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中无人机(688297)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14:27: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无人机(68829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

    公司是专注于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成体系、多场景、全寿命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7)。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飞机制造行业(分类代码:C3741)。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标准,公司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2航空装备产业”之“2.2.1航空器装备制造业”。

    (二)行业发展情况

    1.军用无人机行业发展阶段

    近年来,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形势下,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需求大幅提升,再加上不断爆发的安全问题、领土争端,装备无人机成为了以较低成本增强自身国防实力的有效手段,导致全球军用无人机需求不断扩大。蒂尔集团在《世界军用无人机系统市场2024/2025年概况与预测》中称未来十年全球在军用无人机方面的研发和采购开支预计将从2025年的149亿美元增至2034年的286亿美元。根据恒策咨询的统计及预测,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7%(2024-2030年)。目前,军用无人机行业处于成熟应用与技术深化阶段。如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其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本国军事力量,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这些国家的军用大型无人机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智能化,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侦察、监视、打击等多种任务,并且在隐身技术和数据链路安全方面开展探索和发展。我国军用无人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同时在国内军事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军用无人机系统发展势头迅猛,加强多用途能力和作战效能,已经进入创新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2.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民用化进程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自2023年的1174.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09.2亿元,同比增长20%。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预计2025年达到1691亿元,预计增长率约20%。未来,无人机企业有望围绕用户实际要求,由销售整机转向提供数据、行业解决方案和精准化运营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从产业链中游向下游的延伸,提升溢价能力。

    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用途主要是“运输载荷”和“充当信息采集和传输节点”。对于运输载荷应用,可以是运输人、物资、设备如农药喷洒设备;对于充当信息采集和传输节点,可以挂载任务载荷如摄像头、激光雷达、光电吊舱、紫外设备采集数据,也可以做空中基站转发信号。民用无人机的市场应用,正是基于其作用而来,目前主要分为消费级市场和工业级市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十分成熟,上下游产业链条分工细致明确,竞争激烈。而主要工业级应用市场正发力,爆发增长在即。相较于消费级无人机单一的应用场景,工业级无人机因为具有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可靠性高、功能多样化等特点,所以随着近年来应用的快速推广,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其正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很多领域作为生产力工具发挥着重要、甚至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工业级无人机主要应用市场是农林植保、电力巡检、测绘、安防等领域,这几类应用的市场规模占比已超过70%,其中,用于工业应用的无人机市场份额占比还在逐年上升。

    国家对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也对未来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无人机产业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产业载体。随着《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政策文件的发布,以及地方政府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民用无人机不仅加速了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还在应急救援、气象探测、人工影响天气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渗透,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无人机系统的场景研究、市场开发、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售后保障、运营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汇聚了无人机产业的优质资源,持续加强航空技术前沿探索能力、复杂航空系统集成开发能力、高效供应链整合能力、一体化综合保障能力的建设,培育高端航空装备主集成商的技术优势和引领能力。

    1.无人机系统

    公司主要产品为翼龙系列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平台、地面站、任务载荷及综合保障系统组成。公司聚焦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以拓展市场应用为基础,实现产品谱系化发展,目前产品已发展了翼龙-1、翼龙-1D、翼龙-1E、翼龙-1G、翼龙-2、翼龙-2D、翼龙-2H、翼龙-2HA、翼龙-6、翼龙-X等无人机平台,实现了从10公斤级到6吨级量级的全覆盖,形成了“高中低”搭配,“大中小”融合,全场景谱系化的产品布局,具备全自主多种控制模式、多种侦察手段、多种载荷武器集成,具备全面灵活的支持保障能力,可实现精确侦察与打击。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已在国内国外多个用户、多种场景得到大量实践应用。

    2.无人机技术服务

    公司持续深耕无人机技术服务市场,为客户的应用需求提供专业飞行服务。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气象探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并提供各种载荷验证的试验飞行服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大气象、大应急、大安全等领域应用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填补国内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的空白,为国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提供全新解决方案。2025年,公司陆续完成了日喀则地震灾情应急侦察、台风“蝴蝶”气象探测、东北冷涡观测、三江源人工增雨等作业,圆满完成了“应急使命·2025”演习、湖北省应急通信演练等任务,在地质类、气象类灾害,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探测等多种场景中发挥作用,成功实施通讯接力、人工降雨、抵近观察等作业,实现服务民生福祉的宗旨,在践行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经营模式

    公司已建立成熟、完善的市场开发、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生产交付和服务保障体系。

    1.在市场开发方面,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为用户提供全寿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的销售策略,持续拓展国内外市场,构建敏捷的市场洞察能力、从线索到合同的快速转化能力和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销售按照市场分为军贸市场销售和国内市场销售。其中军贸业务方面,公司与依法取得军品出口经营权、并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从事军品出口经营活动的军贸公司根据各自业务定位开拓市场。国内业务方面,由公司自主负责市场开拓并进行翼龙系列无人机系统产品及相关服务的销售。

    2.在设计研发方面,公司已建立了高效的研发体系,拥有无人机行业国家级领军人物领衔的研发团队、创新的联合研发模式,具备敏捷研发和产品能力快速迭代能力;聚焦无人机系统新技术、新应用、新发展方向,创新平台基础技术研发;瞄准载荷多样化、动力远程化,不断提升平台能力,实现翼龙无人机谱系化和系列化发展。

    3.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注重基于产品技术的供应商协同,形成了稳定可控、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公司持续提升匹配大批量交付需求的敏捷化批产能力,加强供应链总体策划,构建流程驱动、体系支撑的集成供应链体系,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应对采购需求多变的敏捷反应能力,优化采购计划体系,加快采购业务域信息化建设,加强采购早期协同和采购策略研究,持续推进竞争性采购,提升供应链健壮性,无人机产业基地能力布局基本完成,实现对供应链能力提升的有力支撑。

    4.在生产交付方面,公司作为无人机系统总体单位,聚合产业链资源,重点强化无人机系统的总装集成、试验、试飞、交付等能力,优化无人机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形成支持多机型、多构型的精益制造能力,持续推进无人机产业基地能力布局,基本形成年产200架大型无人机的能力。

    5.在服务保障方面,公司建立了覆盖从试飞设计、机务保障、场务保障、试飞实施等全过程的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具备大型无人机科研、鉴定、批产、交付试飞及用户的培训带教试飞能力。同时逐步建立向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形成成体系的航空装备全球化服务保障模式。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868.79万元,同比增加61.27%。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如下:

    1.市场需求

    国内市场方面,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均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作为无人智能作战的核心装备,不仅是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更是衔接新质作战力量与传统作战体系的关键纽带,在未来战争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公司深度融入国家军事现代化建设大局,以技术研发和装备升级对接国防建设需求,实现企业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同频共振。

    工信部、民航局等部门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推动构建有人无人、高低搭配、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加快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示范应用。受益于国内民用市场需求的增加及无人机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公司产品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军贸市场方面,俄乌冲突、印巴冲突、中东局势等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发酵,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大国博弈加剧,催生各国军备采购需求,军备采购需求呈提升态势。我国装备凭借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优势,契合众多国家采购需求,包括公司产品在内的国产装备军贸市场迎来良好契机。

    2.技术能力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从创建至今,一直专业从事无人机系统的研制,并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在无人机系统研发、生产、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公司市场开发和增强客户满意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产品结构

    公司始终致力于高端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新品研发和产品谱系的丰富,在现有产品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定制化需求,产品谱系也进一步完善,实现从10公斤级到6吨级的量级全覆盖,基本形成“高中低”搭配、“大中小”融合的无人机产品布局,为市场拓展奠定良好基础。

    4.品牌影响

    公司产品立足“一型装备服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市场战略,建立了“翼龙”品牌在国内外军民用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全球察打一体无人机市场持续稳步发展,用户数量不断提升,合作深度进一步加强,取得了国际用户的广泛认可;国内市场进一步拓展,翼龙-2无人机系统在应急救援、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探测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更加紧密且深入。

    5.成本控制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聚焦无人机产业发展,坚持市场领航,深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持续丰富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以市场需求牵引推动科技创新,瞄准“平台、应用、智能、协同”四个方向,构建开放敏捷的研发能力体系,全面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完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低成本发展机制,从设计端开始全链条贯彻落实低成本理念;统筹开展市值管理,大力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扎实稳步推进公司经营发展,上半年已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3868.79万元,同比增加61.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77.33万元,同比增加182.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94.58万元,同比增加142.96%。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897945.77万元,同比增长2.87%;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572232.69万元,同比增长0.64%。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调整后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本期营业收入同比上升,受部分研发项目资本化的影响,整体期间费用较上期同期减少。同时,股份支付费用在2025年1季度已到期,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随下半年产品的陆续交付,相关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预计同步向好。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5上半年,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持续提升治理运营、市场开拓、科技创新、集成供应链资源配置、客户服务等核心能力,推动年度经营目标高质量落实,经营质效不断提升,上半年已实现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868.79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61.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77.33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82.76%。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无人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