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监管维持高压态势,网商银行收千万级罚单)
银行业强监管高压态势仍在延续,虎年开年就有银行收到了巨额罚单。
央行官网显示,日前,网商银行再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相关规定、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等多项原因收下央行开出的2236.5万元大额罚单,跟着被罚的还有网商银行产品创新部、合规部等部门的9名高管,合计被罚49万元。
这并非网商银行首次被罚,早在2020年1月23日,网商银行就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备付金管理规定”,被合计罚没人民币159.18万元,还有部分员工因“提供虚假材料、陈述等”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95万元。
网商银行领千万元巨额罚单
具体来看,网商银行本次被罚原因包括:违反金融统计管理相关规定;违反账户管理相关规定、违反清算管理相关规定;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从处罚内容看,网商银行在账户管理、客户身份识别以及征信管理等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是引起此次处罚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内容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对维护金融交易的安全与秩序、预防与遏制洗钱等犯罪行为均有重大意义,是商业银行做好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网商银行是是我国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也是国内首家没有线下网点、仅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银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由蚂蚁集团发起,注册资本65.71亿元,蚂蚁金服持股30%,为第一大股东;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6.78%,为第二大股东。
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是背靠蚂蚁金服这棵大树,网商银行发展十分迅猛。2020年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3112.56亿元,较2019年末翻倍,增幅高达123.04%;发放贷款和垫款1269.08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568.78亿元,增幅81.22%。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为3744.15亿元,较年初增长20.29%;发放贷款和垫款1726.48亿元,较年初再增加457.4亿元,增长36.04%。
但是在公司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下,网商银行也面临资本充足率承压,同业负债占比太高的问题。2021年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网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35%,环比6月末下降0.09个百分点。同时期民营银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平均为13.09%。网商银行已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截至9月末,网商银行同业负债(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金额达1247.11亿元,负债总额为3572.17亿元,该行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为34.91%,已超三分之一的监管红线。
此次被央行开出巨额罚单也凸显了网商银行合规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
金融监管保持高压态势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延续高压态势。实际上,网商银行并非唯一一家收到千万级罚单,2022年开年1个月之内,至少第3家银行领到千万元级的罚单,此前,青农商行和东亚银行(中国)分别领到千万以上罚单。
资料显示,东亚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为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东亚银行处以罚款人民币1674万元,责令限期改正。
而青农商行被罚的原因则是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投资业务投后风险管控不到位、员工行为管控不力、贷款转保证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数据治理有效性缺失、流动性资金贷款被挪用、房地产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信用卡透支资金流入非消费领域等,罚款金额高达4410万元。
可见,金融严监管已成行业常态。今年1月24日,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要运用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非现场监管威慑力,强化现场检查尖刀利剑作用。保持行政处罚高压态势,切实提高金融违法违规成本。加强对依法监管的科技支撑,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其中,反洗钱监管成为金融监管重点之一。2018年以来,央行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多份文件,强化反洗钱监管。
央行官网显示,2019年央行开出反洗钱行政罚单共460笔,处罚金额1.7亿元,2020年央行对614家反洗钱义务机构开展了专项和综合执法检查,对537家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采取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高达5.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