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迪龙: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来源:深交所 2016-06-2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昌平区高新 3 街 3 号)

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

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一六年六月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不超过 118,404.87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

用于以下项目:

序号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总投资额(万元) 拟投入募集资金(万元)

1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综合项目 67,897.08 67,897.08

2 VOCs 监测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 18,507.79 18,507.79

3 补充流动资金 32,000.00 32,000.00

合计 118,404.87 118,404.87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若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需投入的资金总额,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等情况,

调整并最终决定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顺序及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

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若公司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对项目

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则先行投入部分将在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后以募集资

金予以置换。

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及股东大会决议授权范围内,董事会有权对募集资金投

资项目及所需金额等具体安排进行调整或确定。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综合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综合项目”系依据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依托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多年的资源积累,以覆盖水、气、土、辐射、噪声等多

个监测要素的监测设备为基础,对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进行统一采集、传输、存储、

整合、共享及大数据关联分析,形成编码规范、标识统一的监测数据信息流和各

类模块化应用,组成一整套全新的系统性产品,即“城市智慧环保”或“园区智

2

慧环保”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为全国各城市、工业园区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生

态环境监测体系,以实时掌握污染源排放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满足客户在环境

监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测管协同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提升其生态环境风

险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决策水平,保障公众监督及知

情权。

该项目的具体实施,一方面公司可以为政府机构或园区客户搭建、更新以在

线监测、便携监测、实验室监测为核心的监测感知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传输及

管理,同时构建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层,结合监测网络业务应

用层及公众服务层的应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另一方面,公

司可以利用自行搭建的环境监测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设施

租赁服务。城市智慧环保或园区智慧环保综合解决方案的系统性实施,可以采用

BOT、BOO 等商业模式,由公司出资建设,建成后通过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数

据、大数据分析成果等产品和服务收取费用,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利

润,同时解决客户需要一次性大额资金投入的问题。

公司智慧环保综合解决方案的整体图示如下:

该募投项目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三部分:

(1)智慧环保综合应用平台研发

该平台的研发主要系对智慧环保综合解决方案中各层级的技术开发,包括不

限于对数据传输层、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公众服务层的研发。

3

该项目主要系以城市、园区现有及未来布局的监测和检测设备为基础,对水、

气、声、渣等环境全要素进行全方位监测监控,将由各类监测设备产生的监测数

据和状态数据,基于适当的数据计算模型进行统一整合、存储、分析、共享,结

合标准化、规范化的监测监控要求,开发出环境信息数据库、环境质量监控管理、

污染源监控管理、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应急管理、预警预报、环境执法、

智慧决策、信息发布等模块和应用,为客户提供全景式的环保工作展示,帮助环

境管理部门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要求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系,满足其对环

境监测、污染防治和科学决策的需求,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服务公众的能力。通

过该综合应用平台,环境管理部门最终能够真正实现对城市及各类园区进行全方

位、无盲区的环境监管。

(2)智慧环保项目建设

该项目主要系面向全国各城市、主要工业园区或涉及污染物排放的大型企业

开展智慧环保综合项目建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环境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环保项目的实施,围绕“排查—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业务主线

和“动态感知—资源融合—业务协同—智能服务”的信息化主线。首先,通过精

细化的污染源、风险源及能耗排查,为客户编制排放清单、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

项目规划;其次,依据排查和分析结果,为客户搭建、更新、完善环境质量监测、

污染源监测、风险物质监测、应急监测、实验室监测及安全监控为一体的监测监

控网络;最后,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构建市级或园区级的智慧环保

综合应用平台,帮助客户通过模块化的应用实现环境监管,提升环境监控预警能

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环境及安全风险。

在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公司可采取 BOT、BOO、BT、PPP 等

模式进行投入;客户可采用分期付款购买整套智慧环保综合解决方案、购买长期

数据或服务等方式。该项目的实施将突破公司传统的设备供应业务模式,打造极

具发展前景的商业模式,既能够满足新生市场需求,也契合了行业和时代的发展

趋势。

(3)生态环境监测云平台建设

该项目主要系利用虚拟化技术,对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存储、终端等资源

4

进行动态的统筹划分,通过专业的云管软件,实现基础软硬件系统的统一管理、

按需分配和综合利用。该平台是整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数据信息存储、计算、

分析中心和载体。

该监测云平台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管理数据、互联网环境舆情数据的

“三流汇聚”,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环境数值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框架,开展

环境业务数据、监测数据等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关联分析、趋势分析、空间分析,

从数据信息的状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中发现环境监管问题,为实现应用平台上的模

块化应用功能提供数据和内容支撑。

公司自行搭建该云平台,一是实现平台运营,为未搭建监测云平台的客户提

供监测云平台租赁服务,帮助客户降低投入成本,缩短项目实施周期;二是实现

终端运营,实现对监测设备的远程监管,有效提升运维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增

进用户体验,有助于实现二次销售及降低运维成本;三是实现增值运营,对平台

上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为客户提供数据增值服务。

2、项目主要投资计划

该项目总投资规模 67,897.08 万元,各项投资资金使用计划如下表:

序号 投资项目 投资内容 总投资额(万元) 占比

办公场地、设备及软件 634.50

测试设备 1,498.00

1 智慧环保综合应用平台研发 9.34%

平台开发费 4,207.00

合计 6,339.50

4 个市级智慧环保项目 29,383.46

2 智慧环保项目建设 6 个园区级智慧环保项目 17,306.82 68.77%

合计 46,690.28

机房建设 500.00

平台软硬件设备 4,567.30

3 生态环境监测云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实施费 420.00 8.82%

运营及维护费(1 年) 500.00

合计 5,987.30

4 项目实施费(10 个项目) 4,240.00 6.24%

5

5 运营费(1 年) 4,640.00 6.83%

合计 67,897.08 100.00%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1)项目实施的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项针对环境监测领域的政策,国内环境监测市场呈现

高速发展态势。2015 年,国家开始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同时制定并发布了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多项政

策及方案,将环境监测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公司经过对

政策及市场需求的研判,认为随着全国各级政府不断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政策和建

设方案,环境监测相关产业将出现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依托监测硬件及软件平台

提供环境综合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2)项目实施的市场背景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压力较大;同时,环境

监测相关行业标准及法规不断完善并趋严,环保执法、监察力度明显加强,已初

步建成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体系在设备密度、指标覆盖面及完整性,以及数据的真

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上均存在不足。

基于地方政府对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信息化等业务“一站式”综合服

务的需求迫切,而财政预算和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为抢占市场先机,公司拟采

取 BOT、BOO、BT、PPP 等商业模式进行投入,为政府或园区客户提供项目资

金支持和定制化的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满足新生市场需求,实现智慧环保项目的

快速、批量落地。

(3)项目实施的能力支撑

在业务布局上,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整合,将原有产品线不断扩充,已

基本覆盖废气、空气、废水、水质、土壤等各类监测要素,涵盖在线监测、便携

监测、实验室监测、应急监测及第三方检测等监测类别,拥有应用于电力、垃圾

焚烧、水泥、钢铁、空分、化工、石化、多晶硅等行业的多系列产品。公司始终

6

以环境监测为核心,着力拓展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环境大数据、环境治理四

大业务领域,形成了具备一定技术优势、自主产品占比更高、产能更具规模、具

备软硬件集成能力的综合业务布局。

在市场开拓及渠道建设上,公司在全国各级政府机构、地方各类园区、大型

企业客户上做了充分的前期开发和铺垫工作,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资源,为业

务模式升级、相关项目落地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公司组建了专门的智慧

环保技术团队,能够为智慧环保综合应用平台和生态环境监测云平台的开发建设、

智慧环保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部分应用层面的模块开发,公司可与包括

参股公司思路创新在内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利用合作伙伴在环保信息化领域专

业的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提高整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综合项目的品

质,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4)项目发展前景

公司原有业务主要为分析仪器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提供相应的运

维服务,受行业内硬件技术水平、招投标及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虽然监测设备

的销售额持续提升,但毛利率一直较为稳定。公司由较为单一的监测设备供应商

提升为能够提供以软硬件集成系统为主的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将有利于公司业

务的长远发展。该等项目的落地实施是公司业务模式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继续

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未来公司将以提供环境综合解决方

案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强化并提升传统监测设备的优势,通过智慧环保项目的实

施,持续提高公司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

4、项目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将以本公司为投资和实施主体,项目建设期为 36 个月,全部达产后

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 21,300.00 万元,年均净利润 5,532.79 万元,内含收益率(税

后)为 11.99%,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3.65 年。

5、项目用地、备案情况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使用公司现有办公场所,不涉及新增土地和房产;涉

7

及的备案尚在办理之中。

(二)VOCs 监测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

1、项目基本情况

VOCs 监测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为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质谱仪监

测系统、色谱仪监测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监测系统生产线以及相关软硬件配

套设施、实验室设备等。该项目达产后,公司每年将新增产能如下:

序号 产品 产能(套/年)

1 质谱仪监测系统 40

2 色谱仪监测系统 750

3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监测系统 175

合计 965

2、项目主要投资计划

该项目总投资规模 18,507.79 万元,各项投资资金使用计划如下表:

序号 项目 总投资额(万元) 占比

1 建筑工程及装修 1,720.00 9.29%

2 办公区域基础设施 609.94 3.30%

3 仓储及物流设备 108.26 0.58%

4 生产线设备 5,288.99 28.58%

5 技术开发及实验室设备 4,710.60 25.45%

6 技术开发费 3,570.00 19.29%

7 铺底流动资金 2,500.00 13.51%

合计 18,507.79 100.00%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1)项目实施的政策背景

VOCs 是 PM2.5 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恶臭等物质,

直接危害人类健康。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相关政策标准有待完善,VOCs 治理发

8

展缓慢,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近年来,VOCs 污染及其危害性已逐渐受到国家重

视,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及治理减排的重点,VOCs 治理、监测市场将

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VOCs 治理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随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VOCs 监测、治理、排污收费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排放标准逐步趋于完善,

政府由突击检查转为注重长效监管。一方面,财政部、环保部等部委对 VOCs

的排放监测、治理、排污收费等进行分行业监管,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

点办法》要求 2015 年 10 月起石油化工和包装印刷作为重点行业开始征收;另一

方面,全国多个地区相继出台政策,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政府补贴的激励等,这

将引导 VOCs 监测、治理行业持续增长。

(2)项目实施的能力支撑

经过多年积累和布局,通过不断自主研发和收购整合,公司掌握了包括质谱

仪、色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多个类型 VOCs 监测系统的核心制造技术。同

时,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人才技术储备,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都

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能够为产品的性能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

障。此外,公司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客户基础以及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能够为

项目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维保服务。

(3)项目发展前景

VOCs 监测主要包括环境空气监测、工业园区监测、污染源排放监测和应急

监测等方面,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报告:

①环境空气监测方面,按照 2012 年至 2014 年环保部发布的“空气质量新标

准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监测实施方案”中要求的监测点位数量,预计相关市场

空间为 22.68 亿元;若全国 2,853 个县域中未来有 40%进一步覆盖监测点位,预

计未来相关市场空间将达到 39.80 亿元。

②工业园区排放监测方面,包括污染源监测、厂界监测、区域大气质量监测、

环境移动监测车等部分。按照全国现有 435 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和 1,222 个省级产

9

业园区计算,预计工业园区 VOCs 监测设备需求将达到 49.71 亿元。

③污染源排放监测方面,按照《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

工程项目》中全国重点行业 1,311 个 VOCs 污染治理项目,及上海市对 VOCs 排

放重点企业的补贴范围、比例来估算,预计 VOCs 监测设备在污染源端的市场需

求将达 9.36 万台,相关市场空间将达到 468 亿元。

④应急监测是目前政府及工业园区管理者的重点关注领域,也是监测设备行

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项目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将以本公司为投资和实施主体,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全部达产后

预计实现年均销售收入 28,518.79 万元,年均净利润 5,573.98 万元,内含收益率

(税后)为 11.29%,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6.17 年。

5、项目用地、备案、环评报批情况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使用公司现有办公场所、生产厂房,不涉及新增土地

和房产;涉及的备案、环评尚在办理之中。

(三)补充流动资金

1、项目基本情况

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中的 32,000.00 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增强公司的资

金实力。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公司 2013 年、2014 年和 2015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5.89 亿元、7.41 亿元以

及 10.02 亿元,最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38.35%,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随

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相应提高。

10

“十三五”期间,公司预计脱硫脱硝行业将稳步发展,对应公司部分传统监

测设备的销量将平稳增长,而 VOCs 等新型污染物监测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带动

公司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和业务规模的稳步扩大,使得流动资金需求相应增长;

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在各领域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成果积累,这也

将导致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显著增加;另外,考虑到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

变化,公司计划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优势和资金实力,通过 BOT、BOO、

BT、PPP 等方式推动公司环境综合解决方案的推广,满足新生市场需求,该等

商业模式要求公司在项目运行早期投入大量流动资金。

综上,公司需准备足够的流动资金,以满足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募集资金

到位后,将降低公司市场开拓、研发投入及商业模式升级带来的资金压力,进而

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三、本次非公开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本次非公开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未来公司整体战略发

展方向,是对公司目前产品和业务线的重要补充、对公司传统业务的扩展延伸,

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次发行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现有产品、技术、项目

经验和销售渠道优势,扩充产品和业务线,巩固公司市场地位,提升持续盈利能

力。

(二)本次非公开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将有大幅增加,这将进一步

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建成,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公司

整体的业绩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募投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后达产需要一

定的周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效益,公司存在发行后短期内净

11

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四、可行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经董事会认真分析论证认为,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运用募

集资金投资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综合项目、VOCs 监测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和补

充流动资金符合公司目前的发展战略,具备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次募投项

目的实施,有助于弥补公司产品和业务线扩充、新业务市场开拓的资金短板,有

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带来良好的投资效益,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

利益。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12

查看公告原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雪迪龙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