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司南导航(688592)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说明
(1)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司南导航所处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系我国北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并提升我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整体实力,近年来,我国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已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对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2)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情况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产业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2025年发布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全球GNSS设备和服务市场总收入约2900亿欧元。其中,GNSS设备收入约800亿欧元,占比27.58%;服务收入约2100亿欧元,占比72.42%。全球GNSS设备年度总销量约18亿台/套,GNSS设备保有量约59亿台/套,近90%的GNSS设备主要应用于消费者解决方案。由于大众市场应用正逐步达到饱和,市场增长放缓,预计到2033年,全球GNSS设备的年均出货量为22亿台/套,亚太地区将继续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近50%;GNSS设备保有量将达到90亿台/套,全球GNSS设备和服务市场收入有望增长到5800亿欧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其中,GNSS设备收入预计约1200亿欧元,占比约20%,服务收入预计约4600亿欧元,占比约80%。
2)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产业
①国内卫星导航产业整体市场情况
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46%,达到169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29.51%。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8.21%,达到405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70.49%。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已接近2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近100万;在境内上市的业内相关企业(含新三板)总数为94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9.52%。
2024年,北斗系统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其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通信、时空信息服务等核心能力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北斗跨界融合不断深化,与5G、AI、物联网技术结合,催生无人农场、数字工地等新业态;精度与可靠性不断提升,米级定位、短报文功能已在电力和应急等关键领域成为标配;国际化拓展顺利推进,北斗加速“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在农业领域,北斗应用向着智能化和精准化升级,已从单一导航向全产业链智能化延伸,显著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为提升单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交通领域,北斗已经成为公路巡检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障“两客一危”车辆的安全运行和高速公路与铁路的边坡、桥梁、路基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在港口装卸和堆场的全自动化作业中,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的无人集卡运行效率提升了25%,“5G+北斗”的模式正在打造更多的智慧港口;中国民航已建成低空飞行服务三级体系,北斗机载终端覆盖率已达95%,支持无人机配送、城际运输等新业态,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低空经济。在电力领域,北斗技术助力电力系统实现精准监测与高效管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将北斗用于设备监测和巡检,输电隐患排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还利用北斗短报文解决配电网信号盲区问题,故障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在应急管理领域,北斗助力快速响应与灾害防控,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地质灾害多发的贵州、云南、四川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已累计部署了数万台/套北斗普适型接收机,有效提升了地质灾害准确率。
②国内卫星导航高精度产业情况
白皮书显示,2024年,高精度市场持续发展,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巡检/植保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人员高精度定位、智慧施工、测绘测量仪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地灾监测、辅助/自动驾驶、共享单车等。
国内高精度测量类RTK接收机年销量超过20万套,高精度测量类RTK接收机海外市场年销量超过10万套。得益于车辆智能辅助驾驶的快速发展,国内车载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系统等产品的年销量增长快速,达到近300万台/套,增速超过240%。随着中央财政增发万亿国债资金投向基层防灾、应急等领域,北斗高精度设备在地灾监测、桥梁安全监测、楼宇安全监测等细分市场的年销量快速增长,已超过10万台/套,增速超过100%;随着无人机电力线巡检、无人机植保和无人机测量等应用在安全、效率、效益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具有北斗高精度定位功能的无人机年销量快速增长,已超过12万台/套,增速超过100%。
2024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15.80万亿元,同比增加7.30%。高铁、桥梁等大型项目的增多,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等,扩大了对具有北斗功能的高精度测量设备的需求,国内北斗高精度测量设备的年销量超过10万台/套。2024年,国内市场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含测量型接收机)总销量超过460万台/套,其中应用国产高精度芯片或模块的终端已超过80%。高精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11亿元人民币已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超过254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
(3)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链概况
按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高精度卫星导航用户段产业可以细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上游主要是指包括高精度北斗/GNSS芯片、板卡/模块、软件、天线等在内的基础器件;中游主要是指诸如高精度GNSS接收机在内的各类数据采集设备产品以及各类高精度GNSS系统集成服务;下游主要是基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及运营服务环节。
1)上游—基础器件
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提供高精度GNSS芯片、板卡/模块以及研制核心算法、软件等产品。高精度GNSS芯片、板卡/模块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与巨大的资金投入,随着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芯片、板卡/模块市场主要由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已经有所改观,目前国内外高精度GNSS芯片、模块主要厂商包括司南导航、和芯星通、天宝(Trimble)、诺瓦泰(NovAtel)等。
2)中游—产品及解决方案
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主要通过终端产品或软硬件集成的系统解决方案加以实现。终端产品主要有高精度GNSS接收机及GIS数据采集器等,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形变与安全监测系统、车辆自动驾驶系统、驾培系统等。高精度GNSS接收机市场过去基本由国外厂商主导,但随着国内厂商特别是上游基础器件厂商的技术实现突破,国产终端产品性能已不亚于国外厂商。目前中游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基本已被国内厂商取代,代表性的厂商主要有南方测绘、司南导航、华测导航及中海达等。
3)下游—运营服务
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下游运营服务主要是通过建设地基增强系统提供的卫星信号增强服务以及基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及运营服务。下游运营服务代表性厂商主要有千寻位置、中国移动、六分科技等。
(4)分行业应用
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全球实时三维位置、速度、姿态和时间(PVTA)的十参数时空信息,司南导航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通过与惯导、激光、视觉等技术相结合,目前主要应用在模块及数据应用、时空信息应用、智能驾驶与数字施工等行业,随着中国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提供高弹性、高智能、高精度、高安全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司南导航自主创新的北斗高精度核心技术和产品及服务也将应用在更多的行业和场景。
模块及数据行业应用主要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算法、芯片和模块,搭配其他软硬件产品及各种配件组成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应用于地基增强系统、形变与安全监测、智能交通、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野外机器人、无人机、割草机、物联网等行业。
地理信息应用行业主要是公司自主研制能提供的高精度PVTA时空信息的北斗/GNSS接收机以及专用配套设备能直接服务的行业,公司直接销售给客户的地理信息应用产品主要包括一体机(H系列、T系列、SR2系列、N系列、Lu系列)、分体机(M10系列、M900系列)、M300Pro/M360Pro基准站接收机、普适型接收机(A500、A300)以及Z系列穿戴式设备、GIS手持机等数据采集设备。
智能驾驶与数字施工行业主要是指公司针对播种机、起垄机、打药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研制的自动驾驶系统,和服务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工程机械的数字施工产品所应用的行业,公司直接销售给客户的智能驾驶与数字施工行业产品主要为平地引导系统(XT系列)、挖掘机引导系统(XE系列)、桩机引导系统(XP系列)。
(5)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市场特征
1)成长性
我国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目前整体处在行业成长期,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在测量测绘、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由于卫星导航等新型测绘技术的迅速普及,该行业的应用需求不断被挖掘出来;在精准农业领域,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大量转移,对农机自动驾驶的需求迅速提高。除此以外,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诸如无人系统、机器人等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的新需求层出不穷,推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
2)区域性
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发展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在首都圈、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对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筑物位移监测等应用的需求较大;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由于地处山区且地震活动相对频繁,对地质灾害监测等应用的需求较大;在东北、内蒙古、河南、新疆等地区,由于平原广阔或农业耕作面积较大,因此对精准农业等应用的需求较大;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由于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因此对沉降监测等应用的需求较大。
3)季节性
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例如在测量测绘、地理信息采集、安全监测等领域,目标客户主要为国企、政府和事业单位,受预算安排的影响较大,因此该类客户年初采购量较少,而年末采购量较大;在精准农业领域,由于农业活动的春耕秋收工作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客户采购集中在第二和第四季度。除此以外,由于部分客户采用项目验收方式进行结算,而验收期普遍集中在年末,导致行业内企业第四季度收入普遍占比较高。
(5)主要技术门槛
在整个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链中,以高精度GNSS芯片为核心的上游器件是卫星导航系统的驱动因素,是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环节的重要支撑,也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
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和局限性。首先,导航卫星发送的导航信号要穿过对流层、电离层才能到达位于地面、空中的用户接收设备,卫星导航服务必然受到对流层、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其次,导航信号还可能因为建筑物、树木等遮蔽物造成反射,因此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到信号常常是经反射的信号,易多径效应。第三,在国际电信联盟的频率分配中,L频段不仅分配给了卫星导航,还分配给了其它无线电业务,相邻频段工作的射频发射设备产生的段外辐射也会给卫星导航产生无意干扰。总体而言,卫星导航系统固有的脆弱性、局限性使卫星导航服务存在着不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下畅通无阻地使用卫星导航服务的难度较大,依赖卫星导航服务的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面临严重挑战。
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很微弱,一般是淹没在噪声当中,而热噪声功率谱是很均匀的,一旦接收信号中混入了窄带干扰,那么信号频谱在频域上会有显著的变换,GNSS芯片就是要利用这些不同的特征,将干扰带宽内的窄带干扰信号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从而有效降低带内干扰信号对接收机捕获跟踪的影响。
为了排除干扰,提高定位准度,需要GNSS芯片综合运用多维矩阵运算技术、内存优化技术、非差推导技术、电离层处理技术、三频超宽巷技术、动态在航技术等抗干扰算法,从而使GNSS芯片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经过多年的发展,司南导航已形成了“基础产品(芯片、模块)+终端+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的业务模式。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GNSS芯片融合核心RTK算法并集成到模块中。模块一部分直接对外销售,另一部分作为核心部件用于生产高精度GNSS接收机等数据采集设备、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等终端。公司还会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主要涵盖地基增强系统、形变与安全监测以及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等专业应用领域。
高精度GNSS模块系公司所有产品的核心部件,决定了终端产品的性能。公司的数据采集设备系由高精度GNSS接收机和配套设备构成,其中高精度GNSS接收机搭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GNSS模块,部分产品采取惯导、激光、视觉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系以高精度GNSS接收机作为高精度导航定位的核心设备,为农业客户提供相应高精度导航应用方案;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模式是客户向公司提出终端应用需求,公司以高精度GNSS接收机为基础,配合软件及其他外购设备作为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1)高精度GNSS模块
高精度GNSS模块主要客户群体为接收机等终端设备的制造商或集成商。
(2)数据采集设备
公司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高精度GNSS接收机以及专用配套设备。
①高精度GNSS接收机
高精度GNSS接收机内置自主研制的GNSS模块,采用差分定位技术,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等主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快速实现厘米级定位。凭借着高精度、高可靠性,能够广泛用于测量测绘、形变与安全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在各个应用领域帮助用户完成全方位的高精度数据采集任务,实时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近几年,公司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将惯导、激光、视觉技术与RTK技术相结合,推出激光放样、实景放样RTK接收机,现已运用在公司鲁班系列、T系列、N系列接收机上,提高测量测绘的便捷度。
②配套设备
配套设备是指配合高精度GNSS接收机进行测量测绘、智能交通、精准农业等行业应用的辅助产品,这些产品主要包括测量手薄、GNSS多模多频天线以及其他配件。其中,测量手薄用于实现记录及阅读测量数据,GNSS多模多频天线则用于接收GNSS信号,为高精度GNSS接收机提供输入的信号源。
(3)智能驾驶与数字施工
公司智能驾驶与数字施工系统集成了显示平板、多功能方向盘、接收机、天线、电机、传感器等主要部件和其他零部件。其中,接收机集成了公司核心产品高精度GNSS模块,实现了农业机械的自动驾驶功能与工程机械的数字施工,定位误差不超过2.5厘米,可安装在播种机、起垄机、打药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目前公司数字施工系统可安装在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工程机械上。
(4)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系公司基于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紧跟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趋势,结合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精度GNSS接收机,灵活满足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全面布局高精度GNSS生态圈,产品应用涵盖地基增强系统、形变与安全以及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等专业应用领域。与向客户直接销售高精度GNSS接收机等数据采集设备不同,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属于系统集成领域,主要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各类高精度GNSS模块、接收机,搭配其他软硬件产品,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5)新兴业务布局
此外,公司依托高精度算法、专用芯片和模块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持续在无人机、智能驾驶及物联网等新兴业务领域进行布局,以积累在新兴业务领域的先发优势。
近年来应用于植保、物流、测绘等领域的无人机精准飞行市场发展迅速,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我国工业无人机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9%。公司多年来持续加大应用于无人机领域的高精度北斗/GNSS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推出的K8系列、K9系列北斗高精度定位/定向模块,支持板载组合导航解算,其更优越的定位和导航性能、更小尺寸和更低功耗优势为司南导航拓展无人机等新兴高精度应用市场提供有力支持。公司将持续加大无人机领域相关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抓住无人机市场机遇,实现新的业绩增长。
2024年,公司自主研制的北斗机载导航设备随某型教练机通过民航局的适航认证审查,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订单。
智能驾驶技术近年来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智能驾驶需要感知车辆及周边环境信息,并通过车路协同系统与可能影响车辆的实体进行信息交互,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实时三维位置、速度、姿态和一维时间(PVTA)的十参数时空信息。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高精度PVTA传感器方面的技术攻坚,保障智能驾驶汽车中高精度数据在严苛的车载工况环境下的可用性与可靠性。公司开发车规级模块K802A、K902A,瞄准自动驾驶前装应用,支持全系统多频点定位,内置抗多径和抗干扰技术,具备组合导航能力,保障车辆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高精度定位与感知。公司积极融入整车企业的智能驾驶生态链,充分把握北斗高精度技术在智能驾驶市场的发展机遇。继2018年为上汽荣威MarvelX提供智能驾驶汽车北斗高精度位置感知解决方案后,司南导航高精度北斗/GNSS定位技术持续迭代,2020年开始助力上汽集团全球首款“5G+L4级”智能重卡示范运营任务,截至报告期末,已保障超过700万公里的示范运营,运输超过20万标箱。司南导航M900组合导航接收机,内置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智能融合算法,支持多样化的数据协议和传输方式,可结合车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平台,满足车载导航、智能交通等需求。
物联网(IoT)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包括北斗/GNSS及其他各种传感设备所提供的位置、时间、状态、环境等信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随着国家高精度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司南导航的高精度北斗/GNSS模块核心技术及产品将为实现万物互联的移动终端提供高精度PVTA支撑。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司南导航是完全自主掌握高精度北斗/GNSS模块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规模化市场应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在高精度算法、专用芯片和核心板卡/模块等方面持续投入实现了进口替代,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主要产品为基于北斗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实时高精度定位芯片、模块、接收机等数据采集设备终端和高精度北斗/GNSS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广泛应用和服务于测绘与地理信息、智能交通、形变与安全监测、无人机、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野外机器人、精准农业、物联网等专业领域和大众应用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对北斗/低轨高精度融合定位技术等在内的前沿技术进行前瞻投入,推动技术迭代,在技术领域持续推进“北斗+”创新融合。在芯片、模块、终端产品进行革新升级,推动卫星定位与惯导、激光、视觉、声纳等运用技术创新融合,并运用在公司新品上以推动产品服务差异化竞争,将“+北斗”迈向各行各业。
报告期内公司已授权发明专利新增4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7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5项(含美国发明专利7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主持或参与了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领域的已实施的4项国际标准、29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2025年5月,公司主要参与编制的《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获批发布。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开展或主办展会活动达21场,其中在国内参展或主办11场,海外参展10场,加速全球市场布局将国产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出国门,积极拓展北斗高精度应用的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公司通过高质量的展会推广,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和服务远销海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50多个在“一带一路”域内。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2024年GNSS/MET水汽观测站采购项目”,该项目进展符合预期。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52.61万元,同比增长4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34万元,同比下降218.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4.87万元,同比增长11.11%。公司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本期为613.34万元,上年同期为230.17万元,同比上升166.48%。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29260.87万元,较年初减少1.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4880.89万元,较年初增加0.31%。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65.91万元,较上年的-7470.64万元有所好转。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