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奔朗新材(83680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金刚石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金刚石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全球陶瓷加工金刚石工具细分市场的份额排名前列。公司产品包括金刚石工具(含树脂结合剂金刚石工具、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以及精密加工金刚石工具)、稀土永磁元器件以及碳化硅工具等,其中金刚石工具是公司主要产品。公司研发生产的金刚石工具产品具有锋利、耐用、稳定、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陶瓷、石材、混凝土、耐火材料等硬脆材料的磨削、抛光、切钻等加工过程,并随着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拓展,延伸至精密机械零部件、磁性材料、3C电子产品等精密加工领域。在深耕金刚石工具行业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开展稀土永磁元器件、加工技术及设备、先进陶瓷材料、金刚石功能化应用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及应用,致力于成为以金刚石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领域卓越企业。
公司及子公司新兴奔朗、湖南奔朗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及新兴奔朗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在金刚石及结合剂材料研究、配方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以及产品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了扎实雄厚的技术体系。公司是国内金刚石工具行业中少数同时具备金刚石及结合剂材料研究、配方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生产工艺创新及产品应用拓展能力的企业。作为国内金刚石工具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并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6项。为进一步保护核心技术,巩固技术护城河,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12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4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一)采购模式
采购环节是公司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公司制定了采购、仓库管理、质量控制等制度文件,对供应商的评定以及采购过程进行控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企业生产、销售所需的供应。针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用量较大的原材料、成品,公司主要采取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形式进行采购,并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具体生产计划以及安全库存规模执行具体采购计划;对于预判单价上涨较多的原材料,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并支付预付款的方式,提前锁定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于新物料、固定资产、部分外购成品、使用量较小的原材料等,公司根据需求下单,与供应商签订单笔采购合同。采购物资到达后公司对其规格型号、数量和质量进行确认、验收并入库。
(二)生产模式
1、自主生产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为主、安全库存为辅”的生产模式,并根据历史销售情况、市场需求、运输条件设置合理安全库存,有计划地进行生产。销售部门取得订单后,生产部门会同研发部门、采购部门、质检部门等部门,按照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数量、供货时间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生产部门领取所需物料按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并经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包装、入库,后续由仓储部门、销售部门按照客户订单要求组织发货和产品交付。
2、外购成品
公司通过外购碳化硅工具、金刚石工具等成品作为公司自主生产的补充。
3、委托加工
公司委托加工主要系将设备部件的焊接及表面处理、稀土永磁元器件的机械加工及电镀加工等非核心工序委托给第三方加工。
(三)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模式收入占比较小。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中包含一般直销模式和代理商模式。在直销模式下,公司销售人员通过自行市场开拓或代理商获取客户订单,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同之后,公司根据客户的实际订单,组织公司采购、生产、送货等。其中,公司在部分海外市场依托代理商在当地较强的销售资源以及本地化服务能力,协助公司执行境外信息收集、市场拓展、客户沟通、客户产品调试、售后维护、跟进客户回款等活动并促使公司与客户达成最终交易,公司相应向代理商支付销售佣金。
2、经销模式
公司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经销商向公司买断产品后销售给下游客户的销售模式。
(四)研发模式
公司一直重视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拥有完善的研发流程,公司研发部门高度关注上下游技术变革,将研发方向与市场、客户需求紧密结合,具备对下游需求良好的前瞻性、快速响应能力及产品开发能力,以持续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形象。
公司研发部门同销售、生产、采购部门相互配合,根据客户产品需求和市场技术变化,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和研发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策划和研发,在小批量生产并测试后及时对产品方案进行调整,结题验收后下发工艺配方并量产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度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30.55万元,同比增长6.64%;营业成本20498.15万元,同比增长5.54%;毛利率29.39%,较去年同期增加0.74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2.65万元,同比增长9.48%。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凸显。报告期内,公司以“求新求变,拼搏进取,勇创佳绩”为经营指导思想,继续深化发展战略优化,从单一生产加工工具,逐渐向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开发研究相结合的协同发展,加快新业务拓展,通过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流程优化提升经营管理效能,保持了金刚石工具业务基本稳健运行,新业务增长提速。
1、金刚石工具业务稳健运行,毛利率改善
报告期内,金刚石工具(含树脂结合剂金刚石工具、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精密加工金刚石工具)业务收入19848.56万元,同比减少3.84%;其中,除树脂结合剂金刚石工具收入有所下滑外,其他金刚石工具产品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受到基础建设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陶瓷、石材市场需求依然处在下行区间。公司持续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积极弥补海外空白市场、加强国内市场整合、聚焦服务优质客户等措施,持续保持品牌竞争力及市场份额,金刚石工具业务规模小幅下降,毛利率稳中有升。
2、新业务占比稳步提高,增长提速
近年来,公司在深耕金刚石工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在稀土永磁元器件、先进陶瓷材料、加工技术及设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培育新的销售收入增长点,培育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新业务(含稀土永磁元器件及加工设备)业务收入5812.71万元,同比增长44.97%;合计占营业收入的20.02%,业务矩阵不断完善。
(1)稀土永磁元器件业务
报告期内,稀土永磁元器件业务收入4677.36万元,同比增长21.33%。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精细化订单跟踪等方式,使得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6.72个百分点,业务经营情况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
(2)加工设备业务
近年来,公司从单一生产加工工具,逐渐向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开发研究相结合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加工设备业务收入1135.35万元,同比增长634.56%。在精密加工设备方面,公司精密加工设备不断与精密加工金刚石砂轮协同优化,持续推进降本举措;在石材加工设备方面,公司抢抓大理石加工对节能、高效、环保的需求,金刚石多线切割机实现批量交付运行,同时,协同金刚石线的研发及生产,为客户提供“机+线”一体化精准服务,加工设备、加工工具、加工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新模式得到客户认可。
(3)先进陶瓷材料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先进陶瓷材料业务保持与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先进陶瓷材料研发、制备、检测、验证体系,公司先进陶瓷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
技术领先战略是公司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各业务领域技术领先、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包括:
(1)基于市场需求变化,制定新的产品战略,确立短、中、长期目标,合理分配研发资源;
(2)保证研发投入,完善研究测试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造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人才团队;
(3)坚持以项目制开展产品开发、工艺优化及市场应用推广工作,完善考核激励制度,调动各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4)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缩短研发周期,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扩大产品优势。
4、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国际化战略是公司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加剧的全球格局下,主动平衡市场布局,降低市场风险,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不断深化,具体措施包括:
(1)公司现有海外市场业务主要以陶瓷加工金刚石工具为主,以石材加工金刚石工具为辅。2025年,不仅要强化国际发展事业部国际化运营管理能力,扩大海外市场营销深度及广度,提高金刚石工具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其它产品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2)充分发挥印度奔朗、土耳其奔朗两家海外生产型子公司的本土化服务优势,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更高效响应客户需求;与海外生产型子公司协同,在重要战略市场设置海外仓,加快物流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3)加快市场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加快东南亚、中东、非洲等陶瓷、石材重要生产国的市场开拓,降低局部市场集中度高的风险,平衡市场布局,实现均衡发展。
5、激发组织活力,提升管理效能
激发并保持组织活力是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推动公司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才是公司的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要务。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深入开展全员创新活动,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二)行业情况
超硬材料制品是指以金刚石或其它超硬材料为主要功能原料制成的产品,金刚石工具是超硬材料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金刚石工具所处行业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类下的“C3099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
金刚石工具按结合剂种类主要可分为金属结合剂制品、树脂结合剂制品、陶瓷结合剂制品等。金刚石工具的应用领域广泛,其用途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硬脆材料加工领域,主要包括陶瓷、石材、混凝土、玻璃、宝石等领域;二是高精密零部件加工领域,主要包括高端机床、汽车制造、半导体、航空航天、光电等领域。
1、陶瓷、石材加工市场
金刚石工具在陶瓷、石材加工领域应用广泛,作为陶瓷加工、石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必需的消耗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变化主要受下游所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产业政策等影响。
2024年,陶瓷、石材加工市场迎来结构调整,但绿色化升级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公司作为金刚石工具的龙头企业之一,业绩虽然受到了下游需求波动的影响,但公司持续致力于引领行业技术和产品升级,降低应用场景的能耗,减少材料损耗和废渣排放,与下游客户的需求相契合。
(1)陶瓷加工市场
①国内市场
受到国内基础建设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继续面临挑战,由以产量驱动转向高质量发展。目前,从我国建筑陶瓷需求端来看,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品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陶瓷行业品牌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而在建筑陶瓷生产制造端,则呈现“大市场小企业”的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陶瓷砖产量为59.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0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均明确提出了对建筑卫生陶瓷领域的节能降碳要求,建筑卫生陶瓷等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加速了建筑陶瓷行业出清落后产能,朝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向迈进,一批能效低的建筑陶瓷企业将陆续被淘汰。随着建筑陶瓷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建筑陶瓷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
②海外市场
2024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陶瓷市场增长趋势出现分化,海外陶瓷加工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下,部分传统陶瓷砖生产大国产量呈现下降的态势,2023年全球前十大建筑陶瓷砖生产国的陶瓷砖生产总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0.1%,2024年部分传统陶瓷生产国的产销量继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和收缩态势。
虽然总体来看建筑陶瓷砖产量增速放缓,但部分新兴市场仍存在机遇。根据MECS-Acimac研究中心预测,2024-2028年间,非洲地区陶瓷砖产量将从11.8亿平方米增至15.5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5.6%;消费量将增至19.7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6%,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1.1%。
(2)石材加工市场
2024年,石材行业同样受到国内基础建设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行业调整提速。根据中国石材协会《2024年度中国石材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3638家,同比增加112家,主营业务收入2854.21亿元,同比下降1.3%,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石材加工对自动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矿山开采、石材加工设备和配套金刚石工具也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与产品升级,国内石材行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节能节材的绿色化发展,下游客户对产品、服务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精密加工市场
随着下游精密机械零部件、磁性材料、3C电子产品、半导体等精密行业的发展,对配套的精密加工工具的加工精度及加工稳定性要求日益提高。金刚石工具是精密加工过程中密不可分的消耗配件之一,需求受到整体机床工具行业景气度的影响。
2024年,根据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407亿元,同比下降5.2%,总体需求偏弱;实现利润总额265亿元,同比下降76.6%,比营业收入同比降幅高71.4个百分点,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压缩。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机床工具行业的新需求不断涌现。
3、稀土永磁材料市场
稀土永磁元器件业务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25年1-6月,稀土永磁材料价格总体相对稳定,部分稀土永磁材料价格小幅上涨。以公司稀土永磁元器件主要原材料金属镨钕为例,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等公布数据,2025年1-6月金属镨钕均价为52.92万元/吨,同比上涨11.8%。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