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中国中药(00570.HK)2025年中期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30 08:04: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中药(00570.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2025年上半年,中医药行业依政策导向深耕提质,循规范路径聚力进阶。本集团应势而上、守正拓新,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立足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大健康五大业务板块,以稳固产业布局为基础,以资源整合和改革转型为手段,以提质增效和协同创新为动力,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率。
      一、坚定五大业务发展战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中药材生产及经营
      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国家经济和民生具有战略性影响。中药材多为自然生长、季节性采集,且道地药材的产地具有显着的地域性,价格和产量易受自然条件、经济环境及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中药材价格经历显着上涨,虽自2024年7月中旬起,重点中药材价格指数逐步回落,但整体市场仍处于高位震荡区间。在此背景下,本集团战略性退出高风险、低毛利业务,推行精细化成本控制方案,以应对市场挑战,提升发展韧性。
      为实现中药材供需平衡、供应保障及战略储备管理目标,打通在地、在途、在库全链路库存数据,本集团于2025年年初启动中药材库存管理体系建设。目前项目稳步推进,将逐步实现库存数据可视化呈现与标准化管理,为打造中药材库存全局管理新模式筑牢数字化与制度化的双根基。报告期内,本集团深入开展中药材产地和市场调研,持续强化价格监测与趋势预判机制,构建以中药材行情趋势分析为依据、工业需求保供为支撑的战略储备模式,加强稳定工业原料质量与成本、不断增强供应链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集团持续扩大发展需要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基地建设。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全国22省(区、市)累计参与共建中药材生产基地162个,共涉及109个中药材品种,基地面积逾45.9万亩,其中95个品种上线中药质量追溯系统;累计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4个,面积2,347.5亩,涉及22个重点中药材品种。报告期内,新增鱼腥草通过GAP符合性检测,累计共24个品种通过GAP符合性检查。本集团依托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技术服务平台,以‘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系统’与‘中药工业生产质量追溯系统’为核心,成功打造‘种子种苗-中药材生产-工业加工-销售’全链条质量追溯闭环。
      (二)中药饮片
      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深化中药饮片板块区域布局优势,加强存量客户合作深度,并持续深耕医疗终端市场,新开发医疗终端客户超400家次。与此同时,持续释放中药饮片特色业务竞争实力,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贵州五地确立区域领先地位,加快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本集团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特色业务持续增量扩面,有效带动中药饮片上量,医疗终端销售收入实现较大增长。报告期内,医疗饮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3%;完成代煎、代配处方383万张,合计生产2,848万剂,同比增长约15%。同时,本集团积极调整销售策略,通过毒性饮片与野保类饮片销售,不断挖掘新品种与新客户,持续加强市场拓展与产品结构优化。
      2025年4月起,由山东省医疗保障局牵头组织的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已在各省(区、市)分批启动并稳步执行。本次集采共纳入黄芪、党参等45个临床常用品种,对供应公立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设定了明确的数量、价格和质量标准,强调‘优质优价’。参与企业须达到更为严格的质量门槛,方具备竞标资格。本集团共13家子公司、45个品种、84个品规成功中选。集采品种的价格下调,短期内将给本集团中药饮片业务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有利于提升品牌效益、提高行业影响力。本集团将做好生产与备货计划,持续向市场提供规范化、规模化、全程质量可追溯的中药饮片。
      (三)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医保改革的关键一环。自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公告》首次公布以来,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工作迈入规范化新阶段。2024年3月,京津冀‘3+N’联盟由天津医保局牵头,覆盖江苏、河南、贵州等地;2024年4月,甘肃省启动第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药配方颗粒专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纳入中药配方颗粒集采的22个省(区、市)已全面执行集采。
      报告期内,受集采降价、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本集团中药配方颗粒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阶段性下降。集采对中药配方颗粒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提升生产工艺、加强质量管控并完善溯源体系建设。在行业变革调整周期,本集团整合关键资源,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持续探索集采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营销拓展方面,本集团持续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通过药学特性分析、药效优势证据积累及替代方案推广等途径,构建证据链体系,提升医生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稳步推进综合性医院开发工作,不断提高终端覆盖率,增强客户黏性。
      成本管控方面,本集团一方面优化生产工艺与提取流程,对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工艺革新以提升药材利用率,并推进提取工序标准化改造以降低生产损耗;另一方面,深化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应用,部署自动化生产线与供应链智能优化系统,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提升生产效率,提高集采订单的响应能力。
      (四)中成药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深化产销协同,推进市场整合,聚焦中成药核心品种,持续推动业态的健康发展。
      处方药业务端,本集团以提升终端纯销为核心目标,以拓展等级终端覆盖为重点,精耕细作核心终端。‘一人一院一标杆’项目持续发挥成效。报告期内,新开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逾1,750家次,进一步深化市场渗透。仙灵骨葆和颈舒颗粒在骨科领域市场地位持续提升;润燥止痒胶囊在皮肤科领域的领先优势得以巩固。仙灵骨葆、金叶败毒颗粒等重点品种销售金额过亿人民币,同比实现正向增长。
      OTC业务端,受门诊统筹、医保政策调整及线上渠道分流等因素影响,实体药店零售市场增长空间收窄,全国连锁药店普遍面临经营压力。在此背景下,本集团相关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面对挑战,本集团积极应对,开展线上业务布局,在品牌宣传、品种挖掘和新零售模式上突围发力,完成多个核心电商平台的系统对接工作。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全国连锁客户布局,集中资源强化核心连锁合作。鼻炎康片、玉屏风颗粒、虫草清肺胶囊、腰肾膏在‘10+200’连锁目录覆盖比率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深入研究疾病治疗与品种发展关系,积极推动核心产品进入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用药指南和专家共识。共计完成47项指南、共识、教材的准入工作,持续完善产品在所属领域的高级别证据,加速临床研究及成果转化。
      (五)中医药大健康
      本集团紧抓国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稳步探索创新业务发展新模式。
      中药大健康产品端,对现有产品体系进行重新规划,以特色品种、精品饮片及药食同源品种为核心,并同步推进营销渠道资源的拓展与整合。国医馆端,本集团坚持以中医药产品和技术为核心,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中医健康服务。报告期内,门诊累计接诊患者约7.4万人次;引进‘不良体态矫正’康复项目,持续推进业务类别的迭代升级。

业务展望:

二、科技赋能创新链,引领中药新未来
      本集团坚定科技创新引领,夯实科研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持续开展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新增广东省中药饮片(冯了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为本集团在中药饮片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核心技术与质量保障。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拥有省级及以上政府认定实验室和技术平台52个,涵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多个业态,将持续为本集团产业链科技化提供强劲动力。
      本集团科研水平行业先进,创新成果屡获权威认可。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参与的‘清达颗粒防治高血压的循证评价及效应机制’项目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参与的‘不同入药部位中药材全链条质量提升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
      中药材资源研究持续推进,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淫羊藿国际标准提案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目前处于国际标准草案(DraftInternationalStandard)阶段。
      中药饮片研究创新成果不断,标准研究有序推进。国药集团北京华邈药业有限公司‘高品质酸枣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其参与起草的酸枣仁、炒酸枣仁和小茴香3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于2025年4月获国家药典委员会公示。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保持引领。报告期内,国家药典委员会新发布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26个,由本集团完成研究18个,占比约69%。截至2025年8月6日,国家药典委员会累计已发布九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共覆盖品种369个,其中由本集团完成研究211个,占比约57%。
      中成药研发取得新突破。报告期内本集团1.1类中药创新药郁枢达片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注册上市申请受理。与此同时,本集团持续推进优势品种二次开发及已上市品种的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报告期内,开展玉屏风颗粒、金叶败毒颗粒循证医学研究3项,通过多维度评价、医学策略分析和科研项目规划,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与科技含量,为产品发展赋能。
      三、深化现代治理改革,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优化治理结构与风险管控,提升科学决策新效能
      报告期内,本公司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成员完成调整。新获委任的董事在公司治理、组织人事、财务审计及医药投资等关键领域具备资深背景,为董事会注入新的力量。本集团持续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重要事项权责清单,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更加清晰,实现协调运转,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与战略执行能力。
      本集团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将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理念深植企业战略基因,在ESG治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筑牢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2025年度获得中诚信绿金国际A级等级认定。
      本集团强化内部管控与风险防范,通过推行‘战略+运营’模式,强化总部统筹与经营策略指导,提升管理穿透力;同时深化‘年度重大风险研判+季度动态监测’防控机制建设,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强化事前识别,推动潜在重大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二)打造中医药特色人才体系,激活创新发展动能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中药特色人才发展体系。迭代更新‘准将计划’培养方案,持续完善‘五行名方’人才发展体系,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项目,持续提升优秀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认证内训师达587人,较2024年末增长约8.1%。
      本集团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人,大国工匠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副首席科学家1人,国药集团四类以上科技人才100人,其中领军人才5人、学科(领域)带头人16人,毕业于高水平院校的人才约占6%,较2024年末提升约1%,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较2024年末提升约19.4%,荣获前程无忧‘2025杰出雇主’品牌奖项。
      (三)筑牢安全生产根基,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承诺
      本集团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与节能环保专项行动,实施全流程动态管控。安全生产方面,持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对旗下各子公司开展27次监督检查,并根据发现隐患,开展积极整改。报告期内,累计开展机械操作、消防应急、危化品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及用电安全等专项培训784场次,参训30,428人次。
      节能环保方面,本集团围绕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等5大方向部署工作,确保年度计划有效实施。同时,围绕环保知识普及、废水处理、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开展节能环保内部培训96次,持续深化节能环保专业技术积累与应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药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