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上海医药(601607)发布2025年三季报。根据财报显示,上海医药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2150.72亿元,同比上升2.6%,归母净利润51.47亿元,同比上升26.96%。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734.79亿元,同比上升4.65%,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88亿元,同比下降38.13%。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其中,毛利率10.42%,同比减5.72%,净利率2.78%,同比增16.15%,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146.02亿元,三费占营收比6.79%,同比减3.64%,每股净资产20.44元,同比增6.8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63元,同比减15.65%,每股收益1.39元,同比增27.52%

财务报表中对有大幅变动的财务项目的原因说明如下:- 衍生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93.87%,原因:远期外汇合同资产公允价值减少。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变动幅度为-36.49%,原因: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减少。
- 生产性生物资产变动幅度为-96.54%,原因:计提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增加。
- 无形资产变动幅度为59.12%,原因:本报告期因企业合并带入无形资产增加。
- 衍生金融负债变动幅度为585.6%,原因:远期外汇合同负债公允价值增加。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变动幅度为363.5%,原因: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
- 长期借款变动幅度为-50.54%,原因: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
- 长期应付款变动幅度为-100.0%,原因:长期应付往来款减少。
- 长期应付职工薪酬变动幅度为56.37%,原因:应付辞退福利增加。
- 递延所得税负债变动幅度为134.74%,原因:企业合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 其他收益变动幅度为30.28%,原因:获得的政府补助增加。
- 投资收益变动幅度为881.11%,原因:视同处置合营企业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
- 信用减值损失变动幅度为-44.56%,原因: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 资产减值损失变动幅度为-1119.12%,原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增加。
- 营业外收入变动幅度为115.09%,原因:收到的补偿款增加。
- 营业外支出变动幅度为91.52%,原因:赔偿支出增加。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320.77%,原因:投资支付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现金增加。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504.78%,原因: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增加。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 业务评价:公司去年的ROIC为6.1%,历来资本回报率一般。去年的净利率为2.13%,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高。从历史年报数据统计来看,公司近10年来中位数ROIC为7.6%,中位投资回报较弱,其中最惨年份2023年的ROIC为5.9%,投资回报一般。公司历史上的财报相对一般,公司上市来已有年报31份,亏损年份1次,需要仔细研究下有无特殊原因。
- 商业模式: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营销驱动。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 建议关注公司现金流状况(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54.1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6.4%)
- 建议关注公司债务状况(有息资产负债率已达22.19%)
- 建议关注公司应收账款状况(应收账款/利润已达1950.19%)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在60.12亿元,每股收益均值在1.62元。

持有上海医药最多的基金为工银创新动力股票,目前规模为23.85亿元,最新净值1.27(10月31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7%,近一年上涨10.35%。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杨鑫鑫。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公司研发如何进一步升效率,体系优化成效如何?
答:目前,公司正致力于夯实研发基础、构建创新生态,以推动研发效能的全面提升。公司围绕重点治疗领域,不断加快研发技术平台的建设步伐,包括大分子早期研究平台、小分子多肽平台及转化评价等技术平台,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此外,公司在扩充研发管线的同时,持续进行优化工作。目前,我们拥有56项在研管线,其中创新管线44项,且已有一项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在提升研发效率方面,公司研发团队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多维布局,在立项调研、管线推进、分子结构设计等各个环节上,有效提升推进速度。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