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华力创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华力创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力创通(300045)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卫星应用领域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全天候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保障。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卫星应用主要产业领域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及利好政策支持下,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2022中国卫星(600118)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介绍,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到 1,454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1%,增速高于去年。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8.20%,达到3236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2021年高精度市场持续发展,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年内总出货量超过12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智慧施工、测绘仪器、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高精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11亿元人民币已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151.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4.5%。可见,卫星导航产业领域将维持持续增长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工信部电子〔2022〕5号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三号系统开通后,提高北斗产业支撑能力、扩大北斗应用普及率已成为促进北斗产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大众消费领域具有产品规模大、辐射作用强的特点,是扩大北斗应用规模、提高应用普及率、培育北斗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该文件重点提出两方面任务。一是丰富智能终端北斗位置服务。开展智能手机高精度定位试点示范。提升智能手机、穿戴设备在室内等遮挡区域的多源融合定位能力,打造室内外无缝连续定位服务体系。探索北斗高精度、短报文等功能应用于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构建亚米级定位应用场景,推动成为应急通信手段,在健康养老、儿童关爱、助残关怀、新兴消费、便民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二是扩大车载终端北斗应用规模。鼓励车辆标配化前装北斗终端,提升北斗在车辆应用的渗透率。探索车辆北斗定位+短报文+4G/5G的一键紧急救援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车企、服务商先试先行。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高精度地图,在车联网中推广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可见,北斗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广域覆盖、全天候通信等特点,摆脱了长期对国外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的依赖,填补了国内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白。根据 2022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明了卫星通信的发展方向,加快卫星通信建设,完善高中低轨卫星网络协调布局,实现 5G地面蜂窝通信和卫星通信融合,初步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信息网络,开展卫星通信应用开发和试点示范。我国一直重视发展自主可控产业,随着我国自主可控的天通一号卫星的商用化进程推进,未来我国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将有望加速国产替代,市场空间有望逐步打开,国内卫星移动通信产业有望受益。

  卫星互联网是大国竞争的新高地,军民领域都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不能错过的万亿产业大赛道。卫星互联网具备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以及低成本的特点。根据国盛证券研报指出,据目前国际主流卫星星座规划,超过7.4万颗卫星将被发射,自2020年起SpaceX公司星链进入密集建设期来,目前累计发射3000余颗卫星,用户数量已经突破百万,取得巨大成功,OneWeb、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纷纷涌入卫星互联网赛道;中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推出超大规模星座项目,低轨卫星已成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竞技场。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射成本的降低,卫星互联网建设会持续加速。

  2.仿真测试

  仿真测试产业基于仿真技术,融合相似理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科技等技术,以计算机和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以实现用仿真系统再现所仿真系统实际运行的真实程度和定量关系,具有经济、安全、可重复和不受气候、场地、时间限制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国防电子等军队国防工业,以及能源、电力、高铁、智能制造等民用高科技行业。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仿真市场总体规模逐年增长。根据锐观咨询,2021年我国计算机仿真市场规模约为2,135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计算机仿真市场规模达到2,350亿元。

  在国防军工领域,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练兵备战,加快转型建设,全面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仿真测试一直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降本增效的利器,能有效降低设计研发阶段各项投入,为国防军工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国防军工领域信息化转型的推进,信息化投入占比逐步提升,根据智研咨询预计2027年我国军用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在民用高科技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以仿真测试赋能能源、电力、高铁、智能制造等民用高科技行业,更好实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近两年工信部相继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在细分领域,国务院发布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构建数字孪生大气,提升大气仿真模拟和分析能力;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集中攻关研发电力电子设备/集群精细化建模与高效仿真技术、开展基于储能电池单体和模组短时间测试数据预测长日历寿命的实验验证和模拟仿真研究等。各地围绕“十四五”重要战略规划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如北京发布《北京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提出在卫星导航、交通、能源、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化仿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以建立复杂环境模拟仿真计量测试系统为突破口,提升以北斗导航应用为代表的航空航天计量保障能力;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建设城市数字孪生平台,集成提供城市全要素数字化表达、动态三维呈现、智能决策支持、模拟仿真推演等;天津发布《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强虚拟仿真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教学资源建设,建设3至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随着 VR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将仿真技术与VR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更高级的仿真技术。作为前沿技术,其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逐渐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产生影响。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方面,明确提出要突破虚实融合渲染、真三维呈现、实时定位注册、适人性虚拟现实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并形成相关规范标准。就细分领域而言,除领先起跑的游戏娱乐场景外,政策期待 AR / VR技术能够激发教育、文旅、医疗、工业等领域的新生产力并解决现有难题。另外,根据《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指出,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与赋能能力,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面向大众消费与行业领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到 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3. 雷达信号处理领域

  雷达信号处理是为完成雷达数字信号检测和信息提取功能所采取的实施手段,通过采样、保持和分层,把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属于雷达装备的核心技术,为雷达装备的“大脑”。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的雷达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产品及服务,以解决国际技术封锁背景下其对先进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的需求。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根据长城证券(002939)研报指出,我国在 2022年的国防预算为1.4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1%。在武器信息科技化成为现代化战争关键因素的全球背景下,来自高速导弹和飞机的威胁越来越大,使得作为现代战争千里眼的军用雷达是当前电子站和信息站的核心装备。新兴经济体国防支出的增加、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以及国家间冲突的增多是推动军用雷达市场的主要因素,在活跃的战区越来越多地部署弹道导弹和隐形导弹,也导致全球对军用雷达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 MarketResearch的预测,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4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7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受益于信息化建设,我国军用雷达市场空间保持高增速。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院预测,2020-2025年我国军用雷达整体市场规模CAGR为11%,2025年将达到565亿元人民币,未来有乐观的增长前景。

  4. 国防军工领域

  国防军工业是现代大国博弈、强国争雄的高端平台,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首创证券(601136)研报指出,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约为

  15,537亿元人民币,增速7.2%。2020年以来,我国国防预算增速逐年上调,2020年、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分别为1.27万亿元、1.38万亿元、1.48万亿元和1.55万亿元,增速分别为6.6%、6.8%、7.1%和7.2%。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特别自俄乌冲突以来,国际安全环境受到进一步挑战,引起我国对国防预算的重视。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受益于“十四五”换装潮,军工信息化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截至 2021年,我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在国防信息化发展阶段上正处于第二阶段初期,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渡过了第一、第二阶段,已达到第三阶段后期。近些年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形势严峻,迫切要求国防信息化加速发展,随着“十四五”规划的不断推进,三/四代机等一系列重点型号武器的快速装备,我国的信息化程度将会不断加深,相关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另外,“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明确了军队武器装备建设要进一步加速发展,尤其是代表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新型装备;首次把“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可见国防军工行业持续增长动力强劲。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简介

  公司深耕国防及行业信息化领域,主营业务涵盖卫星应用、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无人系统等业务方向,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电子、特种装备等国防市场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器件、终端、系统和解决方案;公司还积极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在智慧城市、卫星大数据、应急通信、安全监测、海洋工程等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经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和经验积累,公司在卫星导航与通信、雷达信号处理、仿真测试领域形成一定规模的科研生产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产品

  1.卫星应用领域

  华力创通以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方向,紧紧跟随国家航天发展(000547)战略,全面参与了北斗导航、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的系统建设,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天通卫星移动通

  信系统的建设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应急管理、地灾监测、交通运输、民用航空、国防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卫星应用产品主要包括:

  第一,芯片模块产品,主要是指北斗导航基带芯片、天通卫星通信基带芯片以及相应的模块产品。北斗芯片和天通芯片的研制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为相关的产品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

  第二,终端类产品,主要是指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而研制的各类手持、车载、机载、船载、弹载等定位或通信终端。在北斗领域,公司研制了手持用户机、车载用户机、机载导航设备、高精度 GNSS接收机、导航抗干扰天线、导航时频终端、惯性及组合导航设备等多种型号的导航终端产品,目前已经在国防、交通、应急、电力、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研制了天通船载终端、天通卫星手持终端、天通便携式终端、天通机载终端、天通物联网终端等多种型谱卫星通信终端,以适应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第三,测试类产品,主要是指卫星导航模拟器、卫星信号转发器、记录回放仪、卫星导航测试环境构建、卫星通信综合测试仪等检测类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高校、研究所、工厂以及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四,系统级产品,主要包括北斗高精度安全监测系统、天通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导航、通信综合集成应用系统以及智慧数据中台系统。同时,公司正在积极研制适用于民用航空的机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服务布局民用航空高端应用。

  公司紧跟国家在卫星应用领域发展的政策引导,积极开展北斗三号、北斗+5G、低轨卫星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产品应用研究和跟踪,充分利用公司优质资源,持续提升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迎接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做好充分的筹备和产业规划。

  2.仿真测试领域

  在仿真测试领域,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着力构建仿真与测试相关的平台软件开发能力、系统集成能力、硬件模块开发能力,致力于打造针对武器装备和高端制造的通用化仿真测试平台及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借助虚拟现实、仿真可视化、数字孪生、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针对装备研制、训练仿真、仿真应用展示等具体需求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具体产品主要包括:

  第一,标准化产品,包括ARINC664总线系列产品、ARINC818系列产品等核心产品,以及便携式航电网络分析仪、飞控总线产品、制动系统采集存储单元等标准化货架产品。

  第二,智慧试验与仿真测试平台,包括自主研发的总线仿真测试平台BEST+、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HRT、仿真测试系统集成验证平台SIVB和1+N数字化试验管理平台。BEST+总线仿真测试平台提供了针对大型飞机的航电综合系统测试方案,总线一致性测试和自动化测试的解决方案,以及数字化的系统验证方案。HRT半实物仿真平台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等应用特点,配合业务逻辑,能够满足机载设备、发动机、机电系统、飞控系统、卫星应用的综合仿真测试验证业务需求。SIVB仿真测试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用于“设计-仿真-集成-测试验证”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基于 V模式开发流程思想,可覆盖飞控、机电、发动机、航电、卫星、车辆、制导武器等产品的快速原型验证、半实物仿真、系统级测试验证等需求。1+N 数字化试验管理平台,采用1个“数字化控制中心”、N个“试验区域”的模式,支持对多个试验区域进行综合管控,实现试验任务合理规划、试验资源充分利用、试验数据统一管理、数据价值充分挖掘、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可视化等目标,使试验室做到运转高效、信息透明、全方位监控,从而提升试验的科学性、灵活性、完整性和高效性,助力企业完成数据化转换、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的跨越发展。

  第三,在系统仿真应用领域,主要业务方向包含仿真软件、数字孪生、智慧+、可视化应用、高性能计算等。依托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及强大的软件开发实力,华力创通一直致力于作为作战仿真、系统仿真、半实物仿真、训练仿真、指挥所建设等解决方案综合供应商。

  3.雷达信号处理领域

  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专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和复杂电磁环境领域,为国防军工用户提供先进的信号处理产品及解决方案,产品分别是:

  型号装备配套类产品,包括雷达信号处理机,雷达侦察干扰机、高速信号处理组件、高速信号存储组件、上下变频组件等。

  射频仿真、专用测试、训练保障类产品,包括三大子类:

  (1)雷达与电子对抗射频仿真设备,包括雷达导引头实时闭环回波模拟器、星载雷达回波信号模拟器等。

  (2)雷达导引头专用测试设备,包括雷达导引头单元测试仪、雷达导引头综合测试仪。

  (3)复杂电磁环境构建与监测系统和设备,包括复杂电磁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雷达目标/干扰信号模拟器、雷达辐射源模拟器、雷达电子靶标、电磁环境信号监测系统等。

  4. 无人系统领域

  在无人系统领域,公司重点向中小型无人机、无人靶机和低慢小反制设备等方向布局。目前已经规划并迭代研制小型无人机集群、多用途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中高速无人机靶目标、抓捕无人机、便携式系留无人机、低慢小反制设备、无人机模拟器等产品;同时可为用户提供各类无人机飞行服务。公司已具备无人系统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制、集成、测试、生产、飞行服务等能力,可快速响应客户的采购需求和服务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船载无人机的功能指标和技术指标验证等工作,开展了基于系留无人机平台的无线电干扰探测与排查验证测试工作;在低慢小反制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抓捕无人机,已经完成与地面探测设备的联调和系统集成,具备了准确、快速抓捕低慢小目标的能力,为安保或其它特定应用提供无附带损伤的反制手段。基于客户的各种特定应用,公司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飞行服务和其它试验保障,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独立自主的卫星应用核心芯片研制能力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卫星导航通信融合应用技术的科研单位之一,肩负“聚焦卫星应用,构建万物互联”的使命,秉承“成为卫星应用核心芯片的领先者”的愿景,前瞻性地布局了芯片的设计研发,培养了优秀的芯片研发团队,重点开展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领域基带芯片、高精度和抗干扰芯片的设计研制,并已成功研制出多款卫星通信导航基带芯片,充分掌握了基带算法、精密定轨、组合导航、多系统、抗干扰、低功耗、小型化等芯片设计核心技术。

  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北斗+5G室内外融合定位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卫星互联网高低轨协同通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方向,为国家航天发展及卫星应用产业化贡献更多力量。

  (二)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坚守“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研发理念,一直以来将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创新谋发展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巩固技术优势,形成了完善的科研流程与过程管控机制,培养了具有丰富经验和优秀技术能力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在50%以上;长期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不低于20%。

  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和服务级别,挖掘产品和服务的宽度、深度,满足更高规格业务需求。多年来,公司承接政府及国防领域的科研、预研等重点型号项目,在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仿真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不断积累突破,奠定了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8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10项,软件著作权426项。公司将继续探索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同时兼顾多领域技术的通用性,实现技术和产品经济效益高效转化,为公司保持贴近市场的技术领先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协同效应优势

  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业务覆盖卫星应用、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无人系统等业务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应用产品+系统解决方案”的业务生态模式。

  公司积极推进产业链、生态链建设,与商业航天企业、电子元器件企业、行业大客户、高校、科研院所等携手合作,充分抓住北斗导航产业化机会,推进北斗三号产品在国家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加快完成北斗+5G室内外定位技术的联合攻关,突破天通卫星物联网关键技术并推进系统建设,同时积极布局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公司产业化进程,为公司进一步放大产业链乘数效应、打造比较竞争优势构筑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公司将再接再厉,与优秀的行业伙伴砥砺奋进,共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策略贡献力量。

  (四)齐全的国防及行业准入资质优势

  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过硬的技术能力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较早地取得了完整的国防军工准入资质、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及北斗民用分理服务试验资质;并顺利通过了GJB9001C-2017、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9100D:2016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GJB5000A-2008二级现场评价。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国家民航局CTSOA适航认证证书、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员证书等资质证书,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良好支撑。

  (五)“品质卓越、服务超群”的品牌形象

  公司注重品牌培育与发展,持续强化面向市场的品牌传播与管理,加大品牌与市场对业务发展的引领,不断增强品牌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收获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央企、研究所发来的感谢信,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第五届新兴领域专题赛总决赛第七名、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充分彰显公司实力,为公司在行业内和客户中树立了“品质卓越、服务超群”的品牌形象。

  (六)人才和企业文化优势

  公司长期坚持“国家意识、务实创新、以人为本、诚信感恩”的核心价值观文化,打造积极正向的组织氛围,凝聚了一批各领域的优秀人才,通过企业文化为员工赋能,对公司稳健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多数毕业于“双一流”等重点院校,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程经验及活跃的创新思维。销售团队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对行业理解深刻,具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公司的管理经营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较强的市场把握能力,能够带领公司在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中准确判断发展方向,不断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同时充分调度公司的各个部门资源予以快速反应。另外,公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持续学习,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绩效改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国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一定冲击。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09.6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25.58万元。公司净利润为负主要是因项目及订单交付不及预期,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较往年减少。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公司统筹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产品研制、经营管控、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一) 产业化持续推进,主营业务稳健发展

  1.卫星应用业务

  在卫星应用领域,公司专注于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基于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的核心芯片技术,形成“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较全产业链格局,面向特殊机构和行业用户,提供包括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运营服务等系列产品和服务,并随着卫星系统建设迭代和完善,持续进行技术、产品和应用模式的更新升级。在特种行业领域,公司紧跟国防信息化和北斗三号系统的应用步伐,研制了多款面向车载、机载、手持、便携等应用的北斗三号终端产品,多款终端产品竞标入围并进入型号研制阶段,为今后公司在北斗三号特种行业应用奠定了良好开局。结合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的互补优势,公司研制了多款卫星惯性组合导航产品,已在多个机载平台搭载和验证,某型机载惯性组合导航产品已定型批产,并完成多个批次生产交付。针对通信和导航的融合应用需求,公司研制了多款通导多模融合终端产品,某型多模智能终端已完成定型并实现首批次生产交付,某型通导多模终端已完成升级改进研制。针对特种行业机载新需求研制的北斗多功能导航设备,已在多个机载加改装项目中成功应用,在报告期内推出了升级换代新产品并实现了首个客户实装应用。面向广泛行业应用的北斗三号短报文模块和高精度定位模块已应用于多个客户的终端产品,某型北斗三号车载双模终端已取得权威机构测试鉴定并在多个客户试点应用。

  公司在卫星导航领域积极运用“北斗+”和“+北斗”的推广模式,依托核心技术和应用研究,进一步夯实和增强北斗综合应用能力,将“终端+平台”模式逐渐深入到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在机载北斗领域,公司自研的北斗定位追踪设备于2022年通过了适航认证审查,获得了CTSOA证书,取得进入民用航空领域的“通行证”。该机载北斗定位追踪设备是基于北斗定位功能对航空器进行实时定位,使用短报文功能将得到的航空器识别号、位置、速度、时间等参数周期性发送给地面站台,有效加强地面站台对飞机位置的跟踪和管理,从而提高飞行安全,实现更有效的空域运行,可应用范围包括ARJ21、C919、波音、空客等机型。公司为水陆两栖飞机“鲲龙”研制了基于北斗的导航设备和短报文处理设备,提升了该型飞机的国产化水平,并为“鲲龙”首飞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高精度安全监测领域,实现了卫星定位、卫星通信、物联网、多源传感器采集的一体化和集成化设计,通过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验收,并在贵州省试点建设项目中获得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试用证明。基于北斗短报文技术公司研制了北斗三号短报文模块和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终端,产品结构形态上兼容了车载、船载、固定式等不同使用场景,功能上兼容了天通、4G、蓝牙等功能,灵活应对不同市场需求。在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领域,公司研制的数据中台利用北斗+5G、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孪生城市北斗时空大数据中心,实现全量数据“一网汇聚”,城市运行“一网统揽”。在北斗产业化的道路上,公司一直不断探索实践,紧跟大系统建设步伐和政策指引,努力推进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

  在我国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天通卫星移动通信基带芯片核心算法的企业之一,并根据客户需求及应用场景研制了数款卫星通信终端,在无地面通信网络的情况可以实现通话、信息、数据的通信保障和自由。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和升级产品序列,开展支持天通数据传输、4G通信、北斗短报文通信的天地多模数传单元HTL6900的研制,打造多模通信一体化终端;对部分型号的天通终端完成了基于天通物联网、天地翼卡等功能的开发,以满足特色应用场景下通信及定位的应用需求。公司积极探索卫星通信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需求和解决方案,利用天通数据传输能力和物联网相结合,研制天通物联网模块;尝试研究卫星通信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不断探索天通应用领域的新方向。

  2.仿真测试业务

  公司仿真测试业务面向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国防工业和电子、电力、高铁等民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利用通用化的仿真测试平台打造个性化的仿真测试解决方案,服务于我国多个国之重器的设计和研制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为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提供的铁鸟综合试验台测试采集系统、信号仿真系统与液压源系统试验器等试验台完成总体联调和验收工作,助力保障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型03架机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公司正式发布了总线仿真测试平台BEST V5.0,兼容国产龙芯平台,并支持Windows和中标麒麟操作系统,满足行业内国产化自主可控需求。公司为某型无人机任务系统提供测试仿真软件开发及试验台,保障该型无人机装机试飞前的功能、性能等地面集成测试。面向航空用户,公司研制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综合冷效试验器数采系统和发动机干湿区结合仿真测试试验台,提升了公司在发动机数采、综合仿真试验的方案解决能力。公司中标了多个业内知名厂商的有关飞控、总线仿真、综合试验器和综合数据采集系统等重点项目,体现了公司在智慧试验和仿真测试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公司新增发动机数据采集和半物理仿真、飞机机电系统自动化测试方案,填补了公司在该领域的空白。

  在系统仿真领域,公司为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了包括无人机训练模拟器、指挥控制模拟器、光电目标模拟器、载荷数据模拟器、协同仿真数据交互平台等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发了多领域联合仿真平台,覆盖陆、海、空、天、网等多平台引擎,支持多域联合仿真,构建了“感知-决策-行动”的仿真环境;具有多传感器模型支撑,支持光电、雷达、通信等多载荷类型的高逼真度仿真,集成机器学习框架,提供人工智能算法训练环境。

  3.雷达信号处理业务

  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公司坚持走国产化和自主创新路线,不断提升国产化水平;同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跟研新型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着手开展模块化雷达测试仪研制,提升产品的通用性,进一步提升雷达专用测试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公司紧跟重点型号研制及配套,不断跟研新型号产品,在通信装备配套领域拓展,为用户提供数据链型号装备全国产化核心处理组件配套;完成全国产化上下变频组件研制与批量交付;为用户提供的星载测雨雷达射频仿真与综合测试系统服务于我国降水量专用卫星-风云三号G星的研制。公司积极参与全国产化信号记录仪研制与比测,争取新的型号配套。公司将继续加强在雷达信号处理、雷达信号测试领域的技术能力,服务于我国雷达装备产业发展。

  (二)再融资实施完成,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再融资事项的股份发行和资金募集工作,向投资者共计发行股票数量为48,458,149股,募集资金共计329,999,994.69元。此次再融资工作的完成,充实公司资金储备,有助于推动公司北斗+5G融合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以及北斗机载终端及地面数据系统的研发,有助于巩固公司在北斗产业以及在航空领域的优势、深入民用航空市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公司增长增添动力。

  (三)细化内部经营管控,注重企业运营管理

  为顺应市场变化,保障公司健康稳健发展,公司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落实以制度规范公司,以机制管理人员,以文化凝聚员工的管理机制。公司在采购、生产、人力资源、财务、销售、保密、子公司及内部审计管理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制度管理和过程监管,对风险进行审慎评估,减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公司采用IT技术手段,对原材料采购、存货管理、成本核算等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管理与监控,结合业务特点及公司实际情况,加强生产相关环节的管理,优化生产管理方面的相关流程及文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公司不断强化经营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效能,全面提升现代化经营管控水平,推动公司高质量、高效益建设。

  (四)优化薪酬体系,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任用青年英才是企业长久保持活力,不断创新的不二法门。公司通过知名高校引进优质高潜应届生,培养未来人才,持续引进富有行业经验的社会精英,优化人才结构。同时公司已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顺畅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增加对年轻化高端精英人才的吸引力度。

  公司把员工素质提升和组织人效升级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公司下设的华力学院本着公司文化引领的理念,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结合公司特点,注重课程的前期设计及培训的落地执行,鼓励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员工成长,提升员工潜力,鼓励员工与公司长期共同成长。

  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绩效改革,提高人均效率,实行项目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和透明,促使奖勤罚懒的理念进一步落地,鼓励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员工在公司平台上积极发展,培养大批年轻富有朝气的核心团队。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深入贯彻落实“以产业经营为体、以技术研究和资本经营为两翼,形成‘产业+技术+资本’相生互动、良性循环的生态效应”的战略方针,推动卫星应用、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无人系统等领域的布局和协调发展。

  在卫星应用领域,公司将重点开展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研究,掌握芯片核心技术,以终端+平台运营服务方式完善产业链结构,打造一流的卫星综合应用服务商。建立以北斗高精度、抗干扰芯片、模块基础器件为核心产业链生态链体系建设,加大低成本高可靠性大众导航芯片和终端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开拓。大力推进北斗三号产品在安全监测、机载导航定位、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示范项目和应用案例。在特种行业领域,紧跟装备发展路线图,跟踪和推进可持续的优质项目,提升批量生产与交付能力。

  在卫星通信领域,巩固发展天通卫星通信技术成果和产品系列,确保天通卫星通信的市场份额和基本规模,拓展天通卫星通信应用领域,挖掘物联网、车联网、民用消费市场等行业的潜在需求;跟踪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网建设,积极参与国网与商业航天星座建设,主动承接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各型应用终端的研制。

  在仿真测试领域,以传统制造业转型为契机,进一步夯实仿真测试业务的技术基础,优化操作平台和设计软件工具。继续致力于针对高端装备和高端制造业的通用化仿真测试平台研制,提高飞机制造铁鸟综合试验台等主要产品成熟度,推广航电总线仿真测试平台的应用,不断满足行业内国产化自主可控需求。瞄准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及电子、电力、高铁等民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推进半实物仿真测试、综合仿真测试项目。

  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按照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思路,优化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与产品,努力实现项目的产品化产业化。随着十四五期间装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将积极探索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在产品和系统方向发展上积极寻求突破,紧跟市场趋势,加强配置,切实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加快国产化设计进程,积极拓展平台产品的配套型号种类与数量,力争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的占有率。结合公司技术能力和优势,加强复杂电磁环境构设的研究和项目的组织,培育形成专业的技术团队,成为国内知名的电子战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

  随着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将继续提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公司将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整合计算机应用的资源,注重卫星应用大数据、仿真测试大数据的应用和数字化基础工程建设;发挥公司在机电仿真、雷达信号仿真、光电仿真、通信仿真、半实物仿真、数字仿真的力量优势,系统总结提炼公司在军工领域构建的有关应用场景和成功案例,研究部署未来虚拟战场环境与现实作战指挥、训练保障相交互的重要平台,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新赛道,成为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新生主力军。

  未来,华力创通将按照新时代的产业方向和布局,建立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项目增量供应,加强加大重点产业方向、重点型号装备的保障,实现产业方向明确、市场前景明朗、经济效益明显、发展周期持续、陆海空天电军民融合的协同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二)2023年经营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公司将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导向,以公司发展战略为远景目标,以“坚定信心、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经营主题,切实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力争实现各业务板块的稳步回升。

  1.继续推进产业化策略

  公司将继续深耕卫星应用、雷达信号处理、仿真测试等主营业务板块,向纵深发展、向细分应用行业发展,向产品化发展。抓住北斗三号大规模应用、卫星通信向消费市场蔓延、核心器件及设备的国产化需求,在细分行业领域培育有竞争力的产品,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降低产品成本,提升技术稳定性和先进性。在特种行业领域,紧跟配套型号研制,丰富型号配套种类及数量;在行业领域,深挖行业需求,研制标准化、通用化、可复制化的产品,推动现有产品和技术进民用消费领域,做大体量。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路线,提升公司业务规模。

  2.确保关键研发项目成果落地

  技术是华力创通的根本,技术创新能力是华力创通未来的希望。2023年,国家专项、募投项目、自研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进入关键研发阶段,公司将严格恪守技术创新体系、研制生产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的标准及要求,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试行国家重大项目行政、技术双总师制度,实行责任制,确保项目组织严密、管理严格、科学高效,确保研发成果的顺利落地。

  3.完善内部控制,提升治理水平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各业务单元员工对于公司内控制度及流程的培训学习,提升公司在业务经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商务采购、合同签订及项目启动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防患于未然,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匹配;继续推行全面预算制度,实行动态监督;强化计划管理,尤其是研制和交付计划,细化管理颗粒度;加强质量过程管控,严格按标准研制流程进行,确保质量可靠。

  4.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关怀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紧贴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紧盯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需求,聚焦“五项重点工作”,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强素质促能力,强管理促落实,统筹谋划,主动作为,为员工服务,为业务赋能,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在人才招聘上,公司将通过需求信息确认、招聘指标考核、面试官认证、招聘综合管理等措施改善招聘质量,满足公司业务需求。将进一步加强校园招聘,建立团队,增加院校,加大宣讲力度,选好人才种子。继续完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根据一线员工需求,抓实培训重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关怀,增强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

  5.强化投资者互动,构建良好投资者关系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司将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目标,以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注重维护股东利益,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通过互动易平台、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咨询热线、公司邮箱等各种方式加强和投资者的互动沟通,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情况、发展战略的了解,听取广大投资者对公司产品、服务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双方良好、和谐、稳定的关系。

  6.强化风险管理,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公司将抓牢风险管理核心,确保平稳运营。面对形势变化,公司将继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措施;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将从防范合规风险、经营风险、安全风险、舆情风险等四方面着手,健全合规经营管控体系,将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为企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上述涉及未来的思路及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三)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经营主体和业务板块的增加,对公司现有的制度体系、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内部控制、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增加了公司在分子公司业绩实现、业务体系、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内部经营整合的困难,对经营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存在规模扩张引致的经营管理风险。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使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趋于复杂,管理难度增大,能否及时根据公司经营规模的发展调整完善公司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经营业绩及企业文化直接关系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财务状况。因此公司面临集团化发展带来经营管理难度加大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一方面,公司将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信息化管控,完善内控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各项监督职能,高度重视型号及批量配套产品质量,确保质量第一;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财务规划与分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员工培训、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业务培训、管理培训、岗位轮换等各种措施培养、选拔和任用管理人才,增强管理层的通用管理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通过这些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实用性的培训,提高公司业务整合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有助于公司高效运营,推进公司产业化发展。

  2、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项目型收入,通常涉及产品研发、测试、交付、调试、验收等诸多环节,受行业特有的业务模式和结算模式的影响,致使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降低了公司资金的周转效率。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坚持风险控制优先,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和责任落实,将回款纳入营销人员考核指标,定期梳理欠款项目,重点项目落实责任主管,强化应收账款内控监督,形成全流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确保应收账款风险得到有效可控,增强公司的现金流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研发、运维管理、供应链保障等各环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局势背景下,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各路资本竞相涌入,导致技术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人才竞争加剧。公司的技术人员研发能力、产品工艺设计能力及关键管理人员的高效管理能力是公司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维持人才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新的优秀人才加入,对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通过校园招聘和员工内部推荐等多样化的方式引进人才,提升招聘水平,扩大种子基数。完善内部培养体系,通过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封闭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为员工及时补充实用的专业知识,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及人才储备,使核心人才扎根企业、热爱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通过绩效改革、股权激励、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关怀、技能培训等方式以形成公司利益与员工共享的发展机制,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最大程度保持并加强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

  4、核心技术研发风险

  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内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及技术方向认知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在芯片设计、装备研制、多技术融合领域进行前沿探索和应用创新。因公司部分研发项目具有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开发周期长、外界环境变化不确定、研发投入高、市场成熟度低等特点,存在一定的技术设计风险和技术研发失败风险;或者新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无法受到市场认可,未来存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不能预期完成经济效益转化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策略,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可行性论证,重视产品立项评审管理和前期技术验证;加强研发计划和预算管控,重视研发过程监管;注重产品研发规划和节点控制,持续提升投入效力,力争降低产品研发失败和不能如期产生效益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研发管理体系,统一和规范内部项目研发管理流程和体系,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控制研发成本,从而提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公司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打造专业化技术团队,建立并运行以产值和利润为主导目标的激励措施,形成员工和企业共存的“命运共同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航天发展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