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前沿生物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7万元,同比增长14.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加亏损26.20%,主要系本报告期研发费用增加。数据显示,研发费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44.68%。
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随着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公司核心产品艾可宁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十六年磨一剑,前沿生物站稳HIV创新药市场
前沿生物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重庆前沿成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研发、开发、生产和销售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新药,是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剂企业,在HIV长效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公司历时十六年自主研发的艾博韦泰(商品名:艾可宁)是国内首个抗艾滋病新药,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长效 HIV融合抑制剂,目前已在厄瓜多尔上市,而且已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市场获得专利。
前沿生物选择艾滋病治疗这一赛道有些冷门,但是这个疾病的市场规模并不小。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105.3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目前中国抗 HIV药物市场规模较小,约15-20亿元,但随着患者基数的增加、诊断率和治疗率的提高、医保支付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费人群的逐渐增多,我国抗 HIV药物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110亿元。
全球抗艾滋病病毒市场预计在2023年达到467.5亿美元。
公司在艾滋病治疗这一领域选择研制长效抗HIV药物,进一步拓宽了护城河。抗“耐药”是 HIV治疗中尚未满足的重要临床需求之一。艾可宁是国家一类新药,由前沿生物自主研发,对主要流行的 HIV病毒,包括耐药病毒均有效。对于HIV-1感染(耐药)、肝肾功能异常和住院和重症患者(包括 HIV合并机会感染、外科手术等)患者,使用艾可宁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国外已经上市的和正在研发的抗艾滋病药物,都显示出长效注射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巨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关键时期,艾可宁已进入医保,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并且,艾可宁也战略布局了国际市场,直接与跨国医药企业竞争。
前沿生物在HIV治疗药物上的创新及布局,足以体现了公司创始人独特的经营理念。公司由 DONG XIE(谢东)、CHANGJIN WANG(王昌进)、RONGJIAN LU(陆荣健)三位海归博士共同创立。“要敢于去无人区,而不要千军万马上独木桥。”总经理王昌进说,这是前沿生物所擅长的事。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长效多肽药物研发团队,拥有经过 GMP认证的生产设施,拥有中国市场的医疗推广团队和海外市场开拓团队,覆盖创新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全球临床开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在 HIV长效治疗及免疫治疗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守正出奇,借助研发成果加速跨界新冠、慢性病药品
研发是创新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迭代升级迅速,创新药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不断储备拓展研发管线产品,增强研发的深度和广度,为持续增长、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保障。全球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研发创新产品,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产品体系中保持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我国医药行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传统医药企业和创新医药企业纷纷开展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创新药物研发,带动了医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快速发展。
前沿生物作为创新药代表企业之一,目前拥有多款进行研发的新药:
美国 II期临床阶段的专利(或专利许可),临床疗效明确的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FB1002项目),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FB2001,新型透皮镇痛贴片FB3001,治疗性长效降血脂在研产品 FB6001以及治疗骨质疏松产品 FB4001 。
这些在研药物并不是公司管理人“拍脑袋”就决定的。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该公司迅速分析了新冠病毒。目前新药研发的重点是 RNA聚合酶和3 CL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抑制剂已成功应用于 HIV、HCV的临床治疗。基于前沿生物在 HIV领域的研究基础,公司直觉地认为3 CL蛋白酶是个机会。于是,2020年3月,前沿生物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对新冠病毒正式展开了联合攻关。
公司在2022年第11届新发传染病国际会议(ICEID)报告在研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注射用FB2001(通用名:Bofutrelvir)美国、中国Ⅰ期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
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注射用FB2001的Ⅰ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和中国开展,共有120名受试者接受了FB2001的静脉注射给药,单剂量为5mg-400mg/天,多剂量为30mg-400mg/天,连续给药5天。美国、中国Ⅰ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FB2001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血浆药物浓度和模拟的肺部药物浓度能够达到治疗的有效药物浓度水平,药代动力学特征在美国和中国人群无人种差异。
虽然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大大降低,但感染率却是直线上升,导致全球上千万人感染,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或者是有严重疾病的人,一旦感染,很容易出现重症,需要住院治疗。
新冠住院及重症领域小分子药物目前仅有瑞德西韦获批,前沿生物的FB2001市场潜力巨大。前沿生物已与全球最大的CRO企业签订了合同,计划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临床试验点开展临床,将“尽快开始、全面推进”。
前沿生物为未盈利创新药企业,即使 2023 年公司收入达到 10 亿级别,考虑到公司需要推进海外临床试验以及其他研发投入,预计仅能实现盈亏平衡。目前前沿生物的估值暂时不能加入盈利指标,而是选取了行业代表性的创新药公司 PS 估值作为主要估值参考。
目前,行业龙头恒瑞医药 PS 约 10.80 倍,行业可比公司平均 PS 为 19.17 倍。前沿生物目前市值为 51.41 亿元,对应 2022~2023 年 PS 分别为:17.1X、5.1X。以长期视角来看,公司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