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ofo欠债不还被告上法庭: 共享单车时代真的终结了吗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8-09-02 08:30: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ofo欠债不还被告上法庭 共享单车时代终结?)

ofo小黄车要“黄了”,昨日晚间爆出欠债近7000万,被A股上市公司告上了法庭。

ofo拖欠上海凤凰近7千万被起诉

事情是这样的,昨日傍晚,上市公司上海凤凰(600679.SH)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凤凰自行车因与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涉及金额6815.11万元。

资料显示,东峡大通即为ofo小黄车运营方。

上海凤凰的诉讼请求是:1、判令ofo支付货款6,815.11万元;2、判令ofo赔偿原告逾期付款违约损失186.52万元;3、判令ofo支付律师费、担保费等20.00万元(暂计);4、案件受理费、保全申请费等诉讼费用由ofo承担。

事情源于2017年,凤凰自行车与东峡大通签订了《自行车采购框架协议》后,凤凰自行车与东峡大通签订了多份采购合同。经双方核对,截至起诉之日,东峡大通仍欠凤凰自行车货款人民币6,815.11万元。根据采购合同,东峡大通拖欠货款及费用的行为严重违约,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凤凰自行车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尚未尚未开庭审理。

事情得从2017年说起

2017年5月,上海凤凰控股子公司与ofo单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东峡大通或其关联公司在12个月内,向凤凰自行车提供总量不少于500万辆的采购计划。

1、自签署该协议之日起,东峡大通或其关联公司在12个月内,向凤凰自行车提供总量不少于 500 万辆的采购计划。具体的采购细节,包括车辆的规格和技术参数、采购价格及其他内容,以凤凰自行车和东峡大通订立的采购协议为准。

2、凤凰自行车及东峡大通同意合作生产“OFO&凤凰牌”共享单车,在凤凰自行车制造的所有OFO共享单车上标贴“凤凰”商标。主要投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3、凤凰自行车将为东峡大通生产制造符合全球各国家用户需求和生产标准的多版本自行车,并标贴“凤凰”商标。凤凰自行车为东峡大通落地海外提供营销渠道、物流等方面的支持。

4、东峡大通同意与凤凰自行车联合筹建共享单车华东地区研发中心,对包括不限于车架、外观、涂装工艺、零部件、智能硬件等全部产品环节进行开发。

5、凤凰自行车及东峡大通同意共同筹建共享单车华东地区品质管理中心,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并设定具备可操作性的量化查核指标,以保证生产产品的品质。

据公告,500万辆采购量将给凤凰自行车带来约4000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那一年过去了,ofo采购了多少辆单车呢?

2018年5月5日,上海凤凰发布公告称,截至5月5日,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共向东峡大通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各类自行车产品186.1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37亿元。这意味着订单进度完成不及40%。

上海凤凰认为,战略合作未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监管,及共享单车实际投放情况对共享单车的投放需求带来影响,东峡大通减少了实际采购数量。

小黄车的资金危机真来了?

这已经不是ofo第一次被传出资金链紧张危机消息。

尽管ofo官方一再对外表示,公司不存在资金链紧张的问题。然而,不利消息接二连三,一切直指问题核心:ofo,还有钱吗?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财经网透露,最近一段时间,ofo拖欠了云鸟、德邦等多家物流供应商数亿人民币欠款,目前,ofo方面正在私下秘密与多家物流供应商谈判解决方案。

一位接近此次谈判的云鸟物流内部人士向财经网表示,“与ofo的谈判非常吃力它可能真的没钱了,谈判只能慢慢推进”,该人士称,ofo与云鸟物流是合作关系,是云鸟物流的大客户,ofo方面却迟迟拖欠款项,目前已达1.1亿元左右。

此前,据《中国 经营报》报道称,ofo与物流公司、生产商、维修厂等之间均有欠款,金额达上亿元,与ofo有合作关系的物流商表示,从2017年9月、10月份开始,ofo的回款速度慢了许多。

基金君梳理发现,ofo正经历着至暗时刻:多次被传收购,资金链断裂、员工离职、供应商催款。

1、ofo开锁前先看5秒视频广告 网友:想钱想疯了?

8月22日,ofo宣布在APP上线短视频广告业务,在扫码开锁页面植入短视频广告。目前可口可乐、趣多多等品牌广告已首批上线。

短视频广告一上线就惹来不少争议。反对的网友提出,消费者需要使用数据流量加载视频以及解锁单车。如此下来,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流量费用。也有人对此表示接受,认为广告播放的同时已显示解锁密码,“不想看可以直接开锁不看,影响不大”。

不过,目前不看好的声音居多,更有网友戏称已经看透互联网的套路:“广告先是5秒,然后30秒、60秒,最后每月10元充会员免广告。”

从各种变着法创新的车身广告,也看出 ofo 急需变现的迫切。车筐、车把、车座、后轮三角板都成了可以出售的广告位。

2、 除了卖广告,还取消了部分城市免押金活动

除了卖广告,另一方面,ofo取消了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目前依然可以使用这一服务的仅为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除上述城市之外,如果用户不购买95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缴纳199元押金才可使用ofo。

互联网分析师季城认为,ofo免押城市不增反减,以及之前的恢复月卡价格,都体现了其资金紧张的局面。

“形势严峻,应该是实在没钱了。”ofo员工评价道。

不过,摩拜单车除上海外,在全国一百个左右城市仍保持免押金,哈罗单车在全国也持续免押金。最早依靠免押金破局的ofo却率先结束了价格战,在分析人士看来,此举无疑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盈利和变现能力,只不过,在同行的竞争下,能否走向良性循环依然面临考验。

这给了对手可乘之机:蚂蚁金服投资的哈罗单车、美团收购的摩拜,依然是全国免押金模式。据哈罗单车5月公布数据称,自己单量已经超过ofo和摩拜的总和。

3、传言被滴滴收购

8月22日下午据极客公园报道,ofo“卖身”滴滴的协议已经达成,公司作价20亿美元左右。除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保留董事局职位,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均出局。

不过很快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就在朋友圈辟谣,否认了这则收购的消息。

这已经是ofo最近第四次传出被收购的消息,也是ofo第四次辟谣。

4、裁员风波

6月1日,有消息称ofo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

6月虎嗅的报道称,ofo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对这一说法ofo很快进行了否认。

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曾公开承认,5月中,ofo裁员目标是从1.2万人降到8000人,大量运维师傅被“优化”,而总部裁员500人。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ofo人员流失是事实,其中供应链团队是裁员“重灾区”。一名年中离开ofo的员工表示,8月20日开始的这周在职员工们收到的消息是“质量团队留5个人,锁采购留3个人,车采购留1个人,海外供应链团队解散,物联网团队留4、5个人”。

5、跟阿里借钱

摩拜和哈罗单车在分别被腾迅系的美团外卖和阿里系的蚂蚁金服收购后,如今从容不少,但戴威一直坚持ofo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为了坚持独立发展路线,戴威甚至不惜得罪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后者不断呼吁摩拜和ofo合并的情况下,戴威曾直接表示,“感谢资本助力企业快速发展,但资本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此后,与大股东滴滴交恶,让ofo经历了更大的危机。2017年7月,在ofo三轮融资中连续跟投的滴滴,派驻高管进入ofo市场部与财务部。不足半年后,滴滴派驻的三位高管集体休假,同时撤出的还有ofo团队的多位核心员工,坐实了双方出现不和的传言。随后,滴滴成立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并将小蓝单车纳入出行产业链。与滴滴不和给ofo带来严重后果,滴滴作为大股东,曾拒不签字而导致ofo股权融资受阻,因而出现半年的融资空白期。

今年2月,ofo“卖血续命”,将单车作为不动产抵押,获得阿里17.7亿元的融资。第一笔5亿元的融资,ofo向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创投抵押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445万辆自行车,这笔抵押将于今年6月7日到期。第二笔12.66亿元的融资,则抵押了北上深杭和成都五地的部分自行车,到2020年2月到期。

另据相关 媒 体报道,戴威拒绝了滴滴方面的潜在收购要约,并号召公司员工“战斗到底”。程维对ofo的预期买入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 27 亿美金的一半。

6、被报道挪用押金

曾有多家 媒 体报道,到今年5月中旬,ofo单月成本就高达2.5亿元,其中运维成本1.3亿元,费用1.2亿元,彼时,ofo账面的可用金额已经不超过5亿元。6月又有消息称,ofo挪用用户押金或许已超百亿,押金余额仅剩35亿左右,并欠款15亿。随后,ofo方面紧急辟谣,坚称没有挪动押金。

而基金君在微博搜索到,有用户在抱怨ofo退押金很“矫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上海凤凰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