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旭升集团(603305)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02:29:0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旭升集团(60330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家层面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25年上半年,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在新车总销量中占比达到44.3%,已成为带动整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新能源汽车内部结构中,纯电动汽车(BEV)销量占比为6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为39%。BEV在高线城市和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渗透加快,PHEV则因使用场景灵活,在中部和下沉市场维持稳定增长。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呈现结构均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出口方面,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在出口结构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东南亚、欧洲和拉美市场是主要增量来源,头部车企推进本地化建厂与销售网络建设,带动配套产业同步出海。

    行业盈利能力受到价格竞争加剧影响。整车厂通过降价释放库存带动销量增长,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成本压力,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毛利下行压力。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行业延续量增势头,但盈利能力分化加剧。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出口拉动作用明显,产业链竞争向效率与成本控制转移,企业需提升产品适配力和交付响应能力,以适应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展望下半年,受新能源车免购置税政策阶段性退坡、主要车企新车型集中上市等因素影响,终端消费将面临节奏性波动,但在结构性需求支撑和出口延续增长背景下,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持续突破,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同时,整车厂之间的价格竞争预计仍将延续,产业链利润将继续承压,具备产品配套能力、平台响应速度与成本控制优势的零部件企业有望在行业整合中获得相对稳定的增长空间。

    2、公司的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长期从事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公司深耕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领域多年,十分重视材料研究、工艺开发、自动化产线设计等方面核心能力的构建,并布局合作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其关联产业链的优质客户,稳健经营,已成为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尤其在新能源轻量化领域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产品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涵盖多个汽车核心系统,并已将该领域的优势逐步延伸至了储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从工艺角度,公司是目前行业内少有的同时掌握压铸、锻造、挤压三大铝合金成型工艺的企业,并具备量产能力以及集成化生产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

    3、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的产品全部采用直销的模式。公司的客户多为全球知名整车企业或一级供应商。客户对下游供应商通常实行合格供应商管理模式,公司需经过严苛的评审以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公司的产品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公司会根据客户的产品设计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同步开发,在通过客户的定点并取得销售订单后,公司依据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并完成产品的交付。

    (2)采购模式

    公司的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为铝锭(包括原铝铝锭和合金铝锭),市场供应充足。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采用持续分批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合金铝供应商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定制化的产品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或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进行组织生产。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增长势头,但盈利能力分化加剧。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出口拉动作用明显,产业链竞争向效率与成本控制转移,企业需提升产品适配力和交付响应能力,以适应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其中二季度实现营收10.50亿元,同比增长3.89%,在行业竞争压力下展现出稳健恢复态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公司持续巩固汽车业务市场份额,重点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客户开拓力度;并依托先发优势,积极开拓储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市场。同时借助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全球市场,持续夯实全球化业务基础。上半年重点工作如下:

    1、新业务构筑增长新动能,储能与机器人业务拓展迅速

    报告期内,公司在客户拓展与新兴业务布局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结构件产品及专业化服务能力,在储能与机器人两大高增长赛道,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储能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电池外壳、散热模块外壳及结构支架等核心部件,凭借轻量化、高强度和优异的散热性能,赢得市场青睐。在巩固原有大客户订单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目前已与多家全球知名储能系统集成商达成合作,产品应用于户用储能及大型储能项目。随着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爆发,公司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未来业绩增长开辟了第二曲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3亿元,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公司聚焦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核心零部件,与国内外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已获得多个客户项目定点。通过高强度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公司产品在轻量化与耐用性上表现突出,满足机器人对精密结构件的严苛要求。同时公司积极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与客户联合开发下一代高性能部件,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提供更高附加值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客户群体与市场份额。随着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在该领域已占据先发优势,正在打造未来增长新引擎。

    2、镁合金战略加速落地,多元应用场景逐步拓展

    在行业趋势层面,全球镁合金市场在轻量化需求驱动下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技术创新正推动高强度、耐腐蚀镁合金不断涌现,进一步凸显镁合金在轻量化成本与性能兼顾方面的“双重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多年在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方面的积累,持续加快布局并取得多点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成功导入多个镁合金项目,在汽车中控系统结构件等新产品上实现镁合金材料的应用。此外,公司与海内外知名主机厂共同推动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壳体、变速箱壳体等核心系统的应用。在新兴产业领域,公司前瞻性布局机器人市场,聚焦关节壳体、躯干骨架等关键结构件的镁合金应用。多个产品取得国内外头部机器人项目定点,进一步验证了镁合金在机器人产业的应用潜力,为“绿色轻量化”与“高强度耐用”双重趋势提供了材料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中国在全球镁产业链中占据资源与产能优势,叠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机器人产业化的加速,为镁合金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多个镁合金新项目的筹备与推进,公司有望在轻量化材料的战略布局中持续释放业绩,成为驱动未来成长的重要引擎。

    3、创新驱动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构筑技术护城河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10928万元,研发费用率5.21%,持续保持在行业上游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及各子公司共计拥有363件有效专利。

    公司在工艺技术与材料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单一材料向多元化复合材料的跨越式升级。

    在材料端,产品矩阵已从传统铝合金扩展至高强度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新型轻量化材料,其中自主研发的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使部件减重达30%,同时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

    工艺创新方面,公司成功导入液态模锻工艺、超薄件工艺的开发,实现了复杂腔体结构件的一次成型,产品重量降低20%以上,在NVH方面(即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与声振粗糙度Harshness)也有较大的提升,同时提升了产品的疲劳寿命。

    产品维度实现战略性延伸,从基础结构件升级至高附加值系统部件。集成化车身底盘模块通过多材料复合连接技术;最新开发副车架一体压铸技术,采用三级高真空模具设计与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研究,进而提高悬架系统的连接刚度,同时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改善NVH。

    公司正从零部件供应商向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为新能源车、机器人等业务提供持续竞争力。

    4、全球化布局双线突破:墨西哥基地投产运营,泰国基地启动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化战略推进中取得重要进展,墨西哥与泰国两大海外基地相继实现关键里程碑,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全球轻量化及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2025年6月,墨西哥基地正式投产运营,基地已完成核心团队搭建,并通过OTS(OffToolSample)样品交付锁定重要客户订单,正逐步导入自动化设备以稳步提升产能利用率,并加速完善本地化运营体系。在管理端,公司持续强化本地人才梯队建设,已组建由中方核心团队与墨西哥本土管理人员组成的混合型运营班子。该基地覆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全链条生产,实现了轻量化产品的本地化闭环供应。

    紧随墨西哥项目的成功,泰国基地于2025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作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又一关键支点,后续将导入公司核心工艺技术,重点服务东南亚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及高端智造产业。泰国基地的落地,将助力公司深度融入区域供应链,实现技术实力的海外延伸,同时为客户提供更贴近市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公司依托两大海外战略基地,充分发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十多年生产技术经验,凭借成熟的一站式轻量化解决方案,通过深度本地化策略加速全球市场拓展。通过组建本土化研发团队和供应链体系,公司不仅实现了老客户(如大客户、Rivian、Lucid等)的持续渗透,更成功开拓了福特、富兰瓦时等新兴客户,持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份额占比。

    5、紧跟规范运作新要求,增进资本市场广泛认同

    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司持续完善规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涵盖财务管理、风控、投融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内控体系,确保了长期以来公司运营的合规安全。公司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学习研究新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修订完善相关内部制度,并大力推进落实。

    公司积极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始终积极履行资本市场责任,持续每年以稳健业绩和现金分红回馈股东。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总额3.62亿元,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6.5亿元,切实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公司于2025年4月启动回购股份方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股份回购计划实施完毕,公司已实际回购公司股份940.63万股,支付资金总额11949.5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旭升集团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