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东方日升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东方日升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东方日升(30011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大类下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82)下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C3825)。

  (一)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光伏行业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气候异常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战略、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诸国都在加快对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水能、风能、潮汐能的可用量较小,满足不了人类的客观需求;核裂变虽然产生的能量巨大,但存在不可控性及安全问题,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事件的警钟仍然长鸣;地热能虽然就理论研究而言颇具潜力,但于技术和安全性上存在较多可行性问题。相较之下,在可合理预期的期间内,太阳能作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持久性、充足性、免维护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诸多优点。因此,太阳能是目前人类已知可利用的、清洁安全且能够满足人类未来需求的最佳能源选择。整体上看,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全球光伏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部分时期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波动、产业投资过热、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经历了一定的行业调整,但整体上仍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目前,光伏市场的参与者以眼光长远、深耕行业的产业资本为主,短期逐利的金融资本较少;行业逐步摈弃聚焦价格的竞争手段,转向涵盖性能、功能及技术研发实力的多维度竞争策略;产业链中纵向的战略合作、协作程度加强,在光伏发电逐步取代火电的长期视角下,行业整体已逐步摆脱对于政策补贴的依赖,形成以市场驱动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各国近年来对光伏发电的投资建设稳步提升,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累计太阳能光伏电站装机量达940.0GW,较2020年增长22%。从2008年的15.8GW到2021年的940.0GW,十三年累计增长超过58倍。

  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达167.8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54.9GW,全球占比约33%,是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全球累计装机排名第一的国家;美国新增装机量排名第二位,达27.3GW,全球占比约16%;印度新增装机量排名第三位,达14.2GW,全球占比8%;巴西、波兰等新兴市场装机容量增长迅速,预计未来全球光伏新增市场将进一步向新兴市场转移。

  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1)政策利好,为我国未来能源长期发展方向之一

  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但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仍以传统能源为主,大力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个利好政策,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8年5月,为促进光伏产业平稳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虽然“531”光伏新政包括“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调低上网电价”等较为严苛的内容,但经历政策变动后,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仍高达44.26GW,仅次于2017年,创历史第二高水平,远超业界预期。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761号)(即“761号文”),主要内容包括:①2019年I~III类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4元、0.45元、0.55元;②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千瓦时补贴0.1元,户用分布式每千瓦时补贴0.18元。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0〕511号)(即“511号文”),主要内容包括:①2020年I~III类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35元、0.4元、0.49元;②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千瓦时补贴0.05元,户用分布式每千瓦时补贴0.08元。

  “531”光伏新政踏出了推动行业技术升级,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加速“平价上网”的第一步;“761号文”明确了集中式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有所下调、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及户用项目度电补贴下调,该补贴标准也侧面印证了“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511号文”与“761号文”相比,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别下调每千瓦时0.05元、0.05元、0.06元。在政策引导下,光伏行业加快去补贴化进程,平价上网加速到来。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833号),指出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2020年9月,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由此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中作出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的国家。2020年12月,国家领导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表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重塑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和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为我国下一步能源结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产业下游新装机量稳定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的光伏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2005年起,随着一批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1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及行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驱动下,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之一。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3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 10.95GW,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并在此后保持持续增长,尽管受到2018年“531光伏新政”以及2019年竞价政策出台较晚影响,我国2018年和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仍分别达到44.26GW和30.11GW,始终居于世界第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达48.2GW、54.88GW、87.41GW,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3)规模与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行业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已有多项技术取得全球领先水平,产品性价比全球最优,各环节产能规模全球第一,产业自给率最强,基本上实现国产化”。

  从规模上看,2021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占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为 78.8%、97.3%、88.4%和 82.3%。其中我国2021年多晶硅产量约50.6万吨,同比增长27.8%;硅片产量226.6GW,同比增长40.4%;电池片产量197.9GW,同比增长46.8%;组件产量181.8GW,同比增长6.2%,中国光伏行业已成为全球光伏集聚之处,且其规模呈持续扩张趋势。

  从技术上看,我国光伏企业在PERC、TOPCon、HJT、IBC等高效晶硅电池生产技术上先后取得突破,半片、双面、叠瓦、多主栅、大尺寸等相关技术也相继成熟并逐渐被应用,持续进行提升和创新。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作为光伏发电中起核心作用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从2014年至2022年,我国企业/研究机构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已打破纪录56次;2022年,我国企业/研究机构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已打破纪录14次,其中10次为N型电池技术。

  近年来,从硅材料、电池、组件到系统的优化创新,中国光伏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及工艺水平均有较大提升,并进而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随着光伏上网电价逐步趋近常规电力的上网电价,中国光伏行业更具竞争力。

  (二)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情况、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1、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情况

  光伏电池及组件行业均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虽然进入门槛较高,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已经成为开放性行业。过去十年中,光伏组件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产能,逐渐夯实市场地位。其中我国企业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产量等在全球占比均高于70%。已成为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全球产业中心。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球组件前10名企业出货量总额为163.2GW,较2020年增加44.1GW,占全球组件产量比例为73.9%,较2020年上升1个百分点。随着行业技术迭代的加快、下游市场对于高效产品的需求增加、行业规模扩张等,中小厂商易因缺乏产能、技术资源等而被加速淘汰,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出色的研发技术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等优势的头部企业将更为受益,从而引领未来市场并占据更多份额,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技术创新与工艺改革,经营规模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光伏组件出货量行业领先。随着公司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客户品牌认可度的提升,若无重大市场变化或政策调整,公司在光伏组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8年以来公司的光伏组件出货量稳定居于世界前十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业务亦涵盖了光伏电站 EPC、光伏电站运营、储能领域等,主要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位置,并涉足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科学的战略决策能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能力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的全球化事业,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晶体硅料、太阳能电池片、组件、新材料、光伏电站、储能集成系统及智能灯具等业务。公司光伏组件业务处于光伏行业全球领先地位,出货数据多年位列全球前列。公司经营团队拥有丰富的光伏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对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判断,对行业变化有敏锐的捕捉力,具备科学的战略决策能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能力。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紧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在科技研发、高效产品推广、工艺改进、精益生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摸索,公司已逐步建立起涵盖新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营、质量控制、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的趋势下,公司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通过推行产线设备/车间/生产基地自动化、可视化、数字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了多个绿色工厂、智能化数字车间、数字工厂,实现生产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加速我们低碳生产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运营模式,实现更高效、绿色生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组件年产能为25GW,产能主要分布于浙江宁波、江苏金坛、浙江义乌、安徽滁州、马来西亚和内蒙古包头等生产基地。此外,“浙江宁海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 、“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和“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领先的电池技术实力和丰富的技术储备

  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和技术攻关成果:(1)PERC电池方面:通过在电池背面引入高钝化叠层钝化膜并结合激光开膜技术的背钝化工艺;通过膜层结构优化设计、增强表面钝化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氮氧化硅氮化硅叠层工艺;通过在磷扩散推结后增加低温沉源,降低自由载流子寄生吸收发的激光掺杂SE工艺;通过载流子浓度注入改变硅片内氢电荷状态后形成氢与缺陷态结合进而降低电池光致衰减的氢钝化工艺。(2)N型TOPCon电池方面:通过在电池背面引入隧穿氧化层/掺磷多晶硅薄膜的新型N型接触钝化工艺;通过独特非晶硅沉积工艺及载具,消除电池片正面绕镀的无绕镀掺磷非晶硅沉积工艺;通过在电池正面引入四叠层钝化膜,降低正面钝化区饱和电流密度的叠层钝化工艺。(3)N型HJT电池方面:通过开发HJT电池的双面微晶掺杂层、低银含浆料等技术,并在中试线验证兼容超大和超薄的HJT电池“前切半”技术,公司已掌握转换效率高达25.50%的高效HJT电池技术。此外,公司还在开发新型组件技术及胶膜封装工艺,目标降低银耗量到10mg/W以下,有效降低电池制备成本,并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量产稳定性。(4)210大尺寸高效组件方面:在材料上,通过导入210大硅片电池、高透玻璃、分段焊带、高效汇流条、高反射率背板和钢边框,在工艺技术上,通过应用MBB、SMBB、切片组件封装技术、无损切割和钢边框成型等技术,大幅提高组件生产良率和组件功率,使PERC单晶组件主流产品功率提升到最高670Wp、TOPCon组件功率提升到最高690Wp、异质结组件功率提升到最高740Wp。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理念和完善的研发体系

  公司一贯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研发互动等方式形成了专业稳定的科研队伍,通过内部挖潜以及外部联动,并配备完善的研发激励制度,促进公司内部形成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良好氛围。

  公司通过积极引进和合理配置人才,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建立了电池研发中心、组件研发中心和新材料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江苏省半导体(异质结)叠层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获得了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级物联网示范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和荣誉,构建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研发体系。

  多年来公司一直从事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片、组件的研发生产,在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具备业内领先的量产技术能力和产能优势。公司新推出的超低碳210 Hyper-ion伏曦组件产品,在工艺上采用了独特的低温双面钝化接触、多主栅组件技术、双面微晶技术;在材料上采用了210半片薄硅片、低银含浆料、钢边框等材料。在拥有高功率和高转换效率的同时,伏曦系列组件产品使用的多主栅组件技术、薄硅片、低银含浆料等降本手段控制其成本,使该产品的度电成本有着较大的优势。此外,公司针对住宅和工商业屋顶用户量身打造的超能系列产品,在功率、易安装、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不仅可满足市场需求,也将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更高的回报。

  (四)以品质为保障的卓越品牌优势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稳定高效的产供销体系,公司持续推进生产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布局优化来保障产品技术领先、品质优越,打造电池组件研发制造领域的领先品牌。通过过硬的产品品质,公司先后获得德国TUV、美国UL、英国MCS、欧盟CE、澳大利亚CEC、国家CQC等产品行销全球需要的认证;同时,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专业的服务质量和优异的市场表现,公司荣膺第一届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大会“2022年度中国绿色高效光伏组件奖——绿色高效HJT技术奖”、中国屋顶能源品牌“2022中国屋顶光伏组件影响力品牌”等多个奖项,是公司技术实力和质量可靠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依靠优秀的管理团队,公司荣获第十届光能杯“2022最具影响力光伏组件企业”奖项以及“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第444位”,是公司管理层卓越领导力的有力证明。

  (五)光伏产业集群及全球化布局优势

  公司在浙江宁波、江苏金坛、浙江义乌、安徽滁州、内蒙古包头等地设立了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带动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上述生产基地大部分位于长三角地区,海陆空港均较为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运输成本和海外拓展优势显著。通过参与、带动并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公司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都可以在该区域内实现,极大地降低了采购、销售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同时,2022年5月投产的马来西亚生产基地作为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支点,可以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另外,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的硅料产能为公司的供应链风险抵御能力提供了保障,亦为公司位于内蒙古包头的“固阳金山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二期)”提供规划和经营经验。

  此外,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子公司、办事处等构建起全球化网络,努力打造四个全球化,即市场全球化、制造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彼此相互促进,以市场趋向合理布局全球化制造、资本和人才,赢得全球的认可,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创造性地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在科技研发、高效产品推广、工艺改进、精益生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全球清洁能源的应用与普及,努力践行“让东方日升点亮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公司理念。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全球光伏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产业链中纵向的战略合作、协作程度加强,在光伏发电逐步取代火电的长期视角下,行业整体已逐步摆脱对于政策补贴的依赖,形成以市场驱动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模式。但报告期内受上游原材料的产能释放滞后于光伏组件产能扩张、海运运力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光伏组件行业上游原材料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以硅料、硅片、EVA胶膜、铝边框等为代表的原辅材料价格持续高企,产业链利润分配向上游倾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85亿元,同比增长 56.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2,332.31%。报告期内公司利润出现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全球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旺盛。公司在产能提升的基础上,光伏组件的销售量也大幅增长。受自供太阳能电池比例上升影响,公司光伏组件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作用。2、受光伏产业链下游其它环节扩产较快影响,多晶硅料环节整体依然供应紧张,造成报告期内硅料价格处于较高水位。报告期内公司多晶硅料产能基本处于满产状况,为公司带来较大利润贡献。

  为不断提升电池组件核心竞争力,建设高效产能,公司持续布局新增产能,在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的两新发展战略既定发展框架下,推进光伏制造、电站投建、新材料、LED照明、储能等各大业务齐头并进。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持续聚焦组件主业,提升产能和销售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组件实现销售13.5GW。其中,海外组件销售量达到8.1GW,尤其是巴西、澳洲、智利、波兰、丹麦等新兴市场组件出货实现较大突破。

  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公司非常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具备业内领先的量产技术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自主研发并授权拥有583项专利技术,其中2022年新增授权专利196项。公司以自身的研发优势为依托并联合科研院所及供应链资源,开发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包括大尺寸、半片、双面双玻、多主栅、叠瓦、HJT等多款新型组件,使公司产品转换效率稳步提升。公司基于210mm超薄大硅片推出了Hyper-ion伏曦系列700W+异质结光伏组件,在降低LCOE方面表现优异,能够更好满足客户对高效产品的需求。其次,公司针对住宅和工商业屋顶用户重点研发的超能系列产品,在功率、易安装、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有力巩固了公司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优势。此外,公司依托双一力电池产业化平台,依靠由锂离子电池、电力电子、软件、系统集成技术专业资深研发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通过对系统集成技术、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EMS能量管理系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创新,累计申请、授权核心技术专利50余项、软著4余项,承担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课题1项。成功完成对Golden Sigma户外储能柜的技术迭代,并被认定为浙江省首台套产品,2022年全球销量突破吉瓦时,实现北美、欧洲、国内等全球主要市场多个百兆瓦以上大项目的签单、出货。

  3、持续优化产能布局,产业链合作继续加强

  经过多年的产能积累,公司已形成晶体硅料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和深加工、太阳能组件加工、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以及储能系统集成等完整产业链条。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产能布局优化,新增马来西亚年产3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以及内蒙古包头3GW组件产能。通过新技术导入及一系列新建、改扩建项目的顺利投产,公司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此外,公司通过合资、参股等股权合作,与供应链伙伴加强互动合作,供应链稳定性有序增强,并通过供应商联合开发、长单采购锁量、优化物流等措施,有效控制采购及物流成本。

  4、2022年度定向增发顺利发行

  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扩大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及盈利能力,公司于2022年1月28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股股票预案〉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并于2022年2月15日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与本次发行相关的议案,并同意授权董事会及董事会授权人士全权办理本次发行的相关事宜。2023年1月,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顺利完成发行工作,新增股份于2023年2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共募集资金50.00亿元,将用于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全球高效光伏研发中心项目等项

  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利于提升公司高效电池片和组件产能规模,增强公司科创能力、研发水平,并增强公司资金实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一)行业格局

  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步对碳中和达成共识,将加速淘汰化石能源,构建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主体。2021年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宣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据NetZeroTracker统计,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且减排目标陆续进入实施阶段,低碳新能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光伏行业进入理性成熟的发展阶段,准入门槛、行业规范化程度持续提高,同时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增多。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以硅料为代表的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成本、渠道及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加速量产和扩张先进产线,维持高开工率及盈利水平,从而抢占市场份额。据CPIA数据统计,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集中度继2020年迅速增长后,2022年电池片的CR5上升至56.3%,组件的CR5上升至61.4%。目前,行业龙头企业仍利用行业领先优势加速扩张,未来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分化,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行业趋势

  据IRENA数据统计,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装机成本由2010年的4,731美元/kW降至2020年的883美元/kW,2010至2020年间装机成本降低约80%。光伏发电性价比对照传统发电方式有着持续的大幅的提升,相关产品的海内外客户认可度、需求量持续提高,行业内企业百花齐放,竞争烈度持续提高。

  一方面,能耗双控、产业链扩产进度错配以及短期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2022年以硅料、硅片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仍持续高企,挤压产业中下游的电池、组件以及电站企业的盈利空间,直至2022年底硅料价格呈阶段性下滑,光伏产业链的价格传导逐渐畅通。随着未来硅料扩产产能的逐渐落地,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的优势天平将逐渐向下游倾斜。另一方面,电池技术处于迭代期,P型(PERC)电池转化率接近理论极限,其产品生命周期已经接近完全期,新技术的N型电池的技术路线有TOPCon、HJT、IBC等,该型电池的转化极限效率相较于传统的P型电池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现今已有多家企业布局、投产该型电池。

  随着电池效率的不断提高,电池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光伏类产品的使用场景被不断拓宽,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例子不断增多,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水光互补等应用模式不断推广,未来光伏发电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i.光伏+5G,5G技术不断成熟、普及化,按照各运营商5G规模和数量计算能耗总量,5G宏基站能耗量大概是4G的9倍以上,整体更高的总耗能,相对更高的基站密度,其非常契合光伏发电的使用场景,光伏和5G产业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相互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ii.光伏+新能源基建,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应用模式更加普及,新型基建,例如:光伏充电桩等,相关的建设业务需求也将逐渐扩大。iii.光伏+建筑,随着国家对建筑能耗标准、绿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清洁安全高效的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建筑能源形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成为越来越多光伏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契机。iv.光伏+制氢,实现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能有效解决光伏发电消纳问题,实现两种新能源之间的有效应用。随着光伏发电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制氢将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新选择。

  (二)公司发展战略

  一)公司继续专注于光伏制造主业,依托高效光伏产品体系和全球营销体系,大力保障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新能源绿色解决方案。

  1、巩固光伏组件领先地位,打造新能源行业全球龙头企业

  我们的光伏组件业务处于光伏行业全球领先地位,光伏组件年产能达到25GW,我们将持续聚焦光伏电池组件主业,有序推进在浙江宁海、江苏金坛、安徽滁州等地区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建设和规划,在北美洲、欧洲、南美洲等全球主要销售地区持续提升产能和销售规模。我们将增加自产电池的占比,以保障光伏组件供应链生态的稳定,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全球市场需求,巩固我们在全球光伏组件领域领先的市场地位,持续提高公司光伏组件产能在全球的市场占比。

  2、加大以异质结高效电池组件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创新提升光伏技术工艺

  我们计划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以异质结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开发力度,保障我们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先进性均保持在行业前列,以技术进步驱动公司成长。我们将以“降本增效”为产品技术原则,重点发展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技术等行业前沿技术,提升自产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使用寿命周期和安全性。同时,我们将紧跟行业的扩产节奏,加速新技术电池产业化,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市场份额。

  3、提升产业链一体化率,加码布局储能业务

  我们已经形成了太阳能电池制造和深加工、太阳能组件加工、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等产业链条基础。未来,我们将完善产业链布局,在广阔的全球光伏产业链生态中寻找一体化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光伏产业链基础,与上游供应链伙伴和下游客户加强互动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同时,我们将加强行业趋势研判,通过供应商联合开发、长单采购锁量、优化物流等措施,优化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我们将持续加强在储能业务研发方面的投入,从能量密度、系统效率、系统成本及安全性等方面实现系统集成综合优势,进一步优化整体的产品结构,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产业链布局,提升我们服务客户的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

  4、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实现高人效精益生产

  智能制造是先进生产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时代,我们将在现有产能优势的基础上,紧跟行业的智慧化节奏,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入现有的生产线建设中,在全球建设新的智慧工厂的同时,加速进行现有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我们的智能生产线将实现较大的工艺技术进步和精度提升,从而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与生产经营效率,保障产品技术领先、品质优越。

  公司坚持“思进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的经营理念和“以科技创新持续改善能源格局,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使命,本着“重质量、守诚信、抓安全、求发展、讲环保、铸辉煌”的方针,依托“国家级光伏实验室”,继续加强研发力度,致力于生产高效率的新能源绿色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绿色解决方案提供商。

  二)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公司以技术领先和品质领先为核心,大力保障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的投入,推动产线工艺持续提升优化和成本下降,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快速推进高效产能建设,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营销能力,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

  (三)经营计划

  电池片、组件方面:技术上,当前光伏市场已进入以科技创新引领的高效电池及组件时代。公司通过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形成了专业稳定的科研队伍,技术部门将从研发、试验等多维度综合提高光伏产品转换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公司在技术领先方面持续保持优势。产能上,2023年公司将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按计划有序推进浙江宁海年产15GW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一期部分、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部分等高效先进产能,完善优化升级现有公司产能;销售上,在保持2022年度市场规模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光储项目集成业务方面,公司在巩固原有欧洲、墨西哥、澳大利亚、越南、哈萨克斯坦等海外电站投建区域外,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提升了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孟加拉、菲律宾、尼泊尔等在内的全球范围的光伏电站开发投资规模。其次,针对工商业建筑屋顶和民用建筑屋顶,公司推出了相对应的BIPV产品,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包含工业厂房新建和返修屋顶、大型公建新建屋顶、民用建筑新建和返修屋顶等。同时公司与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积极接洽,意在提供完善的全套光伏建筑屋顶系统,打造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可靠、便捷的绿色建材发电产品,拓展BIPV蓝海市场。此外,公司继续大力推进储能业务发展,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经营,凭借领先的储能电池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为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微电网、应急备用、削峰填谷、黑启动等提供整套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公司“光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进行商业化应用。根据公司“适当持有、滚动开发”的总体电站思路,推动已有光伏电站的多形式处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太阳能小系统业务、智能灯具及LED产品方面,公司全资公司浙江双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加强管理提升,重点推进太阳能小系统、智能灯具、LED产品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完成年度指标。

  (四)风险分析

  一)宏观经济风险

  2020年四季度以来,由于行业整体需求突增、部分多晶硅料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以及能耗双控,硅料环节出现短期结构性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上游硅料价格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因此,原材料采购价格是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甚至整体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如未来主要原材料市场因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使得其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尤其是急剧上升,则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战略风险上升。公司境外销售受到各国不同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税收环境、监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面临国际关系变化及相关国家非理性竞争策略等不确定因素,如果公司不能充分理解、掌握和运用国际规则,可能出现相关的境外销售风险。

  对此,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时管控相关风险、调整公司策略,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二)进出口贸易保护政策风险

  公司每年境外收入占比在50%-60%左右,海外市场是公司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外销收入主要来源于向欧洲、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销售太阳能组件等相关产品,以及在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光伏电站取得的电费或EPC收入。因此,相关贸易各国可能存在因政局变化、政府换届、领导人变化等导致的光伏行业相关政策不连续,以及国家主权和信用变化风险等,导致对公司海外业务产生影响。

  对此,公司将及时跟进、研究相关政策,提前做好准备,接受冲击,同时加紧技术研发来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毛利率波动风险

  随着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光伏产业升级的不断加速、产品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光伏行业产品价格逐渐降低,同时行业竞争加剧和原材料价格波动,使得公司产品可能面临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若公司不能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光伏产品的高性价比、加强成本控制、进一步实现产品差异化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则公司产品可能面临竞争优势减弱、毛利率下降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将持续重点关注相关原、辅材料的价格变化,对相关市场趋势做研判,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和组件、电站等产品的订单价格,同时积极布局上游原材料相关的产业,与辅材制造商保持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预防相关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

  四)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张,公司应收款项规模保持较高水平。一方面,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补贴政策下滑以及产业集中度趋势提升,未来部分光伏企业可能出现资金流动性困难导致退出市场或者申请破产,若未来出现销售回款不顺利或客户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则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将增加,可能给公司带来坏账并直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增加,若公司不能严格控制风险、制定合理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有效的催款责任制,将会影响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从而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对此,公司将严格控制风险,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制定合理信用政策,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催款责任制及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等措施,针对海外客户基本采用信用证的销售方式进行,以减少客户退出市场或破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五)技术更新进步的风险

  太阳能光伏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行业内的公司需要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及持续开发能力,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新技术发展动向和趋势。若未来太阳能电池组件领域发生重大技术变革或出现转换效率明显更高且成本更低的新技术路线,而公司未能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或未能投入足够的研发力度以掌握前沿技术,从而无法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或产品,将可能使公司丧失技术优势,面临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失去市场先机影响进一步的经营发展。

  对此公司会对市场上已有技术保持关注,在保证主攻技术路线资源充足的基础上,对其他技术保有一定水平的研究。从而减少对单一技术的过度依赖情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