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小i机器人:这家起诉苹果、创始人激斗的公司要去美股上市了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3-01-17 07: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小i机器人:这家起诉苹果、创始人激斗的公司要去美股上市了)

导语:距离“财务造假”风波过去近四年,突破上升瓶颈的路线,小i机器人仍在摸索中。
今年1月11日,小i机器人和苹果(AAPL.O)专利纠纷案再度开庭。 案件进展,来源:天眼查 这是继2020年小i机器人在最高法院终审胜诉后的新一轮争斗。 有意思的是,涉案专利的三位发明人之中的两位,也是争斗不断。 这两位发明人,分别是小i机器人的现任董事长兼CEO袁辉,以及前任CEO朱频频。曾有传闻,朱频频因陷入“财务造假”风波、并和袁辉对公司发展有分歧而离开。但也有说法是袁辉“用恶劣手段弄走”了前任。其后,朱频频又和小i机器人公司经历了多轮诉讼。 但好在,公司终于开启上市进程。一个多月前,小i机器人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F-1文件。股票代码(XI.O),拟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据招股书,小i机器人本次计划发行6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融资额暂未确定。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投资于技术基础设施、营销和品牌;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募资计划,来源:招股书 小i机器人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以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的认知智能技术(Cognitive Intelligence)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资料,小i机器人是中国领先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公司。 目前小i机器人的产品,包括基础技术平台、对话机器人、云服务、行业解决方案和机器人解决方案,应用于联络中心、金融、城市公共服务、建筑、制造和智能医疗等多场景。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小i机器人营收分别为325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5亿元)和128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0.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7%和45.0%。2021年,小i机器人的净利润为337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扭亏为盈,源自营收增长。招股书披露,2021年营收大幅增长的原因,包括新上线的云平台标准化软件产品和软件技术服务领域新订单。 按销售类型分类的收入,来源:招股书 2021年,云平台标准化产品收入占比17%,2021年上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占比稳定在28%。 而小i机器人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细分有联络中心、建筑设计AI服务和智慧城市。其中,建筑设计AI服务,被招股书着重提及。软件产品销售收入从2020年到2021年增长了1264万美元,主要来源于2021年和中国建筑签订的两项合同。 但在未进入招股书披露报告期的2019年,小i机器人出现了涉及营收虚增的“财务造假”传闻。风波之后,有报道称,“2019年的营收从原本两三个亿的营收掉到一个亿多。” 相关调查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前CEO涉“财务造假”离职,又起诉原公司

2001年,经朋友介绍,在中科院读博的朱频频与刚从微软辞职的袁辉一起创业成立了上海赢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朱频频担任CEO和CTO,袁辉则是董事长。 朱频频的创业故事,来源:青年报 2004年,小i机器人的前身——上海赢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思软件)成立。公司为「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申请了专利。这一专利,也是后来小i机器人起诉苹果Siri涉嫌侵权的主要内容。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书,来源:企知道 小i机器人的产品最初面向C端用户。借由与彼时流行的通讯软件MSN和QQ合作,小i用户量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小i机器人全球用户数达到了1亿。 但好景不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当时很多受到冲击的互联网企业一样,坐拥庞大的客户群,小i机器人持续烧钱,没有烧出清晰的变现模式。 2009年,小i转型做B端业务,从“通用人工智能”开始专注于“特定领域人工智能”,并正式切入智能客服领域。 同年,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臻智能)成立,整合收购原小i机器人品牌和赢思软件的核心AI技术,成为后来小i机器人的上市主体。 这次转型,后来常常被作为小i的成功案例谈起。 此后,小i机器人陆续拿下金融行业、通信行业等诸多巨头公司和政府机构订单。 2015年12月,小i在新三板挂牌。 新三板时期披露的财报显示,由于研发开支高昂,自2013年至2017年6月30日之间,小i机器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的营业利润数字达到了历史最低,亏损7603.76万元。 新智元曾在2016年一篇访谈文章中提及,小i机器人由此更加聚焦软件业务,将硬件部分逐渐交给合作伙伴,并大幅投入于销售和行业拓展。 2016年10月,小i签署了一份总金额高达5074.7万元的合同,为贵阳市提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也许正因该业务合同助力,小i机器人2017年上半年首次实现了营业利润正增长。 据界面新闻,截至2018年初,小i的客户群已涵盖近千家企业及政府,客户名单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华为、小米、东方航空、通用汽车等。 2018年4月,小i从新三板退市,开始筹备香港IPO上市。 在当年7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朱频频宣布2017年小i机器人实现2个多亿营收,超过4000万利润,并放言2018年的营收目标将比2017年翻一倍,达到5亿收入和1亿利润。 一派欣欣向荣的高光时刻,并未维持太久。 一年后,CEO朱频频突然离职。2019年8月7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袁辉。据媒体爆料,与朱频频一同离开的还有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对于此事,外界众说纷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袁辉在2019年三季度一次投后沟通会议上表示,在与软银接洽投资期间,安永发现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当时某基金透露,其造假方式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而虚增营收。 朱频频的“泡沫”破了。2017年朱频频高调宣布的2亿营收,虚增了3000万-4000万;而2018年报给董事会的3亿元营收,实际只有9000万。 来源:21财经APP 还有知情者表示,朱频频离开,并不是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而是袁辉“用恶劣手段弄走的”。当时小i内部对公司战略发展存在巨大分歧,加上香港IPO未成、与软银接洽投资失败,朱频频因此被董事会问责。 巨大分歧,主要发生在朱频频和袁辉之间。面对智能客服业务“天花板”临近、竞争激烈,两位创始人对小i如何破局有不同想法。 朱频频认为,继续突破需要融合多种技术服务于多应用场景,因此选择多业务线(八大业务线)铺开,继续在研发上疯狂烧钱。而袁辉则更希望公司能专注一个主要赛道。 小i机器人没有披露2018年的研发投入。但朱频频对研发投入的热衷,或可从历史数据窥见一斑。 2015年研发投入201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4.55%;2016年加码研发投入590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8.78%,部分造成了当年7600万元规模的历史最差业绩。 2019年,袁辉取代朱频频成为CEO,也是公司当时第一大股东。 人员信息,来源:天眼查 离任之后,朱频频依旧是公司的股东。截至招股书发布前,朱频频持有智臻智能7.5446%的股权。 2020年4月,朱频频以 “股东知情权”为由起诉,要求智臻智能提供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财务报告等公司信息以供查阅。同年6月19日,一审判决部分支持朱频频的诉讼请求。 同年6月,智臻智能以“损害公司利益责任”为由,起诉2018年朱频频与其秘书以虚假的交易形式侵占公司财产。12月18日,一审判决小i机器人败诉。 朱频频与智臻智能诉讼,来源:天眼查 估值过高
在造假风波之前,小i机器人一直受到投资人分外青睐。 在C端聊天机器人火热的时期,2007年,小i机器人获得了IDG和英特尔投资等5家机构的2000万美元B轮投资。 转型之后,从2009年起的7年间,小i机器人共完成了5轮融资。阿里巴巴也是在这一时期,参与了数千万美元融资的C轮,成为了小i机器人的股东之一。C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约为9.75亿人民币。 2015年,新三板挂牌之前,小i机器人最终完成亿元人民币级别的E轮融资,投后估值为20亿。 2017年和2018年,天堂硅谷领投两轮定向增发,小i机器人以124.93元/股的价格分别募资了2亿元和2.63亿元。定增完成后,小i机器人市值达到25亿元。 “财务造假”和CEO离职风波之后,融资活动稀少。小i机器人仅在2019年获得了中金公司的股权融资。 融资历史,来源:天眼查APP 据招股书,穿透后的股权架构中,袁辉合计持股约14.73%;自然人李艾妮持股为9.58%,朱频频持股7.54%;阿里巴巴持股6.6%;吉利持股6.53%;嘉兴驰誉投资和天津海银股权投资持股分别为5%左右。 小i股权结构图,来源:招股书 从智能客服行业看,小i获得了远高于全球市场可比公司的融资和估值。 如参考成立于2016年的美国的Yellow.ai公司,就会发现估值差异之巨。它与小i一样,主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AI对话平台服务。Yellow.ai的客户包括可口可乐、西门子等1000多家公司,和小i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类似。 Yellow.ai在2021年才完成C轮融资,估值1.02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亿元。 来源:peoplematters.in 比较来看,小i机器人同样在转型智能客服的第五年,完成了C轮融资。当时估值人民币9.75亿元,略高于Yellow.ai。 但其后,或许是提早7年的先发优势,使小i在2018年的估值达到了Yellow.ai的4倍。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客服领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到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6.5%,2021年至2026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下降到20.5%。 中国客服领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来源:招股书 作为早期进入者,小i机器人享受了快速增长的红利,也得到了资本和时间积累起的竞争壁垒。 但行业增速放缓之后,小i是否能配得起高估值背后的高增长预期? 2020年6月,朱频频在朋友圈写道:“过去的近1年,看着公司极速衰退,一直在吃老本,不知道这些‘财富’还能消耗多久”。 与苹果十年专利战
如何突破细分赛道的天花板,是小i机器人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题。但在另一场艰难的博弈中,小i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2020年,小i机器人和苹果专利战中打了一场胜仗。朱频频当时感慨,“我写的发明专利最终保住了”。 知识产权纠纷在科技领域很常见,但中国创业公司起诉外国头部公司侵权的案例却很罕见。而能在和专利纠纷经验丰富的苹果的对战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则更是少之又少。 2012年6月,智臻智能向上海一中院提起专利侵权民事诉讼,认为苹果Siri侵权了公司2004年就申请过的专利「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这正是小i机器人早期面向C端的产品所使用的技术。 不到半年,苹果便准备好了反击,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该专利无效”宣告请求。 之后的8年间,就该涉案专利是否有效,双方一直进行上诉和申请再审。直到2020年6月,最高院终审判决,确认了智臻智能该专利的有效性。 苹果与智臻智能相关案件,来源:天眼查 完成了这场阶段性的胜仗后,2020年8月,智臻智能再次提起诉讼,要求苹果公司停止Siri专利侵权,以及停止制造和销售侵权产品,暂计索赔金额100亿元人民币。据称,当时的诉讼费是一笔以千万计的数字。 202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再次确认涉案的聊天机器人专利维持有效。 同年12月28日,智臻智能对苹果的起诉案再次开庭。同日,苹果作为原告的 “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也第一次开庭。 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相关解释,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这不是苹果第一次使用“确认不侵害专利权”作为案由。最近在与台湾巨擘科技的专利纠纷中,苹果也提起了该项诉讼。 “确认不侵害专利权”是专利纠纷中较为少见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A曾向B就某一专利发出侵犯专利权的警告,之后B向A发送了书面催告,要求A撤回警告或提起诉讼。A未在法律规定时间内完成催告中的要求,B便可以以“确认不侵害专利权”为案由,加速推动法律程序裁定进程。 通常,这是被起诉侵犯专利权的企业,为了缩短等待时间、减少过程中造成的商誉或相关产品的销售损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今年1月11日,智臻智能起诉苹果的侵害专利发明权纠纷,以及苹果起诉智臻智能的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两起案件再次同日开庭。 庭审结果是否支持100亿索赔实现,不得而知。但小i机器人或许志不在将苹果赶尽杀绝。当时的代理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洋透露,小i机器人与苹果就专利付费的事项进行过接触磋商。 Always in 元宇宙?
“财务造假”风波后,小i机器人一度融资遇阻,业绩下降。加上当时IPO计划搁浅,触发了对赌协议,但因无人“接盘”而一度搁浅。新CEO袁辉上任后,面对的便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时过境迁,到了2022年,IPO重新启动。但2018年就困扰着小i机器人的单一赛道瓶颈问题,依旧横亘在眼前。 拓展多行业曾是小i惯用的解决思路。但技术研发和开拓新客户,都需要前期大量投入。 从营收来看,小i近年来主打计算机视觉技术开拓的智慧城市和“AI+建筑”业务线,取得了一定成果。 智慧城市领域有国家政策支持,智能建筑行业增长也较快。但面向政府端客户的业务,往往回款速度相对较慢,又受近期大市影响,现金流承受了不小的压力。2021年,小i机器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189万美元。 不管怎么说,智慧城市在AI行业已是老生常谈且巨头环伺。小i机器人太需要一个崭新的蓝海故事。 2022年,小i机器人开始瞄准元宇宙。这一年,所有的演讲和访谈,都围绕着该主题。 袁辉在多个场合提到,“2022年是元宇宙落地的元年,在最近的一到三年,元宇宙会在全球进入一个爆发期。”“有人问我是否要All in(全押)元宇宙,我说,小i机器人其实Always in(永在)元宇宙。” 与袁辉的豪言反差较大的是,招股书上只提及2016年研发过类似“智能客服升级版”数字人。另外,官方公众号显示,2022年小i机器人推出了一款NFT产品。 小i机器人应用案例,来源:小i机器人官网 星际猫,来源:小i机器人公众号 总体来说,小i在这波“新潮”元宇宙概念中的创新产品,都只能算初步尝试,至少尚未形成营收成果。 为元宇宙提供基础技术支持,这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或许是个不错的故事。但对已经走到上市阶段的小i机器人,在没有落地的产品和客户之前,还不能算是一个有说服力的题材。 距离“财务造假”风波过去近四年,突破上升瓶颈的路线,小i机器人仍在摸索中。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