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方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东方通(30037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发展新阶段,而软件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软件对融合发展的有效赋能、赋值、赋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夯实设备、网络、控制、数据、应用等安全保障,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为数字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称“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 《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12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轮”的带动下,我国软件业结构持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可分为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四大领域。2022年,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6,583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4.6%;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 %,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4.9 %;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9,376亿元,同比增长11.3 %,占比8.7%;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实现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10.4 %,占比1.9%。 以数据为驱动的“软件定义”正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特征,“软件定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已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软件定义”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刻影响了金融、物流、交通、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引发了居民消费、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在驱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关键载体和产业融合关键纽带,已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的战略支点,同时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也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为加快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如《“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不断提升软件产业创新活力,着力打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充分释放软件融合带来的放大、倍增和叠加效应,有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围绕软件产业链,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稳固上游,夯实开发环境、工具等产业链上游基础软件实力;二是攻坚中游,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水平;三是做优下游,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 综上所述,我国软件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望持续保持行业高景气度,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中间件行业发展状况 (1)中间件的定义 中间件是一种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软件,在整个软件技术体系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搭建了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连接桥梁,主要用于解决分布式环境下数据传输、数据访问、应用调度、系统构建和系统集成、流程管理等问题,是分布式环境下支撑应用开发、运行和集成的平台。 (2)中间件的发展演进 中间件的功能特点及自身定位,决定了中间件产品的多样性。早期的中间件主要有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后发展出应用服务器、规则引擎以及专门用于各类物联网和移动应用的中间件产品等。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领域相关技术日渐成熟,中间件开始不断扩大边界以融合新兴技术趋势,中间件产品形态愈发多样,既可以是在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上,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基础中间件软件形态,也可以是在云环境中组成PaaS平台的云化中间件形态,以及在大数据领域中以数据中台的形态出现。但不论应用场景如何变化,屏蔽底层技术差异,为分布式应用提供标准平台的需求始终存在并持续增长,中间件产品的概念不断延伸,将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3)中间件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平台软件不断融合发展,对中间件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间件产品更新变快,市场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计世资讯2022年3月报告预测,2023年软件基础设施(中间件)市场规模约108.7亿元,到2026年有望达到144.2亿元。得益于政府、金融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提速,随着用户对云计算和大数据需求的快速增加,云应用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基础设施产品的新兴中间件市场增长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在中小企业中,中间件产品也将比以往更有作为。 (4)国产中间件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国产中间件厂商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产品线,部分产品已经达到甚至局部超越国外同类水平。国产中间件产品已经在政务、金融、通信、交通、国防等领域得到了较多应用,局部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已经得到了各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 国产消息中间件在产品质量、持续研发能力、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东方通消息中间件TongLINK/Q应用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为系统运行提供高效、可靠的底层支撑服务,助力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业务发展。东方通高速传输平台TongHTP,在设计上考虑多样化的异构网络环境与分布处理,使产品同样适用于复杂的微服务架构体系,能对数据进行稳定高效同步、传输和共享。 国产JavaEE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作为大部分业务应用的基础环境,在政务、电信、金融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功能及性能成熟稳定。东方通应用服务器中间件TongWeb在大型头部金融机构的大量应用,证明国产中间件产品具备了满足金融行业业务需求的能力,可以支撑大型用户的重要业务系统,有能力打破多年以来国外厂商对该领域的垄断。国产交易中间件技术成熟稳定,具备全面保障金融行业交易完整性的能力。东方通交易中间件TongEasy在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了全面应用,此外在社保领域也有部分应用案例,证明国产交易中间件已经具备可以支撑核心交易系统的基础。 国产数据缓存中间件产品日臻成熟,已具备替代国外及开源数据缓存软件的能力。东方通分布式数据缓存中间件TongRDS功能对标主流开源软件,性能大幅超越,在安全性、维护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目前已在政务、金融行业领域多个业务系统中得到应用。 国产服务代理中间件提供包括负载均衡能力在内的轻量级服务代理服务,满足用户系统建设需求。以往开源负载均衡软件被广泛应用在各类业务系统中,随着国产服务代理中间件能力的成熟,东方通负载均衡软件TongHS在金融等行业,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认可,市场前景可观。 国产通用文件传输平台软件的设计实现,紧贴国内用户的应用需求,相比国外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已在金融、政务等大量需要文件传输的领域应用。其中,东方通通用文件传输平台中间件TongGTP在人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资产管理公司等主流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都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市场份额领先国外产品。国产企业服务总线中间件在政务、电信、国防、企业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已初步具备了在关键行业领域替代国外产品的能力。东方通企业服务总线TongESB集服务集成、数据整合于一体,在政府、交通、企业等行业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国产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处理工具在政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分布式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可以对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大规模分布的数据实现交换管理。东方通数据交换平台TongDXP与数据处理工具TongETL已广泛应用于从部委到地方的各级政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服务中。 云集成服务以及国产API网关中间件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普及,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随着产品能力的不断完善,以及 相较同类开源软件在稳定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国产相关产品正逐渐成为众多业务系统建设中的首选。 (5)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300832)持续推进,中间件市场空间巨大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发展自主可控关键技术和国产化应用是国家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包含了从IT底层的基础软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全产业链的安全、可控,中间件作为核心基础软件,在我国各行业信息系统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中间件产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关键一环,因此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 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上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不断推进,用户在选择中间件产品的过程中,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着力于应用和安全两个要点。 尽管目前国外厂商IBM、Oracle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中间件类产品已经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在部分领域已经完全具备自主可控能力。在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下,中间件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将持续加快,国产中间件厂商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并有望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标杆行业。 3、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发展状况 (1)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行业简介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信息安全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从狭义来说,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资源免受各种类型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随着互联网及云计算渗透率不断提升,信息安全逐步进入网络空间安全时代。 一般而言,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包括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及安全服务。其中,安全软件是指运行在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上的软件形态安全产品,主要包括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软件、终端安全软件、安全性与漏洞管理软件等。 (2)全球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发展状况 1)网络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量子通信等具有颠覆性的战略性新技术突兴起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应用持续深化,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大规模数据泄露频发、高危漏洞、新技术应用下的网络攻击、智能犯罪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呈现出新的变化,严重危害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社会稳定与民众隐私。 2)国际网络安全政策措施持续加码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夯实网络安全产业基础,加速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2021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关于改善关键基础设施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的国家安全备忘录》,要求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等机构合作,制定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性能目标,以保护国家、经济和公共安全。鉴于上述要求,2021年9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关键基础设施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性能目标》,确定了九类网络安全最佳实践,并将其作为网络安全性能目标的基础。 2021年9月,欧盟网络信息与安全局推出一种行业网络安全评估方法(SCSA),旨在确保各评估认证计划之间的效率和一致性,促使市场接受网络安全认证部署。2021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修订后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指令“NIS2”,2022年5月,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就《关于在欧盟范围内实施高水平网络安全措施的指令》(即“NIS2”指令)达成政治协议,该指令扩大了适用范围、强化了网络安全要求、提升了执法力度、加强了成员国之间联系。 3)全球网络安全市场持续平稳增长。 近年来,全球网络安全政策的不断加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网络安全形势的愈发严峻都给全球网络安全市场带来发展机遇。各类因宏观因素而搁置的网络安全项目在2021年以后重新启动,远程和混合办公模式的增加以及数据泄露事件的激增,都在持续驱动网络安全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称“信通院”)2023年2月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市场规模达到1743.9亿美元,同比增速与2021年持平。IDC数据预测未来几年中,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全面普及,网络信息安全市场依然会保持稳定上涨的趋势,到2023年,全球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将达到1512.3亿美元。 2014-2022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及增速 据Gartner预测,2023年的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支出预计将超过1883亿美元,增长11.3%。云安全预计将成为未来两年增长最强劲的类别。随着企业机构越来越重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第三方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隐私风险,Gartner预测综合风险管理(IRM)市场到2024年底将实现两位数增长,直到更激烈的竞争产生更便宜的解决方案。 包括咨询、硬件支持、实施和外包服务在内的安全服务是支出最高的类别。该类别在2022年的支出达到近720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765亿美元。 (3)国内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发展状况 1)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社会各方面的深入融合,近年来信息安全问题频发并呈现愈加复杂的趋势。我国政府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在制度和法规层面强化了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2023产业互联网安全十大趋势》报告提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产业来看,各主体必须建立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业务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全维度的综合安全能力和体系,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报告提出,产业安全将为“新要素”、“新模式”、“新制度”,这三大“新动能”提供关键支撑作用。产业安全是企业数字化实践的“前置条件”和“基础底座”,2023年,企业安全建设思路将更加前置,真正做到以安全为始、以安全为终。 在宏观政策层面,报告提出近年来,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密集发布,我国网络安全与产业安全相关立法的顶层设计和主体框架日趋完善,当前主要工作将聚焦面向行业层面的实施和强化监管。 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研究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安全产业规模达到1905.1亿元,较2020年增长16.6%,预计2022年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约为2169.9亿元,增速约为13.9%。 2016-2022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增长情况 从调研数据来看,网络安全下游客户仍以政府(含公共企事业单位)、电信、金融行业为主,来自上述行业的营收合计占比接近60%。重点行业领域相关规划文件对网络安全投入提出更高要求,如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达10%,医疗卫生机构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网络安全预算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5%等,安全投入的大幅增加推动网络安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下游客户行业分布情况 2)国家及行业顶层规划对网络信息安全提出新要求 2021年11月,中央政治局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份文件,针对信息通信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大数据产业,提出网络和数据安全发展新思路和新要求。 动态边界、智能分析、协同联动、安全云化成为网络安全技术演进的主要趋势。零信任、云原生安全、检测与响应成为业界关注度较高的三大技术。 网络安全企业在新兴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安全技术升级,成为提升网络安全产品检测与分析能力的利器。 2023年1月13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了《网络立法白皮书(2022年)》,确立了“3+1”的网络立法框架,全面梳理了2022年国内外网络立法情况,同时结合发展现状对网络立法趋势进行展望。 新时代我国网络立法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立法建设持续推进。分别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围绕数据、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数字技术四个方面展开,数据安全立法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立法不断完善,数字技术立法持续创新,网络平台立法成为重点。 在明确安全底线的同时,以立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发展和安全并重的网络立法体系。 3)国家政策鼎力支持,反电信网络诈骗系统迎高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持续高发多发态势,诈骗手法花样翻新快、互联网诈骗形式严峻,已成为我国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应最强烈的突出犯罪。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持续推进专项打击行动,全联通重拳打击涉诈犯罪生态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建立一体化的反诈技防体系。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明确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研究有关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活动,用于监测、动态封堵和处置涉诈异常信息、活动。在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政策法规推动以及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下,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4)国家在内容安全领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给公司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2020年3月1日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不良信息的内容。2021年2月9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严厉查处淫秽色情、造谣诽谤、赌博诈骗、侵权盗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边球”等违法和不良信息。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内容安全要求的政策,以及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与行业经验沉淀,聚焦优势行业经营,完善行业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应用场景和检测引擎,实现产品联动发展,以产品推动市场发展。 4、智慧应急产业发展状况 (1)政策规划发展状况 党和国家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022年4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部署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6类重大工程。2022年6月,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 应急管理部于2018年组建,作为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部门,全面深入推进科技信息化工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的规划部署与实施指南,2018年12月发布《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2021年5月发布《应急管理部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22年6月发布《“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2022年11月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22年底起陆续发布“十四五”科技信息化4个专项规划,并自2019年起连续5年印发地方信息化建设任务书等。 (2)应急产业发展状况 应急产业是指在应急管理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与监测、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为满足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向国家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应急功能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社会经济主体的集合。 根据工信部2020年12月发布的《安全应急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应急产业可以分为安全防护类、监测预警类、应急救援处置类和安全应急服务类。根据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数据,2022年四大类市场中,应急服务产品数量占比最高,达56%;其次是应急救援产品,占比为24%;监测预警产品占比为18%;安全防护产品占比仅2%。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指出我国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风险隐患早期感知、早期识别、早期预警、早期发布能力欠缺,应急物资、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装备配备、紧急运输、远程投送等保障尚不完善等问题,并部署构建“智慧应急大脑”,壮大安全应急产业,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鼓励企业提供安全应急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引导企业加大应急能力建设投入,支持安全应急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速发展。 目前,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市场份额较少等问题。国内市场主要分散在专业市场,如消防、民政、交通、卫生、环境、水利、气象、地震等,市场呈现碎片化;其中消防和卫生医疗救援的市场相对成熟,其他领域的市场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2018-2021年,部门预算总支出呈波动状态,2021年为61.64亿元,同比增长3.16%;2022年,部门预算支出95.79亿元,同比增长55%。2019年受宏观情况变化影响,我国应急产业招投标项目数量急剧上升。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招投标项目4108项,同比增长51.36%;2020年招投标项目达到高峰,为4949项,同比增长20.47%;2021年小幅下滑,共有4815项应急招投标项目,同比下滑2.71%。截至2022年12月8日,2022年我国应急产业招投标项目共有4723项。根据工信部数据,2016-2018年我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为1.01-1.24万亿元,我国应急产业实际增长率约为10%。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中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达1.82万亿元。可见,我国应急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是深耕行业、抢占市场高地的有利时机。 东方通紧随国家应急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里,面向国家公共安全治理重大需求及应急产业的四大类产品领域,打造安全应急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形成面向各级政府、行业和社区的应急平台软件及装备产品体系,并提供数据、基础支撑系统及场所的建设与集成服务,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积极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化建设,以政府应急平台作为应急体系的节点,形成国家、省、地市、区县到基层单位上下贯通,行业部门左右协同、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应急平台体系。 同时针对城市安全体系建设需求,积极探索构建智慧应急综合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智能化发展路径,形成围绕应急信息化规划与设计服务、软件产品与系统定制化开发服务、系统集成与工程实施服务、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与重要成果,业务涉及城市生命线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等领域。公司将全力打造“智慧应急先行者”,助力各级政府和行业用户应急管理工作的创新。 5、数字化转型领域发展状况 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政府和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其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变化,信息技术革命持续演进,给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部署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工信部及信通院预计,到 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增长到人民币 65 万亿元,信息服务业收入规模将增长到人民币20.4万亿元,数字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数字产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的发展趋势。5G、AI、云/边缘计算等前沿ICT技术更加成熟、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深化数字化转型,政企客户聚焦于“泛在智能连接+上云用数赋智”,致力于实施端到端的整体方案,推动数字经济向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在政企数字化转型领域,《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交叉融合,应用创新空前活跃,5G、人工智能(AI)、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正持续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渗透,新基建、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对政企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国防军工信息化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指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2023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从国家对于国防军工整体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方面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军事科技、军事人力资源、军事资产、军事物流、武器装备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手段进行管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加快形成高质量、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已成为主要思想。在此过程中,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产品、平台规划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将持续释放,相关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对公司在国防军工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运营商运营支撑业务(OSS)领域,我国运营商作为面对客户数量全球最多、业务最丰富、网络规模最大的通信服务提供商,运营商网络运维加速数智化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云网一体、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网络体系,成为夯实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的基础。随着CHBN业务全面协同发展、5G、SDN等网络技术加快应用,迫切需要构建全新的网管支撑体系,确保网络运维、业务支撑等工作的高效开展。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的推动下,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将致力于提供“数智”化转型的数据工程实践技术与产品服务,以政企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基础工程为目标市场,以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管理、数据组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为抓手,沉淀产品、打造敏捷交付能力,深入核心行业业务需求挖掘和引导,持续在政企、国防军工、运营商、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贡献力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从事的主要业务 1、基础软件中间件业务 作为中国自主中间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东方通从创立之初,便以“引领基础软件领域发展,助推网络强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己任,大力推动国产中间件的技术创新及市场拓展。通过20余载不断地创新与积累,拥有一批基础软件核心技术成果,TONG系列中间件产品,服务和支撑了2000多家金融、通信、政府、能源、交通等行业企业级核心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行业深耕、平台建设、渠道拓展、生态布局、标准制定、培训赋能等多重举措,充分挖掘既有客户与合作伙伴的资源潜能,在保持传统优势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在新兴领域实现了业务突破,公司主营业务体系日臻丰满、竞争力持续提升。 依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报告期内中间件业务在用户覆盖和产品应用的广度、深度均取得了一定突破性进展:继续深耕布局政务市场,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厂商的领先地位,随着国产中间件应用由电子公文系统逐步向电子政务系统推进,预计地方电子政务系统的国产化进程将加速;国央企数字化建设中迫切需要夯实安全创新底座,中间件作为核心基础软件之一,成为构建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的中坚力量,公司已在能源类等央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预期未来将在企业市场取得更多拓展机会;尤其在金融市场领域,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央行、头部大型银行机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用户为主的局面,市场覆盖至更多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公募基金、期货公司、各类证券或商品交易所及监管机构等多行业,并呈现出应用服务器、消息中间件、负载均衡软件、分布式数据缓存中间件、通用文件传输平台等多产品综合覆盖态势,同时以上类别中间件的应用范围也由以往的管理类系统逐渐向业务类系统深入,各类中间件产品在关键业务中的规模化应用逐渐显现。 通过在基础软件领域20余年的开拓,公司在中间件的核心技术方面积累了较为深厚的能力和丰富经验,形成品类完善的产品体系,并在保持持续迭代升级的同时,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款产品,服务客户IT系统建设。报告期内,专利和软著数量保持稳步提升,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已与全国20余个省市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联盟、基地等开展合作,公司继续担任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中间件组组长单位,在中间件云原生、可信安全、智能运维等方向持续投入,产品在云化程度、安全防护能力及规范性、运维能力等方面均进一步增强,中间件产品取得信通院“云原生中间件成熟度评估3+级证书”、“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等证书。 公司秉承“合作、赋能、共赢”的宗旨,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通过生态认证、兼容适配、战略合作等多维一体的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持续引入优质合作伙伴,以资源整合实现共赢。截止报告期末,累计已与上下游3000余款产品完成兼容适配认证,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成为悬镜安全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用友战略核心伙伴,与奇安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加入龙蜥社区(OpenAnolis),与合作伙伴共同蓄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备的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 2、网信安全业务 全资子公司东方通网信专注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通信业务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内进行拓展。东方通网信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特长,以业内领先的网络数据采集分析能力为基础,结合网络安全新技术,深入研究网络空间中各种安全事件的特征、演变及传播形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安全事件研判、分析、预警、处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形成了多样化、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运营商及政府机关等领域。 (1)信息安全方面:公司网络内容风控系统可通过策略运营中心统筹指挥调度平台运营,结合六种爬虫引擎全量覆盖各种内容实体的内容采集,调用六种识别引擎对音频、视频、图像、文字、视频流、文档文件等内容进行识别分析检测,对检测结果以八大类识别类型进行个性化分类标注,辅以三种审核服务灵活组合对检测结果进行高效多级审核,实现覆盖网站、APP、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微博等实体对象中的内容安全治理的全流程管理。该产品已经在监管部门,通信、广电、电力、政府、金融、医疗等行业进行推广、试用。 (2)网络安全方面:目前公司产品覆盖电信运营商IDC机房、城域网、骨干网的网络攻击检测和防护、2/3/4/5G手机恶意软件的检测和治理、互联网僵木蠕病毒的检测和阻断,并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处置。同时提供针对内网安全内审内控类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包括4A及IAM、安全评估与检测、数据安全管控、漏洞全生命周期管理、零信任、安全运营管理、IDC/ISP网安及数安升级改造等。产品同时支持运营商以外行业用户,如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等。 (3)通信业务安全方面:公司反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系统类业务以“数据驱动、技管结合、以技防诈、打防结合、信息共享、综合治理”的理念,指导不同业务场景下输出符合其特点的体系化、实战化的新型通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体系架构,通过业务编排提供涉诈号码检测、涉诈网址检测、涉诈APP检测、涉诈短信检测、潜在受害用户提醒、综合分析“六大领域”的服务能力,为基础电信企业、通信管理局、公安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研发、系统规划及交付服务。(4)数据安全方面:公司针对日益受到重视的数据安全保护需求,基于核心流量监测分析技术,提供各种数据安全监测和控制产品和方案,基于Docker容器化技术、AI识别技术、OCR识别、NLP检测技术、SVM检测技术实现敏感数据检测与识别,个人信息识别准确率≥90%;VPN类协议解析识别≥60%;工控类协议解析识别≥90%;文本类、办公软件/文件类、压缩文件类、图片类还原识别率≥95%; 同时提供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实现数据安全的集约化管理,可有效支撑电信运营商、工业企业等的数据安全管控能力,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5)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公司根据已有技术储备,结合工业互联网安全需求,进行了有关工业敏感数据检测方面的开发,产品已经实现现场验证和部署,为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3、智慧应急业务 全资子公司泰策科技聚焦智慧应急及城市安全领域,具备系列化产品与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服务、监测预警及风险评估等软件开发类产品、应急指挥救援类硬件产品、预防防护类产品等四大类别。 泰策科技立足“十四五”应急体系整体规划和省级建设任务,整合现有产品、技术和外部资源条件,形成以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为顶层架构的智慧应急产品线。构建“1+4+N”的分层松耦合体系架构,基于1个技术底座,聚焦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联动、社会动员4个业务域平台,孵化出城市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通信指挥四个方向的N个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平台、知识库、智能视频分析等核心技术与产品。 4、数字化转型业务 (1)在政府行业,公司秉承“助力网络强国、服务数字中国”的理念,依托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与挖掘业务数据效能,以自研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主,融合生态伙伴技术能力,为政企单位提供前瞻性的业务模式,结合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打造面向公共安全、教育、数字政务等行业的“数智化”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并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北京2022年的各项目重大活动中,东方通作为智慧重保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度参与各项重大活动的公共安全工作,所提供的“全天候、全场景、零中断、零故障”的智慧重保平台得到客户高度认可。 (2)在国防军工领域,在公司“安全+”、“数据+”和“智慧+”战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方面的积累和研发能力,探索国防及军工数字化转型的新航道,助力提升军队信息化管理效率,服务军队数字化转型。 (3)在运营商行业,依托信息安全业务的业务积累、技术特长、市场营销经验,拓展OSS网管领域。目前已成功切入运营商OSS网管领域的数据共享平台、政企/家宽运维、统一运维、故障管理等业务系统。已初步实现了相关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营,完整实现了运营商全域全流程相关业务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聚合、业务监控、业务分析以及业务工作流闭环管理等功能,有效的支撑了运营商CHBN业务中三大类业务(面向个人的2C业务、面向家庭业务的2H业务、以及面向政企的2B业务)。 (4)在电力行业,公司结合自身数据能力,基于企业中台构建企业级服务网关,形成对企业中台服务的统一服务纳管、服务发布、路由转发、鉴权、评价、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助客户将电力大数据通过产品化来实现商业化,通过数据服务支撑新兴业务发展。公司基于识别数据价值走向,形成从数据到资产的评估模型,量化数据价值,通过DPI流量分析,识别数据在全链路的动态分布以及活动路径,通过数据过滤器进标签标注,描述数据价值转换过程。目前已经形成基于电力行业的电力数据资产识别网关、数据价值链分析平台等产品。 (5)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公司在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平台和网络方向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紧跟国家的政策,探索前沿科技方向,持续孵化出工业大数据平台、安全生产智能预警平台、新能源发电智能运维平台等一系列新产品,优化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聚焦工业大数据的价值变现,以优化生产管理关系,释放数据生产力为目标,以平台支撑算法模型开发和数据智能应用,面向经营、生产、设备、安全、环保等业务领域,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价值变现,以期逐步形成新业务的增长点。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东方通坚持“自主可控,安全创新”的核心发展理念,依托基础软件的技术积累,拓展政务、金融等特定行业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基础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继续为电信运营商等传统用户提供领先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产品及解决方案,依托“安全+,数据+”两大产品体系,提出“智慧+”战略,开始在政企数字化转型领域进行产品布局。业务领域从政务、金融、电信、交通等传统优势客户拓展至应急管理、教育、公安、国防军工、能源电力等行业领域。 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如下: 1、中间件 东方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提供具有自主产权、持续创新的中间件技术、产品和方案,为各个行业用户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作为国产中间件领域的领导厂商,东方通具有更为完整的中间件产品线,可提供应用支撑、数据与应用整合共享等一站式系统架构支撑产品,适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各应用场景,满足政务、金融、电信、交通、军工、国央企等各行业用户的需求。 (1)基础类中间件 (2)数据类中间件 (3)云计算类中间件 2、网络信息安全 东方通网络与信息安全板块以安全管理与安全运营为核心, 打造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及产品体系,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 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内容安全、零信任、安全合规管理、安全中台等。实现统一管控、支撑、呈现与运营, 强化安全支撑及创新能力, 落实安全闭环管理,建立新一代立体化、纵深防御体系, 形成多业务平台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为企业构建“内生安全”防御机制。 3、智慧应急 具备全时空、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应急管理产品体系与解决方案能力,拥有包括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安全生产等核心产品集,以优秀的技术能力与业务理解能力,帮助政企客户大幅度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智慧应急产品 (2)城市安全产品 4、行业数字化 东方通凭借着丰富的全行业经验和敏锐的行业洞察,强大的上下游合作伙伴生态,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可信赖合作伙伴。帮助各行业利用感知、AI、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重塑,构建具有前瞻性业务与运营及服务模式,帮助各企事业单位在资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决策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创新等方面提供从咨询到实践的服务。 (1)数字新基建底座 (2)行业数字化转型 (三)经营模式 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及信息技术业,采用设计+生产(开发)+销售型经营模式。虽然没有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但具备完整的采购、研究、开发、测试、适配、售前、销售、售后服务等能力体系。公司根据市场上客户的需求,主要自主研发相关基础软件或应用软件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同时对以往的产品进行升级迭代、改造演进,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能够通过现有的资源进行复制或者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的软件产品线建设,对于自己研发的软件产品通过自建的营销平台体系建立自己的直接客户群体或是生态渠道合作伙伴。 (四)业务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产品以软件为主体,网络信息安全及智慧应急业务产品会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配置一定的配套硬件为载体,产品整体仍以软件产品为核心。软件按照相关研发流程进行开发,时间周期较长。软件发布后根据项目实际要求进行硬件的装配与调试,时间周期较短。 公司设有产品决策委员会,对公司产品开发规划、产品立项及其它重大问题进行审核和决策,对于每一个产品项目的研发及发布都基于软件开发与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和管理每个产品项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和成果发布,确保产品从产品需求确认、产品定义、产品立项、产品设计及实现到产品发布的各个关键节点和整个流程的顺利实施。 2、采购模式 公司的软件产品以自主研发为主,其中: 中间件业务除部分售后及技术外包服务外,一般不存在规模采购的情形,因此毛利率较高; 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应急和数字化转型业务涉及采购的存货主要包括大流量采集设备、通用服务器、网络设备、物联网感知设备等硬件,以及少量第三方软件产品和技术外包服务。 公司组织架构设立采购部,主要负责各业务板块项目存货采购及固定资产购置等工作,采购流程主要包括采购项目评审会、项目预算编制、《对外采购申请单》审批、采购询价比价及谈判、采购合同用印审批、合同归档、到货验收、付款申请等。为满足公司采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公司会根据供应商提供产品的供货能力、质量、价格、付款方式、售后服务及信誉度等因素对候选供应商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对比择优的原则,选择最佳合作供应商。 3、销售模式 (1)中间件销售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销售体系,具备直接面向市场的独立经营能力,与系统集成商是合作伙伴的关系。通过系统集成商销售是中间件行业普遍采用的销售手段之一,公司与系统集成商签订的合同均明确对应最终用户的信息化项目,并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与发货。 (2)网络信息安全产品销售 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的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国移动(600941)、中国电信(601728)、中国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二是广电企业、星网、政府部门等行业客户。公司对电信运营商及行业客户的销售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实现,并以直接销售方式为主。 三大电信运营商总公司及其省、市级分(子)公司是公司的主要客户。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集团及各级省、市公司通常会面向多家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或者技术服务商公开发布招标书;收到招标书后,公司经过内部研究,完成项目方案及标书,由销售部报价,将标书送至客户;客户根据标书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中标名单,并分配中标额度。中标后,公司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由于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属于运营商各级分支机构日常运营的必备产品,电信运营商各省市子公司或分公司对相关系统和服务的采购均拥有一定的独立采购决策权。 广电企业、星网、政府部门等行业客户也是公司的重要客户,根据其各自的不同需要,行业客户通常采用招投标方式采购其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销售代表和售前服务人员通过与潜在客户的沟通、交流,经过投标、测试、试用等环节,使用户认可产品,最终形成销售。整个销售过程如下: (3)智慧应急产品销售 智慧应急产品销售主要分为直接销售和集成商销售两种模式。智慧应急相关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各省、市、县地方政府客户、应急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城乡建设局、通信管理局以及大型企业。智慧应急项目在智慧城市、政务数字化转型、城市综合治理、应急行业信息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中都会涉及。 公司与国内大型集成商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解决方案共同面向客户,同时在国内各地发展了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合作拓展新兴的应急安全行业市场,实现横向覆盖和纵向深耕。对于需求明确的应急通信、应急指挥等产品更多采取直接销售模式。 应急产品销售的产品形态包括:标准产品销售,若客户有需求清晰和目前主要产品功能匹配,会按照产品授权码+维保服务周期的方式签订合作合同。待项目交付,服务期满后,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解决方案销售,若客户需求存在大量定制开发或者个性化需求,会按照产品标准能力+扩展需求的方式签订软件开发定制服务合同。 (4)数字化转型产品 数字化转型相关产品面向国防军工、政企行业,客户包括中央部委、地方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销售主要分为渠道销售和直接销售两种模式。 渠道销售:公司在国内各地发展了众多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提供市场商机,由公司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共同合作拓展新兴的行业市场,实现横向覆盖和纵向深耕。 直接销售:公司成立有专业的销售团队,进行重点市场的拓展和商机开发,采取直接销售模式。直接由专业团队针对重点客户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并自主开发销售。 4、服务模式 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售后服务,一类是软件开发定制服务。 产品售后服务是指产品销售给客户后,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根据公司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公司销售的产品一般会提供一定的服务期限,服务费用已包含于产品销售价格中。上述服务期限届满后,客户如还需公司的技术支持,需另行支付服务费用。 软件开发定制服务是指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如果用户对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提出特定的功能需求或模块,公司可能会为满足其上述需求而进行定制化开发。 公司提供的标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1)远程支持服务:是指最终用户通过电话、传真、Web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公司咨询关于产品维护和使用等问题的服务,公司安排专门技术人员给予答复;(2)产品安装指导服务,是指公司技术人员提供及时受理和响应客户关于产品安装及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服务,协助解决系统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故障诊断服务,是指为用户提供及时受理和响应与故障分析、诊断及解决相关的支持服务;(4)定期电话回访服务,是指定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客户进行定期回访,以了解项目进展、问题处理情况、收集产品及服务建议等信息,旨在跟客户保持充分沟通,更好的服务客户;(5)产品补丁升级服务,是指为用户提供升级产品的服务。 (五)行业竞争格局和行业内主要企业 1、中间件行业竞争格局 在整个基础软件市场竞争格局中,外资厂商在市场中仍占有较大的份额,还处于主导地位,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IBM和Oracle的市场份额已显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伴随自主创新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及国家对以基础软件为代表的软件及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国产中间件厂商的总体份额有望逐年增长。 IBM和Oracle凭借先发优势、整体解决方案优势(自身拥有完整的数据库体系,可以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优势,通过长期的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已经形成规模化、稳定成熟的客户群体。国际厂商的产品大部分应用在核心业务系统,而核心业务系统规模庞大,技术耦合度高,对业务连续性和一致性的保障要求比较高,软件基础架构的投资规模大、替代成本较高,所以国际厂商暂时还处于主导地位。受益于国家政策,通过产学研用单位联合攻关,以东方通为代表的国内厂商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形成较为齐全的中间件产品线,国内中间件厂商已掌握大部分核心技术,中间件产品已经从“可用”走向“好用”,产品及技术服务能力呈现快速增强态势。受当前内外环境影响,行业用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国内较为领先的厂商,国产中间件已大量应用到金融、电信等重大行业的核心业务,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并逐年增长。 2、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行业竞争格局 网络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系统的各个层面,并且演进节奏较快,产品功能愈加专业化,行业内不断涌现出功能各异的新产品和服务,因此细分领域众多,形成了目前国内外厂商共同竞争、行业高度分散的格局。根据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2022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分析报告》,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12家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为48.5%。此外,相比于其他IT细分领域,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具有以下特点: ①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较高 由于受到政策限制、安全审查等因素制约,国外厂商无法涉足需求广阔的政府、军工等安全敏感领域,相比于IT基础设施,国外厂商在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市场份额并不具备绝对优势,甚至在部分领域落后于国内厂商。尽管在技术水平方面国内安全厂商并未完全超过国际领先安全厂商,但技术竞争力相较其他多数IT细分领域更为接近。此外,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厂商在金融、能源、电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将具备明显优势,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②市场集中度低,缺乏行业龙头企业 网络信息安全软件行业格局在国内外均较为分散,造成行业格局分散的重要原因是信息安全贯穿整个信息流链条,涉及几乎所有的信息设备与软件,单一信息安全企业难以掌握全部的信息安全技术,只能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渠道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选择部分细分领域参与竞争。因此,从结果上来看,行业内难以形成绝对的龙头企业。 目前,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显著提高了行业竞争门槛。随着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等相关政策落地,市场集中度将会逐步提高。此外,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新兴安全领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将有利于积极布局新兴领域的头部厂商。 ③ 网络安全产品多元化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加剧,网络安全热度不断升温,世界各国对网络安全的投入不断增加,网络安全市场需求不断被开启。网络安全投入将成为拉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的安全企业持续深耕、发展势头不减,互联网及IT企业陆续向安全领域发力,初创型企业不断在细分领域寻找突破点,网络安全产品更具创新性并且更加多元化,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网络安全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④ 整网体系化安全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对信息安全威胁的检测和防护已很难由单个安全设备来完成。因此,由单个安全设备独立进行防护、安全设备独立于网络之外单独建设等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新的安全防护需求,将交换机、无线产品等网络设备与安全设备整合协同进行安全防护的整网体系化安全成为网络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 ⑤ 网络安全品牌集中化趋势明显 目前,国内网络安全市场较为分散,不同细分市场领域均有其相应的优势专业厂商,却没有一个企业能掌握网络安全领域的所有技术,市场总体的品牌集中度有待提高。未来,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具有技术、品牌、人才和资金优势的厂商将成为潜在的行业整合者,行业内的兼并收购将不可避免。缺乏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和独特商业应用模式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竞争实力较弱的中小厂商数量将大幅减少,产业趋于进一步集中。 3、智慧应急行业竞争格局 从应急企业注册地分布来看,目前中国应急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华北等地,其中广东和山东是应急企业主要注册的热土。截至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共有相关应急企业注册数达23898家,占比14%,山东省共有应急企业注册数18079家,占比11%。 我国应急产业主要分为安全防护装备生产与制造、应急救援、配套服务及监测预警等四大类产品与服务,代表企业主要有:华铁应急(603300)、辰安科技(300523)、中船应急(300527)、先河环保(300137)、烽火通信(600498)、联通数科、太极计算机、航天宏图等。 从行业竞争态势来看,辰安科技和联通数科目前在智慧应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智慧应急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且不断有新的入局者,行业格局暂不稳定。 4、数字化转型行业竞争格局 数据驱动政企运营模式发生变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政企数字化转型领域涉及多个行业,市场格局初显,角逐日趋白热化,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参赛选手不断涌现,整个行业具备以下特点: 1)以国内厂商为主,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由于受到政策限制、安全审查、国家信创等因素制约,国外厂商无法涉足需求广阔的政府、公共安全、军工等安全敏感领域,同时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随着我国信创产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未来有望释放万亿级市场规模。国内厂商在国防军工、政务、公共安全、司法、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将具备明显优势,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2)新技术落地度不高,缺乏行业龙头企业 政企数字化转型领域市场格局在国内较为分散,其涉及信息化领域多、行业多、厂家多,单一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同时,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在政企相关行业落地较少。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行业内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竞争格局的白热化,市场集中度将会逐步提高。 3)竞争格局仍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各大企业均在积极布局 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各大企业均在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抢占市场份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云平台竞争: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之一,包括设备连接、数据处理和应用部署等服务。当前,国内外云平台巨头如阿里云、百度、京东、浪潮、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均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行业应用竞争: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数据需求和应用场景各不相同,因此工业互联网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外企业如海尔卡奥斯、三一树根、工业富联(601138)、西门子、PTC等在制造业、能源、物流等领域竞争激烈,推出更深入业务场景的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 产业链生态竞争: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涉及到不同的产业链环节,包括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当前,国内外各类企业如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国能数智、国投智能、华润数科等均在产业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构建自己的生态圈,争夺市场份额。 数据资源竞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因此,数据资源成为工业互联网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当前,国内外企业如国家电投产业中台、深圳能源(000027)大数据平台、中国石化石化智云等均在积极开展数据平台的建设,争夺数据资源的控制权。 未来,工业互联网领域将会涌现出更多的领先企业和创新技术。 (六)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1、中间件领域 东方通作为国产中间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不断引领我国中间件的发展与创新,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研制任务。TONG系列中间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数千个行业业务,服务于政府、金融、电信、交通、军工等等行业领域8000多家企业级用户,始终保持在国产中间件市场的领先地位。 根据第三方机构计世资讯的综合评估,从市场能力和创新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东方通是唯一一家处于领导者象限的国产中间件厂商。 2、网络信息安全领域 全资子公司东方通网信专注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通信业务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内进行拓展。 根据《2022年嘶吼网络安全产业图谱》发布内容,公司在数据安全与身份安全多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嘶吼2022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势能榜》中,公司作为“综合型”厂商荣登政务与运营商两项行业榜单,并在嘶吼2022网络安全“金帽子”年度评选中,凭借“漏洞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入选2022年度最佳(运营商)行业解决方案前三名。根据数世咨询及ISC相继公布《2022年度中国数字安全能力图谱(精选版)》(以下简称安全能力图谱)、《2022年中国数字安全百强报告》及2022年《2022数字安全创新能力全景图谱》(以下简称安全创新全景图谱)。东方通凭借优秀的市场表现和技术实力,入选能力图谱的内容安全领域能力者象限,成为网络安全行业领域的中坚力量;并入选全景图谱的安全运营、供应链与应用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 根据网络安全领域专业媒体安全牛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全景图(第九版)》及《中国网络安全企业100强》(第十版)内容,公司在数据安全与身份安全、安全管理与运营,以及业务与应用安全等多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另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的《零信任产业图谱》,公司凭借在零信任领域的深厚技术实力,成功入选零信任设备领域中的SDP网关、SDP控制器、SDP客户端,零信任解决方案中的SDP、IAM、零信任整体解决方案等六大细分领域,以及零信任行业应用中的通信行业图谱,获得业内认可。 3、智慧应急领域 智慧应急作为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全资子公司泰策科技依托于母公司的技术能力,逐步打造出应急产业的多场景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交流活动,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通过积极参与建设部级、省级、市级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亩均效益综合分析系统等重大工程项目,不断积累提高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在重点拓展的城市安全赛道中表现优异,参与了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划定的18个城市安全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的监测预警平台项目建设,目前平台已上线运行,并多次在国家级、省部级领导专家的视察调研中获得肯定与好评。该系统集合了城市生命线尤其是燃气、交通、建筑等十几个行业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产品,自然灾害综合监测、安全生产综合监测等相关产品,紧密跟进平台建设各个阶段,在产品落地系统平台上充分结合各省份各级部门的特性,在平台运行机制上实现了创新,协助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委办局部门实现了信息化的预警联动,案例平台稳定运行1年以上,做到了每天几十亿条级别数据量的实时处理,查询响应性能达到秒级,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为客户带来了良好收益。 安全生产综合监测预警系统重点实现了民爆企业、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分析需求,在产品落地实施中,充分考虑企业侧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制以及政府侧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通过平台产品功能落地建设拉通了企业风险隐患数据,构建各类风险识别预警模型,为企业及政府提供了风险提前防范的支撑手段,案例平台在长达2年的运行期内做到了零故障、零投诉。 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整合了运营商通信网络管理能力,建设“数据集中、综合监测、统一指挥、全面保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预警预案、演练推演、智能分析和扁平化管理的信息辅助平台,提升网络实时监测保障和应急通信响应支撑能力。系统平台在长达3年以上的运行期间,承担了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平台运行稳定、做到了网络零丢包、数据安全可靠无泄密、应急通信联合指挥调度零失误,为应急通信指挥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司在研发上持续投入,打造了自主研发的应急大数据平台、应急知识库和智能视频分析平台技术底座,依托优化开发(DEV)、测试(QA)、运维(OPS)的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流程,降低了产品研发成本,有利于公司在紧跟市场发展和技术创新,赢得先发性竞争优势。 4、数字化转型领域 公司携多年积累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平台等综合技术能力,通过与各大科研院所、高校深入广泛合作发展,已初步具备领先于业界的政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支撑与应用能力。在报告期内,公司助力2022年北京多项重大活动保障实现智慧重保,成功的将政企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应用于行业信息化项目中,同时在司法、教育、数字政务等行业具备一定的项目沉淀,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希望在数字化转型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取得优势竞争地位,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运营商网管业务方面,依托公司在通用软件和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采用“轻量级解耦,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新型服务模式、指引产品规划和落地交付标准,通过竞标模式,实现了政企/家宽、运维业务、故障管理业务、数据共享平台业务的规模覆盖,快速跻身核心厂商行列,在行业中具备较强竞争力。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中,公司作为独立开放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对各方具有先天的低威胁性。以工业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产品,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为抓手,在煤矿、石油石化、发电等多个工业行业进行布局,如安全生产智能预警平台、新能源发电智能运维平台等,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口碑。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渗透也将逐步加强,领域内的竞争地位日益受到关注。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聚焦行业发展,多业务协同发展 东方通一贯秉承拥抱变化、持续创新的企业价值观,顺应国家战略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从2018年开始更专注于智能安全领域的深耕与拓展,主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全线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致力成为大安全领域的核心企业。并把“构建安全科学的数字世界”确立为企业的战略使命,从科技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及其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为总体国家安全贡献企业的力量,并深耕政企数字化转型领域助力国家和社会发展。 东方通面向数字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浪潮,坚持自主创新,以"安全+"、"数据+"、"智慧+"三大产品体系为基础,持续在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应用、智慧应急、工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多领域完善布局,以"做精产品、做厚平台、做深应用"的企业发展思路,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国产中间件及信息安全产品;打造“安全+数据+运维”的基础能力平台;深入行业应用需求,全面服务国计民生领域数字化转型,帮助客户实现从拥有数据到拥有价值的转变。 (二) 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强,产品转化率高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并致力于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核心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团队,除北京总部外,在成都、武汉、郑州、广州、哈尔滨等地分别建有研发基地。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多项软件著作权及产品证书,并取得多件国家专利授权证书,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究课题任务,主持或参与国家技术标准制定,获得国家、北京市的成果转化、创新基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东方通作为中国中间件的先行者和信息安全领先企业,凭借多年在基础软件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积累、产业实践以及前瞻理念,曾参与百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标准的制定,引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担任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中间件组组长单位,并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引领及助力国内中间件行业发展。目前公司已主导或参与完成50余项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及发布。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制定的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3项团体标准已发布,并配合标准主管单位进行已发布多年的国家标准的修订、团标升级成行标的工作,同时主导7项信创团体标准制订,配合金融、证券、电信等行业权威机构参与主导制定20余项行业中间件验证规范。截止2022年底,已与全国20余个省市的信创联盟、基地等开展合作。全资子公司东方通网信,专注于通信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业务安全及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在5G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创新研发,形成多业务平台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参与国家标准及研究项目18项、行业标准83项以及团体标准3项。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共取得发明专利95项,有效注册商标61项,软件著作权667项。 (1)基础软件方面 通过在基础软件领域20余年的开拓,公司在中间件的核心技术方面积累了深厚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目前公司已形成品类完善的中间件产品体系,并在保持已有产品持续迭代升级的同时,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款产品,服务客户IT系统建设。专利和软著的数量保持稳步提升,截止2022年底,累积已与上下游3000余款产品完成兼容适配认证,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担任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中间件组组长单位,并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引领及助力国内中间件行业发展。目前公司已主导或参与完成50余项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及发布。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制定的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3项团体标准已发布,并配合标准主管单位进行已发布多年的国家标准的修订、团标升级成行标的工作,同时主导7项信创团体标准制订,配合金融、证券、电信等行业权威机构参与主导制定20余项行业中间件验证规范。公司在信息技术创新领域持续布局,截止2022年底已与全国20余个省市的信创联盟、基地等开展合作。此外公司在中间件云原生、可信安全、智能运维等方向持续投入,产品在云化程度、安全防护能力及规范性、运维能力等方面均进一步增强。 (2)网信安全方面 信息安全方面,公司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网络流量处理性能、分析引擎准确率、威胁情报库全面性、内容识别准确率、应用协议支持率等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各项核心产品已实现对国产化软硬件适配。 ① 自主研发的网络信息安全智慧中台,基于多源数据处理,实现多业务和多引擎关联分析能力,为安全应用提供微服务化和AI计算框架,代表了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演进方向,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引领行业技术水平。 ② DPI技术方面,产品升级支持运营商固网及移动互联网(2/3/4/5G)核心节点数据采集处理,单台设备处理能力达400Gbps,实现在IDC出口、城域网汇聚点、骨干网、移动网、专网等多种场景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监管;在此基础上研发NTA产品,实现企业内外网及5G+专网的全流量安全感知能力,该产品已获公安部颁发的《网络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和追溯网络流量数据安全风险,已在工信部组织的多个试点应用。 ③内容风控系统产品方面: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内容识别引擎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该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且完成对国产化软硬件适配。 网络内容风控技术方面,持续迭代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文本识别技术方面:在现有识别模型基础上,增加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识别模型,该模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训练方式,不再是针对每个NLP(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定制各自的复杂模型结构,而是充分考虑到字符级、词语级、句子级和上下文关系特征,训练出一个框架来完成深度学习任务;系统基于多个模型研判结果,综合判断该文本是否为不良信息,文本查全率和查准率均达到90%以上。图像识别技术方面:在原有图像分类模型基础上,增加目标检测、人脸识别、光学字符识别等引擎,同时引入空间注意力模块,增加了原来图像的分类类型,形成多分类图像分类模型,图像查全率和查准率达均达到90%以上。复杂文件识别技术方面:自研复杂文件内容自动提取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提取办公文档中的文本、图片信息,满足对复杂文件的检测需求。另外,为了提高内容检测效率、节约硬件资源,研究出文本指纹识别算法、并持续迭代图片DNA识别技术。 ④数据安全技术方面:基于DPI/DFI技术新研发的DAU数据安全检测设备具备解包还原网络协议(如HTTP)及携带的文件,实现文件还原、协议识别(包括VPN类、工控类)、数据资产识别分析、敏感数据主动发现、数据分级分类、数据异常访问、数据跨境传输、数据安全风险监测等功能;基于Docker容器化技术、AI识别技术、OCR识别、NLP检测技术、SVM检测技术实现敏感数据检测与识别,个人信息识别准确率≥90%;VPN类协议解析识别≥60%;工控类协议解析识别≥90%;文本类、办公软件/文件类、压缩文件类、图片类还原识别率≥95%;在满足企业内部数据安全管理需求同时又可满足通管局、工信部监管要求。 ⑤反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技术方面 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的实践路径,依托在数据采集、机器学习、大数据建模分析等方面实力的积累,通过引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自动化AI建模平台、开放式工具化的业务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深度治理,综合运用SVM、逻辑斯蒂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 等算法实现数据的深度关联和融合分析,拓展涉诈线索,深入追踪溯源,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电信网络诈骗分析。 通讯信息诈骗治理技术方面,引入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涉诈号码检测技术方面:在策略模型基础上,增加机器学习风控模型,风控模型以收集的欺诈数据为负样本,抽取部分正常样本为正样本,综合运用 SVM、逻辑斯蒂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 等算法,极大的提高了涉诈号码的召回率和准确率,并获取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GoIP诈骗电话治理方法、设备与系统专利;涉诈APP检测技术方面:基于知识图谱、相似度、CNN、XGBoost以及Kmeans等算法,实现涉诈APP的判断。 (3)智慧应急方面 公司始终紧跟国家战略与政策,经过不断聚焦和沉淀,在“智慧应急、城市安全”方向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产品体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继续深化完备以业务优势为先导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吸纳行业专才,并与行业内知名研究机构、行业专家形成生态合作。以此为核心组织研发和技术团队,先后与多家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等在城市感知、城市治理,以及危化品、槽罐车泄漏爆炸风险评估与仿真推演等领域展开交流合作,成功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加强了公司产品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第二,以标准化产品为基础的项目实施能力。在TOGAF方法论和项目实践的指引下,以架构分层思路推进产品设计,继续以“微创新”为主导,同步推进基础和应用两个层面的标准化产品。目前已规划并初步形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综合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应急大数据平台、应急知识库、智能视频分析平台等标准化产品集。有效保障并增强了各类交付项目的实施能力,包括对各类态势感知数据与决策场景的融合,对各类传感器数据、BIM、CIM模型与三维可视化交互能力的整合,结合机理模型推演的风险影响的评估评价,以及基于应急知识库的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等,实现“监警智能、高效准确”的城市安全、智慧应急决策与处置能力。 第三,以前沿技术为助力的专业化团队支持。随着业务的不断聚焦,前沿技术部分对计算机视觉(CV)、自然语言处理(NLP)以及业务机理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面向智慧应急、城市安全项目和产品的需求,目前实现了覆盖工地、园区、消防、交通、油田、矿区等场景下的视觉技术支持的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和语义识别能力,对视频监控能力有极大的提升;新一代面向灾害链分析的应急知识库,也充分利用前沿团队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上的积累,从知识采集、知识融合到知识推理层面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应用能力;在城市安全几大业务方向上的业务机理模型研究,特别是风险评估和仿真推演,目前已经具备对燃气、危化品泄漏与爆炸、储罐液面火灾模型模拟、城市内涝降雨模拟、产流汇流过程模拟等模型算法的工程实施能力,结合真实数据进行仿真推演,向客户提供对灾害事故的辅助决策分析,做出了客户认可的成果。 第四,具备业务驱动、技术支撑、数据赋能的闭环能力。公司对智慧应急、城市安全涉及到的业务领域、业务流程、数据流转开展了深入且全面的分析,紧密结合具体客户需求,结合前述标准化产品和先进技术能力,围绕“赋能增强”这个核心目标,打通实施环节存在的各种产品与技术障碍,以全面化、标准化、专业化为特征的分级分类指标体系为指导,开展深度挖掘、耦合分析与综合评判,提供多标签多维度的分析结果与决策建议,赋能增强客户的业务系统,实现客户价值与公司价值的共同成长。 最后,以不断优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覆盖和推广体系支撑。公司针对主业方向的行业与地域属性,针对性的设立了专业营销团队,通过快速响应能力有效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粘度,保持公司在市场覆盖的持续完善。此外,积极拓展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科集团、中国电子集团、航天三院等央企的战略合作关系,赋能合作伙伴开拓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市场,通过合作伙伴资源建设完善营销网络。在地方区域,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公司合作,共同拓展地方市场。 (4)数字化转型方面 公司依托自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研发了基于数字孪生、多模态、智慧画像、行业语义分析等以下一代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面向政府行业的解决方案与产品。同时,公司积极深入到企业用户业务中,帮助企业找到痛点,结合公司与合作伙伴能力研发了基于工业互联网、5G应用、大数据处理、智慧应用、业务仿真、场景机器人等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金融行业、能源与大型国央企提高企业运营效能,助力业务创新。 (三) 与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产学研和人才培养机制 围绕公司技术发展方向及产品研发需要,开展行业算法及模式识别的研究,并申请相关知识产权。针对中间件相关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与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等科研机构在集群、内存计算等方面进行合作,为后续产品完善升级提供技术准备。2022年,公司多款中间件产品获得《鲲鹏技术认证证书》并涵盖在Kunpeng920、EulerOS、GaussDB等环境的兼容性测试认证。 2022年公司依托自身产业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背景,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教育部、工信部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和上下游生态伙伴合作,积极为行业用户提供培训服务,与高校构建校企共同体,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报告期内,公司入选电子标准院“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合作单位”,成为工信部教考中心“工业和信息化线上培养工程合作单位”,成为教育部第二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企业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企业;参与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的信创实训教学体系研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与职业院校合作建立东方通二级学院,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此外,2022年公司连续受邀参与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主办的金融领域信创人才培训,入库信创工委会第二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培训课程,开展中间件初级、中级认证培训班共15期。 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进行战略合作,致力于开展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科研联合攻关,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服务国家信息产业发展。 公司与广东省南方应急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南方院泰策智慧应急研究中心,结合南方院的顶层设计能力与泰策的产品研发实施能力,推进双方深度合作。 (四) 以客户为中心,搭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精细化服务 公司在报告期内,在全国30个省级地区均部署了服务网点,实现本地化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及时、高效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生态适配全面:与国内各个上下游厂商进行产品兼容适配3000余项,建立起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加强与生态伙伴密切交流,建立东方通生态联盟,邀约近百家伙伴完成入驻。 主动服务:定期巡检,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预见性分析,并为用户系统将来的发展和扩充提供建议。 服务及时高效:即快速反应,7*24服务,采取电话、远程诊断和现场服务的方式及时解决各种突发的技术问题。 围绕产品提供全系列服务:积极提供涵盖选型适配、方案设计、研发实施、迁移测试到全面落地的全系列服务,对用户在使用系统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改进的原则和手段。 服务规范:服务过程可监督、可管理、可追溯,从而保证服务的质量。 人才培养体系完整:东方通已建立起“线上+线下”的培训体系,对内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宣导,对外结合当前信创人才的现状和公司在中间件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信创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 公司将继续依托现有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咨询服务;以及结合业务管理的需要设计有针对性、有重点,更精细化的服务内容。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面对持续增加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公司在稳扎稳打、夯实主业的基础上,围绕“安全+”、“数据+”、“智慧+”的总体战略,持续推进基础软件、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应急及数字化转型业务体系的协同发展。紧跟政策步调、提前谋篇布局,面对不利的市场条件保持了“稳中求进”、“协调互补”、“拥抱变化”的整体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784.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8%;实现营业利润5,778.68万元,利润总额5,636.8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21.41万元,同比下降76.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967.46万元,同比下降82.07%。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要紧随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和方向,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要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从法制上将非传统安全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非传统安全领域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东方通一贯秉承拥抱变化持续创新的企业价值观,顺应国家战略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从2018年开始更专注于智能安全领域的深耕与拓展,主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全线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致力成为大安全领域的核心企业。并于2021年把“打造安全科学的数字世界”确立为企业的战略使命,从科技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及其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为总体国家安全贡献企业的力量,并深耕政企数字化转型领域助力国家和社会发展。 东方通面向数字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浪潮,坚持自主创新,以"安全+"、"数据+"、"智慧+"三大产品体系为基础,持续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网信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应用、智慧应急、工业互联网等多领域完善布局,以"做精产品、做厚平台、做深应用"的企业发展思路,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国产基础软件及信息安全产品;打造安全+数据+运维的基础能力平台;深入行业应用需求,全面服务国计民生领域数字化转型,帮助客户实现从拥有数据到拥有价值的转变。东方通2023年将持续在以下四大业务板块做深、做宽、做精。 1、基础软件板块 中间件是三大基础软件之一,东方通作为中国自主中间件的开拓者和领先企业,将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国家科技安全持续肩负责任。2022年《求是》杂志多次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署名文章,强调科技攻关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发展主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基座,为科技强国保驾护航。中间件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是信创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各行业对中间件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类的简单替换,而是向融合包括云计算类和数据类等更多品类的全栈领域扩展。 未来五年从金融、运营商到交通、能源、教育和医疗等关键行业,信创需求预计将全面爆发,国产软硬件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0-2022年是政务信创需求爆发的三年,从2023-2027年,其他非政务行业或将接力,从金融、电信行业逐渐向军工、能源、国央企等其他关键行业扩散。东方通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未来持续高景气等有利契机,全面打造更丰富的基础软件产品线和生态环境。在市场端,以金融、政务等为龙头行业,持续深耕央企、军工、能源等客户,提供单品销售、产品组合销售、解决方案等多种销售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关注医疗、教育、中小企业等行业领域增量市场带来的商机,进行市场布局。在产品端,比照同类产品国际水平找差距,从产品性能、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标准符合性、运维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升级,并优化产品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等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适配,同时对照“关基条例”等各类安全保护法规加强产品本身的安全防护能力;布局未来技术趋势产品,聚焦B端、G端的私有云化中间件、安全可信中间件、行业中间件产品以及泛数据工具类标准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前沿技术跟踪。 2、网信安全板块 《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紧迫和最基础的安全问题,加强网信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近几年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安全保护相关法律框架的落地或颁布,为数据安全保障提供了制度和法律支撑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 东方通全资子公司“东方通网信”,强化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属性,将东方通打造成网信安全领域知名品牌。顺应国家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产业发展良好机遇,巩固现有电信运营商客户资源,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主打“安全+”市场升级战略,将公司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成功经验向政府、电力、金融、医疗、教育等更多行业领域渗透发展,关注5G安全、物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安全等新兴领域,努力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政府、金融、电信、交通等领域积累大量了优质客户,内容风控系统更是在电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基于内容风控业务持续拓展高景气度、国家政策发展支持、公司过往累积经验资源能力触达覆盖的行业领域、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取得在新行业发展优势,进而实现优势行业的延伸拓展。 持续推广反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系统,汇聚力量“以落实反诈法为指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强化反制技术能力为目标”,提供反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思路和综合解决方案,协助客户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满足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需求。 3、智慧应急板块 自应急管理部2018年组建以来,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以“全国一盘棋”为原则,由应急管理部科技与信息化部门牵头统筹,各地区、各相关政府部门协同推进的,经过5年多的建设,一方面在实战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技信息化规划体系,除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应急管理部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整体性规划文件,自2019年起连续5年印发地方信息化建设任务书,明确了地方建设应用任务,上述各类规划是公司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建立了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如应急管理云计算平台、应急减灾二号A/B两颗卫星等;建成了数据治理系统及大数据资源池汇聚四大类数据资源,实现了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应用,以及可靠的运维和网络安全保障;上述建设成果是公司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实践基础。 公司在重点突出在应急领域产品、技术和市场的既有优势基础上,纵向深耕与横向拓展相结合,以客户的业务需求为驱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为支撑,致力于打造智慧应急领域的新兴品牌。在城市安全方向,继续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能力,以及深化燃气、供排水、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生命线工程的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在安全生产方向,重点规划危化品、煤矿、园区等行业领域,并实现同时面向政府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企业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能力。在自然灾害防治方向,整合自身与生态能力,探索遥感数据、电力数据、铁塔数据等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在应急指挥通信方向,公司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成功案例,后续将支撑各级客户的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建设,助力客户形成协同指挥通信保障、现场处置通信、情报获取通信保障、社会面指挥通信保障等全方位、体系化的应急指挥通信能力。同时,继续优化应急大数据平台、应急知识库和智能视频分析平台的核心技术与产品能力,高效赋能公司各类项目交付与产品研发。 4、数字化转型板块 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对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并作出前瞻性布局。东方通凭借着丰富的全行业经验和敏锐的行业洞察,携多年技术积累与各大科研院所、大学等强大的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深入广泛合作,已具备领先于业界的政企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支撑应用能力,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可信赖合作伙伴。公司从运营商5G作为切入点,覆盖从原来数据、安全、网络基础层面发展到提供核心业务平台和各级政企数字化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与实施落地能力,帮助各行业利用感知、AI、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重塑,构建具有前瞻性业务与运营及服务模式,借助公司的数据+、安全+、智慧+三架马车赋能业务创新、沉淀行业能力,帮助各企事业单位在资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决策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创新等方面提供从咨询到实践的服务,为加速政企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服务,同时培育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2023年度经营计划 1、基础软件板块 业务拓展 通过加强市场拓展及行业布局、加大产品研发、拉通生态、提高组织效能等举措,充分挖掘已有客户资源,保持核心业务的优势,在成长业务和新兴业务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保持政务、交通、金融等行业的优势,做好深耕细作。 (2)加大在央企、军工、能源行业的投入,布局医疗、教育、中小企业等行业,持续提升业绩。 (3)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健全人员梯队,完善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高整体效能。 (4)勤练内功,提升产品能力,拓展产品品类,整合产品组合,提升产品体系竞争力。 (5)进一步加强在微服务、云原生、数据服务、中间件安全、物联网等新技术领域的研究。 (6)持续投入研发的同时,提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申请数量,从而保护企业成果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7)加强与合作伙伴的互动,建立政产学研用业务生态圈。 产品研发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重点聚焦于安全、分布式事务、云计算等领域: (1)保持对于最新、实用的JavaEE/JakartaEE技术规范的跟进,持续优化核心架构,对高端企业应用和互联网规模的应用进行更好的支持,持续进行安全加固,提升自动化运维能力,研发高标准、高安全、高可用并具丰富功能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器,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2)产品云计算能力扩展,增强对于云原生应用常见的支持,推出更贴近行业和应用领域的云平台解决方案。 (3)针对未来新型应用市场,继续在云原生、微服务、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方向加大投入,研制满足未来应用架构需求的中间件产品。 消息中间件持续提升产品安全性、运维能力,重点提升对于云计算环境的进一步支持: (1)基于已有产品,完善对标产品平滑替代能力。 (2)持续提升安全防护加固能力,优化消息中间件运维监管功能。 (3)产品创新:针对云原生应用场景升级产品,完善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产品能力。 高速传输平台将重点聚焦于高并发性能和高可用性,以及多核处理器优化管理等关键技术: (1)增强产品安全性,实现通信安全和用户的操作权限管理提升稳定性。 (2)增加运维工具,提升产品的适用场景,完对K8S的适配,实现容器化自动安装部署功能。 (3)提供连接器connect能力,支持对接多种数据源。 文件传输平台中间件将重点聚焦于云原生能力提升,构筑新一代云传输平台: (1)扩大产品应用场景:针对不同行业应用的不同业务场景,研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安全性、灵活性与运维管控要求。 (2)基于现有产品,提升产品易用性,进一步丰富产品功能和优化性能。 (3)产品创新和预研:提升产品在云原生开发架构下的能力,使产品融入云原生生态系统。 数据缓存中间件关注国内实际业务的应用场景,重点发展面向云计算应用场景的云原生产品能力,提升产品平滑替代能力、安全性及易用性: (1)扩大产品应用场景:针对不同行业应用的不同业务场景,持续丰富满足行业特点的功能特性,提升产品安全性、易用性。 (2)产品架构持续完善:优化产品高可用机制、提升产品性能处理能力,优化产品容错能力。 (3)产品创新与预研:针对云原生应用场景,提升产品云原生能力特性,实现融入云原生生态系统。 负载均衡软件将重点聚焦于云原生场景支持,性能优化、功能丰富及运维能力提升: (1)基于已有产品,持续推进性能优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丰富产品功能。 (2)升级产品运维能力,增强监控管理功能,优化集中监管、版本管理等能力。 (3)产品创新和预研:针对云原生应用场景完善产品弹性伸缩能力、提升产品在云计算环境下的运行监管能力。数据交换中间件将重点聚焦于功能扩展、安全增强方面: (1)扩展数据交换产品功能,增强实时交互能力,增强大数据的适配能力,提升本地数据交换性能,以适应各种数据交换场景。 (2)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提供数据传输的安全通道,保证数据交换传输环节的数据安全性和有效性。 ETL工具TongETL重点是优化产品架构,丰富产品的功能,提升大数据等产品的适配能力: (1)增强和优化大数据集群的适配能力。 (2)提升产品的配置能力,提高产品的转换性能。 (3)新增大型机和小规模数据的集成能力。 API网关TongGW重点增加产品跨域支持,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1)实现API的跨域管理能力,支持API跨域,跨部门和跨地区的管理能力 (2)升级产品的更新策略,保证产品的平滑过度。 云服务集成TongIS重点实现第三方应用适配器的扩展能力,增强产品的集成能力: (1)支持第三方应用的连接扩展,提升产品的扩展能力。 (2)提供更全面的集成能力,提高可靠的服务集成模式,保证集成服务的可靠运行。 (3)升级产品的更新策略,保证产品的平滑过度。 2、网信安全版块 业务拓展 (1)加大数据安全产品体系建设,形成“数据+业务+网络”一体化安全防护理念,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流程的国产化数据安全保障解决方案,推动重要数据目录和分类分级的落地; (2)重点推广IDC/ISP信安系统落地,推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模块在三大运营商各省市场的推广覆盖,满足工信部关于全机房监控的要求,在运营商用户领域获得较好市场份额。 (3)重点推广网络内容安全服务,主要覆盖网站、两微一端、IDC、城域网、2/3/4/5G移动互联网流量等场景,与渠道商、代理商建立合作,在内容风控领域获得较好市场份额。 (4)重点推广通讯信息诈骗治理系统,为运营商、管局、公安等领域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协助客户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满足KPI考核要求。 (5)大力拓展非运营商行业数据安全市场,推出可适配金融、教育、能源、医疗、企事业单位等各行业标准化解决方案,满足全行业数据安全市场需求,做出行业标杆示范效果。 (6)紧跟最新行业热点及监管要求,大力推广漏洞全生命周期管理、零信任、安全运营管理等优质产品解决方案,支撑企业解决网络安全痛点问题,满足上级监管部门考核要求,并通过各条线的安全能力与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一体化推进,进一步提升企业数智化服务支撑能力,加速推进核心业务场景落地,实现包括关基、一干业务系统、网络云、5G专网的集中安全运营,从而为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发展注智赋能。 产品研发 (1)持续加强内容风控产品核心能力投入,并优化系统架构,满足SAAS服务应用场景。持续优化数据自动获取能力,包括网站、“两微一端”;持续优化完善内容识别引擎,丰富检测场景;持续加强机器学习在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的应用,提高涉诈号码、网站、APP等检测能力; (2)建立内容风控策略运营团队,强化内容风控产品核心价值,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内容运营咨询、策略支撑、策略运营、数据挖掘等服务。 (3)内容风控产品运营方式创新,建立自动化内容策略运营平台,可持续对产品核心能力进行自动化的优化和完善,包括数据获取能力、内容识别引擎、涉诈检测引擎等。 (4)组建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技术专家团队,提高安全监测方面的工控协议解析、物联网协议解析、车联网协议解析、文件还原等协议覆盖范围与性能效率,形成自有关联分析规则的知识库与安全事件研判机制,现有产品适配国产化环境要求等,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为后续市场扩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5)基于Intel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初步实现基于AI技术的HTTPS流量业务识别以及对加密流量的安全监测,突破HTTPS加密流量识别瓶颈。 (6)基于虚拟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云化、智能化、服务化的零信任、资产管理、数据安全能力,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旁路式风险防控手段,从而适配云化、国产化、内生安全发展趋势、加速注智赋能进程。 (7)公司将持续关注深度合成、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发展,目前已拥有包含深度合成内容检测、融媒体内容安全检测等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未来将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深度合成等领域的安全技术研究,为企业的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3、智慧应急板块 业务拓展 结合国家应急管理信息化领域的业务需求,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在业务拓展方面主要面向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项目。主要规划如下: (1)城市安全方向。一是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方面,以沈阳试点建设为案例样板,并与南方院、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深度合作,形成成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共同推进城市安全、公共安全领域的项目拓展;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作为公司的主要战略产品,赋能营销团队和营销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拓展推广。二是城市生命线安全方面,重点布局燃气、供排水、供热、桥梁等行业领域,以某重点城市排水防涝项目为突破口进行拓展推广。 (2)安全生产方向。一是依托安徽省应急管理“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项目民爆领域应急系统项目,在保障项目成功交付的同时,完成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的产品化工作。将安徽项目作为样板案例,利用公司的营销网络在其它地区有类似需求的客户进行市场拓展和推广。二是自研与集成相结合,打造危化品、煤矿、园区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在重点地区、企业、园区等进行业务拓展推广。 (3)自然灾害防治方向。利用公司成熟的营销网络和技术优势,在单灾种监测预警平台和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领域全面发力,以“项目+产品”模式形成平台能力,不断优化产品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应急指挥通信方向。一是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北京、河北、广东重大应急通信保障项目,并成功中标其他省份通管局的应急通信平台建设,该方向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后续紧跟工信部的建设规划和各省的实施计划,争取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获得国内大部分省份的应急通信保障平台建设项目。二是基于公司应急通信保障平台的成熟产品和技术,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应急通信保障平台相关产品,提供更为体系化的产品集和解决方案。(5)其它领域。继续优化应急大数据平台、应急知识库和智能视频分析平台的核心技术与产品能力,一方面高效赋能公司各类项目交付与产品研发,另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 产品研发 按照国家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的部署,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为核心,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加强算法/算力和模型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效能。 面向智慧应急和城市安全为主的监测预警、风险管理、指挥调度体系,公司积极开展了从基础到应用的标准化产品规划与建设,自研了构建技术底座的基础产品应急大数据平台、面向灾害链分析的应急知识库产品,叠加先进视觉分析算法的智能视频分析平台。同时,结合交付高效的自研低代码平台,不断研发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综合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 公司还积极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计算机视觉(CV)领域,不断完善丰富的视频图像视觉类算法,实现视频分析能力的不断扩展;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深入研究应急领域知识库建设需要的本体建模、实体-关系-事件抽取,基于图计算的推理分析,支持了对灾害事故案例以及灾害链的辅助决策深入分析;在业务机理模型仿真推演领域,与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深入研究城市生命线、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相关的模型算法,在燃气泄漏与爆炸、排水防涝降雨过程产流汇流模拟、危化品储罐泄漏与爆炸、槽罐车泄漏与喷射火模拟等方向上都完成了基础数据与模型算法的结合,并通过先进的前端三维技术实现的仿真推演,在项目中应用后得到客户的良好反响。 4、数字化转型板块 业务拓展 结合公司确立的打造“安全+”、“数据+”、“智慧+”系列产品,助力用户以业务驱动产生数据价值,赋能行业应用,保障数据资产安全,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统筹业务发展战略。依托自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数字技术 创新应用能力,以信息安全为基础、以数据价值转化为核心、以智慧创新应用为引领,深化各垂直行业的业务应用需求,助力行业数字化建设。 公共安全方面,公司依托自身的开发能力、数据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公安科技创新和公安数字化建设为准则,整合建立公共安全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提升公共安全的警务实战化能力。基于2022年北京的各项重大活动安保经验,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基于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运用先进可视化、交互硬件设备和高级可视化软件技术,围绕当前指挥中心存在的数据融合不足;综合态势感知能力短缺;多系统联动能力弱;可视化效果单一诸多等问题,深入打造和推广第四代智慧中心平台产品。 近年来智能设备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入侵控制危害性极大。公司基于多年积累的安全管控能力、软件自主开发能力、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等与科研院所联合针对特定环境进行智能硬件管控产品的开发,从多个层级实现对智能设备的分级管控和安全加持。目前,已在公共安全行业进行了试点应用。 数字政务方面,公司依托自主的创新研发能力、数据转换应用能力及多年稳定的中间件积累产品,结合当前政府工作及业务应用要求,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研发了基于软件机器人、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为基础的政府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产品系列。凭借着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服务行业为落点的方针,在国家气象局、广东政数局等进行了数字化产品的落地应用。根据各级政府数字政府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公司自身产品优势,分别在数据能力方面和智慧化应用方面助力数字化政府的建设落地。 国防军工方面,继续在军事资源管理、军事资产管理方面探索新项目机会,并积极拓展军民融合等方面的商机,取得新突破。 运营商网管业务方面,利用现已沉淀的在运营商OSS领域的平台能力和成熟解决方案经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深挖存量市场的同时,逐步向其他行业进行拓展推广,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工业互联网方面,参与国家级重大专项,牵头编制相关标准规范,提高行业影响力。加快拓展企业侧客户资源和项目,面向发电、危化(石油石化化工)、矿山、钢铁等流程工业及装备制造等离散工业,支撑业务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和赋能。 产品研发 在新基建的加持下,数据智能就是核心生产力。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需要围绕着数据的“采、管、用”持续不断的用数据为业务赋能,这就需要对业务有更深入的理解,能理解数据逻辑和挖掘数据价值,并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业务进行升级改造,即“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目前在产品层面我们将持续丰富数据类产品,提升及突破包括数字孪生、行业知识图谱等能力。数据共享平台将作为公司“数据+”战略重要承载,围绕能够适应多种行业数智化转型发展需求的数据底座定位,不断增强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和方法论能力。2023年,公司将为公共安全、司法、教育、国防军工等行业领域,构建专属的数据标准、数据治理模式、数据模型、数据服务,挖掘数据价值,形成基础信息平台和数据智能平台。持续丰富军民融合应用的范围,以非结构化数据平台为核心产品能力,进一步夯实产品体系,打造集成工程平台能力,拓展军工行业深度应用。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持续研发优化(工业)大数据平台、安全生产智能预警平台和新能源发电智能运维平台等核心产品。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被广泛运用于政务、金融、电信、交通等众多行业,因此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近期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局部战争尚未结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尚未产生根本性复苏。在此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亦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未来若中国经济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经济增长放缓或复苏不及预期,下游行业的消费能力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进而会影响整个行业及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抓住发展机遇,持续地加大主营业务市场拓展,规避宏观经济变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所属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主营的基础软件和信息安全等业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内基础软件中间件领域,IBM、Oracle国外软件企业仍然所占市场份额最高,其市场占有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及其在数据库、服务器领域良好的配套支持。与国际知名软件厂商相比,公司在技术研发实力、市场培育、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软件国产化及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软件基础平台市场成长迅速,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使得行业内原有竞争对手的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市场新进入的竞争者会逐步增加。 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竞争加剧。随着《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发布,国家对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极大提升,安全领域成为局部热点,行业也更加细分,在细分的专业也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厂家,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技术的滞后于网络形态和数据规模的发展速度,可能影响新技术新业务甚至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信息安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渐趋明朗,为行业内厂商的差异化定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将逐渐向较具实力的信息安全企业集中。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积累的公司,正在努力开拓技术门槛及毛利率均较高的新产品或新市场,以期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解决技术跨越,会出现复合型人才、关键技术、基础设施支撑等核心资源的紧张,存在研发投入是否准确和有效的风险。若公司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增强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实力,或在新的大数据时代不能通过自身的规模和技术、市场优势,去开拓技术门槛和毛利较高的新产品和新市场,则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作为核心发展理念,加强自身技术创新与销售渠道建设,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差异化定位,以互补性合作、参股、并购等整合方式获得竞争优势,壮大公司主营业务,以应对市场竞争风险。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面临人员流动大、知识结构更新快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司作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依赖于优秀的研发人员,如果出现核心人员流失、人才结构失衡的情况,将对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不限于基本薪酬、绩效奖励、股权激励等手段,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4.技术研发风险 基于软件技术的研发规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创新成果和开发周期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研发难度较大,研发周期较长,开发环节中的个别难题有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研发进度,使新产品的推出时间出现滞后;另一方面,即使新技术、新产品顺利开发完成并推向市场,也有得不到市场和客户足够认可的风险,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后的经济效益与预期收益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公司在技术开发方向决策上出现失误,未能在前沿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未能及时跟上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未能正确把握市场动向并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或未能及时将最新技术运用于新产品的升级和开发等,可能导致公司丧失技术和市场的现有地位。此外,近年来,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持续保持高比例,而研发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能获得预期效果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创新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以国家政策和行业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解读国家规划布局的发展方向,切合实际的结合行业客户的需求,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和产品,走在市场的前端,同时完善市场调研、研发项目立项、核心技术研究、产品发布、市场推广、客户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闭环管理,以降低技术研发风险。 5.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逐步加快发展步伐,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随之增长,对公司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应对措施: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合并同类业务领域,建立共享营销业务平台、共享研发平台、共享运营管理平台,以最大化利用当前公司已有的经营基础,整合已有人才资源,并积极引进先进人才。同时通过加强各环节制度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切实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以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6.业务转型升级导致的经营风险 国内数字经济领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公司用安全为社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用数据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最佳路径,用AI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智慧赋能。公司全面布局数字化转型新兴业务,并在国防军工、公共安全、能源电力、司法、教育等领域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但业务转型是个渐进的过程,若未把握住发展机会,可能导致出现一定的经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管理层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客户实际需求,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对应落实到主航道业务板块。同时,加强各级关键岗位人员能力的提升、加大基础人才的培养、加快项目管理及实施交付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并积极进行内部协同整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7.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及子公司客户群体以政府、电信运营商、金融、交通等领域客户为主,受其采用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集中采购制度等影响,通常在一季度制定本年度全年的信息技术采购计划和指标;在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上半段进行相关产品现场调研、邀请相关厂商进行产品测试以及对入围厂商进行招标、投标、评标和定标;第三季度下半段及第四季度才正式确定所需采购产品并与中标厂商签订采购合同。由此导致公司的收入确认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同时,由于软件企业员工工资性支出、固定资产摊销等成本所占比重较高,公司的收入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近年公司销售和业绩的季节性特征有所改善,但总体趋势仍不会有大的变化。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加强营销管理、项目过程管控、财务管理,强化公司整体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严格督导实际经营情况,尽可能改善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8.商誉减值风险 目前公司商誉净值主要是因收购东方通网信和泰策科技两家全资子公司形成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重大资产重组等交易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做减值测试。如果未来被收购资产所处行业不景气、自身业务下降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未来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则上市公司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若一旦集中计提大额的商誉减值,将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提请投资者注意相应风险。公司已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根据各收购项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了商誉减值测试,当前结果充分反映了各收购项目的当前价值。 应对措施:公司持续从战略、业务、财务等多方面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充分发挥业务协同效应,促进子公司核心业务向好发展,并建立健全集团经营管理体系,保持被收购资产的持续竞争力,将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9.公司控制权稳定性风险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实际控制人黄永军先生直接持股比例为7.86%,占比相对较低,因此不排除存在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风险。 应对措施:如有实际需要,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前提下,通过在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以稳定上市公司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