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管理规划
(2020-2022年)
2016年8月,本行成功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进一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完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确保资本充足率保持在适当水平,保障本行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根据相关监管要求和本行未来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本行制定《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管理规划(2020-2022年)》。
一、资本规划主要原则
(一)符合资本监管要求
2012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资本管理办法》要求,我国非系统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商业银行于2018年末前全面达标。
通过制定资本管理规划、预留合理的资本缓冲区间,加强本行资本管理,以确保本行资本充足水平保持在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以上,维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各项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达到监管评级2B类标杆行要求和宏观审慎评估(MPA)B档行要求。
(二)支持本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制定并实施资本管理规划,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与本行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水平和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支持本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发展速度维持在上市城商行的中等水平,助推本行按照“一体四轮两翼”的多元化格局稳步推进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审慎估计重大影响因素
坚持审慎经营的总体原则,按照“宽打窄用、留有余地”的总体思路,充分考虑利率市场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及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审慎估计利润增长、资产质量及资本市场的波动性。
(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质量
通过制定并实施资本管理规划,合理安排风险资产增长速度,强化资本节约意识,促进向“轻资产”结构的转型。同时,充分考虑各种资本来源的长期可持续性,增强内部资本积累能力,不断完善资本结构,提高并保持资本质量。
二、资本规划考虑因素
(一)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攻关期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旧复杂和存在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政府正在通过简政放权、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将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银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将面临更强的约束,对资本充足和资本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需要确保稳定的资本充足水平,才能确保业务的健康持续快
速发展。
(二)商业银行面临新挑战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存款保险制度正式推出,中小银行面临新的调整。《资本管理办法》强化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机制,央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MPA)”,监管机构继续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未来商业银行规模扩大将受到约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造成冲击,商业银行业务竞争或进一步激烈。未来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出现放缓趋势;净息差水平预计将呈现下降趋势,多种因素导致银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特别是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水平的下降。
商业银行面临的上述挑战在对银行传统业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将为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未来商业银行应加大战略转型力度、加强资本管理规划,逐渐由传统的粗放外延式扩张转向精细内涵式增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结构、打造核心竞争力。
同时,随着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水平下降,加快加大综合化布局成为为客户创造价值、升级综合性服务能力、提升经营业绩的前提和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银行同业加速在非银金融领域布局,金融综合化已成大势所趋。综合化经营会进一步加大对银行资本的消耗,产生资本需求,为及时把握未来的市场机遇,有必要提前做好资本储备。
三、资本管理目标
综合考虑满足监管要求与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水平和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并保持合理资本缓冲区间,本行资本规划的目标为2020年-2022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均分别不低于9.0%、10.2%和12.6%。2020-2022年期间,若出现宏观经济显著下行、资本监管标准提高等情况,预留约1-2个百分点缓冲可有效保持本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相对稳健,同时可以满足监管最低要求。
四、资本补充机制
通过制定并实施资本管理规划,形成以本行内部利润留存为主,外部融资为辅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本行的资本补充能力、完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质量。2020-2022年,本行将继续坚持利润留存在资本补充中的基础地位,综合考虑本行总体资本水平、股东回报和本行业务发展需求,增强内部资本积累能力,合理确定分红水平,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内部利润留存持续补充本行资本;同时,为确保实现2020-2022年资本规划目标,本行将根据监管规定和资本市场情况,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种外源性融资渠道,适时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以及发行二级债券等股权债权资本工具,通过外源性融资补充本行的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优化本行的资本结构。
当资本充足率接近或实际低于预期目标时,本行将优先考虑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加强加权风险资产管理、提高盈利能力、适时调节风险资产增长节奏等措施提高资本充足率。
当资本充足率水平接近或预期即将低于预先设定的管理目标,需要进行外部资本补充时,本行将择机通过合适的外部融资渠道补充资本。
五、资本补充规划
2020-2022年,为确保资本水平达到管理目标要求,首先,本行将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本行盈利能力,合理确定年度分红水平,从而提高内部资本积累能力。其次,本行将综合考虑各融资工具的融资成本和效率,灵活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和时机,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外部渠道有效补充资本。
(一)内部资本积累
本行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合理进行利润留存,利润积累将作为核心资本的一项重要补充来源。
(二)外源性融资补充
根据监管规定和资本市场情况,一是通过A股普通股增发、可转债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二是通过发行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等符合《资本管理办法》规定的合格一级资本工具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提高其他一级资本在总资本中的占比,提升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三是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发行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等方式补充二级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在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的同时降低资本补充的融资成本,完善融资结构;四是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资本管理状况和资本的可获得性等情况,适当调整资本补充的具体目标和计划,合理选择其他融资方式补充资本,积极参与创新资本工具发行试点,及时补充资本,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和动态化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本行补充资本的前瞻性、灵活性和主动性。
六、资本管理策略
本行将通过制定并实施资本管理规划,建立健全资本占用和风险资产之间的平衡制约机制,逐步形成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提高资本筹集效率,完善资本结构,强化资本占用考核,转变传统业务模式和盈利增长方式,探索资本消耗少、经济效益高、可持续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确保资本占补平衡、留有余地。
(一)加强资本规划管理,确保资本充足稳定
认真做好中长期资本规划年度评估,并根据宏观环境、监管要求、市场形势、业务发展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资本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资本水平与未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水平和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确保规划有效性。
(二)加大资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调整和优化表内外资产结构,优先发展综合收益较高、资本占用较少的业务;保持贷款平稳增长,改善投资结构,严格控制高资本占用的投资规模,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等方式,走一条强化综合化服务、注重轻型化发展的创新型、内涵式发展路径。
(三)加强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流程,提高资本管理水平
建立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确保充分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主要风险状况,确保资本水平与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确保资本规划与经营状况、风险变化和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
(四)加强压力测试,完善资本应急预案
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压力测试体系,确保具备充足的资本水平应对不利的市场条件变化。针对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结果,本行将制定专门的资本应急预案以明确重度压力情景下资本补充政策安排和应对措施,包括紧急筹资成本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限制资本占用程度高的业务发展、采用风险缓释措施等。
(五)加强资本预算和考核,增强资本约束意识
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技术,根据本行发展战略与总体风险偏好,不断完善本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优化经济资本在各业务线的合理配置,并通过经济资本配置引导业务部门合理调整业务结构与客户结构,以经济资本约束风险资本增长,实现资本水平和风险水平的合理匹配,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制定年度资本预算,明确年度资本规模、资产结构以及资本充足率要求,确保年度预算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促进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引导各级机构树立资本约束意识,使资本成本概念和资本管理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
的各个环节。
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