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在积极地把眼光投向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好的项目来进行投资、并购,引进到中国;同时,我们希望在未来把自己的产品更多地销售到全世界。”昆药集团(600422)新任总裁戴晓畅博士在题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昆药集团国际化发展之路》的演讲中说。
业绩稳健增长
11月13日下午,上交所“我是股东”活动走进昆药集团,本次活动在昆药集团总部举行。中小投资者首先参观了公司历史文化展示厅,了解公司的发展史、产品以及获得的各种奖项。随后,进入座谈环节。
昆药集团董事长袁平东在致辞中介绍说,昆药集团“昆明”牌、“络泰”牌及子公司昆明中药厂的“云昆牌”三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是云南省第一家同时拥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发展至今,昆药集团已经形成了集天然药物研发、生产、销售、商业批发和外贸于一体,以天然植物药为主,涵盖中药、化药、医药流通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团。
昆药集团2000年上市,控股股东为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华立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受让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09年,经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华立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方医药”)。目前,公司控股股东为华方医药,实际控制人是汪力成。络泰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络泰血塞通软胶囊及天眩清天麻素注射液是昆药集团三大主营产品。
2012年至2014年,昆药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30.16亿元、35.84亿元、4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1%、18.84%、14.96%;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2.32亿元、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8%、27.44%、26.17%。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3.25亿元,同比增长8.91%;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58.76%。
国际化加码
今年9月,戴晓畅博士被聘为昆药集团总裁,其11月13日做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昆药集团国际化发展之路》的演讲。在演讲中,昆药集团战略定位为:聚焦心脑血管,专注慢病领域的国际化药品提供商。
“我们现在在积极的把眼光投向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好的项目来进行投资、并购,引进到中国;同时,我们希望在未来把自己的产品更多地销售到全世界。”戴晓畅说,“具体来说,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我们目前在心脑血管类、神经类方面的产品,是我们的基础,围绕这些基础,构建我们未来的产品线;第二个,我们有很强的植物化学的背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努力在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新的技术平台,引进新的品种;第三个,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互联网的主要驱动力量,我们希望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让我们的药学服务和医学服务更好的走进所有患者,同时为医生、药店药师、护理人员等提供帮助。”
“昆药集团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戴总本人也有海外学历和工作的经历,这算不算是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做到怎样才算实现国际化?”对于这一提问,戴晓畅回答说:“我算国际化进程中小小的一个,因为昆药的国际化开展的很早,从蒿甲醚跟诺华的合作开始,到92年跟美国爱华克斯公司成立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这样的合资企业,以及公司在东南亚、在非洲市场的拓展,在海外的投资建厂,都是国际化进程的一部分。”据悉,戴晓畅1998年9月从美国史克利浦斯研究中心 (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1998年11月至1999年12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生物系JohnN.Ablelson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1月至今,任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昆药集团子公司)总经理。
“昆药一直在国际化的路上,为什么我们还要提 ‘要做国际化的药品提供商’?我们希望在未来,昆药的产品取得国际专利,走到欧美市场去;我们期望我们创新药研发出来以后,能卖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去。”袁平东说。
青蒿素能治癌症?
“今年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获奖的产品叫青蒿素,但青蒿素不是药,真正成药的是青蒿素的一个衍生物叫蒿甲醚,昆药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青蒿素产业化的公司,不仅第一个实现产业化,而且由于这个产品的推出,奠定了今天全世界疟疾治疗的标准疗法。在这之后,昆药又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包括血塞通系列、天麻素系列,沿着过去中药这种文化来梳理、来提炼,利用现代药物化学的知识产生了今天昆药的一些主流品种。”戴晓畅说。
“青蒿素能否治疗癌症?”有投资者这样问。
“青蒿素可以治疗癌症是有研究报道的,有科学的依据,目前青蒿素作为药品治疗癌症的适应症还没有被批准。”戴晓畅说。
“我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袁平东补充道。
“我们还是很看好昆药集团的。”银河证券研究部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李平祝说,在行业整体增速降低的大环境下,昆药集团的业绩增速是很快的,在医药股中是稀缺的,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公司的变化也是很大的,戴晓畅是非常资深的专家,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人事变动伴随大股东的大比例增持,管理层和股东是很有信心的;再者,公司也在积极转型,包括互联网医疗等,估值水平在行业内也是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