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三板分层制度即将落地前夕,一家交易量畸高的新三板公司——卫东环保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不仅令那些努力冲刺创新层标准三的挂牌公司颇受震动,甚至一些券商都为此暗自心惊。
卫东环保近日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5月10日接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该公司是新三板成交量排名前列的“明星企业”之一,据股转系统数据显示,2016年4月卫东环保排在挂牌公司月度股票成交金额的首位。
业绩平平的卫东环保何以在数千家挂牌公司中“脱颖而出”?其表面活跃的成交量及股价表现背后,是否隐藏着相关方通过操纵股价以冲刺创新层之行为?记者查阅公司财报发现,若依据营收或净利润指标,卫东环保难以进入创新层。因此提升市值冲刺标准三是该公司的唯一“捷径”。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曾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他们早已注意到部分企业通过违规方式冲刺创新层。“对这些公司及其行为,我们都有大数据监控。”该人士还表示,这些公司就算分层前不被查处,侥幸进入创新层后一旦被查,将被立即剔出创新层。
背离
卫东环保的公告并未透露本次遭查具体缘于何事,但记者发现该公司最近5个月的成交量颇为异常。
与新三板大部分挂牌公司日均成交额徘徊在200万元以下相比,卫东环保最近数月的成交金额可谓“鹤立鸡群”。从2015年12月底开始,该股成交金额明显放大,其中12月31日成交额竟高达1.63亿元,而当天所有做市转让的股票合计成交额才10.3亿元。据股转系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挂牌公司股票成交金额月度前10排名中,卫东环保以约11.73亿元的成交金额居第一位,成交金额第二位的为同为做市交易的联讯证券,中科招商居第三。
公告遭调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卫东环保成交仍然居前,5月11日做市成交的个股中,联讯证券以5079万元成交额位居第一,卫东环保以1912.34万元居次席。“可能部分做市商杀跌出货了。”有市场人士如此分析。
5月12日,卫东环保成交额急剧下滑至428万元,收报2.56元。比照4月27日开盘价3.73元,卫东环保11个交易日跌去三成。
卫东环保换手率也是奇高。据全国股转系统统计数据,挂牌公司股票换手率月度前10排名中,卫东环保以313.67%的换手率遥遥领先,排名二至十位的挂牌公司换手率皆在100%出头。
与上述奇高的成交量相比,公司经营却平平无奇。据财报显示,该公司最近三年的盈利分别为339万、276万、874万元。这个盈利规模的企业在新三板比比皆是。根据新三板管理型行业分类(小类行业)来看,卫东环保属“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类,该小类行业做市股共16只,以2015年年报为基础的静态市盈率中位数为26.46倍,而卫东环保在大跌后市盈率仍高达48倍。“这种背离让人心生警惕。”有熟悉该公司的券商人士如此表示。
上述券商人士向上证报分析称,卫东环保本次遭立案调查主要就是因为异常交易的问题。
动因
一位对新三板交易有着长期观察的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挂牌公司多多少少会主动“维护一下股价”,“但像卫东环保这么明显的还比较少见。”在他看来,卫东环保的成交、股价走势不正常,“真正的投资者可能并不多”。
至于交易异常活跃之动因,该人士表示,由于新三板整体交易清淡,投资者及券商在选择标的时,出于流动性考虑,往往会优先关注成交活跃的个股。卫东环保的持续放量可造出“明星效应”,一方面操盘者可以高抛低吸,另一方面可以吸引部分投资者及做市商。资料显示,卫东环保做市商已由早期的几家在短短数月增至现在19家。同时,该人士认为,这与挂牌公司冲刺创新层不无关系。
按2015年11月份发布的《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工作安排,挂牌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截止日后,股转系统将择机发布修订后的分层标准,自动筛选出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挂牌公司。
进入创新层的标准有三套。标准一主要考察净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标准二则主要考察营业收入等,要求包括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最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不低于4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
披露显示,2015年,卫东环保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左右,同比上升40%;实现净利润874万元,同比上升216%;2015年期末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为2.12亿元。由此可见,该公司不符合前面两个创新层标准。但若依照第三个标准,卫东环保则可一试。
第三个标准主要考察“市值+股东权益+做市商家数”,要求包括:最近3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这个标准下,卫东环保基本合格,在之前大多时间里,卫东环保股价维持在3.2元至4元区间,其总股本1.67亿,市值随之在6亿元上下浮动。
警示
类似卫东环保这样主动冲刺创新层的公司为数不少。
从去年11月24日新三板分层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不少挂牌公司为了顺利跃入创新层,可谓招数频出。但由于标准一和标准二主要考核偏硬的财务指标,因此企业腾挪的空间不大。而标准三未对财务数据做硬性规定,因此“可操作”空间更大,更多企业只需通过提升市值和增加做市商数量就可以轻松“达标”。诸多挂牌公司为此趋之若鹜,造成了一些乱象。
不过,如此弄虚作假的“进取”违背了分层本意。
今年3月29日,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隋强公开表示,目前市场对新三板市场内部分层的理解存在误区,一些中介机构引导企业对标分层标准的时候存在误导嫌疑。他特别提醒,在看待分层标准时,既要看差异化的并行分层标准,更要看共同标准;既要看准入标准,更要看维持标准;既要看所有指标中的鼓励性指标,更要看监管负面清单指标。
多家券商人士表示,新三板公司进入创新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目的在于将质地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筛选出来,突击冲层不仅达不到择优的目的,一旦造成违纪违规,反而得不偿失。“这是企业自己折腾自己。硬上干嘛呢,核心是把企业做好。”上海某券商高层如此表示。
上证报记者了解到,监管层对这类过分“进取”的企业早有监控。这些公司就算分层前不被查处,侥幸进入创新层后一旦被查,将被立即剔出创新层。“更何况,创新层标准三肯定会修订,这招可能令很多弄虚作假的企业‘前功尽弃’。”有接近股转系统的人士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