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权市场建设仍需从三方面完善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12-23 10:30: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期权市场建设仍需从三方面完善)

摘要

当前我国期权市场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截至目前,50ETF期权上市已近三年,商品期权上市不到一年,两者分别在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领域进行了怎样有益的探索?未来完善路径如何?本报记者特邀请永安期货期权总部总经理张嘉成对此进行介绍。

当前我国期权市场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截至目前,50ETF期权上市已近三年,商品期权上市不到一年,两者分别在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领域进行了怎样有益的探索?未来完善路径如何?本报记者特邀请永安期货期权总部总经理张嘉成对此进行介绍。

中国证券报:如何评价现阶段中国股票期权与商品期权的发展?

张嘉成:50ETF期权上市接近三年,市场功能已较为成熟,但仍保持着明显的增长速度。今年以来,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股指数表现抢眼,市场参与度继续大幅提升,沉淀资金放大明显,日均成交名义价值接近359亿元。对比中国台湾期权发展历程,期权上市后的3-5年是交易量增长最强的时间,保证金规模及市场开户数均翻了几番。未来随着更多的股票期权上市进度不断加快,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风险管理、资管需求势必会让股票期权市场大放异彩。不过,现阶段50ETF期权的交易制度仍有很多改进空间,比如缺少组合保证金优惠,行权价覆盖不够广等。

商品期权上市不到一年,市场成长较为稳健。随着上市初期的限制逐步放开,市场活跃度有明显提升,目前期权成交量约为标的期货的7%,期权持仓约为标的期货的20%。参与交易的账户稳步增加,一般机构和特法户也积极进入市场,但产业客户的参与相对有限,需要期货公司等市场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强市场培育。

中国证券报:结合我国市场实际,如何看待上证50ETF股票期权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张嘉成:股指类期权品种在资产管理中的功能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两类。在风险管理功能上,期权相比股指期货更加灵活。一方面,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期权组合来实现类似股指期货的线性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期权还能实现一些原来期货工具无法实现的复杂的风险管理需求,例如保护盈亏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资产配置功能上,使用期权除了能够实现传统的现货和期货工具的资产配置目的之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波动率交易的维度。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交易期权(的波动率)来对市场未来的风险进行定价。

股票期权市场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颇具规模,但绝对规模相比原来的股指期货市场仍较低。随着未来新品种的上市以及市场参与者对这个工具的逐步接受,相信股票期权会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在资产管理业务中。

中国证券报:从我国衍生品市场现状来看,你认为,商品期权在风险管理功能发挥上有何优势?

张嘉成:商品期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有着良好的流动性,以其为标的的期权品种同样也有较好的流动性,来满足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期权品种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做市商来提供,而做市商的做市服务则需要标的市场较好的流动性来支持。相比国际市场的商品期货品种,我国的商品期货品种流动性较好,螺纹钢、铁矿石、PTA等期货品种的成交合约数处在全球的前列,这对于营造一个流动性理想的期权市场是非常好的基础。

二是期权工具类似于保险,期权的买方相对期货而言使用更加简便,便于在金融产品上专业性不突出的产业链企业来使用。产业链企业是实体经营方面的专家,但在于金融产品方面大多数缺乏专业能力,在使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时存在一定的障碍。而期权工具可以类比为保险,购买保险这个概念对于产业链企业来说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在期货套期保值中经常遇到的保证金风险。

中国证券报:从市场建设角度出发,对于期权市场的完善和成熟,有何建议?

张嘉成:首先,建议挂牌更多的期权品种,尤其是标的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品种;其次,建议进一步完善期权品种的交易制度,帮助市场参与者更有效地利用这个工具;在市场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逐步放宽限仓、限购等对于投资者的限制;最后,建议加强对于市场培育的支持,尤其是对于产业链企业应用期权的支持。

(原标题:中国期权市场建设仍需从三方面完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