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A股市场炒作基因测序概念已经多年,但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一直缺席这场盛宴。12月18日,华大基因发布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于创业板上市。
华大基因是目前华大控股旗下唯一拟上市实体,其前身为深圳华大基因医学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医学)。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披露,2012年至2013年间,华大控股原子公司华大医学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重组,将华大控股下属的与临床应用、科研以及临床应用所需的测序仪和配套试剂等生产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股权纳入华大医学体系内。
本次发行不低于40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17.32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云服务生态系统建设、医学检验解决方案平台升级、精准医学服务平台升级、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建设以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此前外界对华大基因的营利能力有种种猜测与质疑,在招股书中,华大基因首次对外公布了其财务状况。从合并利润表来看,201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爆发增长,增长率为31.78%,但由于主要供应商之一的Illumina Inc.于2014年7月提高了试剂和耗材的价格,导致主营业务成本在2014年度增长过快,使得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下滑至7.59%。
公司近三年来的净利润额均为正数,但按照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计算出的利润率来看,除了2015年上半年的利润率达12%之外,其他三个财务年度的利润率在2%左右,2013年度甚至为0.6%。长城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彭学龄告诉《财经》记者:“基因测序行业应重点关注营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华大基因的毛利润率在50%左右,位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传统医疗方案针对个体的治疗存在局限性,精准医疗借助可监测的遗传和环境信息,提供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而精准医疗的入口,正是基因测序,通过从个体血液或者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序列,进行疾病筛查和诊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和增长空间。行业分析认为,此次华大基因如顺利登陆A股市场,有望把基因测序行业带上风口。
基因测序全产业链由上游的测序技术和测序仪器、试剂的研发,中游的测序服务和下游的数据分析共同组成。由于国内厂商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目前上游的技术研发主要被欧美供应商垄断,中下游主要是华大基因、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基因测序机构领跑,它们面向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受检者等提供医疗或非医疗领域的服务。华大基因同时也积极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在2013年初完成了对美国基因测序仪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收购,并推出了BGISEQ-1000二代基因测序仪。
目前第二代测序技术是主流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精度高、低成本的特点,测序服务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有无创产前诊断(NIPT)、肿瘤诊断与治疗、遗传病风险评估等。按照每年1000万例(2014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687万人)、单价2000元计算,中国大陆的NIPT市场容量可达每年200亿元。目前,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肿瘤诊断治疗,是基因测序技术更有应用前景的市场。北京中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冯经理[R1] [R2] 告诉《财经》记者,“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中,NIPT只是基因检测领域中很小的一部分;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现在逐年快速增长,应用基因检测实现疾病快速诊断和靶向治疗,未来的市场不可限量”。
然而,理论是一回事,市场应用往往还要跋涉很长的路。目前基因检测诊断用于单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遗传性疾病有较高准确率,但这类疾病相对罕见。诸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阿茨海默症等多发疾病,其病因往往与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而且也受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这些疾病虽然也表现出家族遗传性,但很难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其发病的原因,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遗传学系教授詹姆斯·埃文斯(James P. Evans)就曾指出,当前的知识不足以根据基因信息预测疾病风险。即便今后有足够的知识,可以从遗传学分析推导疾病风险,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存疑,因为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
此前,基因测序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也是一波三折。2014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和国家卫计委叫停了基因测序相关的临床服务;随着基因检测产品市场的逐步规范,2014年CFDA批准了华大基因和达安基因的NIPT产品上市;2014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发布第一批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单位,并公布了肿瘤领域第二代基因测序试点单位,基因测序相关政策利好频现。
华大基因目前的主营业务收入中,生育健康类服务和基础科研类服务占销售额的70%以上,前者的占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2年的11.6%上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42.98%。
华大基因目前已取得了CFDA的认证,产前筛查与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等业务的试点资格。彭学龄表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中,相关牌照和资格的获取是关键;华大基因在行业的布局较早,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上都有先进优势。华大基因拟上市,将吸引资本市场对基因测序行业和精准医疗概念的关注,这对相关概念股以及向上下游延伸的产业是一个利好”。
在主营业务之外,华大基因也在积极布局生物科技大数据领域,其股东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生物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参与了华大基因生物云平台的建设;2015年10月,华大基因与阿里云、英特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联手启动精准医疗开放云平台的共建工作。
同时,华大基因也在利用创业孵化项目布局基因生态系统,2015年9月,国内首个生命科学创业孵化器蓝色彩虹发布了第一期八个华大基因内部孵化项目,项目将得到华大基因科研力量、仪器设备、大数据、行业专家、产业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与国家基因库的支撑。蓝色彩虹CEO刘靓告诉《财经》记者,“未来的计划是每六个月孵化一期,每期选取8-10个项目,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全面产业化。例如与万科合作打造循环经济试点,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建立中国自己的蔬菜种子平台,利用基因技术打造个性化的护肤品等等”。在这里,可能生发出华大基因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