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电气: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来源:深交所 2015-10-16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代码:002364 证券简称:中恒电气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HANGZHOU ZHONGHENG ELECTRIC Co., Ltd)

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非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100,000万元,募集

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向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总投资额 拟投入募集资金

1 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建设项目 68,861 68,861

2 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建设项目 6,091 6,091

3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25,048 25,048

合计 100,000 100,000

在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进度、资金需

求等实际情况,对相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入顺序和具体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以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以自筹资金先行

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

募集资金到位后,若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拟投入募集资

金总额,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筹资金解决。

二、本次募集资金的背景

(一)国家政策背景

1、电力体制改革

(1)随着新电改方案出台,新的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我国正积极推进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新电改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新

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大幕的拉开。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为总体框架构建新

电力市场体系,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

2

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

规范运行;继续深化对区域电网建设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进一步强

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

应。

(2)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入,电网垄断格局有望打破

新电改方案的逐步实施有望打破电网长期垄断造成的诸多问题。在新的制度

安排下,从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以及向民资开放配售电业务开始,实

现电力交易市场化,逐步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决定、输配电价由政府制定

的价格机制,从而为直购电大规模推广扫清障碍,电厂和终端用电大户按规定缴

纳过网费即可享受电网的输配电服务。电网失去垄断地位后,电厂和终端用户之

间的隔阂将被打破,电价重新作为调节供求关系的工具,可以真正发挥信号作用,

引领终端用户采取分时错时用电等措施,充分释放自身节能需求。

电力市场体系的深化改革,将激发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增加工业和商业电力

用户自主选择权和议价能力,带动电力信息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望撬动国

内万亿元规模的能源互联网市场大发展。

(3)电力体制改革助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概念,正逐步成为下一个颠覆能源

行业的新贵,为能源行业带来新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机遇。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在现有配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

术,融合了大量常规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分布式储能装置,能够

实现能量和信息流动的新型高效智慧电网结构。

从技术层面来看,能源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常规电网、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在能源采集、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的分散式,从而将全国的

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

从商业模式来看,在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下,

能源行业的产业链将不再局限于能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

现,包括基于能源的增值服务,如用能监控、用能咨询、能效产品销售、工商业

3

节能方案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在原本电力体制下,市场化作用无法得到发挥,电价形成机制不顺,交易平

台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从谈起用户端的互动参与,只有配售电侧放开及

交易系统独立后,能源互联网才有实现的可能。

新电改方案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新电改方案按照“管住

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可以概括为“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即:

新增的配售电市场放开、放开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电

计划放开,交易机构相对独立,加强政府监管、强化电力统筹规划、强化和提升

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性供应水平。新电改方案中提出的建立相对独立的交易

机构、发用电计划改革和售电侧市场化改革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制度支撑和保障。

2、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

中国近年来面临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务

之急。对此,我国也制定了非常清晰的中长期能源规划,根据《能源发展“十二

五”规划》,我国在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目标是11.4%;根

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我国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

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根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计划到

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

为了配合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居民阶梯

电价方案,旨在激励居民合理节约用电。国务院于2014年5月15日印发《2014-2015

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要求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配套政

策,推广电能服务,继续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

节能环保与低碳减排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大量企业面临节能压力,从而促使

企业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损耗,通过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等途径提高能源

使用效率。

3、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

2014-2015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做好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

4

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完善电力应急机制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城

市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建立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

平台,并鼓励试点城市做好用电在线监测、用能管理和节能改造服务,提高应急

响应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

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从四个层面助推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

市场准入层面,《通知》明确鼓励、支持发展电能服务业,吸引全国乃至全

球的优秀电能服务企业参与试点工作。技术过硬、声誉良好的能源互联网公司有

望获得准入许可。

制度保障层面,尖峰电价、季节电价等相关制度创新有望助推用电侧需求爆

发。《通知》鼓励试点城市制定、完善尖峰电价或季节电价,并通过“取消接入

用户拉闸限电”等措施鼓励用户接入国家平台。以上机制创新有望吸引用电侧用

户主动减少高峰用电负荷,并自愿参与需求响应,进而扩大能源互联网市场需求。

数据支持层面,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有望激发需求侧响应。《通知》明确

要求电力企业在2015年6月底前提供有关电力数据,以便顺利实施需求响应、加

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此举为平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保障,有望吸

引更多用户参与需求响应。

技术标准层面,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有望助推全国市场形成。国家发改委

配套发行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电力需求侧管

理平台管理规定(试行,2014)》等规范性文件,统一了平台建设标准和管理规

范,有效确保数据、信息的互通互联。此举在技术层面上使能源互联网全国市场

的构建成为可能。

综上,未来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二)相关行业市场发展背景

1、电力投资旺盛,电力市场容量巨大

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投资规模再次实现新的突破,达到3,385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14%,其中特高压和配电网是重点投资方向,国网2014年配网投资

达到1,580亿元,其中775亿元用于智能电网建设改造,并全面推进配电网标准化

5

建设。

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同样增长迅猛。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4年我国风

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981万千瓦,同比增长45%;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2,805

万千瓦,同比增长60%。根据中国能源规划,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未来仍

将迅猛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8亿千瓦,占全

部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2%;发电量为8.1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58%。

2014年,我国电能市场年度总容量为5.77亿度,总金额约为3.5万亿元,未来

10年,年均需求量增速将保持在5%左右,但因电能需求的峰谷差异、分地区和

分行业差异巨大,相关电源及输配电投资平均闲置率高达25%,最大值甚至超过

50%。由于电能供需不平衡现状造就的市场机会高达每年1万亿元,且呈逐年增

加趋势。

2、智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实践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智慧城市试点工

作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2014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

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要求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

康有序推进。

根据工信部下发的《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2年全国已有320个城市

在建设智慧城市,共计投入3,000亿元,预计智慧城市建设在未来5-10年将在国内

全面开展。“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

智慧能源是构建整个智慧城市神经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

心基础。智能产业的发展,包括智能建筑、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与智

慧媒体等,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多是建立在智能能源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能源综合协调控制,能够满足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等双向不稳

定电源的接入和用电等需求,实现能源的集中合理配置与消纳、能源效率的大幅

提升、电网的高效运行,为工业企业用电检测、智能调控、节能改造,为居民小

区安全、实惠用电提供最佳参考方案。

智慧城市的建设推进,将给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6

3、电力信息化建设拓展能源互联网发展需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推动信息化

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造。电力系统

的重要公司,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先后制定了电力信

息化发展战略,其具体规划内容如下表所示:

公司 电力信息化建设规划

2011 年,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公司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一是要“构筑坚强智能化电网”,信息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之一,构筑

国家电网

坚强智能电网的过程,也是信息化深化建设的过程;二是要“建设信息化企业”,

为公司量身打造新一代集团企业级信息系统,使公司信息化水平国际领先。

2014 年,公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技术平台基本建成;2015 年,公司将确

南方电网

保完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网的推广应用,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3 年,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公

华能集团 司将按照集约化、刚性化管理模式推进信息化工作,全方位服务于企业生产经

营管理业务,不断提升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集约化、实时化水平。

2013-2015 年,公司电力信息化系统构建遵循“1243A”发展模式,即构建一套

完善的信息化管控体系,构建两大平台(管理决策平台、业务支撑平台),完善

大唐集团 四大类应用(战略管控类、重要资源类、公共应用类、主营业务类),重点支撑

公司三大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使公司信息化水平快速

跃升到 A 级。

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信息化整体投资规模保持高

速增长。2014年,我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已达到336亿元。预计2015年将进一

步提高至398亿元,同比增长18%。

2007-2015年,我国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及增长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7

能源互联网作为推进电力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未来有望受益于国家电力信息

化建设工作。通过能源互联网建设,电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售电和用电管理

等各个业务环节都将实现电力信息的智能化采集、整合、处理,最终为实现电力

系统的信息化改造作出重要贡献。

可以预见,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未来能源互联网将迎来广阔的

市场空间。

(三)公司业务发展背景和战略布局

1、公司业务发展背景

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两个核心板块:电力信息化和电力电子产品制造。

电力信息化业务主要是为发电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行业用户智能用

电、新能源等领域的“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建设与运营提供解决方案,

其核心是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信息智能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包括发电、输电、

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在内的智能化管理与能效提升。电力信息化业务的拓展进一步

巩固了公司电力电子产品的市场地位,使公司在整个能源行业的产业链得到提升

和融合,并为公司的能源互联网战略奠定基础。

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通信电源系统、电力操作电源系

统、高压直流电源系统(HVDC)、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等系列产品及电

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在不断巩固、提升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凭借雄厚

技术实力,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不断提升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开辟

新的市场空间。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厚的设备、技术、人才储

备,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客户基础,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获得客户的广泛

认可。

2、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布局

近年来,公司在不断升级和加强电力信息化业务和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业务的

基础上,把握智慧城市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坚持技术驱动,利用公司在电

力信息化和电力电子领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作为支撑,结合公司在云计算、大数

据、移动应用、微电网、新能源、节能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公司现

8

有资源,大力实施以发展能源互联网业务为核心的公司战略。

未来,公司将逐步将产业布局的重点从电力信息化和电力电子产品制造拓展

到能源互联网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能量

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和储存装置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

来,实现线上能量和信息双向流动、对等交换与共享的网络,线下为工业企业或

小区用户提供用能监测、用能调度、用能节能咨询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实现从电

力设备和软件提供商向能源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

(一)国家电网投资规模增加,夯实能源互联网基础框架

2011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投资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计划投资规

模将达4,202亿元,同比增长24%,年均复合增长率8.6%。

2011-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投资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电力系统骨干网络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基础架构和实施载体,能源互联网的

最终建设实施,离不开电力系统基础网架的支持。国家主体电网的持续建设和改

造,将不断扩展未来能源互联网的运用空间。

(二)智能电网改造持续深入,能源互联网运用前景广阔

9

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工程全面铺开,计划在十

二年的时间内,分三个阶段打造一个经济高效、环境友好与使用安全的坚强智能

电网。“坚强智能电网”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

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

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

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与此同时,南方电网、

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国内主要电力集团也加紧制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规划。

能源互联网迎合了国家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工程和电力产业智能化发展

需求,为用户提供包括电力规划、设计、安全、数据分析、运维在内的一揽子解

决方案。随着国家智能电网改造的持续深入,能源互联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运用

前景。

(三)工业企业节能压力加大,激发能源互联网市场需求

工业企业是我国用电消费的大户,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工业企业用

电量已经达到39,930.2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72.29%,相比2010年工业

企业用电量增加了8,963.23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6%。2014年5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工

业节能降碳,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

设,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1%以上。

在节能减排的制度背景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用电管理和节能改造的需求。

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可以通过电力传感器采集工业企业用电数据,将线上信息流与

能量流相结合,为线下所覆盖企业提供电力优化、节能改造等专业的增值咨询服

务,打造套餐式的个性化能源互联网一揽子解决方案,满足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

现实需求。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力度的推进,工业企业用电管理和节能改造需求日益迫

切,必将激发能源互联网需求的大幅增长。

(四)数据中心能耗持续攀升,拓展能源互联网需求空间

作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基础的数据运营中心同样面临高能耗问题。据统

10

计,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各类数据运营中心总量约43万个,可容纳服务器约

为500万台。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

业态的意见》,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加强全国数据运

营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全国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为解决数据中心建设可能带来的能耗升高问题,前述《意见》还提出,支持

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建设“绿色”云计算中心。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

引下,未来数据运营中心建设工作将充分考虑节能降耗指标,进而为公司能源互

联网云平台效用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配变电节能改造加快,推进能源互联网需求增长

在电网损耗中,变压器损耗占60%以上,其中配电变压器损耗占变压器总损

耗的30%左右,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已成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

我国当期相关产业政策充分支持变压器的更新、改造。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

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降低电力变压器损耗,其中

空载损耗降低10%-13%,负载损耗降低17%-19%。2014年,国家工信部、质检总

局组织实施“全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推进配电变压器能效水平的提高。

预 计 到 2016 年 底 , 我 国 有 望 实 现 电 网 企 业 配 电 网 损 耗 在 现 有 基 础 上 下 降

0.5%-1.0%,工业企业单位电耗(耗电量/吨成品)在现有基础下降10%-30%。

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降低配变电变压器能耗指标,因此配变电节能改造进程

有望助推能源互联网发展。借助物联网通信、大数据、精确量测等核心技术,能

源互联网能够实现用电侧数据的精确采集、计量与分析,为配变电的节能改造以

及变压器的总损耗控制作出重要贡献。

配变电节能改造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扩展了能源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加快能

源互联网需求增长。

(六)节能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扩展能源互联网运用空间

在节能环保的大势所趋下,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步入

了发展快车道。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33.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

2,155.6亿元,复合年均增速58.78%;合同能源管理总投资额从11.0亿元增长到

11

742.3亿元,复合年均增速59.71%。根据节能产业协会的估计,今后十年节能服

务行业仍能保持30%的年增速,未来发展空间仍旧广阔。

能源互联网的需求侧管理可以通过采集消费端的用能数据,利用云平台的大

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节能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实

现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控与改善,为节能减排开辟新路径,有望成为节能市场领域

中的新亮点。

随着节能服务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的这一智能应用具有广阔的

市场前景。

四、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一)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建设项目

1、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建设项目是公司在原有智能电网以及电力应用软件业务

和电力电子技术业务基础上,基于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微电网、新能

源、节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建设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并在全国重点城市建设能

源互联网线下区域中心,通过电力传感器采集各种企业用电数据,将线上信息流

与能量流相结合,为线下所覆盖企业的电力设施日常维护和运营提供支撑服务,

并提供分布式电源接入、储能接入、电动汽车接入、电能利用优化、节能减排监

测监管服务等专业的增值服务,为绿色能源的规模化利用,为电力市场化运营,

为全社会能效提升,为用户精细化智能化用能服务,打造套餐式的个性化能源互

联网一揽子解决方案。

能源互联网云平台能提供云平台的创新式用能服务模式,将能源流动的信息

数据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工具,汇集至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形

式,为工商、居民用户提供便利的用能服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终端用户,能方便实时查看和管理用电信息,还可获得用能报告和节能

建议,以及用能的绿色指数和碳排放情况;对于发电公司,可实时查看本区域甚

至全国范围内需求侧用电数据变化情况,以便于合理安排电力生产;对于电网企

业,可实时查看本地区需求侧用电变化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输配电网建设;对

12

于政府部门,可根据数据制定合理的节能和降低碳排放指标。

该项目拟投资68,861万元,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解决。

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建设项目示意图如下:

图1:能源互联网云平台

图2:能源互联网云平台+线下区域中心

2、项目建设的内容

13

该项目拟投资68,861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具体构成如下:

项目 投入金额(万元) 占投资总额比例

新建线下区域中心首次租金 962 1.40%

线下区域中心设备及软件投入 37,688 54.73%

线下区域中心人员工资 14,828 21.53%

线下区域中心市场拓展费用 5,775 8.39%

能源互联网云平台研发投入 6,607 9.59%

铺底流动资金 3,000 4.36%

合计 68,861 100.00%

3、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经测算,本项目所得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3.12%,

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6.32年(含建设期3年)。本项目实施后,将产生良好的经济

效益。

4、项目备案情况

本项目已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完成备案,并取得了

其出具的滨发改体改[2015]010号《备案通知书》。

(二)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建设项目

1、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本项目建设是在承继公司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创新成果的基

础上,顺应国家政策层面关于电网改革方案及电网需求侧管理的要求,优化创新

平台,完善创新机制,提升研发装备水平,提高公司的自主研发、检测和试验能

力,从而促进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新能源、节能方向等能源互联

网相关领域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

本项目的建设,可改善公司研发条件,充分发挥公司研发能力优势,为公司

未来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前瞻性的技术储备。

本项目总投资为6,091万元,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解决。

2、项目建设方案

该项目拟投资6,091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具体构成如下:

14

项目 投资金额(万元) 占投资总额比例

数据中心建设 94 1.54%

办公设备及软件采购 539 8.85%

测试设备购置 508 8.34%

EMC 设备购置 370 6.07%

型式试验设备购置 23 0.38%

研发人员工资 4,302 70.63%

课题费 255 4.19%

合计 6,091 100.00%

3、经济效益评价

本项目实施后,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效

率,强化公司服务客户能力,有利于公司及时把握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完成

战略布局,不断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巩固和开拓更多的市场空间,实现公司从设

备、软件等产品供应商向智慧能源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从而间接对

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4、项目备案情况

本项目已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发展改革和经济局完成备案,并取得了

其出具的滨发改体改[2015]011号《备案通知书》。

(三)补充流动资金

1、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在安排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建设项目、能源互联网研

究院建设项目后,其余25,048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补充流动资金可行性

公司以估算的 2015 年至 2017 年营业收入为基础,综合考虑各项经营性资产

和负债的周转情况等因素,来预测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以下

2015 年至 2017 年预测数据仅用于本次补充流动资金测算,不构成盈利预测或承

诺。

(1)前提假设

15

①公司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为 19.73%,假设未来三年的营业

收入年均增长率均为 19.73%,则 2015-2017 年,公司营业收入预估值分别为

71,946.54 万元、86,141.59 万元和 103,137.32 万元。

②公司未来三年的各项经营性资产/营业收入、各项经营性负债/营业收入的

比例与 2014 年度数据相同。

(2)流动资金需求量测算

公司基于上述 2015-2017 年销售收入预测数据,按照 2014 年经营性流动资

产、流动负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预测公司未来三年流动资金占用额,具体测

算过程如下:

单位:万元

占销售

项目 2014 年 2015E 2016E 2017E

分类 收入比

销售收入 60,090.65 - 71,946.54 86,141.59 103,137.32

应收账款 39,424.99 65.61% 47,204.12 56,517.50 67,668.40

应收票据 504.44 0.84% 604.35 723.59 866.35

预付款项 447.66 0.74% 532.40 637.45 763.22

资产

存货 24,270.41 40.39% 29,059.21 34,792.59 41,657.16

经营性流动资

64,647.50 - 77,400.09 92,671.12 110,955.13

产合计

应付账款 12,310.33 20.49% 14,741.85 17,650.41 21,132.84

应付票据 100.00 0.17% 122.31 146.44 175.33

负债 预收款项 1,012.21 1.68% 1,208.70 1,447.18 1,732.71

经营性流动负

13,422.54 - 16,072.86 19,244.03 23,040.88

债合计

流动资金占用额(注) 51,224.96 - 61,327.23 73,427.09 87,914.25

注:流动资金占用额=经营性流动资产合计-经营性流动负债合计。

根据上表测算结果,公司2017年预测流动资金占用额为87,914.25万元,2014

年公司流动资金占用额为51,224.96万元,公司未来三年流动资金缺口(即新增流

动资金占用额)为36,689.29万元。因此,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计划募集资金25,048

万元用以补充流动资金未超过流动资金的实际需要量,符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

况,是合理的、可行的。

16

3、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

(1)公司现有业务扩张和未来经营战略的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面对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将继续加强原有电力信息化和电力电子制造业务板

块的业务规模和竞争实力。未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扩大产能及提高市场推

广力度,加强服务资源的扩展和服务渠道的建设。此外,随着本次能源互联网相

关项目的建设实施,公司业务重心也将从电力信息化和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业务逐

步拓展至能源互联网云平台的开发和运营服务,从而实现从电力设备和软件提供

商向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努力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市场突

破。

公司实施现有业务的扩张和未来经营战略的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

本次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有利于满足公司未来

业务发展需要,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2)实际控制人以现金增资,体现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为

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实际控制人朱国锭拟向中恒电气注入资金,体现

了实际控制人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的态度,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随着本

次发行募集资金的注入,公司的资本实力将得以增强,不仅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

展,也有利于维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并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五、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的影响

(一)本次非公开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发展战

略。项目实施后将显著提高公司的研发实力,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态势,

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并产生新的利润中心,促进公司的业务战略转

型,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股东创造价值。

(二)本次非公开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资本规模、整合能力和公司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进

17

一步增强。本次非公开发行能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未来更好地降低和

控制财务费用,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

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5 年 10 月 15日

18

查看公告原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恒电气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