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中船防务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中船防务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船防务(600685)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面临全球造船市场结构性调整等复杂形势,本公司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实施高质量发展纲要和“十四五”规划,聚焦主责主业,聚力兴装强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取得重要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经营接单再续良好态势。公司持续深耕“海洋防务装备”“船舶海工装备”“海洋科技创新装备”三大产业,全年实现经营接单14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经营计划任务。本年度,公司积极履行强军首责,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持续增强装备供给能力,大力承接军工任务;同时,积极抢抓市场机遇,科学筹划民品接单,支线集装箱船和公务船实现批量承接,船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海上风电、船舶修理、工业互联网等业务也取得良好成绩。

  建造任务按期保质交付。本集团在手持订单饱满的有利局面下,扎实推进经营生产、成本管控、技术创新等重点工作,全面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质量安全等全流程管理,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深化,运行效率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主建船型造船周期缩短明显,其他高端船舶产品生产均衡有序,建造任务圆满完成,实现营业收入127.95亿元,完工交付32艘船舶,包括多型多艘重要防务装备产品,自主研发的1900TEU集装箱船、85000DWT散货船,以及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号”、三峡2000吨风电平台、深中通道钢壳管节等重点产品。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集团所处船舶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主要受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形势、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国际原油价格等因素影响。本报告期内,全球新造船市场成交量有所回落,成交价格保持高位;中国船舶工业稳居国际市场份额领先地位,国内造船产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本集团是中国船舶集团属下大型骨干造船企业和国家核心军工生产企业,控股子公司黄埔文冲创建于1851年,有着171年的建厂史,130多年的军工史,发展历程横跨三个世纪,是国内军用舰船、特种工程船和海洋工程的主要建造基地,是中国疏浚工程船和支线集装箱船最大最强生产基地。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中船防务是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装备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本集团主要产品包括以军用舰船、海警装备、公务船等为代表的防务装备产品,以支线集装箱船、挖泥船、海洋工程平台、风电安装平台等为代表的船舶海工产品,以及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船海应用业务产品。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模式

  中船防务为控股型公司,专注于资产经营、投资管理;公司实体企业独立开展生产经营,在船舶制造方面建立了以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为重点的现代造船模式,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制造为主,通过前期的船型研发、经营接单,实行个性化的项目订单式生产方式,向客户交付高质量的产品。本集团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中主要处于总装建造环节,在产业链前端已延伸到船海配套产品,在产业链后端已延伸到船舶全寿命保障。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7.95亿元,同比增长9.63%,主要是生产效率、生产产量整体提升,完工产品按期交付的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优势。本集团具备区域总装造船模式和多船型同时建造能力,军船、民船、海工等业务建造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以海警装备、公务装备、支线集装箱船、疏浚挖泥船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特色产品。本集团将持续进行船型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性能,同时在优势产品基础上进行产品延伸,形成系列化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二)技术优势。本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洋工程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1个,是华南地区最具有实力的船舶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心之一,是广东省第一个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在支线集装箱船、公务船、科考船、风电安装平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特种船等方面掌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本集团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在前沿技术上攻坚克难,注重加强绿色节能环保新船型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研发。

  (三)品牌优势。军品方面,本集团是中国海军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军用舰船生产和保障基地及国内重要的公务船建造基地;民品方面,本集团声誉卓著,在多功能深水勘察船、支线集装箱船及疏浚工程船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支线集装箱船实现批量承接;应用产业方面,本集团在业界具备良好口碑,承接建造了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重点项目的钢结构工程,海上风电装备成功出口海外市场。

  (四)市场优势。本集团主营业务产品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拥有较高占有率,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其中,在支线集装箱船及疏浚工程船市场具有领先优势;军用船舶、公务船、海警船系列、新一代大型海洋救助船市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上述优势为公司带来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当前船舶行业加快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公司将注重持续打造研发能力、建造技术等核心竞争力,开拓新的增长点,提升盈利能力,更好地回报股东。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完工交船32艘,共计62.75万载重吨,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7.95亿元,同比增长9.63%;利润总额人民币7.00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5.85亿元,增长508.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6.88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6.09亿元,增长767.13%。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新造船市场需求总量进一步回落。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走弱、海事规则规范生效、造船业船位资源有限、船价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下,预计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约为7100万载重吨,同比下滑约20%。支线集装箱船面临集中交付,订单热度继续回落,但低碳零碳船舶需求将持续提升。

  海工市场在高位油价带动下整体向好。在俄乌冲突等影响下,国际油价站上高位,油气公司投资增加,海上勘探开发活动明显恢复,预计2023年,全球海工装备新建需求总量有望达到260亿美元,同比提升约10%。从装备类型来看,海洋工程船舶需求将持续释放,钻井平台领域也会生成一定的新订单,养殖工程船有望成为新的热点。

  应用产业仍在政策窗口期和黄金发展期。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能源结构变革驱动的市场发展逻辑日益清晰,海上风电业务前景十分广阔,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随着风机价格下降叠加新规划出台,海上风电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持续向大型化、深远海及漂浮式发展,“风电+”多元化发展也将为海洋经济提供新动能。

  备注:以上资料索引自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集团确立了以国际领先的综合性海洋产业发展商为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精品海洋装备,强军报国、深耕海洋,和谐发展,成为研发、制造与服务一体的世界一流海洋装备上市公司。

  面对船舶市场发展新常态,本集团秉承“创新、高效、协作、共赢”的企业精神,遵循“坚持制造服务并重”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三大产业布局,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制造强国建设及海洋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主线,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更具价值的方向拓展延伸,做强做优主业,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加快公司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36%;合同承接金额14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

  2023年度,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计划承接合同162亿元。公司将积极适应市场新形势,加强主业经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强化成本管控;加强产品研发,着力提升创新引领能力,以达到2023年经营计划。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财务风险

  (1)汇率风险:本集团的汇率风险产生于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债权)与负债(或债务),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引起价值涨跌的可能性。主要集中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船舶订单,本集团将继续坚持以风险防范为目的,立足本集团经营接单汇率,加强汇率走势分析,制定汇率风险防范方案,采用远期结汇、期权等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

  (2)利率风险:本集团的利率风险产生于银行借款,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按浮动利率计价可能会使本集团承受现金流量利率风险,按固定利率计价可能会使本集团承受公允价值利率风险。本集团充分考虑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及国家货币政策变化,结合本集团生产经营实际,制定并及时调整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案。

  本集团因汇率、利率等因素变化对公司之影响程度见财务报表附注。

  2、客户风险

  受世界经济、航运贸易等因素影响,船东可能出现融资困难、资金紧张的情况,导致拖欠船款、延迟确认交付及修改合同甚至弃船情况的发生,造成公司存在在手订单违约的风险。本集团将进一步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强化船东资信调查、项目过程管理,提高船东的违约成本,加强合同履行的预警监控,促进在手订单交付。

  3、成本风险

  本集团实行订单式生产且建造周期长,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人工成本上涨,可能导致公司在建产品成本被动增长,控增降本难度较大,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本集团将持续做好全产业链提效降本工作,并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推进主建产品批量化承接生产,及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等措施,尽量降低成本波动对公司影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船舶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