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长芯博创(30054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光通信领域集成光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面向电信,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领域。应用于电信市场的产品包括用于光纤到户网络的PLC光分路器和光纤接入网(PON)光收发模块、用于骨干网和城域网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AWG)和可调光功率波分复用器(VMUX)、用于无线承载网的前传、中回传光收发模块,用于光功率衰减的MEMS可调光衰减器(VOA)以及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器件中的光纤阵列等;应用于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市场的产品包括用于数据中心内部互联的光模块,无源预端接跳线,以及各类有源光缆(AOC)和铜缆(DAC/ACC/AEC),用于消费、工业以及医疗等行业互联的高速有源光缆及其处理器接口的芯片、模组组件等。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公司自成立以来其主要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采购模式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光电芯片、IC、结构件、PCB等,其中光电芯片以境外、境内采购结合,其他主要原材料以及辅料等以境内采购为主。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按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
公司对于所有原材料均具备自主采购的能力,通过“比质”、“比价”、“比服务”的方式来选择境内外的供应商,把通过公司认证的供应商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系统,并进行季度和年度的评估和考核。公司计划部门根据订单情况统一安排采购计划,同时保持主要原材料的安全库存。采购部门根据计划部门的采购计划向合格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到货后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存入公司仓库。
2、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以销定产”的方式,按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公司的产品以自行生产为主,在少数环节采用外协加工的方式。公司主要按照客户订单需求安排生产,同时根据产品的预测市场需求情况安排少量库存备货。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以自有品牌直接销售产品。在国内市场,公司在向大型运营商、设备商及互联网客户进行销售时,主要根据参与其招投标的结果确定销售价格,在向其他客户销售时一般根据市场行情协商定价。在国外市场,公司的客户主要是通信设备厂商及互联网客户,其中通信设备厂商将公司产品进行组合或者再加工,然后销售给各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或互联网运营商等用户,互联网客户为直接销售。
(三)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落实董事会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经营环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实现合并净利润2.85亿元,其中境内销售收入4.6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8.57%;境外销售收入7.3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1.43%。
报告期内,受行业周期和市场价格竞争双重影响,公司电信市场业务下滑,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6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46%。得益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数据中心算力的显著提升及网络迭代升级的有利推动,公司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市场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9.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37%,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1.36%。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研发支出5,618.4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68%。公司PON光模块产品持续开展迭代升级工作;基于MEMS技术的光开关器件产品完成设计定型,可广泛应用于400G/800G及相干光模块的FA器件完成开发与验证。与此同时,1.6TAEC、基于硅光技术的单通道400GQSFP112模块等一系列产品完成开发设计。新一代D-PHY10GMIPISerdes已顺利通过内部验证,并已在重点客户进行测试,为新一代VR/AR及医疗影像等高清显示场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外,公司还发布了下一代高性能机器视觉高清连接线AOC原型样品,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消费及工业互联领域的产品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募集资金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2025年1月,公司完成年产245万只硅光收发模块技改项目募集资金用途的调整,将该资金用于收购长芯盛18.16%股份,以进一步增强对长芯盛的控制力,为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奠定基础。2025年6月,募集资金项目成都蓉博通信园区顺利建成并正式投产,相关项目完成结项。与此同时,印尼三期生产基地海外扩产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在生产基地协同方面,公司不断深化成都、嘉兴、汉川及印尼四大生产基地的协同合作机制,积极开展跨地域资源整合,实现产能互补。通过推动生产、研发、质量及财务等多平台高效协同,有效提升了国内外产品交付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第三期以及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第一期条件达成,并得以顺利实施。此举旨在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激励创新行为,推动公司长期价值的创造。公司持续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优化晋升机制,推进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推行标准化计件薪酬制度,深化公司内部融合,弥补能力短板。
公司专注于为电信,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等领域提供光电器件和芯片,致力于抓住通信市场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满足消费者对通信、数据、语音及多媒体服务的不断增长需求,为光纤通信网络、IT、消费电子、工业互联等领域的持续升级提供关键器件和技术服务,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一)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指出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打通数据流通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循环,促进数据应用开发,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推动算力互联互通为主线,先试点后推广、先互联再成网,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7月,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的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中指出,将持续统筹推进“建、用、研”,进一步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抓好网络建设与升级,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网覆盖深度与广度,加快推进5G-A、万兆光网试点部署,深入推进“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抓好应用落地与推广,深入实施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和标识“贯通”三年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抓好技术创新与攻关,加速丰富5G-A产品体系,推动高品质网络落地部署,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抓好开放政策研究与实施,有序推进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加强政策宣贯实施,优化服务管理,支持更多外资企业参与试点。
(二)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1、电信市场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有序推进骨干网扩容,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基础建设,推动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根据规划目标,千兆宽带用户数也将从2020年的640万户增长至2025年的6,000万户。
2025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运行基本平稳。截至2025年6月底,境内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6.84亿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2.26亿户,同比净增1,91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12.34亿个,比上年末净增3,244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1.93亿个,比上年末净增3,264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数达3,02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01.9万个。
随着千兆光纤网络升级,全球运营商在向10GPON升级,未来将继续向50GPON演进。根据Dell'Oro的预测,2024至2029年,宽带接入设备市场将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PON设备收入预计将从2024年的107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26亿美元,主要驱动力来自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和加勒比拉丁洲(CALA)的XGS-PON部署,以及中国的光纤到房间(FTTR)和50Gbps技术应用。
公司长期生产和销售应用于上述领域的PLC光分路器、光纤接入网(PON)光收发模块、密集波分复用(DWDM)器件和前传、中回传光收发模块以及ODN布线产品等。目前10GPONOLT光模块出货量处于国内领先,DWDM器件产品在国内主要通信设备商中占据市场份额前列,ODN布线产品借助于长飞光纤的营销网络,快速覆盖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公司正在持续加大研发应用于以上领域的新产品,并提供相应地解决方案。
2、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市场
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算力的需求推动数据通信市场的发展。据Dell’Oro预测,受AI基础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及通用服务器与网络设备需求复苏影响,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增长30%。据Dell’Oro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未来五年(2024-2029年)将以21%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9年总规模预计达到1.2万亿美元。公司已向多家国内外互联网客户批量供货多种速率的中短距光模块、有源光缆、高速铜缆和无源预端接跳线。
硅光子技术是利用现有集成电路CMOS工艺在硅基材料上进行光电子器件的开发和集成,结合了集成电路技术超大规模、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是光器件行业未来一大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据LightCounting预测,硅光技术的市场份额将从2025年的30%上升到2030年的60%。
与此同时,随着超高清显示产业的增长、XR元宇宙概念产业的发展、医疗的设备持续升级以及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高速率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需求已从数据中心、云计算领域扩展至日常消费生活及工业生产领域。未来,公司的有源光缆(AOC)、高速铜缆(DAC、ACC、AEC)产品将为更多元化的场景提供更多更优的解决方案。
1、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情况
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电信市场产能较上年增长13.04%,受电信市场需求放缓影响,产量较上年减少50.08万件,下降18.20%;销量较上年减少61.99万件,下降22.57%;营业收入较上年减少1.46亿元,下降39.66%,毛利率较上年增长8.21个百分点。公司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市场业务发展良好,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产能较上年减少250万件,下降18.37%;产量较上年减少195.38万件,下降19.38%;销量较上年减少49.15万件,下降6.57%;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5.92亿元,增长154.37%,毛利率较上年增长10.40个百分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优势
公司致力于平面波导(PLC)集成光学技术、硅光子集成技术和高速模拟芯片设计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在芯片设计、制造与后加工、器件封装、光学测试以及高速模拟芯片设计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研发并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公司目前主要为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的光纤通信网络、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消费及工业互联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光信号功率和波长管理器件、高速光收发模块、有源光缆(AOC)以及无源预端接跳线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PLC光分路器、密集波分复用(DWDM)器件和10GPON光模块占据全球领先市场份额,公司子公司长芯盛旗下拥有FIBBR和iCONEC两大子品牌,其自研的应用于有源光缆(AOC)的多通道光电收发芯片占据全球领先市场份额。
2、研发与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公司成立了集成光电研究院,建立了由公司高层亲自参与的多层次研发体系,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技术一流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了整个技术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公司在现有技术积累基础上,重点加大对有源器件及光电转换芯片设计的投入,在内部推进高速光收发模块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子公司长芯盛自主研发设计了USB、HDMI、DisplayPort等一系列基于CMOS工艺用于高速接口通讯的电芯片,具备较强的技术竞争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各类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138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并拥有多项专有技术、软件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3、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在市场上树立了质量可靠、服务完善的良好品牌形象,同时也在境内外市场开拓了众多的优质客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同,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在市场上形成了电信,数据通信、消费及工业互联,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光电芯片、光组件、光器件、光模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主业布局。
4、成本管控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善齐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成本管控制度,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降低了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通过改善产品工艺和研发新型器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保持和提升自身产品的毛利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关键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重要无形资产发生不利变化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