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ST岭南(00271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从事的主要业务
岭南股份创立于1998年,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自上市以来,公司始终秉持“生态+文旅”双轮驱动战略,聚焦规划设计、水利水务水环境、市政与园林、文化科技与旅游等业务。
2022年12月,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为岭南股份实际控制人。
生态环境建设业务:岭南股份业务涵盖生态环境、城市园林、乡村景观、生态景观、市政公用工程、智慧城市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等专业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
水务水环境治理业务:岭南股份下属控股子公司——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岭南大生态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涵盖水利工程、城乡水务、水生态水环境。
文化旅游业务:岭南股份旗下拥有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域纵横文旅投资有限公司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数字三项主要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细分行业归属于“N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作为环境治理行业的一员,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文化旅游两大领域。
1、园林绿化工程及生态修复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系统化的工程技术与艺术创作手段,综合实施地形重塑、植被配置、景观建筑营建及园路系统规划,从而营造兼具生态功能与游憩价值的城市空间。该领域涵盖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及区域绿地等系统性工程,并包含对城市生态格局与景观风貌具有显著影响的重点绿化项目。行业产业链完整覆盖景观设计咨询、工程施工建设、后期养护管理等全周期专业服务链。
生态园林行业投资复苏预期整体转弱。自2012年起行业投资规模持续位于高位区间,至2019年达到历史峰值1,845亿元,随后受外部环境调整、融资渠道收窄等因素影响,投资规模呈现阶梯式回落。数据显示,2022年全行业完成投资额1,348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17.8%,较2019年峰值回落26.9%,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与结构优化并行的新阶段。
生态园林企业收益高度依赖业主方财政。生态园林类项目普遍采用PPP模式作为主要业务承载形式,项目收益与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呈现强关联性。由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通常覆盖10-30年)的回款周期特性,企业营收稳定性直接受制于项目所在地业主方财政状况及未来支付能力。当前在业主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剧、隐性债务化解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叠加土地出让收入波动等因素影响,行业项目全周期回款风险敞口持续扩大,资金链管理面临严峻考验。
生态园林项目融资环境面临结构性收紧压力。受项目强公益性特征影响,行业收益高度依赖政府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在业主方隐性债务“控增化存”的强监管框架下,传统融资渠道面临双向收紧压力:PPP模式受制于财政承受能力限制,专项债发行则受项目收益自平衡要求制约。数据显示,2023年生态环保领域专项债支持项目总投资规模1,505亿元,较2020年峰值水平下降88%,行业融资难度指数创近年新高。
2、水务水环境治理
水务水环境治理行业聚焦于水体污染系统性综合治理,涵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资源集约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及水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等核心领域。该行业以构建“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质量提升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我国水务水环境治理行业已从基础污染防治向系统化综合治理转型,尤其自改革开放初期确立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来,行业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治理格局,有力推动行业的规范和快速发展。
水务水环境治理市场呈现增速边际趋缓态势。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其发展动能与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力度、经济周期呈现强相关性。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9年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投资复合增长率达15.42%,但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2020-2021年投资规模出现阶段性停滞;虽在2022年随经济复苏预期短暂回升,但2023年投资增速再次回落,市场周期性波动特征显现。
水务水环境治理产业面临周期性增长压力,行业分化特征显著。受经济增速放缓、业主方财政支付延迟及市场需求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整体面临营收增速收窄、盈利空间压缩等挑战:成本端压力传导至利润端,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应收账款规模高位攀升,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承压,行业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17-2023年水务及水治理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经营指标呈现阶梯式回落,以营业收入增长率为例,该指标由2021年的21%降至2023年的2%,归母净利润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率亦呈现相似下行轨迹,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水务水环境治理领域供需结构性矛盾持续凸显。当前水污染治理项目多呈现公益性、准公益性特征,市场化盈利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自我造血功能薄弱。市县级平台公司依托PPP或特许经营等模式开展融资的路径面临多重制约:项目收益水平偏低导致投资吸引力不足,业主方支付能力受限制约资金筹措空间,专业技术及运营管理能力缺口影响项目实施成效。
3、文化旅游
2024年文旅市场情况:国内旅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14.8%;旅游总收入实现5.75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17.1%。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三)主要经营情况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减少70.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收窄50.02%。本期无新增业务,部分甲方财政承压导致项目结算周期延长,叠加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下降,制约了项目施工进度与资金回笼效率。成本端方面,公司日常经营费用同比下降,但财务成本因融资规模维持及债务逾期影响仍处高位,利息支出叠加罚息、违约金等非经营性支出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业务资质优势
岭南股份实施“双主业驱动战略”,构建“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双轮驱动格局。公司持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等核心资质。
(二)全产业链优势
岭南股份调整战略布局,构建“生态+文旅”双主业驱动发展格局。聚焦生态环境建设、水务水环境治理、文化旅游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形成“生态+文旅”双向赋能的协同效应。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