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极集团解暑药陷质量门,上半年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55倍)
今年夏天,在高温热浪下,解暑“神药”藿香正气火爆出圈,网络甚至上还刮起一股“藿香正气冰中式”的风潮。
作为占据国内藿香正气市场“半壁江山”的太极集团,也享受了一把高温“福利”,今年上半年藿香正气口服液卖出了近10亿元。
然而,就在“藿香正气冰美式咖啡”被火热追捧时,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水却被检出不合格,这是近一个月来太极集团第二次被检出产品不合格。
产品屡上质检黑榜
8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2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2年第39号)》,通报名单涉及品种多达7个,来自10家生产企业的20个批次。
其中,由太极集团全资子公司南充制药生产的藿香正气水因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而上榜。
据悉,2022年2月和2022年3月,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共抽检南充制药三批藿香正气水样品,交由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测,检验结果为甲醇量指标不符合规定。
资料显示,甲醇又称“木醇”或“木精”,是一种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
对此,8月30日,太极集团公告称,本着对消费者尽责的原则,南充制药对上述批号产品未销售部分15677盒按程序全部召回,太极集团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真诚致歉。
太极集团还提到,公司及下属企业中,仅有南充制药生产销售藿香正气水,2021年度销售收入为665万元,占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0.05%,本次涉及产品销售收入约2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极小,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这是近一个月来太极集团第二次被检出产品质量问题,今年7月29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太极集团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批号:201103)有关物质检测不合格。
而在此之前,太极集团旗下子公司,重庆中药二厂、桐君阁药厂和绵阳制药等生产的小儿咳喘灵颗粒、蚕蛾公补片、橘红丸、龙胆泻肝片、通宣理肺丸等药品相继被检测出不合格。
销售费为研发费的55倍
资料显示,太极集团是一家位于重庆的老牌制药企业,1997年就已经在上交所上市,拥有家喻户晓明星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以及急支糖浆等,2018年营收规模已突破百亿大关,然而公司却始终处于十年九亏的状态。
2011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营收从63.86亿元增长到了121.49亿元,但是同一期间扣非净利润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为-1.33亿元、-2.43亿元、-1.72亿元、-2.81亿元、-5.36亿元、-4.43亿元、6437.48万元、-8362.94万元、-1.57亿元、-5.56亿元、-6.97亿,累计亏损超30亿元。
太极集团近十年来业绩一直增收不增利,背后则是重营销而轻研发的事实。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近5年时间,太极集团销售费用分别为19.08亿元、28.94亿元、37.51亿元、37.01亿元和42.15亿元,累计高达164.69亿元。
而同期研发投入仅为3356.68万元、4208.24万元、6717.49万元、9650.87万元和1.03亿元,5年时间研发投入累计为3.42亿元,仅为销售费用的零头。
今年上半年,太极集团营业收入为71.85亿元,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79%,一款产品就贡献了公司上半年13.89%的营收,已超过该产品去年全年收入。
同期,太极集团的销售费用为24.44亿元,而研发费用则只有4465.26万元,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55倍,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不足1%,仅为0.62%。
在医药行业研发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太极集团常年重营销轻研发,导致其只能靠着几个明星产品吃老本,竞争力日益下滑。与此同时,公司产品质量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不仅给消费者造成困扰,也对公司声誉带来伤害。(来源|商业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