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效果不及预期
药品队列补充遭遇瓶颈,金花股份开始通过并购寻求新的利润点。2016年4月,公司与常州华森签订协议,作价2.8亿元取得常州华森20%股权。根据评估结果,常州华森估值为13.5亿元。据披露,常州华森为专注于骨科、胸外科植入物等产品的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的医疗器械生产公司。西南证券研报指出,常州华森产品主要包括创伤类和脊柱类,产品质量优异,吻合器已获得了美国FDA510(K)认证,中芯钻髓内钉、数字化定制、足踝产品、骨盆钢板等在国内均属于产品。金花股份将通过此次收购,与公司产品形成协同效应,并加码骨科治疗领域。
据了解,常州华森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净利润4744万元。根据业绩承诺,常州华森2016年度、2017年度实现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500万元和9000万元。
不过,业绩承诺首年,常州华森就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实际仅完成668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根据协议,常州华森向金花股份支付业绩补偿款1660万元。在冲抵股权支付尾款后,常州华森将于2018年底将剩余718万元补偿给金花股份。2017年年报显示,常州华森2017年实现净利润7190万元,与其承诺的9000万元仍有不小差距。按照最近金花股份提供短期借款年化7.2%利率,常州华森13.5亿元估值应当为每年带来收益为9720万元。然而,近两年常州华森收益率并未跑赢短期借款利率。金花股份希冀通过常州华森带动公司主销产品金天格胶囊销售也未达预期。
研发投入不足
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药企面临“创新+消费升级”刺激,药品升级换代、创新研发的持续投入,后期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加剧,国外药品进入窗口期缩短,创新能力不足的药企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不少药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据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药企研发投入费用总体超过170亿元。不少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占比较大,新药立项加快实施。在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金花股份研发费用有所增长,但仅由去年同期27万元增长至242万元。2017年,医药行业平均研发投入为1.83亿元,2017年金花股份研发投入1705万元,仅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25%。这一投入水平显得杯水车薪。查询了金花股份近三年的公告发现,公司鲜有研发新药方面的动态。2015年12月,公司一款仿制药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因不符合相关技术原则,未能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主业下滑且创新层面新药研发不力,金花股份依靠并购为利润“输血”成为唯一亮点。
此番收购云河药业55%股权,金花股份寄予厚望。在评估与尽调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公司已向云河药业提供借款5000万元,按照年利率7.2%收取利息,用于补充云河药业流动资金。据披露,云河药业拥有药品批文71项,主导品种为虎力散片剂和胶囊系列,为骨骼肌肉领域风湿类疾病用药。金花股份表示,收购将有助于公司丰富产品线。不过,云河药业能否提振公司主业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