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鲁抗医药(60078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发展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国家加大科技进步和鼓励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国内医药企业创新药研发进度加快,创新药市场活力逐渐显现。市场面临多重因素影响,竞争更趋激烈,各大药企加大研发投入,集采、挂网价格治理等医保政策持续发力,药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降价压力逐步传递到原料药、中间体。
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医药市场规范,严格审批制度保障药品质量安全,违规企业面临着严厉的处罚,行业持续规范。国际合作频繁,我国医药企业与国外合作引进技术经验提升竞争力,产品走向世界。展望下半年,医药制造业面临挑战与机遇,企业要创新、提质量、强竞争力,行业需加强自律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4435.6亿元,同比下降1.02%;实现利润2069亿元,同比下降2.57%;亏损企业同比增加233家;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0.92%。
(二)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公司产品涉及抗生素类、降糖类、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内分泌类、呼吸系统类、男科类、抗病毒类、氨基酸类、中成药、半合成抗生素类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动物保健用抗生素等。产品涵盖胶囊剂、片剂、分散片、粉针剂、颗粒剂、干混悬剂、水针剂、预混剂、复方制剂等500余个品规。
公司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和完善,“两优势、六特色”的产品管线逐步丰富,非抗类药品占比逐步提升。在巩固全身抗感染领域的产品优势外,内分泌、心脑血管类、呼吸类、神经退行、自身免疫类、男科用药等特色产品管线也逐步丰富和完善,中藏药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公司重点巩固和发展发酵通用技术平台,推进“传统微生物发酵生产向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转变”,生物制造、生物合成产品逐步系列化、产业化,产品种类、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处于行业前列。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创新药、高端制剂等方面实现突破,进入临床阶段以及临床前研究的创新药不断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品牌带动优势,重点提升核心品种的竞争力,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核心产品销售数据快速增长。
(三)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目前公司有56个品种(剂型)纳入2024版医保目录,其中甲类药品18个,乙类药品38个。
(四)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推行阳光招标采购制度,强化透明度和公正性。按照“三分离”原则成立了招标管理委员会和招标管理办公室,将招标、采购过程进行分段管理,确保评标、定标等环节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为了进一步提升采购流程的规范化程度,公司继续优化采购模式,利用数字技术革新原有的招标采购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公司实现了对采购流程的有效监控,节省了统筹管理的时间,提高了决策管理能力,降低了运营综合成本。
2.生产模式
本公司及各下属企业以医药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应对国家集采,根据市场预测制定年度、月度、周生产计划,并按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严格按照国家GMP的要求组织生产,从原料采购、人员配置、设备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包装运输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全程检测及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公司持续提高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自动化联线、工业机器人等加快生产装备的技术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过程监督自动化,促进生产过程监督质、效提升;实现连续密闭化、生产自动化,减少三废排放。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全面贯彻“十四五”生产经营总方针,充分发挥销售龙头作用,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国内制剂销售已建立了以招商代理为主,持续强化自主经营的多元化业务模式;制剂销售综合运用“渠道分销+终端配送+招商代理+学术推广+委托加工+药品集采配送+终端开发”的销售模式,通过各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和公司销售队伍实现对全国大部分市场终端的覆盖。适应国家集采、联盟采购、挂网准入、医疗机构议价。以基本药物配送、代理分销为主,加强精细化招商和终端销售,加大学术宣传及推广力度,强化品牌药与终端掌控,加大重点市场策划和实施增量开发。原料药销售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做好上下游客户购销协同;积极开展原料药产品供应商备案和一致性评价关联,稳定销量;做好知识营销、品牌营销,提升鲁抗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4.研发模式
公司以药物研究院为主要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品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国资科创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作用,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与大中专院校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实验室、项目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采取自主研发、委托研发相结合模式,落实公司“研发精品工程”的整体要求,以丰富产品管线为基础,以充实产线负荷为依托,强化全身抗感染类药物新优势,提升降糖类及心脑血管类产品的竞争力;持续推进研发全周期管理,实现研发与生产的全面衔接。
(五)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以发展生态医药、服务人类健康为使命,在“创新、品质、品行”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打造健康和谐、公平公正、敢于创新、善于学习的鲁抗,建设创新智慧诚信企业,制造优质安全高效的药品,服务人民医疗保健事业。公司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中列第51位,山东省医药工业企业第5位。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得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公司被评为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山东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规范化实践基地,2023-2024年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A级优秀企业、2024年省级智能工厂、首批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全国医药行业企业文化创新实践基地,中国医药行业2020-2024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舍里乐公司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列入山东省2024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两个产品复核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公司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编制年度预算目标、千万级增量计划、管理专项,提升卓越绩效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取得一定成效。
1.保增量,强化产销联动效率
公司强化营销精细化管控,加大医疗机构、零售市场渠道销售力度,提高终端销售能力,持续降低渠道库存。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供销模式,库存商品周转率持续优化。新产品加速产业化,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盐酸莫西沙星片等产品实现上市销售。丰富市场策略,挖掘把握市场机遇,扩大推广覆盖面,制剂新产品销量持续增加。强化国际注册力度,制剂出口业务同比持续增长。
2.降成本,有效对冲市场压力
内部强化市场压力传导,倒逼企业从各个环节降成本。通过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持续推动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推动产品技术迭代,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推动数字化改造,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生产经营全过程管控,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采购部门深入研究原材料价格趋势,合理掌握采购时机和原材料库存量,减少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调结构,坚持战略布局优化
围绕“两优势、六特色”产品管线,加强研发全周期管控,公司各研发项目按计划推进,产品管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生物合成产品产业化提速,反式乌头酸绿色生物制造千吨项目投产运行,形成商业化销售。酵母细胞工厂生产天然产物多个产品实现产业化。“山东工业生物技术中试平台”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4.控风险,确保生产经营稳定
增强合规主体意识,筑牢合规管理制度根基,一体推进合规体系建设与风险防控向纵深发展。环保管理,上半年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固废处置达标率100%;安全管理,持续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质量管理,深化全员质量管理理念,实现QMS四个模块全面上线运行,质监中心通过CNAS认证,检测结果获得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认。
5.严考核,提升卓越绩效管理
“对标一流、全面提升”,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持续强化生产经营、产品技经指标、专业管理能力、管理作风转变等重点工作。坚持政治监督和业绩考核并重,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确保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优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完善新产品、重点产品的产业化商业化考核激励办法,靶向推进“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核心目标。
下半年经营计划:
1.深化市场开发,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制剂营销下沉终端市场,强化定期拜访与消费需求洞察,动态调整销售政策,持续提升终端占比。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强化产销协同,优化提升市场信息反馈闭环机制,提升市场信息应对的及时性。加速新产品上市与渠道拓展。全面推动国际化注册和销售,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做好产品战略规划定位,实现原料和制剂的国际市场注册新突破。
2.狠抓降本增效,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
持续推动“登峰计划”,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工艺变更,提升产品的各项技经指标,努力完成全年增量目标和降成本任务。全面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产品布局,提高产能利用效率,快速适应市场供需变化,增收增效。加快引进先进装备技术,融合智能化技术应用,搭建通用技术平台,以技术优势打造低成本优势。
3.全面防控风险,稳固生产经营质量
环保管理,重点抓好源头生产减排降污和末端治理经济运行,持续降低环保运行成本,提升环保管理绩效水平。安全管理,持续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成年度20项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质量管理,构建“质量研发-质量生产-质量销售”三质联动体系,强化全链条质量管控,确保客户满意度100%。
4.强化压力传导,提升卓越绩效管理
生产系统加快新型员工队伍建设,强化员工诚信队伍建设,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占比;采购系统根据产品市场竞争需要动态调整原料采购价格,强化供应链协同效益;销售系统强化年度目标管理,细化产品定位及市场策划,持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研发系统,加强研发全周期管理,加快研发报批进度,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将履职能力考核融入日常监督,完善管理人员考评和淘汰机制。
5.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党委引领作用,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公司党委聚焦六大核心任务,推动工作精准落地。深化“三会一课”与业务融合,完善子公司治理机制,通过产业链党建共建强化协同效应。加强党建基础建设,实施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差异化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实施“党小组+工段班组”双基础工程,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