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消息,商会网络(832480.OC)主办券商申万宏源发布该公司的风险提示公告,称商会网络提前使用募集资金。随后商会网络致歉公告称,该提前使用情形系公司财务人员疏忽所致,在发现后即立刻将提前使用的募集资金转回公司本次募集资金验资账户。
据了解,商会网络在2015 年 8 月 12 日及 8 月 13 日提前使用将所募集资金39.44万元,2015年 9 月 1 日提前使用 8.43万元。
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
挖贝网注意到此现象并非“个别”,截至9月6日,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督导券商共有57个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相关公司存在提前使用资金情况。
而这些公司的致歉公告中,提前使用募集资金原因除了公司财务人员疏忽所致外,最普遍的说法是为缓解公司资金周转压力。公司纷纷表示,这是为了避免公司因信用违约影响之后的流动资金来源及业务开展。
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企业提前使用募集资金对于参与定增的投资者来说,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面临监管高压大棒,不少新三板企业开始设立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用来规范募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
新三板陷融资困境
正所谓“治标不治本”,设立一项制度又能给资本寒冬中的企业带来多少实际效益。提前使用募资的行为凸显了它们对资金的渴求,新三板市场整体低迷让挣扎在融资困境中的企业生存维艰。
从今年年初开始,新三板股票单月发行次数不断升高,实际完成定增情况却持续走低,融资时间不断延长。根据挖贝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拟融资额为2959.48亿元,实际完成的融资金额为652.69亿元,占比约为22%。具体到每月的情况,2016年1至6月的拟募资额分别为217.84亿元、450.43亿元、511.22亿元、581.29亿元、557.63亿元和641.07亿元;实际完成额分别为144.3亿元、103.57亿元、120.44亿元、125.3亿元、73.99亿元和85.09亿元。
除了实际融资金额不断减少,股票发行次数也不断萎缩。据挖贝数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完成定增的月均次数为260次左右,且今年3月以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按此标准,除了受节日影响的2月,5月(225次)、6月(195次)均不达标。
外部融资遇冷让大部分企业无法获得融资,而对急于那些继急于扩充业务的公司来说,这来之不易的融资就成了救命稻草。一家公司的证代告诉挖贝网,“ 这每一笔融资就真的是救命稻草,没有融资,企业的日子太难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