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年亏掉前面四年盈利 这家零售龙头为何“轰然坠落”?)
又一家永辉超市门店要闭店了。
永辉超市淮安健康路店近日发布了《闭店通知》。通知称,因公司经营策略调整,永辉超市淮安健康路店定于2023年2月10日闭店。
资料显示,永辉超市淮安健康路店于2013年1月8日开业,面积约3000平方米,超3万多种商品,开业距今已有10年时间。
永辉超市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度公司预计亏损27.40亿元,虽然较2021年减亏约12亿元左右,但仍然处于巨亏状态。
其实,从2018年开始,永辉超市的盈利能力就持续下滑,2021年由盈转亏,巨亏了39.44亿元。根据2022年的业绩预告,仅2021年和2022年两年时间,永辉超市就亏掉了66.8亿元,约等于前面长达四年的累计盈利。
永辉超市的全年亏损额超出市场预期,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四季度的亏损大幅扩大。去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2.43亿元、214.88亿元、221.75亿元,同比变动3.45%、4.86%、-3.62%。对应的净利润为5.02亿元、-6.14亿元、-7.75亿元,同比变动2053.54%、44.49%、29.25%。
根据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推算,四季度,预计永辉超市净利润亏损金额为18.53亿元,亏损大幅扩大。透过这些数据,永辉在经营上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对于2022年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永辉超市在业绩预中解释称,因为本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多门店短期暂停营业,主要城市居民线下门店的购物需求和消费心理均受到较大影响。
近年来,关闭线下门店似乎成了永辉超市的“常规操作”。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永辉超市的门店数在2019年达到了1440家的高峰,但随后2020年减少18.6%,2021年再度减少了7%,只剩1090家,两年内共关闭350家门店。2022年上半年,永辉超市虽然新开20家门店,但同期关闭的了17家,净增仅3家门店。
不止是永辉超市,线下实体门店作为主营业务的商超都顶着不小的业绩压力。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百强超市的企业销售规模为90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6%,其中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企业较上年翻了一倍,占比达到六成以上,同期门店数负增长的企业达到37家,相较上年增加11家。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疫情给超市行业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由于防控需要,消费者线下购物的频率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始逐步向线上倾斜,线下实体超市的客流遭到瓜分,传统的实体商超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2022年一季度,永辉超市的负债率为82.78%,中报时资产负债率上升到83.33%。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至84.22%,不仅是离2020年的63.7%越来越远,在零售业中也远高于高鑫零售和沃尔玛60%左右的负债率,这无疑会让公司承受更大的经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主营业务方面,永辉超市还因投资失策遭受不少损失。在业绩预告中,永辉超市称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于2022年度有较大幅度下跌,该年度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6.4亿元,主要为Karman Topco L.P(KT)公允价值较年初下滑5.24亿元。该公司对部分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根据初步测算,2022年度该公司预计将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长期资产减值6亿元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Karman TopcoL.P 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Advantage Solutions Inc.(ADV.O)的大股东,而ADV是专注于消费和零售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永辉超市都属于大零售行业。
早在2022年三季度,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就持续下跌。其中,受 KT 股价持续下跌的影响,公司确认了 5.21 亿公允价变动损失。同时,公司于三季度出售所持有的金龙鱼股份,当年损失了 1.15 亿元(税前)。
天眼查显示,除KT、金龙鱼外,永辉超市还曾投资过万达商管、旺中旺、范式零售云、颐玖叁叁豆制品、星源农牧、红旗连锁、中百集团等多个项目。不过,这两年永辉超市明显减缓了对外投资,仅在2021年参与金属易拉罐提供商昇兴股份的定向增发,以及在2022年参与投资供应链管理商彩食鲜供应链。
一边是门店经营不善,一边是对外投资拖后腿,永辉也意识到必须要跨出转型自救的重要一步。
2021年,李松峰临危受命成为永辉CEO,他在上任之初的公开信中强调,未来十年,永辉要以“科技战略”为指引,聚焦“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的目标。他推行组织架构调整,以更扁平的组织架构适应企业中台升级,并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为了在新零售市场抢夺更多的份额,永辉超市开始加码线上销售业务。2022年,永辉超市的科技投入约7亿元,公司自主研发的全链路零售数字化系统“YHDOS”已完成全国门店覆盖。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永辉线上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1%,亏损为4.4亿元,较上年减少4亿元。
这一数据表明,永辉的线上化业务开始走上正轨。
去年12月底,李松峰在上任一年后谈起了盈利问题: “2022年,永辉基本完成组织架构调优,加强了平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及生鲜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打磨‘仓店合一’模式,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力争2023年盈利的方向是明确的,只有盈利才能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线上线下‘仓店合一’的形式最有希望看到盈利机会。“仓店合一”的本质是服务于“到店+到家”的全渠道发展战略,它既可以较好地利用原有店内的基础设施,显著降低到家业务的投入成本,同时又可以依赖平台数字化系统快速进行规模化复制。李松峰表示,未来永辉超市在每个城市会结合门店的实际情况,建立全仓、半仓、独立仓等模式,推进线上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口号喊出来了,也拿出了一副好好打牌的样子,但在如今的零售竞争格局下,永辉想要挽回这年两年的亏损实现盈利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紧急刹车抑或是猛踩油门都是危险的商业动作。
截至2月7日收盘,永辉超市报收3.51元/股,与巅峰时期破千亿的市值相比,最新市值仅剩三百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