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平安好医生加速“失血” 互联网医疗的故事不好讲了?

来源:中访网 作者:大雪财经 2022-06-16 10: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21年是平安好医生成立的第六个年头,成立六年亏了六年,2021年平安好医生亏损超过15亿,亏损额相较前一年扩大了62.3%。

(原标题:平安好医生加速“失血” 互联网医疗的故事不好讲了?)


换掉阿里系高管团队后,平安好医生还是没能够扭转局势,反而在加速“失血”。

2021年是平安好医生成立的第六个年头,成立六年亏了六年,2021年平安好医生亏损超过15亿,亏损额相较前一年扩大了62.3%。

作为曾经“中国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到今天平安好医生依然靠着平安集团输血续命,让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质疑其盈利模式。

平安好医生加速“失血”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随后中国各行业刮起一股“互联网+”的风潮。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医疗卫生在线的新模式,互联网医疗瞬间站上了风口,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平安集团马明哲也嗅到其中的机会,重资请来原阿里科技副总裁王涛,还顺便挖来一批阿里系高管技术团队。

王涛的加盟让平安集团医疗板块迅速落地。2015年4月,仅过半年“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2016年4月,平安好医生获得IDG、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机构的5亿美元投资,2017年底获得软银4亿美元投资。

成立三年后,2018年平安好医生就叩响IPO大门,当年5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还因此被称之为“全球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但与资本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安好医生一直处于亏损之中,2015年到2020年亏损金额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9.13亿元、7.46亿元和9.5亿元。

在2020年的业绩说明会上,王涛曾表示,希望平安好医生2021年能实现盈亏平衡。然而随着王涛的离开,这一期望变得遥遥无期。

2020年5月8日,平安好医生上线“健康卫士”产品5G心脑监护平台,5月9日就被雪扬科技CEO马剑飞质疑“平安好医生推出的健康卫士产品,恶习抄袭公司安顿产品”,并且提出了5000万元的赔偿。

“抄袭风波”仅一周后,平安好医生就发生了人事“地震”。5月15日,董事长兼CEO王涛被免。

5月19日,据财新报道,在王涛被免之后,平安好医生COO白雪、CPO吴宗逊、CTO王齐也相继被免职。资料显示,白雪曾任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市场总监等,吴宗逊是前淘宝商户平台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齐则是前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副总裁。

平安好医生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王涛履行管理职责未达到董事会预期,经董事会决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免去王涛董事会主席等职务。

阿里系退场后,平安系接手,平安国际融资租赁的董事长兼CEO方蔚豪接替王涛执掌平安好医生。

但是,两年过去平安系也没能够扭转平安好医生“增收不增利”的困局,2020年到2021年,平安好医生营收分别为69亿元、73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亏损了9.5亿元和9.5亿元,亏损额呈扩大之势。

靠平安集团“输血”

相对于连年亏损的业绩数据,平安好医生运营指标稍好。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达到4.23亿人,较2020年同期增加5010万人,增长率为13.4%。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是在靠平安集团“输血”才得以实现的。在平安好医生4亿多的注册用户中,来自平安集团插件导流占比46.2%。

为给平安好医生导流,平安金管家APP平台还在底部导航栏专门为平安好医生开辟了“健康”一级入口。

平安集团的“输血”还不止于此,在过去几年里,包括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银行等平安系企业用“真金白银”支持平安好医生的业务发展。

在2021年平安好医生的前五大客户中,3家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分别是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和平安产险,2020年的前五大客户则均为平安集团附属企业。

2021年,平安好医生关联交易收入27.17亿元,营收占比37.05%,2020年关联交易收入25.16亿元,营收占比36.65%,而在2017年时这一数据高达47.85%。

互联网医疗的故事不好讲了?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医疗赛道一度十分火爆,平安好医生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但热闹的只是资本市场,企业经营层面该亏损还是在亏损。当新冠疫情这波炒作过去后,互联网医疗股纷纷跌下神坛。

过去一年里,阿里健康股价下跌了80%,京东健康下跌超60%,平安好医生也下跌了近80%,截至2022年6月15日,平安好医生市值仅剩244亿港元。

当这些背靠着科技互联网以及金融保险巨头互联网医疗企业深陷亏损的泥淖中,且扭亏遥遥无期时,投资者也开始质疑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

2019年时,平安好医生一度遭遇匿名机构做空,做空报告直言平安好医生围绕家庭医生打造的互联网医疗生态毫无价值可言,以及AI 客服冒充医疗问诊,运营数据造假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往宣传中,AI辅助诊疗,包括重症监控、合理用药监测、医疗安全监控和智能辅助问诊等是平安好医生的宣传亮点,尤其是AI辅助问诊。

但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风向明显转变。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内容包括禁止“以药养医”、禁止AI替代医师接诊等。

2022年6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正式出台,其中明确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据悉,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所谓的“AI开方,客户直接取药”的模式,跳过传统的处方开具、审核环节,把开方直接变成了“卖药”,严重违反我国药品管理制度,也给患者的安全带来风险。

互联网医疗尽头是卖药,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故事可讲了。(来源|大华观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