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去年成飞集团和沈飞集团因成飞集成增发购买资产方案告败而未完成资产证券化。但作为军工改革的先头兵,中航工业集团第一轮资产证券化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因而海通证券方面推测,沈飞集团、成飞集团的资产证券化有望在未来2年内完成。
中航系重组王者归来。
8月19日,停牌两周的中航系旗下五家上市公司同时复牌,并宣称将联合出资不超过49.89亿元,共同增资成飞集团和沈飞集团。
对此,招商证券方面分析认为,本次增资是中航工业各航空业务及产业投资板块协同聚力,共同大力推动防务航空装备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防务航空行业资产证券化运作开始的新征程。
此番参与增资的中航系上市公司方面均对外表示,通过增资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两大防务航空装备主要企业,在提高防务航空装备能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预期能够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此之前,去年成飞集团和沈飞集团因成飞集成增发购买资产方案告败而未完成资产证券化。但作为军工改革的先头兵,中航工业集团第一轮资产证券化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因而海通证券方面推测,沈飞集团、成飞集团的资产证券化有望在未来2年内完成。
加码防务装备
根据中航系各企业公告信息显示,此次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向中航资本(600705.SH)、中航科工(2357.HK)、中航电子(600372.SH)、中航飞机(000768.SZ)和中航机电(002013.SZ)五家企业共融资不超过49.89亿元。其中,中航资本、中航科工分别占19.06亿元,中航电子占5.39亿元,中航飞机和中航机电则分别占4.41亿元和1.96亿元。
这也是沈飞和成飞去年试图通过借壳成飞集成资产证券化失败后,第二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此次虽然不是直接通过资产注入进入二级市场,但通过五家上市公司注资获得资金,相当于沈飞、成飞两大集团变相通过上市公司进行融资。
去年1月24日,成飞集成因重大事项停牌,并在5月19日披露了一份“蛇吞象”式的重组方案。公司拟以16.6元/股的价格,发行9.55亿股,用于收购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和洪都科技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高达158.47亿元。同时,公司还拟向中航工业、华融公司等10家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2.82亿元。
之后,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也一路飙升,涨幅高达300%以上。但到去年底,此份备受期待和关注的收购案却以流产而告终。彼时,国防科工局认为“按照该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 而在重组告吹后,成飞集成复牌后曾连续三个跌停。
如今资本化重启,招商证券方面指出,此次增资属于关联交易,参与方中航科工代表中航工业港股上市平台,中航资本是中航工业产融结合与资本运作平台,而中航电子、中航飞机和中航机电与沈飞成飞业务密切相关,后续各方只需获得上市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无需进行国资委和国防科工局审批,因而增资顺利完成是大概率事件。
此前,成飞集成拟通过增发股份吸收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并实现配套融资,但后来遭到国防科工局的否决,沈飞和成飞两大集团错失资本市场“输血”良机。
中航系在其公告中指出,目前我国防务航空装备行业迎来历史发展机遇,防务航空装备行业作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典型的高投入、长周期和高收益资本特性,需要较大的资本进行长期投入。
公开资料显示,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是国防主力战斗机的研制基地和我国歼击机的整机制造单位。沈飞集团主要产品为歼11B、歼15以及正在研制的歼31等,成飞集团主要产品则为枭龙、歼10系列以及正在研制的歼20等。其中,歼20和歼31属我国未来最精锐航空主力战机的代表。
作为战斗机而言,四代战机研制费用极高,美国研制F22和F35的经费都是动辄数百亿美元的天价,没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很难持续。此前新华军网研究就曾指出,歼31系航空企业自主投资研发产品,而非军方立项产品,试飞两年后高调亮相航展,意在国际军工贸易市场。
招商证券方面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将面临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周边环境,国家将日益重视防务航空装备的研制生产、主力战机将定型并批量生产,并迎来换装高峰期。“战略空军装备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此次投资可为上市公司带来很好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科工的参与也显示出中航工业在资本运作方面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军工企业研发生产必须要考虑投入和产出,而航空工业不可能只靠国内的内需,若不能有效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则不可能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资产证券化逐步深入
在市场人士看来,五大上市公司投资成飞、沈飞两大集团的价值绝不仅在于航空防务装备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而在于中航工业集团将坚持推进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溢价收益。
公开财务指标显示:2014年末沈飞集团总资产约为155.2亿元,净资产56亿元。集团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121.6亿元,利润总额约为4.6亿元。成飞集团总资产则约为188.8亿元,净资产58.7亿元,2014年营业收入约为115.2亿元,而利润总额约为4.6亿元。
海通证券方面指出,若以中航系旗下的中航飞机为参照,该公司营收212亿元,对应市值约1100亿元,成飞集团和沈飞集团营业收入约为中航飞机的一半多。按PS估值,粗略估计其上市后各自对应市值在600亿元。
根据本次公告信息,此番增资的价格将根据以2015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经机构评估确认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的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净资产评估值确定。
“此次增资相当于PE投资,未来随着资产证券化将有极大受益。相关公司将按照其增资规模决定其受益程度。”海通证券分析称。
对于去年成飞集成重组方案遭国防科工局否决而夭折一事,各机构普遍认为并不影响中航防务装备板块在资产证券化方案上继续探索。
中航工业集团是军工改革推进最快的企业,目前资产证券化率60%,。按照该公司的目标,其首轮重组是实现旗下资产按照各自业务板块进行专业化整合,形成专业资本平台后将资产证券化达到80%。随后将推进科研院所改制上市,实现第二轮将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最后实现集体整体上市。
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曾表示,虽然有中央财政、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对于打造能与西方军工巨头竞争的跨国企业集团目标来说,这些渠道依然有限。“军工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后,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凭借装备采购‘指挥棒’以及控股或相对控股的股东地位对其进行监管。也可以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公司章程进行约束,国资委、科工局、总装等行业监管部门可派人进入董事会并对管理层任职资格等提出基本要求。”
中银国际一位分析师称,大力推动军工资产证券化,不仅可拓宽融资渠道,还可促进军工资产资源优化配置。“中航资本作为中航工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平台,也面临重大机遇,有望在未来兑现可观收益。”
事实上,中航机电首家以资管方式实施的核心央企员工持股计划已于今年7月17日获国资委批复同意。这也是第一例获得国资委改革局通过、具备改革导向性意义的核心央企员工持股方案。而在8月6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非公开发行方案已获证监会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