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科星图(68856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空天信息产业是以空间技术为核心,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和空间应用服务的新兴产业,涵盖卫星制造、发射、运行、应用等多个环节,涉及导航、遥感、通信、科学探测等多个领域,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战略性的特点。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和领军企业加大力度布局和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地理信息三大产业板块互为依托、相互赋能,共同支撑我国空天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不断开辟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根据泰伯智库发布的《中国空天信息产业链全景图谱(2024)》预测,到2025年,我国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2.8万亿元,并在2030年接近10万亿元。
(1)“空”-低空经济以安全为基,成为聚力发展的新赛道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从蓝图绘制走向现实落地,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顶层设计+政策落地”的高层级统筹推进阶段。全国超60个省市发布低空经济行动方案和征求意见稿,积极布局和谋划低空经济发展。此外,空域改革和技术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这一新兴产业迈向高速发展轨道。从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及配套、飞行服务与保障到场景创新应用,低空经济产业链正逐步形成。低空经济正在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成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地。
(2)“天”-商业航天迈入黄金发展期,驱动空天信息产业跃升商业航天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重要拐点。卫星组件化、型谱化、批量化,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制造成本显著降低;多款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进行垂直起降回收验证试验,推进工程化落地;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并建设二期工程,显著提升我国高频次、低成本发射能力;大规模低轨互联网星座加快部署,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商业气象、低轨导航增强、太空计算等卫星陆续发射入轨,卫星运营能力持续提升。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资本赋能的多重驱动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迈入黄金发展期,将带动空天产业的整体发展和跃升。
(3)“地”-地理信息要素化演进,人工智能驱动持续创新与深度应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技术融合步伐加快,具体体现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孪生基础平台开发能力增强,实景三维软硬件一体化方案更加成熟,遥感AI大模型加速落地引领创新方向,测绘仪器装备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加强等。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政策,激活空天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万亿级市场潜能。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已经融入了电力、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基础设施,带动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未来将依托智能化平台建设,全面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升级,构建“万物互联”的经济发展新范式。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公司作为空天信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商业航天产业链条的整合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不断深化空天信息、商业航天和低空产业技术创新。公司基于自主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平台能力,打造天基能力和空基能力,建设集数据、计算和应用于一体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持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空天信息服务,面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及地理信息主营方向,开展相应领域软件销售与数据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专用设备以及系统集成等业务。
1.低空经济方向
基于空天信息优势,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制定“以天强空,以算制空”低空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布局“1朵低空云+2个低空试验场+N个区域示范+M个行业应用场景”,面向政府、生态伙伴等用户提供基础数据、智能计算、空域管理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截止报告期,公司打造“五位一体”的低空产品体系,贯穿低空规划、安全保障、协同监管、飞行服务、场景应用全产业链,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科星图整合10余家子公司协同优势,以应用为牵引,加速推进“低空+”多元化场景落地。
(1)低空规划方面面向低空规划需求,公司研制了启航·低空规划平台,平台根据多种低空应用场景,依托数字地球底座,基于低空中台数字孪生、空域网格、空域计算及仿真分析四大核心引擎,聚焦建模、仿真与分析等关键环节,提供低空空域、起降场、智联设施等低空全要素规划、综合评估及运行仿真模拟。
(2)安全保障方面面向低空安全保障需求,公司研制了护航·低空智联网平台、天信·低空气象服务平台、天驭·低空智联反制系统、御航·低空反无平台、移动起降平台。这一系列产品,从通信、导航、监视、探测、反制、气象、起降场等低空智能网联硬件设备,到智能网联管理、气象服务、无人机反制管理等软件系统平台,形成了覆盖低空飞行安全、空防安全等全链条的新型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3)协同监管方面面向低空空域运行存在多部门管理审批流程复杂、数字化协同程度不高、低空运行数据共享能力不足等问题,研制了军地民协同平台,提供低空空域辅助规划、空域审批、空域动态管理、空情监视和告警、应急协同处置、空域运行评估等能力,实现无人机飞行的合法合规,以及低空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4)飞行服务方面以低空飞行管理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为牵引,公司研制了领航·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空中交通服务、安全监管联动、政府联合监管、用户信息服务等功能。提供全息态势融合感知、大规模路线规划与计划推演、一站式协同审批、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安全事件联动处置、运行数据多维分析与信息共享等服务。
(5)场景应用方面面向不同低空应用场景,公司研制了智航·一网统飞平台、低空物流应用平台、低空城市治理平台、低空水利监测平台、低空能源巡检平台、育航·低空教培平台等低空+场景应用系列平台。智航·一网统飞平台针对政府的刚需,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的形式实现政务巡检工作,平台整合无人机硬件、管理调度软件、飞行与图像算法等,创新“一城统管、一网统飞、一机多能、一图多用”的低空多维度管理理念,满足政府的低空业务需求。低空物流应用平台、低空城市治理平台、低空水利监测平台、低空能源巡检平台、育航·低空教培平台等低空+场景应用系列平台,分别从不同的低空细分应用场景角度切入,结合集团赛道子公司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低空应用服务。
2.商业航天方向
公司抓住商业航天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增强天基创新能力,面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进行深度布局,覆盖星座建设与运营、航天电子装备制造、航天测运控、卫星应用服务四大核心环节,构建了从“进出太空”到“服务太空”的产品体系。
(1)航天电子装备制造方面面向商业航天电子装备市场,公司研制了“天箭”系列火箭电子系统和“天星”系列卫星电子系统。其中,围绕运载火箭实时通信的需求,公司开发了“天箭·商业火箭天基通信系统”,该产品基于自主的数据中继卫星构建的全天候全覆盖通信系统,突破天气与昼夜限制,实时回传火箭的飞行信息、轨迹信息和图像,具有高可靠性、快速响应和灵活性等优势。围绕商业运载火箭高可靠、低成本需求,公司开发了“天箭·基于环形网络的新一代火箭测量系统”,可实现数据高带宽和实时传输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同步采集,创新设计极大地简化了系统架构并提高了灵活性。同时,公司研制了覆盖卫星测量、控制与通信等领域的“天星”系列产品,可满足大规模商业星座建设需求。
(2)航天测运控方面面向航天测运控与太空资产管理等需求,公司在“洞察者”测运控服务平台基础上开发了“星图太空云”。该产品是依托公司在太空管理领域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以智能计算为能力引擎、以开发者平台为创新助力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太空管理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为开发者用户提供航天器高精度轨道、姿态、控制计算,测控资源智能筹划与调度,卫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测控装备一体化设计与智能管控等服务,支持用户的航天任务全过程管理。
(3)空间环境方面面向商业航天用户在空间天气服务方面的需求,公司开发了“天信·商业航天空间天气服务平台”。该产品面向全球气象海洋环境基础预报、中高层大气环境预测、空间物理环境预测、发射场精细化风场预报等场景需求,整合了全球气象与海洋实时站点信息、风云气象卫星、气象测风雷达、气候资料等数据资源,为商业航天任务规划、发射保障、在轨安全、影响评估等提供全链条信息保障和决策建议。
3.地理信息方向
公司面向地理信息业务,基于自主数字地球的强大能力,通过持续攻坚核心技术、完善数据体系、深化行业应用、构建生态服务等多维度举措,巩固在地理信息全链条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空间智能技术升级构建星图云2025,覆盖“算力-数据-感知-孪生-应用”的全链路能力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空天信息一朵云”。
(1)能力底座方面基于空间智能技术,以星瞳大模型为核心,构建星图云2025的能力底座。通过构建四域融合的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端到端自适应算力调度引擎,实现算力资源统一调度,筑牢空天信息处理的算力基石;以十圈层数据为基础打造数据云,通过标准化接口集中存储、处理和分析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提供全面、丰富、高实用性且高鲜活度的数据资源,从而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业务流程优化和创新服务开发;以百亿级参数空天地一体化星瞳大模型作为星图云底层计算内核构建计算云,融合人工智能解译技术、遥感大模型技术、自然语言大模型技术、高性能大数据计算技术,充分发挥云计算弹性伸缩、分布式深度学习高效计算、地理空间大数据集成等优势特点,结合海量卫星遥感影像以及地理要素数据,实现地球信息智能感知、地球场景智能重建、地球数据智能分析等能力,提供面向行业应用的在线SAAS服务,构建从数据到信息的全流程地球科学计算闭环业务体系。
(2)能力出口方面星图云2025持续深化产业赋能,配合数据要素市场和低空经济市场,以开放共享和生态合作的形式为各行业用户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服务,推动空天信息触达大众、赋能千行百业。星图云开发者平台是星图云生态体系中的核心开发中枢,基于星图云大数据、大模型能力,面向开发者打造的统一集成、云端一体化的可视化开发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低代码的在线开发工具和服务。星图云开放平台是星图云能力对外开放的统一门户,通过整合行业内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将数据、存储、计算、应用等多种能力集成,利用统一的技术、品牌、运营、营销等资源,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在线聚合交易平台。目前,星图云已对外开放能力与场景方案340余项,累计认证开发者数量已突破12万,API累计调用量超2,000亿次,在开发者群体与用户的广泛参与下,通过不断的数据反馈与优化,星图云的认知智能水平也在持续提升。
(3)行业应用方面公司依托地理信息全流程服务支撑能力,不断进行行业深耕和应用拓展,打造了行业领先的创新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业务应用服务。面向特种领域,研发星图战擎训练平台,提供导调控制、训练裁决、训练评估、资源管理、训练支撑等模拟训练全功能,支撑单装操作到体系对抗的多层级军事训练活动,满足联合演训、战法创新等多样化需求。面向气象行业,公司通过模型框架升级、空间尺度拓展、场景智能升级、终端应用拓展、服务能力上云等五大特色升级推出了eTAPES2.0;面向水利行业,构建了水利监测全要素、水利治理和水利管理更智能的GEOVISiWater智水平台和iWater.FMS流域洪水模拟模型软件,用于山洪、江河洪水、城市内涝、风暴潮等的模拟和实时快速分析;面向自然资源、林草和农业等行业,研发了GEOVISiNature时空中台,重点解决自然资源等领域时空数据管理和共享问题、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面向能源、金融等行业,开发了GEOVIS企业数字孪生平台,为石油石化、矿山、电力、新能源、园区和金融等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公司紧抓发展机遇,根据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一体两翼”空天地全覆盖的发展规划。“一体”是指继续巩固并深化公司在地理信息产业领域形成的核心优势,重点强化数字地球核心能力平台建设,积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平台从数据处理工具向智能决策平台的演进;“两翼”则聚焦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两大新兴领域,致力于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服务能力,“向天补强、向空发展、空天一体、以云为本”,拓展空天信息新赛道,增添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8,017,449.0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03%;实现营业利润124,176,314.0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6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8,101,751.5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2%。其中,低空经济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3,813,936.89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73%;商业航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3,238,327.29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4.34%,较上年同期增长137.51%;地理信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90,815,184.87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0.93%,较上年同期增长6.60%。
(一)以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公司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制定“1+2+N+M”低空战略。在战略指导下,公司全面加大了研发创新、市场营销、产业落地、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在国内形成明显竞争优势。报告期内,低空经济业务实现从0到1的突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公司积极建设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引接飞行器数据资源,完善低空飞行管理服务能力,深化低空场景创新应用,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通过整合低空领域优秀科研力量,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及科研院所,公司突破了基于三维空间剖分网格的低空空域数字化构建技术、低空空域全息网格精细化及融合化管理技术、基于智能飞控与数据智联的无人机综合管控技术等关键技术,打造了面向全国统一低空大市场的标准化产品研发体系,实现高效的产品交付与技术服务。截止目前,公司已形成涵盖低空规划、安全保障、协同监管、飞行服务、场景应用“五位一体”的低空产品体系,助推低空经济建设。
公司形成了“直销+生态”的低空产品销售网络,建立了“统一商机、统一对接、统一方案、统一报价”的低空产品销售“四统一”模式,利用线上快速开通低空试用、本地化敏捷部署等方式,支撑用户应用场景的快速构建。公司深度参与了若干试点城市低空经济建设,积累了前沿的低空项目建设经验。截止目前,通过线上订阅使用或试用飞行服务平台的城市40余个,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成渝、东南、西部等重点区域;已线下签约深圳、青岛、湖州、福州、南宁、西宁等城市,推动了公司低空经济业务的高速发展。
(二)拓展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扩大公司竞争优势公司坚定推进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筹划特色商业卫星星座建设,发展航天综合电子系统及先进装备制造能力,构建天地一体商业航天测运控网络,深化创新空天信息应用服务,推动公司从产业链中下游向上游拓展。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在航天电子装备制造、卫星测运控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商业航天业务高速增长,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公司深入论证规划了太空算力星座、太空感知星座、商业气象星座、商业电磁星座等特色商业卫星星座,夯实地球多圈层数据感知能力。公司与中科曙光将合作建设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该算网将构建覆盖“用户(端)-星上(边缘)-天基(云)-地基(云)”的“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以实现算力资源的互联调度与数据实时处理,并接入国家级算力服务平台,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公司积极发展航天测运控业务,围绕航天器在轨管理及天地通信,构建多频段全功能地面站网系统,打造天地一体航天测运控与太空交通管控系统“星图太空云”,提供安全、高效的太空管理综合服务,助力大规模商业星座安全运营。2025年1月,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星图测控;证券代码:920116),成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商业航天第一股”,资本市场的支撑加强了公司在航天测运控领域的竞争优势,服务的客户规模和卫星数量快速增长。
2024年投资收购产业链上游卫星火箭关键器部件企业后,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了航天电子装备制造能力,重点开展了“天箭”、“天星”系列产品研发工作,形成基于环形网络的新一代箭载测量核心技术,采用该创新技术的新一代箭载测量系统赢得了商业航天重要客户订单,获得了行业认可。2025年4月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公司作为核心成员加入由国家航天局发起成立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为公司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构建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三)从感知到认知,从产品到生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上突破智能化是地理信息产业向上突破的关键路径,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大模型为核心,大算力为基础,大数据为燃料,强化数字地球核心能力平台建设,持续走在地理信息技术最前沿,同时不断开拓市场,稳扎稳打,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在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榜单中排名稳步上升。
公司围绕空间智能技术升级构建星图云2025,持续优化了云上数据、云上计算和云上应用等云端产品服务体系。云上数据方面,以十圈层理论体系为支撑,打造了全要素、高质量、动态更新、持续服务的数据产品矩阵,构建从数据生产到价值释放的闭环生态;云上计算方面,以星瞳大模型为计算内核,打造了融合视觉感知和多模态推理的空天一体化智能核心引擎,实现对环境的深度感知与要素智能提取。基于数字表亲技术,构建全覆盖、全尺度、全要素的数字孪生底座,为应用场景提供高精度、可计算的空间智能支撑。基于四域融合架构的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构建了一个集高性能、高稳定性和高可用性于一体的超级计算平台——星图超算云网。云上应用方面,以星图云开发者平台、星图云开放平台为能力出口,通过开放API和开发者工具链完善开发者支持体系,培育空天信息领域生态圈,赋能千行百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保障了公司在地理信息领域的稳健发展。
公司基于国产软硬件技术架构,开展特种领域数字地球、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星图战擎训练平台等研发,形成从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到仿真训练的全链路自主可控能力,以全域数据、智能算法、业务模型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核心引擎。公司依托在特种领域近20年的深耕积淀,报告期内持续强化研发投入,不断巩固特种领域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带动了公司特种领域业务的增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8,017,449.0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03%;实现营业利润124,176,314.0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6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8,101,751.5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2%。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