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渤海汽车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渤海汽车(600960)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产品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商用车市场需求下降等不利局面,在公司董事会的带领下,公司管理层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开源节流等措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稳定、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市场开拓工作,抢抓存量客户及潜在客户的机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228.9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25.84万元,同比减亏2,784.87万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工作介绍如下: (一)深耕主业板块发展,增强内生动力,筑牢发展根基 1.活塞业务: 面对商用车市场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活塞有限积极外拓市场,内降成本,抢抓机遇,取得了全年跑赢大盘,总体形势优于行业水平的成绩,牢牢占据国内的活塞领军龙头地位。 商用车板块,2022年实现商用车活塞销售952万只,充分发挥公司商用车锻钢活塞的优势,实现锻钢活塞销售53万只。 乘用车板块,抢抓乘用车混合动力的新能源市场机遇,紧跟比亚迪(002594)、奇瑞汽车等主机客户业务增长步伐,全年实现乘用车活塞销售848万只,同比增长23.35%,乘用车活塞销售收入增长1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受益于国际市场的恢复与需求回暖,活塞出口业务持续增长,2022年活塞出口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487.56万元,出口业务中锻钢活塞的表现突出,对高端客户配套项目实现新突破,为后续国际市场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轻量化业务: 得益于奇瑞、东安、吉利销量增长,滨州轻量化的缸体、变速箱壳体等产品销售增加,滨州轻量化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9%,与BTAH公司的业务协同进一步深化,双方联合取得了戴姆勒电池包维修盖板的定点,实现了北京奔驰车身减震塔小批量生产和交付。 子公司BTAH的订单、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38亿元,同比增长18.4%。 3.轮毂业务: 子公司泰安启程克服全球经济疲软、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影响,实现轮毂售后市场出口销售59万件。 (二)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巩固提升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把开拓市场、提升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始终致力于新客户、新业务的开发,陆续获取重点车型业务定点,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用车市场方面持续发力,国内市场获得了潍柴、重汽、上汽集团(600104)新动力(300152)、一汽解放(000800)大柴、康明斯、玉柴、济柴等多个客户的项目定点。 乘用车方面,市场拓展多点开花,取得新突破,滨州轻量化取得了奇瑞汽车、比亚迪混动和北汽动力总成的缸体项目定点,活塞有限取得了比亚迪、奇瑞、长安福特项目定点,海纳川翰昂取得了北京奔驰MMA汽车空调项目定点,彼欧英瑞杰取得了北京奔驰MMA汽车塑料油箱项目定点。 (三)加快新能源轻量化产品的开发落地,完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滨州轻量化加速业务转型发展,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强化其新能源车身结构件的综合能力,获得了戴姆勒EB5xy电池包压铸件项目、北京奔驰MMA车身压铸件项目和华人运通减震塔项目的定点。 (四)加大技术创新,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活塞有限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聚焦行业前沿,在国六锻钢活塞基础上持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活塞产品向高效、清洁、低碳方向转型,积极研究低碳、零碳燃料活塞,开发氢燃料以及甲醇掺氢燃料发动机活塞。知识产权方面,活塞有限在新工艺、新材料等方向取得多项突破,新获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滨州轻量化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产品开发方面,完成比亚迪等客户3款混动缸体的开发和交样工作;车身结构件方面,完成两款减震塔及多个支架等结构件产品的开发;新能源产品方面,完成包括国外客户电池箱相关附件开发和按期交样。材料研究方面,进行了多轮免热处理材料的性能验证、铆接与焊接实验的验证,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后续公司一体化结构件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2年滨州轻量化共获得专利9项,顺利完成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建设示范平台相关子项目的验收工作。 泰安启程加大技术创新,成功开发水转印车轮、摩擦焊车轮等新工艺技术储备,完成产品设计280套。 (五)聚焦主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公司聚焦发展中高端活塞及轻量化铸造产业核心目标,在做好生产经营的内生发展同时,积极推进资产结构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升公司核心主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一是继续做大轻量化业务领域,收购BTAH25%股权,实现对BTAH的100%持股。二是积极推进轻量化板块滨州轻量化与BTAH相关业务、技术和市场的协同,促进资源优势互补,联合加大对戴姆勒及北京奔驰等高端客户的项目定点和获取力度。三是加快处置内部的非主业、低效资产,完成了控股子公司博海小贷的清算注销,通过优化资产、提质增效,持续提升公司的价值。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延续增长态势 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延续了2021年的增长态势,其中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国内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但从增速来看,产量增速与2021年持平,销量增速与上年相比下降1.7个百分点。 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约318.5万辆和330.0万辆,同比下降31.90%和31.20%,其中,重卡销量67.19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51.84%,降幅较2021年扩大45个百分点,创近6年同期新低。 政策方面,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基础零部件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突破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从全球汽车工业结构看,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及未来产销量占世界份额有望在目前30%的水平上进一步提升,尽管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整体行业长期向好的势头不变,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我国构筑汽车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拥有较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对于全年经济好转充满信心;加之2023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 2、汽车轻量化的趋势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化浪潮加快,带动了汽车轻量化趋势的推进,国产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在实现“双碳”的大背景下,汽车轻量化是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最佳方式。一方面,对于汽油乘用车,每降低100kg最多可节油0.3-0.6L/100km,汽车质量每降低10%可降低油耗6%-8%,排放下降4%。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也需要通过轻量化来提升其续航能力。发展汽车轻量化,尤其是轻量化整车产品和车身、底盘、动力系统以及核心部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更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竞争力、建设汽车工业强国的必要条件。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公司主要从事活塞及组件、轻量化汽车零部件、汽车轮毂、汽车空调、减振器、排气系统、油箱等多个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汽车动力总成部件、底盘总成部件及热交换系统部件的产业布局。 公司子公司活塞有限是国内最大的活塞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国内活塞产品产销量第一的位置,是国内极少数具备大批量生产欧VI、国VI活塞产品的企业之一。作为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塞环分委员会的主持单位,公司负责活塞产品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近年来共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行业标准9项,其中包括主持制定了我国活塞行业唯一的产品验收标准。公司主导产品高性能活塞的直径横跨30mm至400mm,品种达1,000多个,广泛用于各种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动力机械领域,为潍柴动力(000338)、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广西玉柴、东风康明斯、中国重汽(000951)、福田汽车(600166)、江淮汽车(600418)、长安集团、广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汽车、华晨汽车、江铃汽车(000550)、吉利汽车等多家知名整车和发动机厂配套。 公司子公司BTAH,以生产铝合金轻量化驱动件、发动机部件、底盘及结构部件为主,主要供应欧洲各大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宝马、大众、奥迪、戴姆勒、宾利、福特、起亚、麦格纳等。 公司子公司滨州轻量化主要从事铝合金轻量化汽车压铸部件(发动机部件、变速器部件、车身结构件、底盘部件、电驱动部件等)的研发、制造以及销售,是轻量化汽车压铸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滨州轻量化与BTAH积极推进战略协同,以铝合金轻量化产品研发能力建设为核心任务,调整转型,聚焦中高端市场,促进品质提升,实现市场开拓,获得了北京奔驰项目定点,进一步拓展了高端市场份额。 公司子公司泰安启程主要从事铝合金车轮的生产、设计、研发、销售并提供相关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是国内主要的铝合金车轮出口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产品以国外零售市场销售出口为主,主要出口到国际AM市场,并在国际AM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际汽车铝轮AM细分市场上,处于国内企业前列。 公司子公司博海精机拥有多年汽车零部件专用机床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与生产经验,主要产品包括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全自动铸造机、全自动检测机、超声波探伤机、机器人自动化集成、桁架机械手设计制造、工装、模具、工位器具等产品。博海精机的活塞全自动生产线、异形销孔专用机床、异形外圆专用机床、全自动检测机等专用机床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先后出口到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等国家。 此外,公司与翰昂、彼欧英瑞杰、天纳克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合资合作从事汽车空调、塑料油箱、减振器、排气系统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核心,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开发、设计、营销和服务。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订单拉动、管理联动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从顾客需求识别到交付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CRM(CustomerResources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ERP(EnterpriseResourcesPanning企业资源规划)→CRM)的快速反应管理和分析,保证了公司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铝锭、液态铝及镁、镍、硅、铜等。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模式,以集中采购的方式,分批或一次性向供应商进行采购。 (2)采购流程简介: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需求,结合产品的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给各生产单位。 (2)生产流程简介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向主机厂及整车厂提供配套产品,通过竞标方式获得相关车型配套项目后,经过技术设计、模具开发、产品试制和客户样件认可等批准通过后,公司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正式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2)销售流程简介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渤海汽车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上市公司,下辖12家子公司,分布于山东滨州、山东泰安、北京和德国,并与翰昂、天纳克、彼欧英瑞杰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合资成立了5家合资企业。公司主导产品有高性能活塞、轮毂、缸体缸盖、壳体、汽车空调、油箱、减振器、排气管、轻量化结构件等。公司秉承“客户至上、诚信、责任、创新”的价值观,紧跟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了技术先进、客户资源优质、品牌力强和规模优势明显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活塞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稳坐国内活塞产品产销量第一的宝座,是国内极少数具备大批量生产欧V以及国VI标准活塞产品能力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还拥有较强的轻量化铝制部件生产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无缝连接,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开展 境内外资源整合,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成本合理配置境内外产能,使公司形成了较强的市场需求适应能力和和明显的成本优势。 公司始终致力于建设国际先进的技术开发平台,成立了渤海汽车技术中心,引进国际高端的设备和软件资源,不断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和认可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在活塞设计开发技术、新材料开发应用、轻量化产品研发、铝材熔炼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技术中心共设有活塞技术研发分中心、轻量化技术境外研发分中心,具备强大的境内外协同研发能力。在活塞领域,公司是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塞组件分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完成了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塞工作组的组建工作,并成为活塞工作组的召集单位,牢牢掌握住了行业话语权。同时,公司在高性能特种活塞、真空压铸、锻旋车轮等产品的开发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掌握了活塞制造和铝制汽车部件铸造的核心技术,在活塞,连杆,刹车盘等汽车零部件的专用智能装备及其自动化的设计与制造方面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立足于市场,紧盯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积极拥抱新能源化和轻量化浪潮,拥有大量长期优质的客户资源,在长期合作中与客户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公司主导产品高性能活塞,广泛用于各种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军工等动力机械领域,为潍柴动力、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广西玉柴、东风康明斯、中国重汽、福田汽车、江淮汽车、长安集团、广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华晨汽车、江铃汽车、吉利汽车等多家知名整车和发动机厂配套。公司德国子公司的主导产品铝制汽车结构件长期给大众、戴姆勒、宝马、VOLVO等客户供货,在欧洲汽车铝合金铸造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公司重视企业品牌形象建设,拥有“渤海”“GANDERIM”等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其中,“渤海”牌商标经过40多年的使用,已经在行业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公司连续多年荣获潍柴动力、玉柴机器、上海柴油机厂、中国重汽、一汽锡柴、一汽大柴、江淮动力、福田动力、雷沃动力、东风康明斯等国内知名发动机公司"优秀供应商"、"质量优胜奖"等荣誉称号以及历届山东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延续了2021年的增长态势,其中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国内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但从增速来看,产量增速与2021年持平,销量增速与上年相比下降1.7个百分点。 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约318.5万辆和330.0万辆,同比下降31.90%和31.20%,其中,重卡销量67.19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51.84%,降幅较2021年扩大45个百分点,创近6年同期新低。 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对于全年经济好转充满信心;加之2023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 (二)公司发展战略 一、巩固在活塞的领军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占领高端市场 公司作为内燃机核心部件活塞的头部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将持续发挥活塞产品优势并向内燃机活塞运动组件全产品系发展,坚持钢、铝活塞并重、国内外市场并重、主机厂及售后市场并重的战略,持续创新,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步伐,聚焦优势资源,围绕高附加值产品,开拓高端客户,全力打造传统汽车核心动力部件全球龙头供应商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活塞行业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地位。 二、铝压铸业务围绕汽车轻量化、新能源化,致力成为多产品的汽车轻量化服务商 轻量化业务是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共同需求,公司将发挥自身在轻量化业务上的技术优势、材料优势、成本优势和境内外技术与资源的协同优势,拓展产品品种,开拓轻量化部件国际国内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部件,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稳存量促增量,以高压铸造类产品为核心,优先开拓北京奔驰、造车新势力等新能源汽车高压铸造类重点产品。三、多措并举,提高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水平,保证公司业绩增长 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持续加强人才培训与引进,加强原材料、资金等重大成本项目管控,持续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多措并举,提升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保证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三)经营计划 1.聚焦主业,巩固活塞领先地位,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市场转型、产品升级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公司将紧抓商用车复苏的市场机遇,聚焦高端项目开发,密切跟踪国VI阶段活塞技术的发展动态,加速推进国VI高效能活塞、锻钢生产进度。 2.重点发展轻量化业务,积极推动轻量化业务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发展 在保持传统燃油车产品市场份额与制造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公司向电动化、新能源的布局转型发展,以高压铸造类产品为核心,优先开拓新能源汽车高压铸造类重点产品。 3.优化客户结构,强化市场拓展力度 巩固国内市场:深化外部客户开发能力,形成市场推广合力,打造市场开发共享平台。商乘并举,市场协同,充分发挥现有产能。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方面不断突破,以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产品不断巩固、开拓新市场。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出口,提升国际知名度。充分利用BTAH在德国豪华车市场的行业地位及客户资源,为公司打开豪华车市场提供助力,扩展全球客户,提升国际整合营销能力。4、提升生产运营的管理水平,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一是各业务板块加强内部管理,以提质降本增效为主题,以提高良品率和效率为重点,加强考核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并完善原材料采购价格的跟踪管理,加强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分析预判,做好存货的风险管理;三是以高质量服务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标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导致的贸易争端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性激化,使得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也给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预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境外业务、出口业务占一定的比例,如果贸易争端持续发展升级,将有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过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使公司的业务和管理机制能够更加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2.行业及市场风险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主要是整车制造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增速主要取决于整车行业的增长情况。而汽车整车市场受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因素如居民收入、汽车购置政策以及国家政策等变动,进而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产生影响。目前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低增长或将成为常态,下游整车企业竞争加剧带来的降价、回款压力将向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传递。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和行业发展动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新市场,整合有利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公司盈利能力。 3.原材料供应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包括铝、钢、硅等金属,受全球经济波动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铝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高位运行,将导致公司面临营业成本上升、毛利率水平下降等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变化,加强供应链管理,利用各子公司间的供应链渠道,提高采购领域的整体议价能力,合理控制存货储备。通过继续挖掘降成本空间、财务费用压缩等冲减采购成本增加的压力,通过对部分产品价格上调缓解采购成本增加压力,将原材料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4.汇率变动风险 公司境外业务销售收入占比较大,结算货币以欧元、美元为主,中长期看来,鉴于世界经济波动,部分国家局势动荡,局部热点地区紧张升级,判断汇率将在原有区间持续震荡。 应对措施:公司将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汇率对冲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