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百货)与沪上私募大佬崔军之间的“资本故事”似乎已经逐渐明朗。
根据新华百货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议案》,由于该方案涉及关联交易,关联股东物美控股集团、上海宝银及上海兆赢均回避表决,尽管如此,81.70%的同意票仍表明了大多数中小股东的意愿。
若上述定增方案实施完毕后,物美控股集团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26.91%增至39.59%,进一步拉开了与崔军的差距,控股权得以夯实。而崔军方面则由于在上海宝银官网上披露《公开信》内容涉嫌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对于此事,崔军仍坚持认为,公开信中涉及的内容只是公司提出的一个方案,具体能不能实施还不知道,“尽管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但应该不是信披违规”。
且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宝银官网上的《公开信》已经被撤掉,崔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证监会对信披要求很严格,“虽然我们认为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上海宝银没有必要这么做”。
尽管如此,崔军还是完美实现了其“可进可退”的方案,至少从账面上来算,从首次举牌至今半年不到的时间,已经浮盈超60%。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这次新华百货的局面,大股东通过定增方案已经占领了先机,崔军通过公开信的方式也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更多眼球,进一步刺激股价,在这笔投资上,崔军已经受益颇丰。
物美死守控股权
近期,新华百货《201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尽管上海宝银对增发方案某些地方不满,但最终还是得到通过。
崔军在短短半个月内两次举牌新华百货,一度跃升为第二大股东。且在后来新华百货发布的定增方案中,参与新华百货定向增发,这一系列的举动让市场一度以为新华百货与崔军之间二者由“腥风血雨”已经转变为“温风拂面”。
而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一封《公开信》将二者之间的矛盾公开化,而崔军旗下的宝银也因此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新华百货与崔军也由于这一封《公开信》的披露而彻底撕破脸皮。
在新华百货看来董事会从未与上海宝银就《公开信》中提到的公司与上海宝银共同成立私募基金、收购保险公司、承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发行公募基金和改选董事会等相关事项进行过沟通,亦未达成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一致意见。《公开信》中相关议案所提内容目前与公司的业务没有关联性。
同时,新华百货董事会认为,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零售主业的发展并严格规范运作,上海宝银提出的若干发展设想,包括相关投资方案及连续高比例转增股本等事项,“缺少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且面临的相关风险较大,公司不宜采纳”。
按照已经通过的定增方案,崔军旗下上海宝银及上海兆赢拟合计认购新华百货560万股,由此持股总数将达到2816.32万股。剩余90%的定增股份则由物美控股集团包揽,物美控股集团拟出资9.01亿元认购5103万股。定增方案实施完毕后,物美控股集团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26.91%增至39.59%,由此进一步拉开了与崔军的差距,控股权得以夯实。
崔军收益率超60%
5年来数次“突袭董事会”,先后针对赛马实业、华北高速、招商银行、中百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发起“争夺控制权”的沪上私募大佬崔军这次好像并不能如愿。
崔军此前曾公开对媒体分析,此前突击的上市公司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公司国企性质等诸多原因,而这一次举牌新华百货不仅有实质性的举牌动作,更由于新华百货的民营性质,比较容易操作。
然而事实显然并没有崔军想象得那么容易。上海宝银以行使股东权的名义于6月2日发布的《公开信》,也因涉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后,已经不见了踪影。
股权方面物美控股集团又处于绝对地位,继续对峙下去将耗费不少资金,回查公告显示,在4月14日对新华百货完成了首次举牌后,崔军通过上海宝银和上海兆赢股权投资两家公司旗下基金总计持有新华百货1132.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191%,首次达到总股本的5%,此时买入新华百货的交易价格区间为15.18元/股至18.12元/股;此后的10个交易日内通过旗下基金迅速将持股比例提高到10%,跃升为新华百货第二大股东。
按照《证券日报》记者粗略计算,崔军拥有新华百货2256.32万股的成本为近3.99亿元,若以新华百货昨日收盘价29.29元/股计算,崔军通过两次举牌新华百货收益率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