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ST开元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ST开元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ST开元(30033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坚持职业教育主业基础上,积极稳妥开展了新能源行业相关项目布局与业务经营,初步构成了双主业的经营方式。

  (一)职业教育业务

  职业教育为在职人士、在校大学生等多层次求职与学习人士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服务,为社会培训优质人才,可以提高各行业工作者的自身能力,借此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青年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是一个利社会、利国家、利己身的好行业,近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行业发展。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政策环境友好

  2022年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并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职业教育法和旧职业教育法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取消“普职分流”的传统做法,改变为“普职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中国的产业发展,过去是中低端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主流,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中高端发力,对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和素质,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非学历类职业教育,新职业教育法支持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技能等级与技术资格都可以是有效的工作能力证明,这是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机构共建职教市场,发挥积极创新的办教方式,让更多人实现职业提升及促进就业。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2、职业教育市场需求广阔,分散竞争格局有利于领先企业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全球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报告》,通过对涵盖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人才招录考试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三大领域的职业培训市场规模进行统计发现,2020年以来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使得比较依赖线下场景的专业技能类培训受到较大影响,市场规模下滑 25%左右,致使职业培训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但随着宏观环境影响的消退,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增速将恢复,到2023年非学历类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3670多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职业教育细分赛道多,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极为分散,具备规模化、品牌化、全国化的大型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较少,未来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与教学管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发展,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

  3、就业景气度持续下行及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职业教育有望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2013年至2022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数量维持在千万以上;2022年,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2021年将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市场招聘需求并未与求职人数同向增加,自2021年3季度就业景气度持续下行,2022年高校毕业生景气指数仅为0.71,为2018年以来最低点。同时,在城镇总失业率稳定在 5%左右情况下,青年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16岁至 24岁人口城镇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7月达19.9%,为2018年以来峰值,8月至9月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平均水平,在经济增速放缓、宏观政策影响叠加、大学毕业生创历史新高等多重背景下,未来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将催生职业教育培训需求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公司将受益于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4、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在线教育加速兴起,职业教育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势在必行

  随着元宇宙、云服务、5G技术、人工智能、直播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场景与教学交付方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将极大的提高“教、学、管、评、测”全产业链条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摆脱对于学习场景与学习时间的依赖,真正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以及受宏观环境影响对于消费习惯的培养,将让在线教育加速兴起。

  职业教育除了知识学习、考证培训外,还有大量的技能与实战经验培训、学历辅导服务以及就业服务需求,依然需要大量的线下经验传授、服务提供,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与产品技术的创新,有望突破原有职业教育行业场景与边界,提升职业教育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结果的显性程度,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将势在必行。公司将充分整合现有的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打造职业教育 OMO(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融合)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职业教育产业生态链,创造出高性价比、高质量的优质供给,打造一生一世终身教育体系,为解决中国职业教育“信任”与“公平”问题赋能,实现个性化教育与终身教育,推动公司进入快速增长的新轨道。

  (二)新能源业务

  从行业发展、市场格局及自身资源多维度分析与判断,公司确定了从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化学储能两个方向切入新能源行业的战略。

  1、2022年是全球储能特别是电化学储能的元年,未来储能市场将飞速增长。

  美国是全球储能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大储新增装机约4GW,约占总装机规模的80%,进一步验证美国大储的景气度。随着2023年美国光伏装机的进一步增长及IRA法案下对储能项目的补贴落地,预计美国储能需求将有望达到翻倍以上的增速。欧洲在能源价格暴涨、供应链不稳定的情况下,需求呈现井喷式地增长,光储市场一度火爆。以欧洲主要的增量市场德国为例,2022年德国户储新增装机约 1.03GW,占比超新增装机的 80%。2022年2月,德国经济部提出,将在2035年放弃使用化石燃料(此前原定为204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给,不难看出德国在加速能源转型上的决心。2022年5月,欧盟推行RE Power EU计划,拟加速其绿色转型的推进,也将刺激储能需求的增长。

  截至 2022年底止,我国累计储能装机量到达59.4GW,其中蓄水储能累计装机量 46.10GW、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12.70GW。抽蓄仍为国内主流储能方式,持续保持中国储能市场新增规模第一位置,但总规模占比首次低于 80%,新型储能占比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6.9GW、同比增长191.6%,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超过2021年同期的2倍,达到12.7GW,而电化学储能新增6.1GW、同比增长174.2%、占比近90%,未来将成为新型储能装机中的主导力量。

  根据东方证券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站装机量将达到 118.8GW,中国装机量达到 36.3GW、美国达到45.2GW、欧洲达到18.0GW、其他国家共新增19.2GW。

  2、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未来锂盐行业仍将保持高复合增长率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锂盐行业分会统计,2022年国内基础锂盐的生产情况:碳酸锂产能 43.6万吨/年,较 2021年同比增长12.2%,产量32.6万吨,较2021年增加9.2万吨,同比增长39.3%,净进口12.566万吨。2022年全年锂盐价格大幅上涨。第一季度涨幅最大,至年中价格处于稳中上扬阶段,年底因原材料供应、市场供需两端及下游市场影响价格开始回落,但总体来说锂盐价格仍处于高位。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由 1月的33.2万元/吨上涨至12月的56.0万元/吨,每吨上涨22.8万元,涨幅为68.67%。 进入2023年,场内存检修企业,供给端或有缩减,但需求端也存减量情况,加之下游清库心态存在,采买节奏仍有放缓趋势,刚需补库为主,市场整体采买气氛冷清,在需求不佳及场内先后低价促销出货刺激下,价格已下跌至30万元/吨区间。

  全球锂盐市场近年来增长显着,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电动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和储能系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是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此外,越来越多地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备储能进一步推动了对锂盐的需求。根据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锂盐市场价值 28.2 亿美元,预计 2021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将达到15.8%。亚太地区是预计将主导市场,中国是最大的锂盐消费国和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

  3、钠电池处在产业化量产前夜,未来几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随着锂资源稀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分布广的钠离子电池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寻找低成本的替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此同时,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储能市场的开拓更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全球钠离子电池公司陆续成立,标志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同时,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或储备钠离子电池技术。2020年,美国能源部公布了对电池研究计划的布局,明确将钠离子电池纳入储能电池的发展体系。欧盟储能计划“电池 2030”项目公布了未来重点发展的电池体系,将钠离子电池列在非锂离子电池体系首位。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和创新计划”也将钠离子材料作为制造非汽车应用耐久电池的核心组件。在我国,近年来,国家颁布多项政策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2022年6月,发改委等九部门共同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就总体储能市场而言,中国化学(601117)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发布《2022 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 1830.9MW, 功率规模占比高达 99.3%;铅蓄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 2.2MW;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装机规模 10.0MW;其它电化学储能技术装机规模 1.52MW。针对钠离子电池行业,EVTank在《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根据钠离子电池各潜在应用场景对电池的需求量进行了测算。理论上,钠离子电池在100%渗透的情况下在2026年的市场空间可达到369.5GWh,其理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00亿元。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300750)、中科海纳、钠创新能源、鹏辉能源(300438)、欣旺达(300207)在内的多家公司均已布局钠离子电池。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众钠能源已经开始量产,钠离子产业化进程加速,预计2023年钠电产业链基本形成,并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仍是职业教育,新能源业务处在初期项目布局和技术研发及储备阶段。

  (一)公司职业教育业务布局

  近年来,公司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互联网路上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持续研发推出以 See.AI 为核心学习系统,以智慧校区和天翼系统为校区运营和总部运营的两大基石,打造三位一体的全新中台化的 IT 系统。报告期内,公司以该系统为基础,推行“中央厨房”战略转型计划,将公司打造成以流量变现代理、内容交付代理、整店输出代理、品牌输出代理等多种标准化代理产品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整个架构、人员、用户、产品、交付、服务等的转型。公司通过建立“中央厨房”中台,打造全社会职业教育培训大生态,全面赋能校区,降低系统性培训成本,提高开元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效率和效果,提高终端校区的拓展能力。2022 年 4 月份起,公司全面启动“中央厨房”战略转型,对上海恒企及上海天琥的校区实施改制工作,将所有自营校区模式转成加盟校区模式。目前公司构建了广州、北京、长沙三大运营中心,在全国 25 个省市,160个城市开办了近365家终端校区。在全国连锁 经营管理上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方法、统一行为、统一结果”,也建立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复制体系和控制体系,确保公司在全国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质量不打折,教育的初心不打折。

  (二)新能源业务

  1、设立湖南麓元能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储能发展

  公司业务方向:

  公司业务优势:

  报告期内,麓元公司已完成生产基地选址、设备定型等工作,通过多方资源对接构建采销完整供应链。

  2、与中南大学团队合作,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基础研究

  产业化基础研究: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职业教育业务

  公司这些年在“内容深度研发”和“产业互联网中台研发”两大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并形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这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内容深度研发能力

  在实战经验教育领域,公司立足于“加快经验积累,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教学目标,以及帮助学员达成“好就业、就业好”的职业晋升通道目标下,为毕业大学生、在职主管、在职经理、在职总监等不同层次的学员建立了不同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彻底打破原有的应试教育研发体系。以“项目贯穿”研发为核心,让学员能够在场景下完成实训、实习、实战,形成了公司独特的“开元秘方”研发体系,从而可以让学员少走弯路,迅速成长。

  线上教育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竞争,由于技能型教育的特殊属性,面授依然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式。公司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研发实操类产品和打造完善的交付体系。公司主打的会计实战产品中,聚焦精英级及以上产品,全面投入了教学教案的研发,革命性的开发了EAT教学模式,从备课、磨课、看课、评课四大方面出发,配合独家拥有的整套教学教案,打造了整个产品教学模块的优势。在会计考证产品系列中,公司设有会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课程体系。通过考霸魔方,形成了一套如何提高通过率的考证体系,帮助更多的学员拿到上岗晋升必备的会计证书。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就业率和通过率仍然是一个教育企业的生命力,牢牢把握这个主线,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基于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持续加强内容深度研发,通过构建终身职业教育能力模型,借助更加强大的智能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帮助学员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最佳个人学习路径和个性化学习方案。

  2、产业互联网中台研发能力

  公司目前业务涉及财经会计、职业资格、艺术设计、学历辅导服务等近 80多个品类,是一家典型的用户多、班型多、校区多的综合型教育机构,为了确保公司的经营目标落地,始终坚守“教育+互联网”的商业理想,把学员的需求看成因,把教育的事看成道,把互联网的事看成术,全力构建“因、道、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基因,从而高效推动集团一体化经营,实现“集团大流量入口+多品类多校区消化+多出口服务”的商业形态。

  近年来基于这样的商业构想,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把公司所有的学员、员工、管理行为都一步步实现上云,为用户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虽然目前仍在不断开发与迭代优化,通过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在教育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中,持续加大产品技术研发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基于“教育+互联网”的经营思维,以See.AI为核心学习系统,以智慧校区和天翼系统为校区运营和总部运营的两大基石,打造了三位一体的全新中台化的IT系统,完成了对NC系统为主的旧IT系统的全面替换。新中台架构符合产业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思想,对于公司的品类拓展、数据运营、“中央厨房”模式构建等发展方向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必将有力驱动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未来,随着 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公司将进一步围绕巩固“用户设施建设”和“终端设施建设”这两大壁垒,打造新时代下的 OMO教育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职业教育更大的边际价值,全面打通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学员的全学习周期,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晰自身的职业阶段和职业能力,实现真正的“相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二)新能源业务

  1、运营、研发团队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资源链接与整合能力突出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经营团队主要成员均为从事新能源电池研究多年的专家,核心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国内一流Pack厂和主机厂经验,主导设计过众多量产项目,积累有大量的Pack设计、工艺开发、测试验证等经验,量产的纯电动车市场保有量超过20万台。经营团队完成了多个国内外储能项目应用,有比较完整的储能产业化经验。

  2、产品具有优势

  公司储能产品优势在于以芯片控制器为核心,高集成电池系统整合周边组件和零部件达到储能应用场景最优化方案产品交付。具体体现为:(1)车规级芯片多通道控制系统。与国产第一梯队芯片供应商合作开发储能专用控制系统,电池管理、能源管理系统,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2)标准化模块。通过标准化电池模块进行拼接式组合可以完成10KWH~500MWh产品,具备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特点。(3)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电池云数据Ai策略模型优化电池一致性及能量管理,从而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职业教育业务

  1、概述

  2022年,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公司业绩影响仍然很大。去年3月中下旬宏观环境变化开始后,公司一直处于动荡期;7月份公司改制后稍微好转,但 9月又再次遭遇变动,教育培训业务遭受重大冲击与压力。面对宏观环境反复的挑战,公司管理层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及时制定了一系列防范和应对措施,有效保障了公司团队与业务经营的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880.36万元,同比下降29.22%,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377.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33%。截止2022年末,公司在全国25个省市、160个城市开办了近365家校区;2022年末公司总员工人数为885人,同比下降81.68%。

  报告期内,公司应对持续的宏观环境反复形势,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降本增效、改制、创新。一是降本增效:为了控制成本,公司进行了大幅度的人员缩减, 2021年末集团人员有4,831人,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人数885人;公司不仅仅对一线人员进行了缩减,还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岗位进行了变革,如恒企本部2021年人员629人,经过业务调整、流程再造、岗位撤并等方式精简人员,截止2022年12月31日,本部人员314人。同时,为了减少销售费用,2022年公司改变主要营销方式,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进行引流,利用自然流量、APP矩阵、私域流量等方式进行转化,大幅降低成本。二是改制:2022年4月,恒企运用“中央厨房”战略实行改制,陆续将直营及联营校区改变为加盟校区,天琥教育也于2022年5月份开始进行改制。三是创新:2022年,公司尝试推出适应新型营销方式的产品,如兴趣培训类产品,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方式引流及转化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2、克服宏观环境变化持续反复影响,2022年扭亏为盈

  (1)公司主要经营指标

  (a)营业收入有所下降。2022年度公司总营业收入为65,880.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22%,主要系教育业务受宏观环境影响销售订单交付所致;营业总成本64,911.2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39%。

  (b)合同负债总额减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同负债总额29,521.2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07%。

  (c)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项目账面原值为人民币141,422.60万元,本期因改制转出商誉原值31,702.89万元,剩余商誉原值109,719.71万元;累计减值准备为人民币81,790.14万元,因校区改制转出商誉减值准备24,976.98万元,本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957.20万元所致 。本期商誉减值准备计提完成后,商誉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7,929.57万元,占期末合并总资产比例为32.33%。

  (d)净利润3,344.76万元。2022年度公司利润总额5,555.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7.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33%。

  (e)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504.4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8.72%。

  (f)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86,376.63万元,同比减少3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8,225.23万元,同比增加154.33%。

  (2)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学历辅导服务等三大类型业务经营,但由于实行改制,将直营及联营校区改变为加盟校区,所以主营业务收入来源、成本费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收入来源增加改制承接收益: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教育培训收入、学历中介产品收入、其他业务产品收入, 其中自营校区改制为加盟模式后,公司将部分未完成交付的培训课程委托给加盟校区培训交付,故原合同负债消课收入也是公司改制为加盟模式后 1至2年内的主要收入之一,报告期内,委托加盟校区完成培训交付实现收入16,325.43万元。同时,2022年4月份起,公司全面启动“中央厨房”战略转型,将所有自营校区模式逐渐转成加盟校区模式。此次改制产生承接收益 14,739.82万元,其中:装修费补偿收入364.54万元和市场推广补偿收入 13,931.73万元均于2022年一次性确认非经常性损益;固定资产租赁收入 443.55万元在租赁周期内按月分摊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租赁给加盟校区的资产折旧摊销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装修费补偿收入和市场推广补偿收入为改制当期所形成的收入,后续经营不会再增加。成本费用因改制大幅下降:报告期内,为改善公司经营状况,公司持续加强日常经营管理与成本管控,坚决落实“降本增效”策略,使当期主营业务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其中因自营改制为加盟后,校区的人工成本、场地成本及营销费用均由加盟校区自己承担,以及在加盟模式下总部管理人员大幅减少、降低了管理成本,致使公司的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下降金额超67,439.94万元,同比下降53.14%。

  3、在线教育业务虽有所下降,但规模依然较大,为构建新商业模式及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受宏观环境影响,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在持续保持对在线教育业务的重视和战略投入的基础上,抓住在线教育爆发式发展的机遇,借助旗下的中大网校、云琥在线、恒企网校等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线上内容渠道拓展、技术平台升级迭代、课程品类丰富完善等措施,保持在线教育平台的领先优势。报告期内,线上销售订单成交额192,694,973.07元,同比下降41.59%;线上培训人次达654,472.00人,较上年同期下降27.46%;线上教育客单价294.43元,同比下降19.48%;,在线教育业务营业收入为24,589.22万元,同比下降27.83% 。但规模在行业内依然较大,为构建新商业模式及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4、转型改制,战略收缩直营校区,增加加盟校区

  基本严格控制成本考虑,公司战略性收缩关闭部分直营与联营校区,增加加盟校区。报告期内,恒企教育关闭直营校区302家,天琥教育关闭直营校区70家,新增加盟校区339家;。

  截至到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各类终端校区365家,较2021年的458家减少93家,同比减少20.31%。直营校区总数0家,较2021年减少372家,同比减少100%。联营模式下,2022年联营校区数为0家,较2021年减少7家,同比减少100%。加盟校区达365家,较2021年净增加286家,同比增长362.03%。

  (二)新能源业务

  2022年9月,公司战略决策进入新能源行业,选择经营电化学储能、碳酸锂生产两项具体业务,并先后设立和投资长沙麓元能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资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有前置条件,公司暂未实际投资入股)开展相应业务。报告期内,上述两公司均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形成产能,因生产基地建设未能完成,所以2022年度没有相应业务的经营及收入。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1、职业教育业务

  (1)探索新兴商业模型,转变经营理念及营销方式

  公司将积极探索和布局互联网平台化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新方式将积累多年的自有题库、行业经验等知识储备上线平台,依托新媒体行业流量导入、转化构建付费教育商业模式。对于流量来源,公司逐步把付费流量模型迁移到新媒体流量,在短视频,小红书,本地生活上做内容流量布局,不断降低流量成本。一方面通过校区网店,布局抖音本地生活,增加自然流量;另一方面,着力构建私域流量,增强客户粘性,从“一生一次”的经营思维转化为服务“一生一世”,实现精细化和精准化运营,快速变现流量,大大降低获客成本,改善经营效率及效果。

  (2)推行“中央厨房”战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改善经营质量

  职业教育天然具有规模经济性属性,小而不强限制了为学员提供优质产品与高质量教学服务的能力,无法体现规模效应,也无法体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公司近年来始终坚持“多品类、拓渠道、扩赛道”经营策略,不断探索新的细分赛道,复制输出公司的核心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多品类的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财经教育+艺术设计+在线考证”赛道形成了规模化水平与品牌优势。公司将通过建立“中央厨房”中台,在流量端、产品端、技术端全面赋能校区,以及打造新加盟模式,从流量变现代理、内容交付代理、整店输出代理、品牌输出代理等四个标准化代理产品,向全社会开放恒企教育“中央厨房”中台,打造全社会职业教育培训大生态,降低系统性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

  (3)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保持产品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长期保持对于5G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直播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关注与投入,并持续在核心课程进行研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科技驱动”理念,深化内容与技术研发,加大投入,打造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OMO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职业教育更大的边际价值,全面打通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学员的全学习周期,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晰自身的职业阶段和职业能力,实现真正的“相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保持公司产品技术领先优势。

  2、新能源业务

  (1)产业布局:

  (2)项目规划:

  (二)公司经营计划与措施

  1、职业教育业务

  (1)继续推进消课管理

  2023年,公司首先加强源头管理,优化报名协议休学、退费、重修等的管理;其次优化校区排课管理,加速交付周期;最后加强全面考核,排课收入完成率指标从校区老师到各级管理层,纳入月度绩效考核方案,从而提升执行力。

  (2)深化内容与技术研发,推动在线教育业务创新发展

  公司将继续坚持“科技驱动”理念,深化内容与技术研发,借助“元宇宙”技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加大投入,加快恒企网校平台的开发建设力度,升级优化中大网校与云琥在线等在线平台;强化产品创新,研发创造高性价比、高质量课程产品,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在线产品品类矩阵,推动在线教育业务快速发展。

  (3)厉行降本增效,严格控制成本

  2023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中央厨房”战略转型,集中现有资源为学员提供最优质产品与高质量服务,大幅降低公司固定成本开支水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改善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整合资源、打通变现路径,降低推广成本。传统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竞价搜索、DSP渠道流量成本逐年增加。公司加大对新型媒体布局,如58渠道、新美大、短视频、私域流量等;其次,开拓新的营销模式,增加新的商机来源渠道,降低流量成本。

  (4)主动扩展项目,提升商机运营能力

  2023年,各子业务公司将新增业务,如恒企开展学历自考培训、天琥开展兴趣类培训及中大增加高级经济师等高级类资格培训业务,延长产品线;同时,通过专业团队责任制运营进行全渠道覆盖,通过精细化运营举措,继续加强APP矩阵、视频号矩阵等流量阵地建设,持续赋能业务收入。

  2、新能源业务

  (1)启动储能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产能,完成订单的签订与交付

  由于储能意向订单较多,公司积极与多地工业园区对接,争取获得政府最大支持及优惠政策,尽快落地2GW储能集成生产基地,尽快实现量产。同时,也依托政府、国有企业获取供应链金融支持,解决采购等经营性资金需求。2023年,储能集成业务可实现4亿元至6亿元的产值。

  (2)与国有企业合作建设独立储能电站

  目前,在政府多项政策支持下,独立储能电站的商业模式逐渐明晰,收益模式大致有四种来源:共享租赁、现货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电价。湖南市场对于建设独立储能电站更具优势,主要是光伏建设配套储能比例达30%、工商业谷峰电价差额达1.1元以上,给投资及运营储能电站的投资者足够的盈利空间和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公司将与有意向的第三方,尤其是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力争2023年建成50MW储能电站。

  (3)推进钠离子电池项目尽快落地,形成产能,实现量产

  铅酸电池替代环节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孵化场,最先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赋能,公司已经注意这个市场机会,将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项目产业化基础工作,尽快完成产品中试。同时,在建设2GW储能集成生产基地时,预留1GW钠离子电池生产厂房,争取年内形成产能,实现量产。

  (4)积极关注和跟踪固态电池、钙钛矿材料及装备项目

  在现有新能源产业布局基础上,公司战略投资团队保持关注固态电池、氢能源电池、钙钛矿光伏技术等新能源新的方向,同时,依托中南大学资源,已接触多个固态电池、钙钛矿材料、钙钛矿生产装备项目,为公司未来新能源发展储备战略资源。

  (三)相关风险

  1、行业监管和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属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行业,行业发展容易受职业教育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行业总体监管程度仍较低,如未来相关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存在重大变化和调整,国家或公司经营所在地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新的严格规定或行业监管政策,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进而对公司的业绩情况产生影响。

  对此,公司一方面严格按照现有政策要求进行规范运营;另一方面积极跟踪相关政策并深度研究分析,及时根据政策变化进行针对性业务调整;让公司最大化降低行业政策变化对业务经营的影响与风险。

  2、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

  公司已形成双主业经营模式,并且两大业务没有关联性,分别由两个业务团队相对独立运行,对公司在统筹管理、内部控制及管理人员调配等方面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存在业务扩张速度与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能力不匹配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严格遵照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管理体系,加强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和管理升级来应对该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的经营风险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是轻资产的高毛利率行业,其市场需求广阔、资产证券化率低,且具有较强的弱周期成长属性,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和消费升级等多因素影响,将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进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虽然公司在该行业立足多年,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如不能有效应对行业竞品和新兴机构的竞争与冲击,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继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继续加大发展在线教育,深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战略,不断完善“一生一世终身教育”产品体系,继续实施“多品类、拓渠道、扩赛道”经营策略,加大产品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技术领先优势来应对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新能源行业虽然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但现阶段处于资本蜂拥而入的爆火时期,各赛道新进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与此同时,具备技术或资本优势的新旧企业快速增长而成为头部企业,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目前,电化学储能、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行业仍处增量市场,但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生存及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对此,公司将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格局,始终聚焦行业发展偏早期的电化学储能、更细分的电池材料行业进行投资,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也努力通过项目寻求有资本实力的企业合作及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公司拓展新能源行业能力。

  4、市场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电化学储能因政策配套不及时、不到位,电网辅助服务付费模式迟迟不予确定,均将导致行业发展缓慢,增速不及预期;钠离子电池因技术路线选择问题、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钠离子电池经济性下降,将使行业产业化延后,市场发展大幅低于预期;2030年前后,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饱和、循环回收成为主力、或者革命性替代电池技术的出现,未来电池级碳酸锂需求可能走弱,锂价将理性回归,最终可能导致卤水提锂行业发展下行及萎缩;

  对此公司将始终关注行业动向,保持投资决策和经营决断的敏捷性,随时调整投资与经营方向,规避重大投资与经营风险。

  5、人才流失的风险

  职业教育业务是以人为本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核心管理人员、研发团队和优秀老师是保证教研能力持续发展、业务稳步增长的关键,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流动率较高,不排除部分员工与管理人员由于竞争对手挖人与自身发展规划等原因离职,可能对公司的教学质量、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构建完整的员工招录、培训、管理、晋升的内部管理体系,并构建多样化的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机会与成长空间,来降低核心人才流失率与流失风险。

  6、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在过去并购过程中形成较高商誉,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原值141,422.60万元,本期因改制转出商誉原值31,702.89万元,剩余商誉原值109,719.71万元,累计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81,790.14万元,本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957.20万元,因校区改制转出商誉减值准备24,976.98万元。本次计提完成后,公司商誉的账面价值为27,929.57万元,占期末合并总资产比例为32.3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终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未来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公司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

  对此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商誉减值测试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公司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进一步规范公司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