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中金公司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中金公司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金公司(601995)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企业战略与经营市场环境

2022年中国经济在压力中前进,结构继续优化。

2022年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制约,但宏观政策积极发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健增长,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2022年中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GDP总量约为18.0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位。与此同时,中国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12.1%,分别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7.1和7.0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迎来较快复苏,改革开放将得到进一步推进。宏观政策将延续宽松取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指出2023年将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5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加速改善,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较快的国家。

中长期看,中国将继续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意味着中国仍将致力于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发挥大国规模优势;此外,中国将进一步优化调整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将持续为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面对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人民银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全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4.17%,策性、开发性银行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人民币7,399亿元,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持续推进,建立维护金融稳定长效机制。2022年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行业重组并购,推动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有利于进一步健全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全链条的制度安排,压实各方责任,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中国资本市场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有序推进改革。尽管2022年中国市场面临全球地缘风险升温等多重挑战,但资本市场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渐次落地。年初中国证监会将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范围进行扩展,原有的“沪伦通”实现双向扩容,西向纳入德国、瑞士交易所,东向则从上交所拓展到沪深交易所,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原有的沪深港通机制也持续优化完善,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并在年底扩大陆股通和港股通的合资格标的范围,进一步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相互深度融合,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的相关管理制度逐渐规范,这对于推进资本市场“长钱入市”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2月,覆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涵盖各项制度规则、涉及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的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A股市场迈入全面注册制时代,本次改革在提升股权融资效率、优化融资发行机制、改善市场理念、优化交易机制、优化资本市场资金供需格局、推动居民资产配置加速转型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中长期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资本市场通过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国资本市场“机构化、国际化”趋势仍在延续。

2022年中外增长周期由“内滞外胀”、周期反向逐步转为“内外同滞”,中国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国内外机构投资者仍在逆势增持。国内方面,周期性因素导致居民资产入市的进程有所放缓,2022年公募基金年度新增份额1.44亿份低于2021年,但公募基金持股占A股市场比重仍进一步提升,居民资产配置从实物资产到配置更多金融资产的大趋势仍有望延续,成为中国市场“机构化”的重要驱动力。

海外方面,2022年互联互通北向资金波动加大,在全球流动性紧缩和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仍然逆势净流入人民币900.19亿元,自陆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超过人民币1.7万亿元,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仍具备较强吸引力,以及中国市场坚定对外开放的方向。随着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及监管层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趋势仍将延续,并将成为全球“资本”循环的重要枢纽。

证券行业格局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及双向开放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2022年市场波动相对明显,但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及双向开放都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一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及服务投资者两大功能进一步完善。

伴随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落地、全面注册制渐近,资本市场有望从上市、发行、交易、持续监督等维度提升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有效性,进一步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同时,伴随个人养老金、基金投顾等行业政策落地,加之行业主体积极推进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市场服务投资者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资本市场呈现机构化、国际化、数字化三大长期趋势。伴随A股市场加快开放及本土机构投资者发展,市场呈现投资者结构机构化、国际化等特征,为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减小了阻力;同时,数字经济时代的积极政策引导及技术迭代升级背景下,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已逐步成为金融行业共识。

证券行业短期盈利有所承压,但转型发展下业务结构改善、格局有所优化。2022年,受境内外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证券行业短期盈利有所承压。但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下,证券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资产配置中发挥了重要枢纽作用,业务结构呈现多元化、均衡化趋势,行业格局亦进一步优化。面向未来,中国富有活力的实体经济和日趋成熟的资本市场将是哺育世界领先投行的有利土壤,行业面临中长期重要发展机遇。首先,伴随全面注册制下的市场扩容及制度优化,券商传统投行及跟次,伴随机构交易及市值占比提升,券商投研、交易、产品等机构业务空间广阔;此外,持续的、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导向下,券商国际化业务迎来发展机遇。而就格局而言,相较同质化较高的通道类业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下的财富管理、主动资管、大投行、机构业务等具备更高的增速,也对券商专业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业务结构多元、资本实力强劲以及风控水平领先的综合型头部券商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而聚焦细分领域的特色型券商亦有望实现差异化发展,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呈现综合化与差异化并举的局面。

金融开放加速及“黑天鹅”风险事件冲击,对证券行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速开放背景下,国际投行加速布局中国,并重点布局跨境并购/投融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进一步加剧的竞争压力对我国券商的资本实力、人才与专业能力、科技与客户网络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资券商“走出去”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境外合规/监管方面的挑战。二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对于宏观和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也对证券行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发展战略中金公司的战略愿景是,聚焦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积极促进资本市场改革、有效推动金融风险化解,着眼中长期发展,明确方向、把握机遇,推动公司加快做强做优、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的国际一流投行,成为未来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者。

经营计划2023年,我们将秉持“以国为怀”初心,将中金战略和核心业务的着力点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朝着国际一流投行的目标奋勇向前。

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三化一家”战略。国际化,发挥中金自身专业优势,在稳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业务发展的同时,拓展东南亚和“带路”等新兴市场,助力中国资本跨境投资,创造更多中国机遇。区域化,加大下沉力度,以投融资为抓手,通过母基金、产业基金等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带动全社会投资,助力建设地方产业体系,深度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数字化,通过持续不断的敏捷组织转型与数据价值挖掘,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对业务创新和管理提升的支持作用,以科技全面赋能引领发展。中金一家,完善“投行+投资+研究”的中金特色模式,提升客户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客户为中心,打造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中金方案”。

我们将苦练内功,让公司经营与时代发展同步前行。把握全面注册制机遇,打造“投行+投资”核心代的“大资管”、“大财富”机遇,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加快提升投研能力,做大买方投顾业务规模,为机构及个人客户资产长期保值增值提供解决方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二十七年一路走来,无论是荆棘还是坦途,一代代中金人始终奋发有为、守正创新,用一单单交易、一个个项目,赢得了股东的支持、客户的信任、伙伴的认可。新的一年,我们将秉持实干精神,把握市场机遇,紧抓业务发展,优化组织管理,续写中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中金力量。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优良的品牌形象公司在金融服务行业树立了优良的品牌形

象。自设立之初,公司即借鉴市场最佳实践,秉承“以人为本、以国为怀、勤奋专业、积极进取、客户至上、至诚至信”的经营理念,在境内外赢得了稳固的市场声誉。多年来,公司在维持高标准执业的同时,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激发业务创新活力,多项业务连续多年处于领先地位、摘得“中国最佳”桂冠。

品牌培育和文化建设是公司持续强化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举措。公司良好的品牌声誉和专业进取、精益求精的核心价值观,使得公司在保持现有员工和客户稳定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汇聚优秀人才、吸引新客户,拓展业务范围并赢得重要商机。

(二)高质量的客户基础

公司拥有高质量、广泛深厚的客户基础。公司凭借优良的服务质量和专业的服务能力,形成了深厚的客户积累,广泛覆盖了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型企业、优秀的成长企业、专业的机构客户与持续增长的财富客户。公司通过提供综合、定制化、跨境服务,满足客户复杂多样、高质量的业务服务需求。公司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并致力为其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

(三)发展均衡的业务布局公司凭借对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动态的敏锐洞

察,前瞻性地布局各项业务。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机构化进程持续加速,大量传统通道性业务面临巨大压力。对此,公司围绕“机构化”、“国际化”、“产品化”持续进行能力建设,提早布局新赛道,紧密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家重点部署领域,推动以资产管理业务、私募股权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持续发展。

(四)突出的跨境业务能力

凭借较早的国际化布局,公司形成了突出的跨境业务能力,具有领先的跨境业务市场地位,较好发挥了服务跨境资本往来、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积极作用。

国际布局方面,公司建立了覆盖中国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旧金山、法兰克福和东京七个金融中心在内的国际网络,按照业务线条垂直统一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境内外的研究、团队、产品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跨境服务。公司境内外业务无缝衔接,团队同时具备境内和境外业务经验,拥有国内及海外若干地区的从业资格。

跨境业务方面,公司长期服务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引进来”、“走出去”,在中资企业海外IPO、海外债发行、跨境并购等领域取得了一定优势地位,在跨境交易、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国际资本市场赢得更多话语权和定价权。

(五)领先和具有影响力的研究

研究是公司业务的重要基础。公司拥有一支国际化、富有才干和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通过覆盖全球市场的研究平台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客观、独立、严谨和专业的研究服务。

公司研究团队对中国企业和各行各业深入的了解、透彻的分析和独特的见解为公司赢得了“中国专家”的声誉。

公司的研究能力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机构的广泛认可。公司于2006年至2022年连续十七年被《亚洲货币》评为“中国研究(第一名)”;公司亦于2012年至2022年连续十一年被《机构投资者》授予“大中华区最佳分析师团队奖(第一名)”。2020年,公司设立中金研究院,专注于公共政策研究,致力于打造新时代的新型智库。中金研究院与研究部双轮驱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研究支持。

(六)优秀的管理层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公司拥有具备全球视角、勇于开拓的高级管理团队,拥有遍布境内外、具备全牌照执业能力的优质员工队伍。

公司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于知名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具备全球化的视角;同时,公司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均经历了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多个周期,对于境内外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公司高级管理团队始终秉承“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的理念,不断将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我国的金融改革实践相结合,勇于率先开发新产品,敢于大力开拓新市场。

凭借着卓越的品牌和优质的平台带来的号召力,公司吸引了来自境内外知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为公司境内外的分支机构源源不断地补充最优质的人才。凭借着完善的员工培养和培训体系,公司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培训,能够持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赋予员工全牌照执业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打造的优质员工队伍,是公司保持快速、健康、稳健发展的基础保障。

(七)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审慎的风险管理机制

公司拥有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机制。公司从设立之初,就秉承将国际最佳实践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念,构建起了一整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治理架构和管理流程,从而建立起覆盖公司全部业务经营及内部控制的垂直管理模式,确保管理的高效、合理。同时,公司始终坚持并不断夯实“全员、全程、全覆盖、穿透式”的风控合规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了母公司对境内外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一体化垂直管理,以及对集团内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的统一风险管控,确保公司可形成集中、有效的业务管理和风控支持效应,统一决策、管理和调度资源,保障了业务的平稳有序开展和风控体系的稳健运行。

(八)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力

公司视信息技术为公司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司具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架构和业界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构建的基础交易、产品和服务、风控和运营管理三大基础技术体系,能够为客户及各业务部门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复杂金融产品服务,以及全球范围内全方位的业务运营和管理能力支持。公司采用先进技术自主研发的核心业务系统及平台,稳健运营、业内领先。

公司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持续推动业务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司亦加大资本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积极研究并探索新技术在投资银行各业务领域的应用,促进业务和技术融合。公司充分抓住中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优势条件,积极与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以数据和技术拓展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

三、主营业务情况分析

(一)投资银行

2022年,我们坚持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推动投行业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完成科创板、创业板IPO融资规模超620亿元,包括东微半导体、广立微(301095)、凌云光等行业标杆项目。服务绿色发展战略,完成相关项目交易规模超7,000亿元,包括零跑汽车港股IPO、大全能源A股非公开发行、南网储能(600995)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债等项目。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彰显国际化优势,在首批瑞士GDR中牵头项目数量第一,承销规模最大,完成科达制造(600499)、国轩高科(002074)、乐普医疗(300003)等瑞士GDR项目。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超2,400亿元,完成天马新材北交所IPO、先临三维新三板定增、华能信托美润系列ABS、泰隆银行ABS等项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完成相关行业项目交易规模超千亿元,包括心泰医疗港股IPO、复星医药(600196)A股非公开发行、华熙生物收购益而康生物等项目,为医疗医药行业的发展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及整合的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相关项目交易规模超450亿元,包括汇通达港股IPO、洪九果品港股IPO、中节能太阳能“碳中和”+“乡村振兴”双贴标公司债券等项目,为乡村蓬勃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股权融资市场环境2022年,A股IPO共完成416单,融资规模5,222.55亿元,同比下降13.4%;A股再融资共完成329单,融资规模6,687.34亿元,同比下降6.1%。

港股一级市场方面,港股IPO共完成81单,融资规模133.96亿美元,同比下降68.7%;港股再融资和减持共完成192单,交易规模105.43亿美元,同比下降85.3%。

美股一级市场方面,中资企业美股IPO共完成14单,融资规模5.40亿美元,同比下降96.4%。中资企业美股再融资和减持共完成25单,交易规模7.92亿美元,同比下降89.9%。

经营举措及业绩2022年,本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完成了A股IPO项目32单,主承销金额528.63亿元,排名市场第三,完成了包括联影医疗、华厦眼科(301267)、萤石网络、万凯新材(301216)、诺诚健华在内的A股IPO项目。本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完成A股再融资项目46单,主承销金额1,256.61亿元。

2022年,本公司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31单,完成中国中免(601888)、天齐锂业(002466)、阳光保险、力勤资源等项目,主承销规模35.88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作为全球协调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34单,主承销规模22.80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34单,主承销规模10.12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公司持续巩固大项目优势,港股十大IPO中承销七单。2022年,本公司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港股再融资及减持项目10单,主承销规模4.76亿美元。

四、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本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新格局,紧抓服务科技自强、区域重大发展、双循环、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相关业务机会,推动投行业务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把握注册制改革及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带来的一系列战略机遇,提高项目储备数量,提升客户覆盖与市场份额;发挥专业优势,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积极建言献策;加强跨境跨市场业务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债务及结构化融资市场环境2022年,境内债券市场整体较为平稳,受资金面、房地产政策等方面影响,利率低位震荡,部分时点市场波动有所加剧。货币政策偏向宽松,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年信用债发行规模约18.07万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为2.02万亿元,同比下降35.7%。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为7.36万亿元,同比下降1.7%。

境外方面,受美联储加息及通胀预期的持续升温影响,利率水平上行。中资企业境外债市场发行规模较去年明显回落,中长期债券发行规模为1,081.20亿美元,同比下降44.6%。

经营举措及业绩2022年,中金公司境内债券承销规模为9,181.51亿元,同比上升10.2%;境外债券承销规模为50.77亿美元,同比下降59.4%。

2022年,中金公司债务及结构化融资业务在严格控制风险底线的基础上,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在服务国家科技自强、支持国家双碳战略、助力化解债市风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2022年,中金公司境内债券承销规模排名券商第四、利率债承销规模排名券商第三、资产支持证券承销规模排名券商第境内承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排名券商第一。境外方面,中金公司中资企业境外债承销规模排名中资券商第一,细分领域中,承销中资企业境外ESG债券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一,并连续超过6年保持中资企业投资级美元债承销规模中资券商第一。

境内完成的代表性项目及产品创新方面,科技创新债券领域,公司协助小米通讯完成全国首单智能制造产业企业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协助广州港(601228)股份完成全国首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公司债、暨上交所首批科创公司领域,完成首批三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中的厦门安居及北京保障房REIT,完成截至当时国内发行规模最大的公募REIT安徽交控,完成市场最大规模基础设施私募REIT,中金浙江沪杭甬-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境外方面,中金公司作为唯一中资投行连续6年第九次参与中国财政部境外国债发行,协助海南人民政府完成首笔中国地方政府于海外发行蓝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连续两年协助深圳市政府发行中国内地地方政府离岸人民币债,连续两年参与广东水务、连云港港口集团、湖北联投、甘肃公航旅等多家中资企业发行境外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在债务重组方面,协助富力地产、龙光集团及融创地产完成总金额分别135亿元、224亿元及160亿元的境内债券整体重组展期,助力地产债务风险化解。

2023年展望2023年,本公司将继续坚持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在政策引导领域继续加大投入,敏捷应对市场变化,把握新产品涌现机遇。

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存量资产盘活、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绿色和低碳转型方面持续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开拓产品创新,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国际化业务中积极拓宽全球覆盖网络,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建设,持续助力境外可持续发展类债务融资需求;以及积极开拓债务管理与信用修复业务机会。

此外,本公司也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严控项目准入,加强受托债券管理,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财务顾问服务市场环境根据Dealogic数据,2022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公告并购交易3,298宗,合计交易规模约4,023.96亿美元,同比下降31.5%。其中:境内并购交易2,900宗,交易规模约3,518.20亿美元,同比下降32.4%;跨境并购交易398宗,交易规模约505.75亿美元,同比下降24.6%。

经营举措及业绩2022年,根据Dealogic数据,中金公司并购业务排名中国并购市场第一,过去10年中8年位列第一,保持领先地位。2022年,根据Dealogic数据,本公司已公告并购交易94宗,涉及交易总额约995.95亿美元,其中境内并购交易83宗,涉及交易总额约912.77亿美元,跨境及境外并购交易11宗,涉及交易总额约83.18亿美元。

2022年,并购业务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央国企战略性重组,公告中央汇金联合湖南国资收购华融湘江银行、江西国控整合四家交易,公告长飞光纤(601869)收购博创科技(300548)、完成中国能建(601868)旗下易普力分拆借壳南岭民爆(002096)上市等项目;持续领跑港股及美股跨资本市场交易,公告博裕投资全面要约收购金科服务、中国金茂私有化中国宏泰发展、亿咖通科技美股De-SPAC上市、能链智电反向收购美股上市、耀世星辉美股私有化等项目;发挥跨境交易优势,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公告飞利浦战略投资创业慧康(300451)、新加坡金鹰收购可心柔等项目。深化服务政府和企业化解风险,保障职工就业,牵头完成紫光集团债务重组、青海省投资集团债务重组、隆鑫集团债务重组、盛京能源债务重组等项目;助力化解金融风险,完成中国信保基金公司收购华融国际信托等项目。

2023年,本公司将持续深入服务国家战略,把握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并购业务机会,坚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境内外资本双循环,继续积极参与困境企业债务重组和金融风险化解工作,深耕区域及地方机会,巩固优势、发力创新、争取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四、主要经营情况及财务报表分析

(一)主营业务分析

2022年,本集团经营业绩稳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充分把握市场机会,各项业务均衡发展,机构业务继续巩固市场地位,零售业务买方投顾转型持续推进。

2022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 6,0 8 7,3 6 9,8 1 3元,同比减少人民币4,043,684,423元,下降13.42%。2022年,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7,597,501,992元,同比减少人民币3,180,211,155元,下降29.51%。2022年本集团实现每股收益人民币1.459元,同比下降32.4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88%,同比下降5.77个百分点。

2.收入支出分析

2022年,在地缘冲突及货币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全球资本市场震荡,整体走势较弱。受市场环境影响,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6,087,369,813元,同比减少人民币4,043,684,423元,下降13.42%。主要是由于在市场行情整体走势较弱的影响下,本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少。

2022年,本集团营业支出为人民币16,959,474,406元,较2021年减少人民币194,462,227元,下降1.13%,主要是由于业务及管理费因员工成本下降而减少;受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下行的影响,本集团经营业绩较2021年有所下降,员工成本随之相应下降。

处置其他债权投资的损失为人民币117,261,499元,主要为在境外债券市场受美债带动普遍走弱的影响下,本集团处置境外其他债权投资产生的损失。

债权投资的收益净额主要为证券化产品、企业债及国债投资产生的损益,该项收益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151,708,348元,下降4.56%;其他投资的收益净额主要为基金相关投资产生的损益;该项收益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3,161,225,955元,下降61.68%,主要是由于受市场行情下行影响,本集团持有的公募基金、货币基金及私募基金净值下降,加之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相关基金投资产生的收益净额减少。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地区的说明:投资银行分部营业收入减少人民币863,845,598元,下降13.72%,主要为科创板跟投而持有的证券市值下降所导致的权益投资产生的损益变动。

股票业务分部营业收入减少人民币2,519,468,704元,下降29.68%,主要是由于外部融资利息支出增加,同时资本占用上升使得以资本占用计算的利息支出增加,导致利息净支出增长;基金投资产生的收益净额减少;同时,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减少也使得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固定收益分部营业收入减少人民币103,396,887元,下降3.21%。

资产管理分部营业收入减少人民币285,091,579元,下降20.15%,主要是由于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项下公募基金及私募证券基金投资产生的损失净额增加;同时,在资本占用上升使得以资本占用计算的利息支出增加以及自有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减少的综合作用下,利息净支出有所增加,也导致营业收入相应下降。

私募股权分部营业收入减少人民币332,927,329元,下降13.62%,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行情下行,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估值下降,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项下权益投资产生的收益净额减少;同时,资本占用上升使得以资本占用计算的利息支出增加,也导致营业收入有所减少。

财富管理分部营业收入减少人民币602,005,476元,下降7.99%。

关于本集团各业务分部经营业绩的详细分析。

3.费用

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为人民币16,857,044,699元,较2021年减少人民币570,381,133元,下降3.27%,主要是由于受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下行的影响,本集团经营业绩较2021年有所下降,员工成本随之相应减少;该减少被电子设备运转费、信息技术费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及摊销增加所部分抵消。

4.现金流

2022年,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人民币11,466,557,180元,较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人民币48,612,828,540元,下降76.41%,主要是由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减少,该减少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增加所部分抵消。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9,942,141,350元,较2021年产生的现金净额人民币31,949,716,725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工具投资带来的现金净流入较2021年的现

被衍生品业务交易款项导致的现金净流出所部分抵消。

2022年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3,437,450,671元,较2021年所用的现金净额人民币7,330,477,335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投资支付的现金增加,该增加被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增加所部分抵消。

2022年筹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5,127,355,061元,较2021年产生的现金净额人民币25,524,897,820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发行债务工具收到的现金减少,同时偿还债务工具支付的现金增加。

本集团经营活动相关现金流量的构成与本集团所处行业的现金流量变动特点相关。本集团的客户资金、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工具投资、同业拆借、回购及融出资金等业务涉及的现金流量巨大且变动频繁,因此本集团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变动与净利润关联度不高。

五、风险管理概况

本公司始终相信风险管理创造价值。本公司的风险管理旨在有效配置风险资本,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断强化本公司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本公司具有良好的企业管治、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及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治理结构体系。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根据《公司法》《证券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公司章程》履行职责,对公司的经营运作进行监督管理。董事会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合规和风险管理文化,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成为本公司经营管理的必要环节。

风险管理架构本公司建立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在内的多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中,1)董事会为本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治理架构的最高层级,负责推进公司风险文化建设,审议公司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重大风险限额、风险管理制度。董事会主要通过其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履行其风险管理职责;

2)监事会承担本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3)在董事会之下,本公司设立由首席执行官担任主席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根据董事会设定的风险管理总体目标确定本公司的风险偏好,对本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承担主要责任;

4)管理委员会下设的风险委员会向管理委员会汇报风险事务,重大事项向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汇报。风险委员会由首席运营官担任主席,首席风险官和合规总监共同担任执行主席,其他成员包括首席财务官、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及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管理委员会同时下设新产品委员会、分支机构审批委员会、资本投资委员会、资本承诺委员会、自营投资决策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以及信息技术治理委员会,分别从新业务/新产品审批、分支机构设立审批、自有资金出资活动审批、投资银行业务中发行承销风险控制、自营业务投资决策流程管理、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履行相应职责;

5)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资金部、财务部、运作部、信息技术部、公共关系部等部门,从各自角度相互配合管理各类风险;及6)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分支机构负责人承担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直接责任。在日常业务运营中,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参与业务经营的所有员工都被要求履行风险管理职能。

本公司经营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和管理措施本公司业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洗钱风险及声誉风险等。报告期内,前述各项风险因素未对本公司当期及未来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本公司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和管理风险,总体防范了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本公司经营活动的平稳开展。

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而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挑战,本公司坚持贯彻实行“全覆盖、穿透式、全流程”的风险管控要求,不断夯实覆盖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一体化垂直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三道防线的风险管控工作相结合,主动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报告、积极应对风险;深入宣导风险管理文化,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统筹公司业务规划与风险偏好,前瞻性梳理完善多维度、多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机制和流程,并不断推动业务模式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本公司业务运行稳健,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和大额损失,整体风险可控、可承受。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强化同一业务、同一客户的风险管控。本公司制定了同一业务的认定标准,对同一业务实行相对一致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对公司内同一业务的风险进行统一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和汇总管理;本公司制定了同一客户的认定标准,加强公司内对同一客户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同一客户在各业务线与公司发生的业务往来进行汇总和监控管理,贯穿于业务开展的各关键环节。同时,本公司对经认定需要按关联关系管理的客户的相关风险进行统一管理。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因股票价格、利率水平、汇率及大宗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本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

本公司风险管理部对整体的市场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监测和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主要涉及风险计量、限额制定、风险监控等环节:?本公司主要通过风险价值(VaR)分析、压力测试及敏感度分析等方法计量市场风险。风险价值为本公司计量及监测市场风险的主要工具。风险价值衡量的是在一定的持有期、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市场风险因子发生变化对资产组合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本公司基于三年历史数据,采用历史模拟法来计算置信水平为95%的单日风险价值,并定期通过回溯

公司针对不同资产的敏感性因子,通过计算相应的敏感性指标以衡量特定因子发生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本公司制定了以限额为主的风险指标体系。风险限额既是风险控制手段,也代表本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本公司根据业务性质设定适当的市场风险限额,如规模限额、风险价值限额、集中度限额、敏感度限额、压力测试限额及止损限额等。?本公司对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或逐日监控。风险管理部编制每日风险报告,监控限额使用情况,并提交至管理层及业务部门。当限额使用率触发预警阈值时,风险管理部会向业务部门发出预警提示。风险指标一旦超出限额,业务部门须将超限原因及拟采取的措施向首席风险官或其授权人报告,并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将风险敞口减少至限额内。如无法实施,业务部门需向首席风险官或其授权人申请临时限额,必要时,首席风险官会将申请提交至管理层。

风险价值(VaR)本公司设定了总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限额,并将风险价值限额分解到不同业务条线。风险管理部每日计算和监控该等金融工具的风险价值,以确保每日的风险价值维持在限额之内。下表列示于所示日期及期间本公司按风险因子(价格、利率、汇率及商品)计算的风险价值以及分散化效应:

1)截至相应期间末的每日风险价值;

2)于相应期间每日风险价值的平均值;及3)于相应期间的最高及最低每日风险价值。

本公司密切追踪境内外市场利率、信用利差等变动情况,并逐日计量及监控利率风险敞口及限额使用情况,并通过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工具,管理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的利率风险。

本公司对于涉及汇率风险的境内外资产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每日计量及监控汇率风险敞口及限额使用情况,并通过调整外汇头寸、使用外汇衍生品对冲等方式,管理汇率风险。

本公司商品类市场风险敞口相对较低,报告期内境内外部分商品价格波动剧烈,本公司通过商品期货、期权、互换等工具进行对冲,管理商品风险。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来自交易对手、融资方及证券发行人信用度下降或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

债券投资业务本公司对信用类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注重分散投资,投资的信用产品主要为较高信用评级产品。本公司通过设定投资规模限额,分投资品种、信用评级限额及集中度限额,开展前瞻性风险研判等措施控制市场及信用风险暴露,并通过监测、预警、风险排查等手段持续跟踪评估债券发行人的经营情况和信用评级变化。

报告期内,针对信用债风险事件频发的市场情况,固定收益部与风险管理部紧密配合,审慎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本公司报告期内未出现重大损失事件。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指本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本公司实行垂直管理,集中管理境内外各分支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本公司已采取以下方法管理流动性

根据本公司整体情况及监管要求设定流动性

维持充足的高流动性资产,制订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紧急情况。

本公司长期持有充足的未被抵押的、高流动性的优质资产作为流动性储备,以抵御流动性风险、满足本公司短期流动性需求。流动性储备由资金部持有,独立于业务部门进行管理。为满足流动性储备的统一调配,本公司对流动性储备进行垂直管理。

同时,考虑到跨境和各实体间的流动性转移限制,本公司持有多币种的流动性储备并留存于各主要境内外实体,确保及时满足各实体的流动性需求。本公司考虑包括公司债务到期情况、公司资产规模及构成、业务和运营的资金需求、压力测试结果、监管要求等因素,对流动性储备的规模和构成进行主动管理,限定流动性储备的投向和风险限额,将流动性储备配置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利率债、货币基金等高流动性优质资产。

本公司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公司债券、中期票据计划、银行贷款、短期融资券、收益凭证、转融通、收益权转让、同业拆借和回购等方式进行融资,优化负债结构;与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充裕的银行授信以满足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评定,本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经标准普尔综合评定,本公司主体长期评级为

司主体长期评级为BBB+,短期评级为F2,评级展望为稳定。

本公司总体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良好,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充足,流动性风险可控。

报告期内,本公司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分别为239.71%和154.27%。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贯穿于公司业务开展和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最终可能导致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

建立清晰的组织架构,制定适当的决策机

开展新业务、新产品风险评估及后续审阅,

优化操作风险信息的沟通、汇报和处理机制,增强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推进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业务持续运营能力。

本公司持续从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梳理等方面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工作,通过完善信息技术系统、梳理并规范业务开展流程,进一步提高业务运作效率,防范业务操作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技术在中金公司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本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管控及防范信息科技风

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明确三道防线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划

险指标体系及监控机制;培育信息科技风险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信息安

通过建立有效的问题管理流程,追踪、响应、分析和处置信息系统问题及信息技术突发事件;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持续优化信息技术应急管理,保证系统持续、稳定地支持公司业务运营。

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指因本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或员工的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则或本公司内部政策而使本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者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专业的合规团队负责审查各类业务的合规性

通过开展信息交流监控工作及建设动态信息隔离墙管理模式,管控敏感信息流动,以防

通过多种途径在每条业务线、每个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培育合规文化,并向员工提供合规培训以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本公司已建立关于本公司员工违反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行为的内部问责机制,以落实对违规人员的惩戒。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约、侵权相关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从而可能对本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制订各类业务合同的标准模版,并要求各类业务部门尽量使用本公司标准版本的合同。

本公司亦在订立有关合同前对对手方起草或提供的合同进行审查,以减少因履行合同导

申请、维护及保护本公司商标,保护本公司商誉及商业机密以及对侵犯本公司声誉或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当争议及诉讼真实发生时,本公司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相关法律风险。

洗钱风险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及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给公司带来监管处罚、法律纠纷、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根据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制定及更新反洗钱政策;

持续开展反洗钱宣传与培训,促进洗钱风险

开展反洗钱检查与内部审计工作、反洗钱绩效考核与奖惩及应急管理等工作。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与细则,明确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风险管理部和公共关系部作为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

通过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系统,支持声誉风险的及时识别、预警和研判,提出舆情应对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对外发布和沟通公司观点和立场,避免误读误报等错误信息在公

加强工作人员声誉风险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和培训机制,培育全员声誉风险意识以及员工良好的职业操守,完善工作人员声誉信息登记机制,将工作人员声誉情况纳入人事管理体系,并强化对公司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人员的考核与问责。

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立等情况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建立情况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及管理机制,以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标准和预警标准为基础,通过实施限额管理、每日监控及报告、常规压力测试、异常事项报告等措施,不断优化完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确保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始终符合监管要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