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宝钢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宝钢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宝钢股份(60001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高开低走并于二季度达到低点,下半年逐步复苏。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0%;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1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

  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效益整体大幅下滑,2022年中钢协重点大中型钢企实现利润982亿元,同比下降72.3%。全年我国粗钢产量10.1亿吨,同比下降2.1%;2022年,国内钢材价格指数123.4,同比下跌13.8%;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62%铁矿石普氏指数全年均价120.2美元,同比下跌24.2%;山西吕梁产主焦煤全年均价2,459元/吨,同比上涨20.2%。

  901902390904905906790908909910191912001002300004005006700008009010101012101102310104105106710108109110111112201202320204205206720208209210121212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粗钢产量CSPI月均

  2022年,公司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下行、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各种风险挑战,深入开展战危机、创一流专项行动,极致提升经营效率,全年利润总额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2022年,公司销售商品坯材4,976.3万吨,实现营业总收入3,690.6亿元,利润总额150.4亿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等

  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中国经济经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多重内外部冲击,面临超预期的下行压力,但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项稳经济政策陆续推出并加速落地的情况下,全年国内经济同比增长3%,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较前两年平均增速低2.5个百分点,较2019年低2.1个百分点。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形势较为严峻,弱周期低景气度背景下,市场供需双弱集中体现,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受全球通胀上升、能源危机等影响,钢铁原燃料价格快速上涨,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持续挤压,行业呈现大面积亏损,整体盈利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

  2022年,面对钢铁行业“严冬”,公司全体系聚焦“降本、增效、变革”,全面推进产线效率提升、采购变革、技术降本、产品结构优化等战危机行动,全年利润总额持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二)新发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2年,国家部委陆续发布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等产业政策,对钢铁产业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产能治理、能源环保和提高废钢使用量方面。

  产能治理方面,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有序引导电炉炼钢发展。

  能源环保方面,相关政策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

  提高废钢使用量方面,相关政策提出,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

  上述政策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降能耗要求和低碳发展要求。国内大型钢铁集团将响应国家和行业号召,实施“双碳”行动,落实极致能效等工作,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坚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拥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世界一流的制造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司钢铁主业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碳钢薄板、厚板与钢管等钢铁精品,主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行业。聚焦核心战略产品群与独有领先产品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多基地产线分工,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从制造、研发、营销、服务四大维度,形成汽车用钢、硅钢、能源及重大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镀锡板、长材等六大战略产品。

  公司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积极开发应用先进制造和节能环保技术,建立了覆盖全国、遍及世界的营销和加工服务网络。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汽车高强钢、取向硅钢、高等级家电用钢、能源海工用钢、桥梁用钢等高端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持续实施以技术领先为特征的精品开发战略,紧密关注中国高端制造业如军工、核电、高铁、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高速增长,发展包括超高强钢、取向硅钢在内的高端产品,并研发储备更高端新材料技术,集中力量“从钢铁到材料”,持续追求高端产品结构带来的经济效益。

  作为客户最值得信赖的价值创造伙伴,公司聚焦“从制造到服务”和“从中国到全球”,通过服务先期介入、完善客户端需求驱动机制、产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宝钢慧创平台、快速响应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以及钢铁服务平台的快速战略布局等,以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积极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坚持“规模+能力”双轮驱动,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创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一方面,立足宝武集团旗舰公司和板材专业化平台公司的定位,推进宝武集团内部有关钢铁企业的联合整合和业务协同,并在“百千十”产品领域多渠道、全方位打造细分市场冠军;另一方面,加快“走出去”步伐,控股、参股海外钢铁基地,加速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深化拓展“1+5”战略,创新深化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持续打造产品经营、技术引领、绿色低碳、智慧制造、效率提升5大能力。

  公司拥有上海宝山、武汉青山、湛江东山、南京梅山等主要制造基地,是全球碳钢品种最为齐全的钢铁企业之一。在创新深化“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上,坚持变革驱动,致力于构建智慧高效总部,打造智能敏捷的制造基地。继续深化“五个中心”和产品事业部、工序管理部建设,强化“平台化+专业化”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深化基地间的产销协同,建立多基地产销平衡新模式,适应供需变化,实现公司效益最优。

  (二)公司亮点

  经营业绩保持国内行业第一。公司克服疫情和钢铁市场下行等多重压力和挑战,深化一公司多基地管控模式,持续加大全面对标找差,加大购销协同力度,动态优化资源流向和产品结构,加大降本控费挖潜力度,2022年实现利润总额150.4亿元,利润降幅跑赢行业大盘。

  深化产品差异化经营战略。全年实现“1+1+N”产品销量2538万吨,销量同比上升183万吨。冷轧汽车板、取向硅钢、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精品能源及结构船舶使命类用钢等高盈利产品较年度目标实现增量100余万吨。推进绿色低碳品牌建设,扎实推进“Beyond超越行动”,宝钢汽车板SMARTeX和硅钢BeCOREs成为“双领军”品牌。

  成本削减工作持续深化。围绕采购物流降本、能源成本削减、配煤配矿结构优化、重点费用管控、技术经济指标改善等,全方位开展成本削减,2022年实现成本削减9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有力支撑公司经营业绩。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公司环保A级绩效企业创建全面启动,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四基地全面实现100%固废不出厂;双碳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制定《宝钢股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并发布行业首份《气候行动报告》;智慧碳数据平台(iCD)正式上线,实现碳核算、碳资产和产品碳足迹管理;宝钢汽车板超低碳零件暨净零碳路径全球首发活动成功举办;湛江钢铁氢基竖炉项目开工建设,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有序推进。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公司获得国家、行业、省部级各类科技奖项36项;公司16项关键核心技术稳步推进,其中薄板钢内欠检测技术、极端环境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等取得突破性

  以新一代高能效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钢B30AHV1400M为代表的9项产品实现全球首发,40项标志性技术取得突破。

  数智化转型实现新提升。深入推进“四个一律”与“宝罗机器人”上岗,加快推进智慧基地和智能工厂建设。全面升级数据赋能,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碳数据管理、四基地工序质量管理等一批大数据应用成功投运。公司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数字领航”企业,东山基地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保持行业最高信用评级。2023年2月,惠誉上调公司信用评级至A+,目前世界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分别给予公司A-稳定、A2稳定、A+稳定的信用评级,公司继续保持全球综合类钢铁企业最高信用评级。

  持续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入选2022年《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为唯一入选该榜单的钢铁企业;入选“央企ESG-先锋50指数”,位列第四;获《中国上市公司双碳领导力排行榜(2022)》最高等级评价“卓越”;获新浪财经2022中国企业ESG“金责奖”--最佳公司治理责任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2022年,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加速变革,全面对标找差,打造极致效率,充分发挥一公司多基地协同优势,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碳钢板材领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经营、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智慧制造、效率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方面。

  1.产品经营方面

  公司实施“百千十”产品新战略,明确“1+1+N”产品族群战略,坚持差异化、同质化产品相结合,推动取向硅钢、彩涂和镀锡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高市占。2022年,冷轧汽车板、取向硅钢、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精品能源及结构船舶使命类用钢等高盈利产品实现增量超100万吨。冷轧汽车板和取向硅钢市占率实现双提升。推进绿色低碳品牌建设,扎实推进“Beyond超越行动”,宝钢汽车板SMARTeX和硅钢BeCOREs成为“双领军”品牌,热轧及线材产品环境声明在中国钢铁行业EPD平台首发。

  2.技术创新方面

  公司R&D投入率4.69%,发明专利申请占比97%,新试独有比例32.2%。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取得突破,破冰船用复合钢板研制成功,高端汽车动力系统用精冲钢批量供货超6000吨,汽车板内欠仪具备检测全板宽1800mm能力。“三性技术”稳步推进,一批卡脖子技术得到突破,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全氧冶炼、煤气循环及喷吹工艺流程全面打通。全年累计完成“高炉高利用系数生产技术”等40项标志性技术认定;形成光伏支架、商用车、电动车等领域82项行业综合材料解决方案。

  3.绿色低碳方面

  加快环保A级绩效企业创建,稳步推进废水零排放改造;四基地全面实现100%固废不出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固废返生产利用率分别达99.9%、30.2%,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各基地着力推动厂区景观提升,开展环境整治,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双碳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制定《宝钢股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发布行业首份《气候行动报告》。智慧碳数据系统全面上线,宝钢

  汽车板超低碳零件暨净零碳路径全球首发活动成功举办。湛江钢铁氢基竖炉项目开工建设,桩基工程全部完成,竖炉本体炉壳首件吊装顺利完成,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有序推进。

  4.智慧制造方面

  公司积极落实智慧制造新一轮规划,全面升级数据赋能,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碳数据管理、四基地工序质量管理等一批大数据应用成功投运。“四个一律”标杆牵引取得新进展,宝山基地炼铁三号烧结等共十条产线达到“一线一岗”智能产线水平。全年新增投运200多台工业机器人,首批10个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应用投运上岗。公司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数字领航”企业,东山基地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5.效率提升方面

  公司全力打造极致效率。持续提高机组成材率,着力提升公司材钢比;加大经济炉料使用比例,降低铁水成本;铁钢界面上提高TPC周转率、减少铁水温降,钢轧界面上提高热送热装率,运行效率刷新历史最好水平。深挖存量资产利用,多条停产产线盘活处置全部完成;公司持续提升劳动效率,员工人均年钢产量再上新台阶。

  6.品牌建设方面

  以“创享改变生活”为公司品牌口号,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品牌内涵,加强品牌推广的渠道创新和组合传播。聚焦公司改革创新、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发展成就,通过全方位、立体式、交互式强势传播,有效提升了宝钢品牌面向多平台、多群体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加速推进宝钢品牌海外宣传,打造国际化公众公司形象,为公司深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国内外环境依然严峻。受俄乌冲突、美元加息等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海外经济预计进一步放缓。国内经济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矛盾,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2023年房地产行业有望逐步企稳,但仍处于相对低迷状态,工程机械、家电行业等需求仍将偏弱,汽车行业增长规模有限。随着国家稳定经济运行、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落地,对钢铁消费形成一定支撑,2023年预计钢铁需求继续放缓但降幅收窄。

  2023年国内钢铁行业仍面临产业集中度不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能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难题,环保治理、能耗“双控”仍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硬要求,“双碳”进程将加快推进,环保等政策力度将不断加大,钢铁产能治理以及低碳发展、极致能效推进将是钢铁行业当前及今后必须持续推进的重点任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

  宝钢股份以“做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做未来钢铁的引领者”为使命,以“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为愿景。新一轮发展规划期内,公司将着眼打造面向未来挑战的核心能力,坚持“规模+能力”双轮驱动,深化“1+5”发展战略,即创新深化“一公司多基地”管控模式,持续打造产品经营、技术引领、绿色低碳、智慧制造、效率提升五大能力,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奋力创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三)经营计划

  1.前期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进展

  与年度经营目标比,2022年公司利润总额保持国内行业第一;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50%以上;钢铁主业人均钢产量达到1620吨/人-年;成本环比削减93.5亿元;数智化转型取得新突破;重大项目实现节点目标。

  2.2023年公司经营目标、计划与拟开展的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公司将围绕“全面对标找差,打造极致效率;创新驱动发展,创建世界一流”的经营总方针,努力实现“经营业绩国内第一;‘1+1+N’产品销量2618万吨;钢铁主业人均钢产量达到1700吨/人-年;成本环比削减29亿元以上,铁水成本保持行业前十,现货发生率6.2%;全面实现超低排放A级企业创建;数智化转型保持引领;重大项目实现节点目标”的经营总目标。

  2023年,公司计划产铁4,877万吨,产钢5,089万吨,销售商品坯材5,121万吨、营业总收入3,383亿元、营业成本3,135亿元。

  围绕公司2023年的经营总方针和经营总目标,结合规划要求,公司将重点推进以下方面工作:

  (1)坚持“规模+能力”双轮驱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国内方面,集团内整合和集团外寻源相结合,不断提升公司规模。国际方面,充分发挥公司多年来积累的能力优势,重点推进海外钢厂建设,加快形成与行业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化布局。

  (2)深化产品经营,铸就卓越产品。以“百千十”战略为引领,强化“军种+战区”的产销研协同机制,持续推进“1+1+N”增量市场开发。围绕“1+1+N”产品族群,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细分行业品牌标杆。深化智慧营销,强化面向用户的供应链数字化服务新优势。

  (3)坚持变革驱动,深化“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持续深化“五个中心”和产品事业部、工序管理部建设,强化“平台化+专业化”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加强经营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算账经营,不断提升效率效益。深化产品事业部建设,提高专业化经营能力,提升多基地协同的产品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化工序管理部建设,深化工序对标找差,全面提升工序能力。

  (4)深化技术引领,推动创新领先。落实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低碳冶金技术子链链长的使命担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独有领先产品比例进一步提升;深化技术创新机制变革,力争在原创技术产学研合作、重大科研项目工程化产业化转化、标杆项目推进以及海外研发合作等领域取得突破。

  (5)深化智慧制造,引领数智化转型。加速“工业宝罗”布局,深入做实、做细“四个一律”,智慧制造指数再上台阶;落实构建企业级能力复用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沉淀可复用可共享的业务能力和数据资产;围绕“五个中心”数字化能力提升,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主体功能建成投用。

  (6)深化绿色低碳,打造全球绿色低碳钢厂典范。全面完成废气超低排;稳步推进废水零排放示范项目;加大低碳冶金技术探索与实践;开展特大型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持续深入开展能效达标杆、创领航行动。

  (7)加强风险管控,全面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深化隐患排查与治理,推进安全风险源头治理与本质化改善。加强“风险、内控、合规”协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控水平。持续推进合规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8)落实关心关爱工作,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持续优化完善“普惠+精准”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推、智慧助力”的工作模式。精准有效开展劳动竞赛,持续推动职工岗位创新。全面打造“三有”美好生活品牌项目,从实事工程和环境改善入手,不断增强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2023年公司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业绩的承诺,请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4.维持公司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需求,对公司经营计划涉及的投资资金来源、成本及使用情况。

  2023年,公司预算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资金282.8亿元,主要用于宝山基地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二步)及能效达标项目改造、青山基地硅钢规划系列项目、东山基地氢基竖炉系统、梅山基地环保达A等项目预付款及进度款;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智慧制造等技改项目。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2023年,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更具不确定性。钢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难有根本性改善,公司将面临海外投资项目建设、大宗原料价格波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风险,需加强对宏观政策环境、行业趋势变化研判,切实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有效管控重大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