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四创电子(60099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感知产品
国务院发布《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等发展方向”。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的《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构建一个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化气象体系,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的精密性、预报的精准性和服务的精细性。气象雷达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和集中度,但随着技术和产品的逐渐共通,国内气象雷达市场也迎来了众多新参与者,新企业的加入使得气象雷达领域不仅要应对大型企业的主导,还要面临新兴企业的冲击,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重点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并有序推进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的建设,同时鼓励通用航空的发展。根据民航局、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中国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到2025年,空管系统主要装备的国产化率将提升至80%以上,涵盖140个重点机场建设项目,这将显著带动空管雷达市场的需求增长,一次监视雷达、二次监视雷达、场面监视雷达、多点定位系统等将迎来全面建设的阶段。目前,空管雷达的国产化进程成效显著,进口设备的依赖度持续下降。国内厂商在技术上各具优势,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未来,相关企业将进一步推动空管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强化安全管理与技术服务,并积极探索智能化和绿色空管的发展路径,应对行业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低空预警雷达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综合防御能力,为军用低空警戒雷达技术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家发改委《低空雷达产业扶持政策》明确了对低空雷达制造企业的税收减免、设备采购补贴等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感知基础
202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军队装备科研条例》提出:适应创新构建新时代武器装备现代化管理体系要求,立起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推动构建自主创新、自主研制、自主可控与开放交流相结合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装备科研自立自强,信息化装备建设也将获得更多契机。
印制电路板产品领域,正经历“性能极限突破+智能场景重构”的双重变革:技术端聚焦高频、三维集成与极端环境材料;应用端受AI、太空站、电子站驱动爆发增长;政策端则加速全球供应链重组与本土替代。
微波产品领域,向“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国内军用微波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十五五期间将保持7%年复合率增长态势。
电源领域,军工电源作为军事装备的重要组件,有较大增长需求预期,但同时面临“两高一低”转型需求。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可靠性、智能化高端电源需求增加,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拓宽。
3、感知应用
在数智防务领域,2025年3月两会指出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加快推进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利用高新技术研发新的主战装备和提高利用和驾驭新型武器装备进行防御的能力和水平。2025年全军军事训练深化“科技+”“网络+”训练,运用科技力量推进解决部队作战训练难题,持续推动战训法创新。“十五五”期间,明确将军事仿真列为国防科技优先发展领域,2027年前实现自主可控仿真平台全军覆盖。
在应急国动领域,2025年1月,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综合保障,突出提升“三断”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2025年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十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应急通信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空天地海一体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极端条件适用装备有效供给,应急通信特色服务持续拓展;在强化极端场景保障能力方面,全方位升级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202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指出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网络、推进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建设,强化极端条件下现场应急通信保障。2025-2030年中国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行业将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
在公共安全领域,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赋能城市AI高质量发展。未来5年,公共安全行业将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智能安防、智慧警务、网络安全、雪亮工程将成为市场热点。
4、低空经济
2025年低空经济已成为各级政府重点推进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我国333个地市州中,有256个地方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占比达到76.8%。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明确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稳妥推进低空消费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警戒雷达等感知产品业务,印制电路板、微波组件、电源等感知基础业务,军队防务、模拟训练、应急指挥、低空安全等感知应用业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集团公司战略转型决策和中电博微“1238”工作思路,在公司董事会的部署下,深入推进实施“1326”战略,锚定“一核两翼新动能”产业布局,持续提升战略能力,持续深化改革,积聚创新潜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产业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战略部署,对标“一巩固三做强”业务布局,各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围绕“业务+职能”双轨解码机制,通过“战略一张图”可视化呈现,系统谋划和承接公司总体战略,将抽象的战略蓝图细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实践指南,推动“一核两翼新动能”主业结构优化,以战略确定性应对环境不确定性,提升公司整体战略能力。
感知产品领域:公司不断扩大民用雷达谱系,中标湖南省P波段风廓线雷达、某型气象保障车等,完成某专项气象雷达、风廓线雷达、某专项测云雷达交付等;完成多部空管一二次合装雷达设计改进和出厂验收,两项低空监视雷达生产交付任务。博微长安完成低空警戒两型雷达改进等生产任务,探鸟雷达研制顺利通过客户验收。
感知基础领域:在做强基础方面,公司顺利承接某多功能板、八通道微波组件、毫米波多功能板、功分馈电模块等项目开发并交付验收。军工大院大所订单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在模块电源与系统方面,持续加大数智生产投入力度,军工电源中试线、航天电源生产线、一体化实验室投入运行,实现军工电源“一个流”生产;上线首条年产80万台/套全数字化生产线,积极开拓低空、无人装备、航天等电源业务。
感知应用领域:在军队网信方向,公司承接40个某油库物联网项目建设,推进实施某训练服务平台项目;在模拟训练方向,完成某测控专业实验教学系统项目的验收;在应急国动方向,承接工信部面向重特大灾害场景的数字化救援装备研发,开展智能主动式三维实景数据采集与处理、卫星互联网应急救援通信系统、应急救援智能任务调度与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打造核心技术引擎;在公共安全方向,开展低空雪亮试点工程建设,构建区域巡控低空智联体系,打造空地协同的立体防护体系,支撑合肥UAM建设。
低空经济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低空发展战略,全力支撑部委低空论证,作为安徽省低空智联安全技术牵头单位,稳步推进安徽省首个低空科技重大专项工作,作为合肥市低空智联网技术总体单位,深入支撑合肥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发布《UAM低空航行系统》解决方案,并围绕蜀西湖城市复杂场景,全面验证低空雪亮安全监管能力,牵头打造首个全要素低空航行系统实景样板,构建城市中试场。瞄准重要目标防护领域,作为核心单位参与某民用机场示范项目建设,发布机场防护解决方案。
(二)加速创新发展,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公司研发投入51922348.09元,研发投入强度达7.67%,新增获取发明专利受理12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占有效专利比重达67%。
感知产品领域,持续开展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波段相控阵水利测雨雷达、激光测风雷达、某型风廓线雷达、低空网格化微气象系统等产品研制,突破高数据率数字波束形成、激光测风、多元数据融合等技术,满足气象、水利、低空气象保障等部门对重点区域快速演变实时监测预警需求;加大多点定位系统、机场反无、探鸟雷达产品研制,突破多站点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的精准计算、低小慢目标的检测技术、复杂背景下高机动目标起始与稳定跟踪等技术,满足民航空管和机场低空安全的创新发展。抗海杂波、目标成像和识别、高精度伺服控制等技术取得发展,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感知基础领域,通过缓冲材料优化与数据库建立,显著提升压合对位精度与涨缩的一致性;基于先进封装技术SIP超宽带组件实现上星平台;宽带功率组件突破千瓦级,取得大功率空间合成技术突破;数字化波束形成(DBF)与片上系统(SoC)技术融合。华耀电子紧密跟踪电源行业前沿技术,加强共性技术及平台开发,初步完成“萤心-I”等一体化供电微系统开发、四足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供电系统开发、系列化三相输入导轨电源开发等。
感知应用领域,研制基于大模型的面向军事作训领域国产化专用平台,基于垂直领域专业数据,运用大模型的文本处理及推理能力,实现军事作训及保障领域的智能应用;开展针对无人机威胁的重要目标防护系统研究,实现对民用遥控无人机目标的反制与防御,以及管理单位对区域内重要目标的信息管理、防护管理和演训管理;研制面向低空安全的重要目标防护平台,构建高-中-低,远-中-低的低空立体防护新模式。
低空经济领域,研发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无人机综合应用平台,以及通导一体化终端和空中警察系统,开展异构无人机协同控制、多模态无人机目标识别、时空同步与数据融合算法、黑飞飞手识别跟踪技术、“悟空”大模型的研究,发布低空微气象系统——微盾V1.0,满足低空安全监管和场景应用的需要。
(三)加强人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战略发展目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分析和统筹谋划,持续优化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质量,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基石。一是建强管理人员队伍。选拔3名优秀年轻高级管理人员,优化配置子公司领导班子队伍;持续推进中层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激发管理人员活力,选拔优秀年轻中层管理人员5人。二是人员结构持续优化。组建专业化面试官团队,创新引才机制,构建母子公司一体化引才体系,加大核心专业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为业务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引进各类人才及优质毕业生71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中硕士及重点院校毕业生占比达到98%。三是人员能力持续提升。夯实“青蓝工程”、“磐石计划”培养机制,完善各梯次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开展针对性赋能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公开选聘6名核心业务领域研发技术序列高层次人才,组织完成54对师徒结对,85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晋升。
(四)深化改革提升,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
报告期内,一是推进经营体制改革,公司以构建感知应用产业新生态为战略引领,全面整合感知应用板块资源,深度融合国防安全与公共安全两大领域,成立数智安全BG,形成“双轮驱动、优势互补”的战略集群,推动同质业务融合、强化核心技术共享与市场资源复用,实现资源的跨领域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增强公司在感知应用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以提升战略能力为主线,制订并落实公司“十大重点任务”,聚焦改革深水区精准发力,确保资源向核心攻坚领域集聚,以钉钉子精神抓闭环、抓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常改常青”的发展动能;三是深化全价值链降本增效管理,定期跟踪降本增效执行情况,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成本费用管控,业财协同,实现降本增效预期目标;四是以ERP系统为依托,推动数智公司建设。以数据驱动运营管理转型升级,建设雷达全项目数智化管理平台。以雷达业务流为主线、全业务流程各管理活动信息交互,在ERP系统建立从任务输入、设计投产、生产齐套、分系统调试、总联交付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数字化可视化统一化的项目管理平台,提高雷达项目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产品交付效率和经营质量;五是建设“业务全覆盖、军品全穿透”新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经理派驻,强化生产过程管控,提高质量管控能力和产品交付率。
(五)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断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一是聚焦强军兴军、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建设等方面部署要求,围绕战略解码、年度重点任务、低空经济、事业群改革等开展专题研讨,中心组学习10余次,各级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学习150余次,主题党日近80次,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二是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三是完善公司工会福利标准、修订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组织春节送温暖、高温假送清凉等慰问,常态化开展年节福利、健康体检,组织策划系列文体活动、劳动竞赛,提升广大员工幸福感、获得感。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