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广汇能源(60025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介绍
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汇能源”,股票代码“600256”)创始于1994年,2000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转型为专业化的能源开发企业,是目前在国内外同时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的民营企业。
公司依托“三种资源”,已在国内外打造哈密淖毛湖煤炭煤化工基地、启东海上综合能源基地、中亚油气综合开发基地“三大能源基地”,形成了公司独有的资源优势、品质优势、通道优势、区位优势“四大核心优势”。建成了以煤炭开发转化产业链为核心,以能源物流为支撑,以煤炭、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煤焦油、乙二醇为主要产品的综合性能源产业体系。
在国家大力推动疆煤外运、新疆全力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战略机遇下,公司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加速释放优质煤炭产能,纵深拓展产业链条,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公司积极推动煤炭、煤化工、天然气、清洁能源(氢能)、碳捕集与利用等产业协同共进,重点布局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现代煤化工与新能源及氢能“两个耦合”发展的全新格局,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满足国内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贡献力量。
(二)经营模式
1.内控管理模式
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公司结合产业布局和经营特点,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汇编;设立了财务部、运营投资部、人力资源部、证券部、审计部、安全环保部、招投标采购中心、法律事务部、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驻哈密办事处、驻淖企业协调保障中心及驻淖企业财务管理中心十三个职能部室,明确了职责权限及运作流程。各层级间管理、监督体系横纵有序,职责清晰,关键风险点防范到位,日常业务操作管理规范。
2.采购模式
LNG业务:公司主要通过自有煤化工装置生产、外购两种方式获取天然气资源,组合保障气源供应。自产气主要依托哈密新能源工厂120万吨/年煤制甲醇联产7亿方LNG项目;外购气主要依托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开展。
煤化工业务:公司煤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为自产煤炭,公司充沛的煤炭储量为公司煤化工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煤炭业务:在新疆区域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煤炭资源,可作为优质的原料煤和动力煤,通过规模化开采,实现自给自足和对外销售,保证内需外供。
3.生产模式
LNG业务:公司LNG生产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哈密煤化工项目所采用的,以煤炭为原料,经碎煤气化加压使煤转化为天然气,再通过液化处理形成煤制LNG产品;二是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项目,通过海外贸易,引进海外LNG资源,进行LNG销售,通过贸易价差,实现利润。
煤化工业务:
120万吨甲醇联产7亿方LNG项目:项目以煤炭为原料,主装置采用了鲁奇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和鲁奇低温甲醇洗技术,其它装置引进了五项国际专利,经气化、净化、合成、液化等流程处理产出甲醇、LNG和副产品。在工艺技术的选择上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是国内最大的以甲醇和LNG为主产品的现代化工企业。公司以“倡导环保理念,奉献清洁能源”为经营宗旨,在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内外环保节能工艺技术,采用丹麦托普索公司湿法硫酸硫回收工艺,使硫的回收率超过99.2%;采用了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原水的需求;在锅炉烟脱硫方面,采用氨法烟气脱硫技术,脱硫率大于99.8%。公司煤化工项目先进的环保节能工艺技术,不但持续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有效控制了公司煤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清洁利用项目:项目以公司自有白石湖露天煤矿煤炭产品为原料,主要生产工艺是对块煤进行分级提质、综合利用,建立“煤-化-油”的生产模式,即块煤经过干馏生产提质煤和煤焦油。其副产荒煤气一是用作信汇峡公司投建的煤焦油加氢项目的制氢气源;二是用作哈密环保“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生产乙二醇,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荒煤气综合利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项目主要以广汇清洁炼化公司副产的荒煤气为原料,通过气体净化分离装置提纯获得合格的一氧化碳、氢气,再经草酸酯法生产乙二醇产品。该项目实现了对低价值荒煤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把荒煤气转变为有效的合成气资源,实现了公司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双赢。
4万吨/年二甲基二硫(DMDS)联产1万吨/年二甲基亚砜(DMSO)项目(一期规模1万吨二甲基二硫联产0.5万吨二甲基亚砜):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甲硫醇硫化法生产二甲基二硫(DMDS)联产二甲基亚砜(DMSO),主要以公司哈密煤化工工厂供应的甲醇、尾气硫化氢等为原料,产出二甲基二硫(DMDS)和二甲基亚砜(DMSO)等产品。
煤炭业务:公司白石湖煤矿采用露天方式开采,“单斗—卡车—半固定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机械化程度较高,露天开采回采率达到98%以上。公司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生产法》等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并成立了煤矿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层层分解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确保公司煤矿生产安全。
CCUS业务:公司首期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项目,以广汇能源控股子公司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煤制甲醇低温甲醇洗装置高浓度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生产液态二氧化碳产品。
氢能业务:绿电制氢与氢能一体化首期科技示范项目,依托淖毛湖地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煤化工基地丰富的工业富余气体资源优势。通过自建风电、光伏发电,发电后绿电进入电解水制氢装置生产绿氢,并通过加氢站进行加注至氢能重卡。
4.运输、销售模式
LNG业务:在自有气方面,依托自有加气站及民用管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一部分LNG通过槽车自工厂运输至各站点,根据不同需求,实现LNG加注、CNG加注以及民用;一部分气源实现市场化销售。在外购气方面,主要包括液进液出与液进气出两种模式。其中:液进液出方式主要是通过LNG槽车运输,运至包括LNG气化站、分布式LNG瓶组站以及加注站等终端供应站,满足汽车用气、工业用气和民用气的需求;液进气出方式主要通过将LNG气化还原后进入管道。通过启通天然气管线,实现气化天然气通过管网向各燃气公司、电厂等供气。公司LNG销售的定价模式主要为:工业用气、商业服务用气结合市场供需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车用LNG主要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成品油的销售价格波动趋势最终定价。
煤化工业务:公司生产的煤制油品、甲醇、乙二醇等煤化工产品主要采取客户自提和第三方物流运输的方式进行销售,目前以公路及铁路两种方式运输。公司煤化工产品作为大宗化工原料,客户群体定位于工业企业,主要采取向客户直接销售的模式。公司产品的销售定价策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定价,追求长期合作与利润最大化。
煤炭业务:公司的煤炭销售业务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式,以铁路和公路相结合的运输方式,通过淖柳公路、红淖铁路及柳沟物流中转基地,降低了运输和仓储成本,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依托区位及运输通道双重优势,公司近年来除在新疆、甘肃等传统煤炭市场之外,积极开拓宁、川、渝、云、贵、鲁等地煤炭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煤炭销售半径;加强无烟喷吹煤及高热值动力煤销售,实现煤炭销售业务多元化,同步建立了动态的煤炭销售价格体系,实施产品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取得了稳定的经济效益。
CCUS业务:公司生产的液体二氧化碳产品,主要通过槽车运输的模式销售至吐哈油田三塘湖采区进行驱油。
(三)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是支撑经济运行,还是影响地缘政治格局,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保障社会民生,能源的重要性都贯穿于各个领域。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供给安全与推动低碳转型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核心命题。国家《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能源安全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持续增强油气产量的稳定性,确保煤炭产能保持适度冗余,加大战略储备及调节能力的建设力度,并强化区域间的协同保障机制,从而夯实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础。展望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扮演主导角色。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面对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度调整以及国内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一新形势,我国能源发展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上半年,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国内能源生产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煤炭先进产能持续释放,能源供应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原油产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3%;天然气产量1308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8%。
1.天然气业务
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和灵活易储等特性,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桥梁能源”,为构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其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化工原料、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2025年上半年,全球LNG贸易量达2.1亿吨,同比增速1.24%,延续低速增长态势。美国新增产能主导供应增长,欧洲补库需求为主要拉动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局势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市场造成阶段性扰动,市场运行总体呈现脆弱平衡态势。上半年HH(美国HenryHub)、TTF(荷兰TitleTransferFacility)、JKM(东北亚PlattsJapan-KoreaMarker)天然气均价分别为3.7、13.1、13.2美元/百万英热,同比分别增长66.7%、38.9%、28.9%。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在天然气增储上产促进下不断增加,但需求受气温偏暖、房地产行业调整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相对疲软,供需形势总体较为宽松。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局、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约130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进口量5955.0万吨,同比下跌7.8%;表观消费量2119.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9%。据卓创资讯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LNG市场均价为4854.2元/吨,同比下跌1.6%。
2.煤炭业务
煤炭作为全球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动态始终牵动着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神经。随着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国内能源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强调,在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维护煤炭这一基础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2025年上半年,全球煤炭产量逐步释放,煤炭需求趋于平稳,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5年全球煤炭市场年中更新报告》显示,上半年全球煤炭需求同比降幅小于1%。在全球煤炭整体供需形势偏宽松背景下,国际动力煤价格持续走低。上半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5500大卡动力煤离岸均价72.74美元/吨,同比下降21.34%;印尼加里曼丹港3800大卡动力煤离岸均价38.47美元/吨,同比下降15.80%。
202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市场呈现显著供强需弱格局,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24.0亿吨,同比增长5.4%,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减少11.13%;需求端受新能源发电挤压及房地产持续低迷影响,主要耗煤行业普遍疲软。在此形势下,国内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平仓均价报685.23元/吨,同比降幅达22.14%。
新疆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被定位为“国家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大型煤电煤化工基地”,纳入“十四五”能源通道规划。在新疆全力打造我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背景下,上半年,新疆原煤产量2.79亿吨,同比增长12.4%;疆煤铁路外运量4575万吨,同比增长6.4%。
3.煤化工业务
现代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先进技术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能够有效拓展石化原料来源,与传统石化产业形成互补协同的产业格局。我国煤炭资源禀赋突出,运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该产业,对保障石化产业安全、推动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国家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与石油替代战略,使其成为维护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此背景下,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是现代煤化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2025年上半年,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背景下,煤化工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与推进“双碳”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面对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的新形势,煤化工在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方面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正通过“技术引领+集群发展+绿色升级”的新模式,加速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推进转型,已逐步成为全球煤化工技术创新的高地,更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补共赢的格局,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甲醇: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和优质燃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涂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生产。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甲醇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正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2025年上半年,我国甲醇产能持续扩张,同时在进口量下降及煤制甲醇利润扩大驱动下,企业维持高负荷生产,产量上涨明显,但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市场供需格局趋于宽松。根据海关总署及隆众资讯数据,上半年,中国甲醇行业有效总产能达10720.5万吨,产能增长率为4.22%;国内甲醇总产量4849.5万吨,同比增长12.74%;进口量537.73万吨,同比下降14.68%;甲醇期货均价2451.00元/吨,同比下降2.39%。
煤焦油:煤焦油是煤炭干馏过程中生成的高芳香度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成分极为复杂。作为煤炭中温干馏的液态产物,中温煤焦油在化工、冶金、建筑及医药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2025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成品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煤焦油市场同步走弱。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陕西煤焦油市场均价3069.94元/吨,同比下降11.15%;新疆煤焦油市场均价2851.67元/吨,同比下降12.9%。
乙二醇:乙二醇作为核心化工原料与战略物资,在聚酯纤维、防冻剂、冷却介质及溶剂等多个关键领域应用广泛。2025年上半年,乙二醇国产量与进口量实现双增,下游需求逐步释放,市场供需格局维持弱平衡态势。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乙二醇产量974.0万吨,同比增长7.2%;进口量384.5万吨,同比增长19.9%。上半年CCF均价4521.48元/吨,同比持稳。
4.绿色能源业务
①二氧化碳捕集(CCUS)及驱油
二氧化碳(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过程,是目前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术选择,是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更是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难减排行业深度脱碳的可行技术方案,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二氧化碳用于驱油一是可以帮助煤化工排放企业降低碳排放,腾出环境容量指标;二是可以提高区域油气田的油气采收率,实现油田增产增效的同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三是可以替代现有的水驱工艺,实现节水,生态效益显著。
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将进一步增长。在“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煤电、水泥、钢铁等行业减排需求巨大,而CCUS技术是实现其低碳循环经济利用的保底技术线路,更是这些减排行业实现净零排放为数不多的可行技术方案。上半年,国家新增3项CCUS专项扶持政策,明确将CCUS纳入《国家低碳技术目录(2025版)》,并首次以完整链条形式将其纳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推动下,工业领域脱碳刚性需求持续释放,推动CCUS成为深度脱碳核心路径,我国CCUS市场规模逐步扩张。
②氢能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产业是提高能源安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传统化石能源制氢仍是工业生产主要制氢方式,占全球氢气产量的78%以上,但制氢技术正在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向更清洁的电解水制氢方向过渡。由于绿电成本逐步下降,电解槽技术向更适用清洁能源的质子交换膜方向迭代。未来,绿色能源电解水制氢实现与化石能源制氢平价可期。
2025年上半年,在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我国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已达5.8万辆,超额完成《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设定的2025年目标;可再生能源制氢量突破25万吨/年,带动二氧化碳减排约300万吨。
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6月,已在伊犁、克拉玛依等地建成6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2万吨/年,氢燃料电池车推广数量突破2000辆,提前完成三年行动方案目标。特别是2024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通知》,为乌鲁木齐、哈密等重点区域氢能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推动形成了"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能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当前,自治区正以四个示范区为引领,加速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氢能产业高地。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展现出结构性韧性,能源行业则在政策驱动与市场变革的双重作用下加速绿色转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然而,国内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经济量价背离的特征进一步凸显。近期政策开始从供给端发力,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部分行业价格出现边际改善。
公司始终坚守“夯实基础、巩固根本、提升效能,凝聚合力、推动发展,优化管理、规划长远,扬帆奋进、开启新篇”的工作主线,坚定秉持“安全至上”理念,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改革,科学规划生产经营布局,加速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增加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持续提升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全面提高经营发展品质。
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54,498,856,786.27元,同比下降4.30%;实现营业收入15,747,678,450.09元,同比下降8.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3,251,918.99元,同比下降4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33,850,159.57元,同比下降43.5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23,159,333.58元,同比增长7.59%。
(一)天然气板块图
报告期内,天然气板块具体生产运营情况如下:
1.自产气方面:报告期内,广汇新能源公司狠抓安全环保基础,树立全员红线意识,顺利完成气化炉轮检工作,加强过程管控,制定原辅材料消耗计划清单,年内装置运行负荷稳步提升,助推企业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实现LNG产量34,459.59万方(合计24.61万吨),同比下降5.95%。
2.外购气方面:强化目标管理,创新经营业态,科学研判市场形势,统筹谋划长协、现货采销策略,有效实施“2+3”运营模式,两种输气途径(液进液出、液进气出),三种盈利方式(境内贸易、接卸服务及国际贸易),多措并举提升接收站运营效益,实现公司平稳发展。报告期内,进口LNG市场价格持续倒挂,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公司主动缩减业务规模,实现LNG销量109,695万方(合计75.65万吨),同比下降37.16%。
报告期内,广汇能源实现天然气销量合计152,232.96万方(合计105.88万吨),同比下降30.12%。
(二)煤炭板块
2025年,矿业公司始终坚持以“稳生产、保供应”为工作主线,锚定煤炭先进产能释放与数字化蝶变深度融合。煤矿首创“独立机修+社会化协同”模式,生产辅助系统全面集约,矿区组织版图焕然一新;无人驾驶矿卡及智能装备覆盖率跃过50%,剥离、采装、运输全链路无人化协同,安全指数与运营效率指数级跃升。公司纵深打造“智慧化矿山”新范式——无人机巡检、远程操控、无人值守计量等数字技术与采掘运营无缝耦合,构建“产运销储”一体化数字闭环;公铁联运、多向互补的煤炭发运网络全面成型,供应链全程可追溯、资源秒级调度,能源保供韧性、稳定性跃升新维度。报告期内,实现原煤产量2,686.94万吨,同比增长175.11%;煤炭销售总量
2764.44万吨,同比增长75.97%。
(三)煤化工板块
1.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坚持精益生产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目标牵引和问题导向协调统一,持续推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全力解决突出症结,顺利完成气化炉轮检,有序推进“零泄漏”工厂建设,生产装置安全环保健康运行的稳定性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甲醇产量56.38万吨,同比下降2.52%。
2.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锚定卓越运营,纵深推进降本增效管理变革,以系统性创新激活生产率,为生产运营注入澎湃新动能;以零容忍姿态根除跑冒滴漏,核心消耗指标持续向好,富油煤高值化利用升级项目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煤基油品产量31.63万吨,同比增长7.78%。
3.哈密广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锚定“效能跃升、效益倍增”双维坐标,以技术革新与工艺再造双轮驱动,纵深推进精益化降本增效工程,系统释放极致节能潜能,全链条护航装置稳态运行。年内,集结精锐力量实施为期五个月的“装置消缺攻坚行动”,成功完成E04410换热器系统性改造,夯实装置长周期、高负荷、零波动运行的硬核底座。报告期内,公司乙二醇产量4.05万吨,同比下降13.57%。
4.新疆广汇陆友硫化工有限公司
公司始终锚定高质量、可持续的价值坐标,以系统化举措守护装置长周期稳态运行。2024年,公司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同时公司年产3000吨二甲基亚砜项目顺利完成投产,强化了公司高端产品供应链韧性,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二甲基二硫醚产量6,283.73吨,同比增长0.83%。
5.新疆广汇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公司以创新为引擎驱动销售增长。甲醇采用“自提客户+区域深耕”双轨模式,乙二醇通过优化物流节点布局突破地域限,二甲基亚砜顺利实现国际市场开拓。同时,公司积极构建数字化交易生态,推出网上竞拍平台,推行“询价报量+弹性配额”多元化模式,实现产品竞价优价销售。报告期内,实现煤化工产品销售115.29万吨,同比下降8.67%。
(四)加强项目前期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科学把控建设节奏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两条主线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紧跟发展趋势、超前谋划布局,重点项目取得新的突破。
1.在建项目
(1)马朗煤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方面,配套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满足目前生活、生产建设需要;行政福利区、110KV变电站、工业场地等部分建设项目正在施工建设,设备安装调试项目正在履行招标采购程序。
手续办理方面,2024年8月,取得国家发改委对淖毛湖矿区马朗一号煤矿项目核准的批复;9月,取得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马朗一号煤矿采矿许可证;11月,取得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关于马朗一号煤矿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批复;2025年2月,取得国家水利部对马朗一号煤矿水土保持方案、国家生态环境部对马朗一号煤矿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4月,取得自治区发改委对节能评估报告的批复意见;5月取得取水许可决定书。(具体详见公司2024-072、078、083及2025-018号公告)
(2)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开发项目
2025年,石油公司持续推进地质研究、钻井及压裂等各项工作,加快完成现场原油地面处理装置调试及投用准备,并同步推进原油进口海关手续办理,为原油进口及后续商业化生产提供全面保障。
新钻井方面:围绕S-309H井开展两口井的钻井及评价工作(即S-311和S-312井),达到落实储量,控层提产目标。2025年6月27日,斋桑原油项目S-312井正式启动钻井工作,目前已完成一开施工,二开阶段正有序推进,钻进深度1660米。老井生产与测试方面:围绕5口目标井开展压裂工作,其中浅层井3口(S-1002、S-1003、S-305)、中层井1口(S-308H)、深层井1口(S-309)。目前已完成S-1002、S-1003井的压裂方案设计,持续推进S-308H、S-309井的岩芯分析,筛选适合目标井地质特性的压裂液体系。
(3)江苏南通港吕四港区LNG接收站及配套项目2#泊位建设项目: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安全条件审查已取得江苏省交通厅批复;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占用湿地补偿与恢复方案等报告等待评审中;通航评估初稿已完成;职业病评价、社会稳定性评价报告根据上述报告评审进度适时开展。
(4)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示范项目。
项目已取得《备案证》、《入园通知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批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查意见》、《建设用地批复》、《施工临时用地批复》;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报告具备报批条件;节能评估、安全预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正在完善报告;完成建设用地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场地平整施工(一标段)和监理合同签订;项目基础设计工作完成总工作量的80%。
(5)4000万吨/年淖柳公路扩能改造施工项目手续方面,①2024年6月28日完成项目备案。②取料场手续,伊吾县境内147公里设置4处取料场矿权已成功中标和摘牌,2025年3月4日已对接政府相关部门签订采矿权出让合同。
施工方面,项目共计分为四个标段,各标段目前已开始施工,累计完成45KM沥青铺设,各标段当前施工情况如下:一标段沥青摊铺、基层精平,累计摊铺11.11KM;二标段沥青摊铺、基层精平,累积摊铺完成加试验段17.088KM,已阶段性通车;三标段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四标段拌合站完成试机、碎石场开始破碎出料。沥青面层摊铺施工机械设备、人员进场完成,拟计划9月底完成施工。
(6)甲醇加注站为实现车用燃料多元化,加快甲醇汽车在淖毛湖产业园区的推广应用,同时提高广汇能源上下游产业协同能力,广汇能源拟在淖毛湖地区先期示范建设2座甲醇加注站,以疏通淖毛湖至柳沟运输线路重卡车辆甲醇补给需求,为推广甲醇汽车应用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开展甲醇车辆及甲醇加注站建设技术、经验积累。
1)双井子甲醇站:
手续方面:①施工前需要的手续均已完成办理(伊州区应急管理局的初审意见、伊州区发改委的备案、审图合格证、安全设施审查意见书、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及哈密市应急管理局的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环评批复)。施工方面:2024年11月1日已进行内部联合验收。目前正在开展消防验收手续、安全验收手续及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办理工作。
2)零公里甲醇站
手续方面:①伊州区应急管理局的初审意见、伊州区发改委的备案已获取;②新增用地手续,不动产证已获取;③已取得审图合格证,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④安全条件审查意见书、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已获取。施工前手续已齐全。
施工设备方面:①设计合同已签,总平面图已出,施工图已出具,5月15日完成合同签订,5月22日组织施工单位进场,目前正在开展站区北侧地面硬化、加液机技改工艺管线焊接,保压、储罐基础开挖等工作,各项施工有序开展中。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