事业部的副总。
作为一家券商系的公募基金,国金基金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出过太有名的基金经理,直到马芳异军突起,让外界看到了国金基金在量化方面的坚持和成果。
另一位因公募量化火爆,个人管理规模显著增长的,是来自招商基金的王平。作为主动量化投资的老将,王平早在2006年便加入招商基金,2010年开始管理基金,是“招商中证白酒指数”的第一任基金经理。后来政策推动指增基金发行后,他就将重心放在了主动量化和指数增强策略。
今年一季度,他所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选股票”规模也增长了近10个亿,其个人的管理规模也接近百亿。
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3.3.31
如果不是该基金在一季度采取限购措施,王平或许也已步入百亿基金经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