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今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同比增长接近6倍,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的七成,体现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联动。
今年以来,一批A股公司纷纷赴港上市,除了已经上市的11家之外,已递表在排队的A股公司超过51家。值得一提的是,本轮A+H扩容潮中还出现了新模式,比如港股公司浙江沪杭甬拟以换股吸并A股公司镇洋发展的方式,实现A+H上市;A股公司新奥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私有化港股新奥能源,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实现A+H两地上市。
A股公司踊跃赴港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热情高涨,A+H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1家A股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合计募集资金超过900亿港元,占港股整体IPO募资额的约七成。今年港股前五大IPO均为A+H公司,其中4家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
与此同时,还有大批A股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赴港上市事宜。目前已递表的A股公司超过51家,三一重工、阳光电源、先导智能、首创证券、富瀚微、可孚医疗、珀莱雅等近日也出现在了冲刺港股上市的名单上。
今年4月,三一重工称,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近期有市场消息称,三一重工在港交所上市好事将近。三一重工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公司在挖掘机及混凝土机械方面,全球排名第一。
先导智能于8月底公告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先导智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智能装备提供商,在全球及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5%、19.0%。
创新上市方式
本轮A+H扩容潮中,除了传统的递表方式外,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实现A+H的方案也接连出现,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打开了新思路。
9月2日晚,浙江沪杭甬公告,与镇洋发展签订《换股吸收合并协议》。浙江沪杭甬拟以发行A股股票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浙江沪杭甬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A股股票,以及浙江沪杭甬原内资股转换成的A股股票,将申请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从而实现A+H两地上市。
新奥股份实现A+H上市的方式也独树一帜。新奥股份在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私有化新奥能源,并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公司表示,交易完成后,新奥股份将形成A+H上市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资本实力及抗风险能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天然气企业,新奥股份业务覆盖天然气全产业链,包括零售、批发、泛能服务及基础设施运营等。2024年,其零售气量位列行业第三,市场份额达6.1%。
改善港股上市公司结构
上市公司热衷搭建“A+H”双融资平台,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内地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赴香港上市,港交所也在持续优化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的审批流程,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A股涌现出一批优质的、致力于全球化的公司,这些公司希望借助港股市场加速自身的全球化布局,利用香港市场的国际资源,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形象。
中金公司认为,更多优质公司赴港上市,将逐步改善港股市场行业结构“偏科”的局面,也会吸引更多资金沉淀,更新AH两地上市公司的组成结构。另一方面,受益于港股近半年多的强势表现和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今年以来AH溢价大幅回落,个别公司甚至出现了A股较港股大幅折价的情形。
截至9月5日收盘,161只A+H股中,H股价格超过A股的有5只,包括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紫金矿业和招商银行等,其中宁德时代价格倒挂幅度最大,达到17.43%。
中信证券认为,AH溢价中枢有望持续下行。资金南下的积极抢筹,反映了港股市场情绪的显著转变,此外,内地的低利率环境,也促进了资金对H股进行重新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