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科瑞技术(00295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与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精密零部件。
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专注于自动化技术、精密零部件制造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跨行业应用。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硬盘、医疗等领域或下游行业。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公司致力于自动化技术的迭代与创新和高精度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与各行业领先品牌企业均建立了良好与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持续积累机器视觉与光学、精密传感与测试、运动控制与机器人、软件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五大领域的相关技术,形成了高速自动化、精密测控、数字智能互联三大共性技术平台,以及与下游行业各类产品相关的专用核心技术平台,能够满足多种复杂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技术要求。同时,公司还坚持投入高端加工设备资源,培养操作技术人才,不断提升高精度专用零部件加工能力。
随着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优异的产品质量、快速稳定的全球交付能力,为多行业头部客户提供包括行业专用设备,超高精度零部件、工厂物流、立库、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等智能制造全流程解决方案,并获得持续、稳定的业务订单。
(二)报告期公司主要产品应用及其行业地位
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定位并专注在非标自动化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跨行业的应用与发展,是跨行业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在移动终端业务领域,公司定位于整机检测设备领先供应商;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定位于新能源锂电制造设备行业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精密零部件业务上,公司定位于成为中高端精密零部件及夹治具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在研发技术实力、快速交付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与国内外各行业领先或知名品牌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受到了客户广泛的认可和信赖,也获得了持续的业务机会。
在移动终端领域,公司主要为国外品牌客户提供各类摄像头检测设备、摄像头模组检测设备、红外安全检测设备、马达振动检测设备、光感应传感器设备、气密性检测设备等检测设备以及摄像头模组装配设备,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整机及模组的检测,拥有行业内最为完整的整机检测方案,是移动终端行业整机检测设备领先供应商。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摄像头及光学模组检测(光波导、VSCEL&TOF等)和标定技术代表着行业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行业领先品牌客户。针对XR产品检测,公司自研全套硬件及软件算法,可实现XR/VR全关键参数指标测试,可为客户提供光学显示模组(如光波导模组、PANCAKE模组等)以及终端成品的性能测试,成功应用于各种AR技术路线如BB、阵列波导、衍射波导、全息波导等产品,目前已批量为头部客户出货。行业首创整线测试方案,取代单机测试工站,进一步节省操作人力,减少测试误差,降低检测及产品升级成本,综合提高测试效率。公司持续深化与国内智能终端行业TOP5头部客户的业务合作、技术共研乃至战略协同。聚焦移动通讯终端(手机)、智能穿戴终端及计算机终端(PC)三大核心领域,为客户提供包括气密性检测、摄像头组装,TP贴片,折弯老化测试,高速点胶,高精度贴装等多品类的自动化产品;并凭借深厚的行业理解,多元的技术能力,在研发端与客户深度合作,如与客户联合开发的4C类产品通用零部件装配平台,扩大行业通用度,提升产线的标准化程度;公司与国内多家头部客户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作为各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共同成长,携手推动国内移动终端行业的高速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定位于电芯制造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行业头部客户的需求,是裸电芯制作、电芯装配段、化成分容设备、电芯包绝缘膜的领先供应商。公司产品聚焦叠片、包蓝膜、压力成型、化成分容等锂电池中后段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技术和性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其中,公司的叠片技术,在叠片效率和对齐精度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的化成分容设备可应用于各类型二次充放电电池,产品系列齐全,尤其在一体机、高压直流母线等技术上行业首创并持续领先,通过高效节能电源技术以及创新性结构设计,降低设备能耗和产线运行能耗,提高设备充放电效率,同时减少产线布局占地面积,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和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模块化结构设计提高现场安装调试效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认可与持续好评。
公司的精密零部件及模具产品主要应用于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公司拥有500+台套高精度、超高精度精密零部件加工高端设备,具备各种材料、各工序精密零部件制造加工能力,下游客户涵盖领域广泛,长期服务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计量仪器、医疗、LED、硬盘等领域的国内外品牌客户,产品精度、质量及服务广受认可及好评,有较强的竞争力以及稳健的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持续深耕非标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平台和工业物联网技术,为各战略新兴行业提供定制化智造解决方案。在光伏、汽车、医疗、半导体、智能物流及硬盘等领域作为核心供应商为国内外头部客户提供核心工艺或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在光伏新能源领域,为国内头部客户提供整厂端到端物料传送及调度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国内外多家头部客户提供电驱、电控、电子电气、智能驾驶零部件及相关模组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生产线。在医疗设备领域,为多家客户提供异形瓶灌装、多联杯灌装、POCT灌装、微量试剂仓灌封等多种IVD试剂灌装及包装产线;在半导体领域,为行业多家头部客户提供高精度贴装及装配设备,最高精度可达50nm左右。在智能物流领域,通过构建“装备智造+工业互联+云端服务”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体系,实现了国内多家头部客户智慧工厂场景需求的落地。同时,凭借着完善的全球化交付能力,实现了泰国、印尼等海外订单的高品质交付。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业务和客户优势
公司专注于自动化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跨行业应用。自2001年为硬盘行业客户提供精密自动化装配与检测设备以来,始终伴随着中国制造发展和下游客户的自动化需求提升。2007年进入新能源锂电业务,2008年,进入智能手机整机检测业务,近年来陆续开始为电子烟、汽车、医疗、光伏、半导体与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先品牌客户提供自动化设备与相关服务。公司坚持品牌大客户战略,在各下游行业,公司主要客户均是国内外行业领导或知名品牌,跨行业发展与大客户战略有效保障了公司整体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研发及技术优势
公司建立了成熟的研发体系,具有专业的研发条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经过二十四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与应用经验。公司引入了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模式,结合各业务板块及产品特点,构建了相关平台化技术和平台产品,形成了从行业专用技术、共性平台技术到平台产品以及各行业产品线的多层架构。围绕自动化核心技术需求,公司形成了“高速、高精、高智、高效”四大技术战略指引。通过推动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公司能够为多行业客户提供包括行业专用设备,工厂物流、立库、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等全流程、系统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移动终端摄像头检测与标定技术、新能源叠片技术均代表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软件领域,公司成功部署了基于私有容器云的智能制造平台系统,该系统广泛应用于3C电子、光伏等多个行业。同时,公司精心构建了智能物流平台,该平台通过WMS(仓库管理系统)、WCS(仓库控制系统)及RCS(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可插拔式集成设计,显著增强了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特别针对3C行业,公司推出了模块化的单机控制系统,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缩减了项目周期,提升了效率。此外,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整合2D、3D、AI视觉算法,打造出新版视觉系统产品,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广泛的行业适应性和技术先进性。
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出色的服务于2024年获得“第三届深圳品牌百强企业”“KRONES-最佳质量供应商”“高工咨询2024年度智能制造先锋”“时代上汽2024年度最佳协同”e-works数字化企业网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智能研发杰出应用奖”及多家客户评选的“最佳供应商”“最佳交付奖”“年度最佳合作伙伴”“质量优秀协作奖”等奖项及荣誉。
为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及可持续性,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研发团队的建设、加大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批545件,其中有效专利297件,有效发明10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8件,对公司各项主营业务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三)快速响应与运营优势
随着技术的快速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具有二十四年跨行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丰富项目经验的团队,公司能够快速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各类高效可靠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具备迅速抓住新行业、新兴领域的能力。同时,公司在与国内外知名客户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充分利用各分子公司区域布局优势,实施资源协调和分配,能够实现跨地区的大项目协作,高效完成大批量多地产品同时交付。公司也建立了覆盖中国各区域、欧美及东南亚地区的售后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设备预防性维护、操作培训及设备故障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公司遍及全球的运营网络,有力地支持了国内外品牌客户业务在中国及全球的快速发展。
(四)国际化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着眼于全球化布局,重视国际化探索,与国内外客户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在国际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为了拓展境外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在香港、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本土化经营有助于公司了解当地市场情况,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目前,公司建立了一支由中国、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员工组成的人才队伍,分布于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跨国的人才体系构成了公司多元的企业文化。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与团队,国际化的业务实施与交付能力构成了公司的国际化优势。近年来,公司紧跟国际客户战略布局调整,持续加强海外业务能力建设,2022年成立越南公司,2024年马来西亚办事处正式启用,2024年成立美国办事处,不仅高效承接了品牌客户的海外产能需求,也标志着公司海外布局取得初步成效。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应对策略,增强了我们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三、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642.57万元,同比上涨6.31%;其中,移动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2975.77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8.84%,同比上涨11.58%;新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1864.48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8.80%,同比上涨41.97%;精密零部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3285.10万元,占总体营业收入的21.05%,同比上涨31.78%。三大战略业务收入占比合计88.69%。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94.27万元,同比上涨37.2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