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辰光医疗(43030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是医学影像超导磁共振系统(简称:MRI系统、或MRI)和MRI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超导磁体、射频探测器、MRI系统其他硬件、MRI系统配件和科研领域定制化特种磁体的研发、生产、销售、维修、保养,及提供超导磁共振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已通过多项国内外权威认证,包括: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欧洲CE管理体系认证、美国FDA产品认证、国际UL产品认证和ISO14001认证。公司是重视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并已获得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有效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55项、外观专利7项、美国专利1项、欧盟专利1项。已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在申请审核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7项、外观专利1项和PCT专利6项。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经范围为:许可项目: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租赁;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零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工器材制造;电工器材销售;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专用设备修理;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特种设备销售;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销售;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电机制造;超导材料制造;超导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磁性材料生产;磁性材料销售;金属结构制造;金属材料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电线、电缆经营;塑料制品制造;纸制品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沪药监械生产许20051192号),新《分类目录》分类编码区:Ⅱ类06-01诊断X射线机#,有效期至2030年02年23日。
公司下属3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分公司。
1、上海辰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截至2025年6月30日,辰时医疗的主营业务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专用设备修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2、上海辰昊超导科技有限公司
截至2025年6月30日,辰昊超导的主营业务为:超导科技、超导磁体、常导磁体、低温设备、真空半导体设备、低温、强磁测量仪器的研究、生产、销售、维修和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销售二类医疗器械,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五金交电、塑胶制品,医疗器械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医疗器械的维修、维护和保养,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3、上海辰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截至2025年6月30日,辰瞻医疗主营业务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兽医专用器械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专用设备修理;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供应用仪器仪表销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消毒器械生产;消毒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Ⅱ、Ⅲ类射线装置生产;Ⅱ、Ⅲ类射线装置销售;Ⅱ、Ⅲ、Ⅳ、Ⅴ类放射源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报告期内,上海辰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换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沪药监械生产许20202718号),新《分类目录》分类编码区:Ⅲ类06-09磁共振成像设备,有效期至2030年02年12日。
4、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截至2025年6月30日,辰光医疗北京分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专业设计服务;软件开发;技术进出口;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工器材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专用设备修理;试验机销售;实验分析仪器销售;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纸制品销售;磁性材料销售;电线、电缆经营;软件销售;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公司的收入模式以直销为主,与公司所处产业链位置相关,医用超导磁共振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为面向下游MRI设备商及集成商等的直接销售;同时,部分销售采用经销模式,主要与射频探测器的产品特性及下游渠道相关。超导磁共振系统等医学影像设备主要为直接向终端医院销售和经销模式相结合。公司主要的客户类型包括超导磁共振系统商、终端医院、科研院所及高校等。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和客户类型没有发生变化。
公司按照供方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制定合格供应商评估标准,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各类电子元器件,液氦、超导线等化工原料及线材,骨架、钢板等机械结构组件,冷头、压缩机等机电组件和其他包装材料等。报告期内,公司采购关键资源没有发生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包括:MRI系统、超导磁体、射频探测器、MRI系统其他硬件,MRI系统配件,技术服务及其他收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经营情况回顾
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和经营管理决策的合规性。
1、财务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52708.32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15%。整体毛利率较上年的42.84%提高至46.13%。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内部控制,加强人员管理效率,优化人员结构。报告期内,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22.63%,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20.80%。公司考虑未来长期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品性能提升,持续投入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4.47%,在短期内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为-18588810.31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17670.7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22%。
报告期内,实现国外营业收入9440353.4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0%,主要系公司进口维修业务报关流程恢复,以及梯度线圈的出口。2025年上半年,磁共振整机头部企业集中,磁共振行业价格竞争愈发激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国内营业收入37912354.8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64%。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415025243.91元,总资产比上年期末减少5.9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3264182.30元,比上年期末减少6.50%。
2、产品研发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公司专注在磁共振系统集成技术,7.0T与多核高端射频探测器,3.0T磁共振核心部件(超导磁体和梯度线圈),以及磁拉单晶超导磁体,部分研发成果已在公司产品中应用。同时,公司进一步丰富医学影像设备产品线,积极推进新产品的注册及产品化进度。报告期内,数字化摄影X射线机(DR)已经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进入市场推广。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项目已完成样机生产,报告期内处于新产品注册审核阶段。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6496641.9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79%,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84%,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42%。
3、市场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经营计划优化销售团队、整合营销资源。一方面,公司积极参与行业认可度高的展览会,发布新产品,配合销售团队面向县域、乡镇医院及私立医院的采购需求做好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提升公司产品在当地的品牌及市场的接受度;另一方面,公司与行业内的代理商合作为主的经销模式稳步实施,借助代理商在其所在区域的商业资源展开合作,积极应对激烈的磁共振整机行业的市场竞争。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团队和专业团队人员基本稳定,公司整体运营稳定。
(二)行业情况
1.医用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C3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分类代码:C358。
(1)国产品牌MRI逐步得到国内医院认可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位疾病诊断的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和绿色无辐射对人体无损伤等特点。
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鼓励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推动医学影像设备自主创新。此外,超导磁体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核心部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重点产品名录,也体现了国家对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助力本土化与产业技术升级。
随着国家将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核心领域、加大政策对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的扶持力度,国产化进程持续加速,超导MRI设备成为重要高端医学影像系统之一。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为中国系统厂商提供了与国际品牌竞争中的价格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可以承担购置成本,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临床端的应用问题,国产品牌MRI逐步得到国内医院认可,2025年上半年,国内MRI市场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长,达到48.60%。
(2)县域医院的需求提升,国产MRI设备凭借性价比优势有望成为该市场主力
随着国产高端医学影响设备核心技术自主化进程逐渐升级,中国磁共振整机市场加速结构性变革。目前市场仍由三级医院主导,但以县域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在政策红利下成长空间更大。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继出台《关于做好医疗卫生领域2024年设备更新工作的预通知》、《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政策驱动国际化与本土化博弈加剧,促使行业重塑市场格局,将县域中心、三级医院等基层医学设备的被动更新转变为主动更新,提高了医疗质量,也推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扩容。
二级医院分布广泛,以满足区域性医疗需求为主,对MRI设备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对比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更注重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国产MRI设备替代进程加快。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二级医院对国产MRI设备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双中心”的建设向特定区域倾斜的趋势将带动区域内三甲医院加速填补高端MRI的空白。随着“千县工程”的推进,预计国产MRI将凭性价比优势成为该市场的主力。
报告期内,县域医疗能力提升,政策推动1.5T磁共振设备下沉;市场分化,高端化、基层化与全球化市场并行。国产磁共振整机厂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头部聚集效应更加明显。2025年上半年,集采加速本土化的进程,磁共振整机集采中标价格大幅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2、定制超导磁体
超导磁体是超导技术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作为高新技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发展低能耗的超导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超导磁体技术在高能物理方面的加速磁体、医疗方面的核磁共振、肿瘤治疗用质子回旋加速器、科学研究方面的各类强磁场磁体、工业应用方面的磁控提拉法(MCZ)单晶生产用超导磁体和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用超导磁体等均为超导磁体在各领域的应用。超导磁体可以凭借其能耗低优势对高品质需求、节能化领域帮助产品升级,随着超导磁体商业化应用进程加快,未来超导磁体将突破更多的下游应有边界。
报告期内,随着国内企业加速超导技术迭代和政策环境优化,多家公司开展超导磁体布局和加大研发投入,推进高性能、定制化超导磁体降本和国产化趋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