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光大银行(60181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17:22: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光大银行(60181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坚定不移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好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报告期末,推动16家分行设立“科创金融中心”,创设64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型企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9.88%。做好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绿色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2.37%。加快建设普惠金融“3+1+N”线上化产品体系,拓展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普惠贷款、涉农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95%、9.18%。发挥协同服务优势,打造养老金融品牌,养老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9.95%。云缴费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推动AI技术应用,持续打造数字金融差异化竞争能力。

    (二)履行金融央企使命担当,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

    积极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报告期末,用好用足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发行7单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成功落地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大力支持民营小微融资,发布“服务民企光大行”行动方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61%、19.11%。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批复清单企业3.34万户,实现投放2134.69亿元。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批复项目343个,实现投放1133.48亿元。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打造“约惠中国”旅游场景消费品牌,推动个人消费贷产品创新及流程优化。

    (三)打造业务经营特色,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以特色产品、特色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丰富“阳光理财”“阳光金选”产品供给,强化零售客群经营,着力做好阳光财富特色业务。报告期末,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80万亿元;围绕8个重点民生领域,拓宽服务边界,打造一站式“金融+民生”服务,不断扩大“云缴费”领先优势;稳固债券承销业务市场排名,保持居间撮合、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等投行业务发展势头,持续构建光大特色投行业务品牌;加强跨境金融服务,加快推动“依核供应链”“脱核供应链”等标准线上化产品落地,做优做强交银特色业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灵活调整组合交易策略,提升金融市场业务盈利贡献,精细化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健康发展。

    (四)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不断筑牢安全堤坝

    认真落实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要求,强化“三道防线”一盘棋防控体系,坚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形成风险梯次防御机制,通过预警监测、强制应对、大额穿透,及时处置化解风险。做好零售信贷、信用卡、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合理控制客户集中度,不断优化调整业务结构。着力加强境外风险防范,强化应急演练和压力测试。加强清收催收工作力度,提高处置效率。

    二、本行发展战略

    (一)使命和愿景

    本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管理财富、服务社会”为企业使命,坚守本源、立足主业、守正创新,依托光大集团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推动构建“一个客户、一个光大、一体化服务”综合金融生态,从经营自身资产负债表向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转变,持续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和提供一流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形成本行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二)发展思路

    本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主动应对低息差市场环境,充分利用新一轮改革政策契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客户服务、综合经营、科技支撑、人才培养、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核心能力,降本提质增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光大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培育壮大特色业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三)战略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拓展重点业务领域,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特色化经营优势,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施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FTP减点优惠、重点项目资本收费优惠等专项支持措施,推动全行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健全“1+16+100”科技金融专业化专营化组织体系,打造强服务、强产品、强生态、强行研、强数智的“五强”特色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70.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5.03亿元,增长9.88%。绿色金融方面,持续推进体系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完善“传统信贷+创新产品”绿色金融产品谱系,覆盖可持续表现挂钩类、环境权益类、未来收益权类等创新产品及服务。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新口径)4641.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0.99亿元,增长12.37%。普惠金融方面,深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强化普惠线上贷款全流程风控体系建设,打造普惠金融“3+1+N”系列线上化产品,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4526.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17亿元,增长3.95%。养老金融方面,打造“和光颐享”品牌,逐步形成“金融+医养康旅”综合服务与“银保养”协同服务两大特色,创建首批64家“养老金融服务中心”,持续助力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积极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服务。报告期末,累计提供830余支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260.58万人次。数字金融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推动重点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重点发力支付缴费类场景与融资类场景建设。通过植根实体经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二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提升综合经营效益。资产方面,优化资产配置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赛道,强化行业研究,细化营销范式,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竞争优势。负债方面,坚持动态的量价平衡策略,优化存款产品结构,推动“现金管理、受托支付、链式拓客、资格专户”四大新动能建设,开展主投资主结算活动,强化公私联动推进代发业务发展,不断增强批量拓客与源头资金导入能力,提升存款量价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高质量存款资金沉淀。

    三是夯实客户基础,持续深化客群综合经营。公司客群经营方面,践行“分群、分层、分级”经营理念,针对战略客群、潜力客群、基础客群,匹配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服务质效。零售客群经营方面,深化公私联动批量拓客与业务协同经营,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能力,加强数字化赋能和理财经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迭代升级“阳光+”客户会员权益体系,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质效。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培育经营特色。打造“阳光科创”科技金融业务,围绕企业不同阶段投融资诉求推出“科技研发贷”等特色产品,提供“股、贷、债、托、私”全周期产品体系。大力发展“阳光财富”业务,推出“阳光金自选计划”“旅游钱包-随心购”等理财功能,实现现金产品“24小时不打烊”购买,发行养老、普惠、绿色科创等主题理财产品。报告期末,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80万亿元。持续保持“云缴费”行业领先优势,着力建设数字化金融场景平台,打造“薪悦通”等特色产品。报告期末,云缴费累计接入项目18858项,累计输出合作平台898个,服务人次16.09亿次;强化薪悦通平台“人、财、事”功能建设,打造特色福利板块,累计入驻企业3.43万户。推进“阳光投行”业务发展,践行“商投私一体化”策略,提升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上半年债券承销1906.11亿元,发放并购贷款166.23亿元。构建“阳光交银”生态化综合金融服务,整合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提高国际结算客群贡献度,满足企业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及经营场景结算需求。报告期末,供应链客户18362户。大力发展“阳光金市”业务,坚持“稳配置、活交易、增代客、强风控”发展主线,做优做强投资基本盘,激发市场交易活力。通过着力发展特色业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5.41万亿元,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3.10万亿元,同业金融交易额(GMV)1.74万亿元。

    五是坚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控。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授信行业研究,积极赋能业务发展。持续强化集中度管理,常态化开展大额授信客户穿透式风险监测,推进预警强制应对机制,坚决遏制新增不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推进特资经营转型,构建特资生态圈,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六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强化数字化手段对经营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坚持数字技术赋能场景生态,建立“价值分层、模式分类、总分协同”数字化场景工作机制,提升场景流量客户转化效能。强化技术支撑能力,运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力,积极开展关键业务领域大模型技术应用研究,推动AI智能报告在全行范围的使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效能。

    三、本行核心竞争力

    一是具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光大集团是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发起设立的国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拥有金融全牌照和环保、文旅、康养等特色实业,具有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为本行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和产融协同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

    二是具有良好的创新基因。本行具有较强的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在国内银行中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打造出中国领先开放便民缴费平台“云缴费”。

    三是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本行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培育竞争特色,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等领域形成较强市场优势,债券承销、金融市场投资、阳光财政等业务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

    四是具有较好的境外网络体系。本行设立香港、首尔、卢森堡、悉尼、澳门、墨尔本六家分行,光银国际、光银欧洲两家子公司,以及东京代表处共九家境外机构,基本形成商、投行,分、子行(公司)全覆盖的境外综合性经营网络。

    五是具有稳健的经营风格。本行始终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稳健的业务发展策略和依法合规的经营管理原则,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和手段不断丰富,风险管理主动性、前瞻性持续提高,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是具有较强的科技发展基础。本行持续推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倾力打造具有光大特色的“科技引领、数据驱动”科技发展体系,加速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科技基础和赋能业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薪悦通”“阳光普惠云”“阳光融e链”“物流通”“光速贷”等科技名品得到市场认可。

    四、本行整体经营情况

    (一)业务规模平稳增长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2385.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95.70亿元,增长4.02%;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40840.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01.68亿元,增长3.82%;存款余额42531.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4.95亿元,增长5.39%。

    (二)盈利能力稳健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降5.57%。其中,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同比下降5.5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85%;其他收入100.43亿元,同比下降10.04%。实现净利润247.41亿元,同比增长0.53%。

    (三)资产质量稳定可控

    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509.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63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2.47%,比上年末下降8.1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15%,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四)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净额6910.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02亿元;资本充足率13.53%,一级资本充足率11.5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9%,均符合监管要求。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大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