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马应龙转型强攻智能马桶领域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吴绵强 2016-02-02 08:12: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马应龙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盘中直播 我要咨询

1月29日,在持续震荡后,马应龙(600993.SH)报收于15.75元/股,上涨3.35%。涨幅的背后,这家百年老字号药业却仍未摆脱美国“吗啡门”事件的阴霾。

1月25日,马应龙被爆遭美国食药监局(FDA)点名。FDA公告指出,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马应龙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其英文说明中未列明药品中含有吗啡,目前已启动召回。次日,马应龙股价应声下跌9.54%。

马应龙承认了上述药品中含有吗啡成分,但坚称涉事产品符合中国国标,此次主要是在美国的产品召回,仅有少量,对中国市场及公司业绩没有影响。

2月1日上午,马应龙董秘办相关人士也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称,(此次事件)对公司其他产品没有太大影响,“我们这边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销售和质检部门参与。”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上述受美国FDA警示的药品只是马应龙七大主导产品之一。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医药行业时,这家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品牌药企,为了巩固其肛肠痔疮龙头企业的地位,也开始了战略调整,欲转型成为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

药品遭“水土不服”

来自美国FDA的警告信息犹如一颗定时“炸弹”,让马应龙陷入舆论的暴风眼。

1月25日,有媒体援引美国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媒体事务负责人的表述称,FDA在市场抽检中发现,来自中国马应龙药业集团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Licorice Coughing Liquid)药品成分中含有吗啡,“英文说明中未列明药品中含有吗啡。”

FDA认为,如果消费者吃了这种止咳糖浆,对吗啡过敏的人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FDA建议消费者:如果已买该糖浆,请不要服用。美方相关药业公司已通知召回该种药品。

来自美国权威药品监管机构的警示信息,当即引起国内消费者及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和担忧。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受到FDA警示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属于马应龙七大产品之一,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主治一般性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性咳嗽,并被列入国家基药目录。

针对这一药品争议,1月26日晚,马应龙公告承认,上述药品含有吗啡,“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每10ml中含复方樟脑酊1.8ml,每1000ml复方樟脑酊含50ml阿片酊,阿片酊中含有约1%的吗啡。”

据马应龙公告介绍,该公司生产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由美国迈思特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思特药业”)负责产品在美国登记备案并进口销售。2003年,迈思特药业向FDA登记备案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时名复方甘草合剂),并获批文。

马应龙询问迈思特药业后获知,近期美国FDA通知迈思特药业,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含有吗啡,并且吗啡没有出现在产品英文标签中,告知其吗啡属于严格管控范围,要求迈思特药业立即召回产品,“目前迈思特药业已经在 FDA网站上公布召回信息,通知下游客户实施召回。”

处于舆论风暴中的马应龙陷入了有口莫辩的尴尬境地。一些观点认为,上述药品的吗啡含量不会让人上瘾,止咳药物、感冒药、镇痛药中,很多都含有吗啡、可待因等成分。在生活中,因为服药而产生依赖性的案例非常罕见。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主营痔疮用药的马应龙,其生产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主要还是在国内销售,且营收和净利润均占比较小。

马应龙此次在对外界的《澄清公告》中就提及,复方甘草口服溶液2013年销售收入为3621.2万元,占公司当年营业总收入的2.26%,净利润88.5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0.47%;2014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销售收入为3239.95万元,占当年总营收的2%,净利润119.21万元,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0.59%。

相比之下,作为美国代理商,迈思特药业在2015年只向马应龙购买了7000瓶,大约占总金额的1.4万元人民币。

即使如此,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中,马应龙也没有提及吗啡成分。时代周报记者看到,马应龙在该药的主要成分、注意事项中,均未提及“吗啡”字样,仅在禁忌事项一栏中标明“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马应龙并不认为这种标示有任何问题,该产品说明书及包装文字均依据国家食药监局的相关规定以及官方下发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说明书印制。

诚然,目前国内药品监管部门,对于止咳糖浆类药品中“吗啡”成分的标示并无特别规定,国内目前已获准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生产批件的制药企业共有34 家,均应按官方要求执行。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同国家的药物监管体系不同,实际上马应龙没有研究透美国药品制度及法规,“中国制药企业在走出国门时,需要仔细研读相关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并对相关说明等进行调整,避免走弯路。”

此次美国FDA的监管警示,给马应龙敲响了药品海外风险警钟,而该事件是否会给马应龙其他产品未来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地区的销售带来负面影响,尚未可知。

“(此次事件)对我们其他产品其实没有太大影响,具体有相关部门在采取应对的措施,但是这个‘措施’,我手头上也没有相关的资料,也不好回复你。”马应龙董秘办人士陈小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转型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

创始于1582年的马应龙,系曾发端于河北定州的“定州眼药”,后更名为“定州马应龙眼药”。历经周折,马应龙南迁至武汉,介入肛肠疾病领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品牌历史,是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马应龙今日能够重生并走向资本市场,与中国宝安(000009.SZ)的投资分不开。1995年7月,中国宝安耗费1100万元受让了武汉国资持有的马应龙药业(原武汉第三制药厂)55%的股份,入主了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实施控股经营。2004年5月,马应龙成功上市。

截至最新的股权比例显示,目前大股东为中国宝安,持有马应龙29.27%的股权;二股东为武汉国资,持有5%的股权,其他则为自然人股东。马应龙旗下现拥有20余家子公司。

与其他“百年老字号”药企如九芝堂(000989.SZ)和同仁堂(600085.SH)大而全的产品结构不同的是,马应龙聚焦肛肠及下消化道领域,目前在这一产业深耕细作。

目前,马应龙已形成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痔疮栓、龙珠软膏、八宝眼霜等多个主导产品。据中康资讯最新市场调研数据表明,马应龙在痔疮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量的占有率达45%,远远高于其他痔疮药品的市场占有率。

不过,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直言,治痔类产品中,各类药品在疗效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价格参差不齐,马应龙痔疮类产品日均用药成本明显低于同类品种。

长江证券分析师指出,马应龙品牌形象厚重,产品覆盖率高,为治痔类细分市场龙头,“然而长期受制于限价政策,偏低的价格致使终端动力缺失,从而导致品牌溢价极低。”

相比其他“中华老字号”药企,马应龙的营收和净利润则显得“单薄”。2014年年报显示,马应龙营收达16.21亿元,其中,治痔类药品收入为5.38 亿元,马痔膏/栓是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2015 年第三季度,马应龙营业收入为12.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

据长江证券分析师介绍,马应龙公司近年来受 OTC 行业增速疲软的影响,加上自身医药商业业务战略性收缩,关停并转掉一些业绩相对较差的药店等,收入增速有所下滑。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马应龙传统主业为痔疮类疾病用药,经过多年发展,不断推出新品种与剂型,主导产品马应龙痔疮膏和麝香痔疮栓等市占率和渗透率较高。

作为肛肠疾病患者,除了药店购药自我治疗外,一部分病情较严重的病人有着极大的医院诊疗需求,从2007年起,马应龙即开始布局医疗服务行业,打造马应龙品牌肛肠连锁医院。

马应龙医院诊疗业务2009 -2014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8.24%,目前直接管理病床数超过1000 张,为全国直营规模最大。

2016年1月9日,马应龙连锁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通化市二道区人民医院就建立“通化二道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这是马应龙在全国布局的第10家连锁医院,也是马应龙与公立医院合作共建的第3家肛肠特色专科合作单位。

据中国肛肠协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9.10%,仍然以每年16%的幅度上升,其中痔疮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人数的87.25%。

正是因为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前马应龙在武汉、北京、南京和西安等地拥有多家医院,主要是通过自建和收购两种模式去扩张。

在2015年资本市场“互联网+”的浪潮下,马应龙也造起了概念。2015年8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马应龙在北京共同公布了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马应龙药业董事长陈平在会上表示,马应龙将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布局移动医疗,充分利用系列产品、连锁医院、零售药房、电商平台等资源,为用户提供重度闭合的健康垂直服务,力争转型成为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

马应龙副总经理、董秘夏有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马应龙战略构想是“在未来整体占领中国家庭的卫生间”。

夏有章称,占领的方式主要通过智能马桶,集成测体重、尿检、测体温、孕妇保健等,“卫生间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人们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景。”

然而时至今日,并未见马应龙在其公告中详细介绍上述智能马桶等产品的进展情况。马应龙董秘办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我们主要是从代理方面来切入这个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公告。”

上述人士指出,马应龙目前主要是做代理商,负责销售该智能马桶,“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我们有往(肛肠)健康方面逐步地拓展,比如开展APP应用,其他的则由公司互联网事业部拓展,目前我们未接到汇总资料。”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宝安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