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长华化学(30151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为国内专业的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聚醚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聚醚行业属于C制造业-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标准,公司产品属于新材料行业,具体分类为3.3.2.0聚氨酯材料及原料制造,公司主要产品聚醚多元醇被列为该分类下重点产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公司所属行业不属于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建项目二氧化碳聚醚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的鼓励类。
聚醚是分子末端(侧枝)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分子主链由醚键(-R-O-R`-)组成的低聚物,通常由起始剂(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开环均聚或共聚而成。人们为了增加聚氨酯软泡的硬度,开发了以聚醚多元醇为基础聚醚,以苯乙烯、丙烯腈等乙烯基单体,进行原位自由基聚合而得到有机聚合物粒子填充的多元醇,属于聚合物改性聚醚多元醇,或叫接枝聚醚。聚醚的技术指标包括羟值、酸值、水分、pH值、粘度、含量、不饱和度、官能度、分子量等。根据其产品性质,聚醚可分为硬泡用聚醚、软泡用聚醚、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公司产品涵盖软泡用聚醚、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软泡用聚醚为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POP和软泡用PPG产品,其中,高活性POP和高回弹PPG产品是公司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是公司重点开发的产品。
公司客户类型以终端客户为主,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以汽车行业与软体家居行业为主。在汽车行业领域,公司主要与汽车配套材料厂商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应用于众多知名品牌,例如:一汽大众、一汽奥迪、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沃尔沃、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就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态势,公司汽车行业客户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配套包括比亚迪、理想、小米、华为、蔚来等新能源造车势力。在软体家居领域,公司与众多知名家居品牌的供货商长期稳定合作,例如顾家家居、芝华仕、慕思、宜家家居、喜临门等知名家居品牌。在鞋服领域,公司向知名鞋服品牌的供货商供应产品,例如“NIKE”“adidas”“维多利亚的秘密”等鞋服品牌。公司在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的新产品开发及市场销售方面持续提升,不断积累胶粘剂、涂料、切削液、工业润滑液、弹性体、生物基、光固化、密封剂等行业的客户,持续丰富公司产品结构与客户结构,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利润增长点。
2025年,公司将“创造绿色化学,碳塑美好未来”确立为全新企业使命,将“实现可持续盈利业绩;围绕全面客户体验开展创新;成为绿色低碳化学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化合作伙伴”确立为全新企业战略方向。面对传统产品牌号的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公司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实力,持续巩固并拓展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按产品特性将重点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的产品分为carnol?系列聚醚多元醇(即二氧化碳聚醚多元醇)、生物基聚醚多元醇、Hiclaim?系列聚醚多元醇、超洁净材料系列聚醚多元醇。carnol?系列聚醚多元醇及生物基聚醚多元醇均是一种兼具高性能及绿色低碳特性的聚醚产品,在行业内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carnol?系列聚醚多元醇是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的共聚产物,不仅具有聚醚多元醇低温柔顺性好、耐水解性等优点,而且兼具聚碳酸酯的力学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特点,由其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耐磨、耐化学品、耐水解等性能;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聚醚分子链上含有碳酸亚丙酯键,更容易被降解再生,因此由其制备的聚氨酯制品更容易实现可持续循环再生。生物基聚醚多元醇是利用生物基原料替代部分石油基原料制备的聚醚产品,反应活性与现有高活性聚醚相当,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高回弹家具产品。Hiclaim?系列聚醚多元醇用于制备高舒适性座椅泡沫,致力于汽车座椅轻量化、低气味以及高舒适性的发展。超洁净材料系列聚醚多元醇通过超净化处理工艺及新型环保型引发剂,有效脱除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中的有机挥发物,制得基本无味且TVOC含量极低的超洁净材料。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及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是国内聚醚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是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聚氨酯工业》期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作为行业内的代表企业,公司参与制定了《聚合物多元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1062-2014)、《塑料-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醛酮含量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7196-2018)等国家标准。2025年3月,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的《负碳材料二氧化碳化学固定制多元醇技术要求》(T/CIET1085-2025)团体标准发布并实施。同时,公司作为第二起草单位的《塑料聚氨酯生产用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碱性物质含量的测定》(GB/T12008.7-2025)国家标准发布并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公司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互联网标杆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智能示范车间”“江苏省星级上云五星级企业”“江苏省高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公司凭借扎实的体系建设与技术创新实力,在行业内树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不仅通过QES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及合规管理、知识产权管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更以持续的技术突破,使产品具备低气味、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低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及低苯系物含量等核心特性。凭借这些优势,公司不仅通过了携手可持续发展组织(TfS)的合格供应商评审,更在汽车、软体家具、鞋服等领域与多家知名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赢得了下游市场的广泛认可。
聚醚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下游客户数量及类型繁杂,不同细分产品领域的竞争焦点与需求痛点存在一定差异。近年来,随着聚醚多元醇产能持续扩张,作为原料导向型产品,其行业发展格局不断演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业绩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应对机制、细分产品与客户结构、产品转型升级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卓创资讯出具的《2025中国软泡聚醚行业半年度深度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CR3(前三名企业集中度)达38.66%,CR5(前五名企业集中度)达46.61%,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显著。受2024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影响,2025年上半年业内多数企业挺价意愿强烈,头部企业凭借产能与市场份额优势,在市场中保持较高议价能力,且能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迅速采取行动,引导整体市场价格走向。此外,虽近年全球聚醚产能持续扩张,但高端产品占比不高。头部企业依托较强技术实力,正通过装置柔性化改造、产品高端化升级等方式重塑盈利模式。2025年7月,科思创(CovestroAG)因不可抗力事件关闭了德国多尔马根化工园区的聚醚多元醇产能,欧洲聚醚市场出现供应缺口,预计可为亚洲聚醚企业带来一定商机。总体而言,国内聚醚行业仍将呈现“总量过剩、结构优化”的格局,企业需聚焦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同时通过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聚醚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生物基聚醚及二氧化碳聚醚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公司持续全面推行降本增效经营策略,同时根据市场变动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产品差异化推广力度,经营业绩显著提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2.85万元,同比增长62.71%。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深化降本增效,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在差异化竞争路径上,将根据市场动态适时调整产销策略与研发创新方向,以持续巩固并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业务模式
公司基于“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产定采、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直销”的销售模式、“独立研发”的研发模式,建立了从签订销售订单到原材料采购再到产品交付的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①销售模式
公司设置营销部,下设交通工具材料事业部、消费品材料事业部和特种化学品事业部,全面负责公司日常销售业务。同时,为了强化区域覆盖能力和服务效率,针对消费品材料事业部,公司将全国划分成华东、华南等五大区域和海外销售区域,另外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长华上海公司,形成点多面广、营运高效、服务优良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便于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公司结算方式包括电汇和银行承兑汇票,以电汇为主。
按定价周期的不同,公司的客户可分为订单客户与合约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以订单客户为主。订单客户定价为每单一谈;合约客户定价为每月度、季度一谈,合约客户主要包括规模较大的汽车行业客户及知名家居企业等。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针对客户是否直接使用公司产品生产终端产品,公司的客户类型分为终端厂商和贸易商两类,其中,终端厂商客户是公司的主要销售群体。终端厂商包括汽车配套厂商、家居企业、海绵生产企业、鞋服制造企业等客户。贸易商系主要从事化工产品贸易业务的公司,公司与贸易商之间系经双方协商一致形成的直接销售关系,不存在委托代销等情形,与终端厂商客户采用统一的定价方式和结算手段,亦未与贸易商就其销售区域、对外销售价格等进行管理。
②生产模式
公司在保证一定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营销部提前与客户沟通需求量,结合市场变化,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次月的销量,同时考虑在手订单情况、库存情况,确定次月的发货计划。生产部根据营销部的发货计划,结合产成品库存情况,制定次月的生产计划。为保证产品交付的及时性、销售生产计划的准确性,营销部、生产部、采购部每周召开生产平衡会,确定本周发货、生产计划。在此基础上,生产部编制每日生产计划,保证产线连续生产,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品管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③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以产定采、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下设供应链管理部负责供应商开发、维护并全面规划、安排公司的各项采购工作,对所有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及HSE评价后,形成合格供应商名单。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环氧丙烷、苯乙烯、丙烯腈和环氧乙烷,辅料主要包括起始剂、催化剂、吸附剂、抗氧化剂等。采购方式分为合约采购和订单采购。合约采购模式下,公司与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定期将采购计划报给供应商,供应商按照采购计划,提供持续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订单采购模式下,公司根据原材料市场行情,按需分次向供应商灵活采购。报告期内,为保障主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公司原材料采购以合约采购模式为主、订单采购模式为辅。
针对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供应链管理部每月根据生产部提供的生产计划和原材料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报表。生产辅料的采购每次视库存情况,按需采购。供应商按合同约定发货,到货后品管部负责原材料的检验,生产部负责原材料入库及库存管理,财务部根据采购合同的约定支付采购款项,HSE部门负责供应商的运输、装卸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2、研发模式
公司通过QES体系流程,制定研发项目管理规定,明确了研发类项目开发流程及技术支持类项目开发流程,通过对项目开发流程及过程的管控,使项目开发更加规范化、高效化,提高了项目研发的效率。
研发内容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
①生产工艺改进以及产品质量提升需求:针对产品质量提升的需求,对原有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来达到提升生产装置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主动研发;
②行业内技术及市场的前瞻需求:根据市场营销人员或技术人员开展外部市场调研,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信息结合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和生产装置的工艺条件,确认市场及行业的热点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专题会议确定立项后启动研发工作;
③下游客户提出的需求:下游客户根据自有产品的技术提升而提出的针对聚醚多元醇原料结构设计及改性的研发。
根据项目研发的时间以及项目的工作量等因素,研发项目分为研发类项目以及技术支持类项目,并根据《研究院研发项目管理规定》制定了研发类项目与技术支持类项目的开发流程,来为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推动公司研发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
另外,为了鼓励研发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推动技术及产品创新,公司在《研究院研发项目管理规定》中明确,在项目结题报告中,项目负责人需要提出创新奖金激励建议;还会按照《知识产权奖惩管理规定》的内容,对专利发明人进行奖励;此外,公司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和成长,会通过聘任各类技术人才及安排专业培训学习等途径,帮助技术研发人员成长,更好地助力公司进行科研创新以及提升产品质量。
(四)公司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
公司聚醚产品主要为POP、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其生产过程、反应原理基本相同。生产过程主要为:将起始剂、催化剂投入反应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环氧化物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精制处理,即可制得聚醚多元醇。公司制造工艺有间歇工艺和连续工艺两种。
由于起始剂不同、品种不同、分子量不同、环氧化合物品种不同以及环氧化合物之间聚合方式不同等,公司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产品的生产存在不同的物料组合,因而其基本合成化学反应式较多。
(1)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反应流程
软泡用PPG、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系列产品制造工艺有间歇工艺和连续工艺两种,两种工艺公司均使用。
(2)POP反应流程
POP系列产品制造工艺有间歇工艺和连续工艺两种,公司采用连续法工艺。将软泡用PPG、催化剂、乙烯基单体投入反应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接枝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精制处理,即可制得POP。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竞争力不断增强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长华研究院设立7个研究所,分别是催化剂研究所、离子液体研究所、聚醚合成研究所、特种化学品研究所、消费品材料研究所、交通工具材料研究所及CASE材料研究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品质成本最优化为原则,关注催化剂、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形成了专业配置合理、紧密跟踪行业动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取得专利证书63项。另外,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催化剂技术、功能新材料技术、新产品结构设计、工艺配方技术以及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环保节能技术。公司的催化剂技术、产品结构设计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和环保节能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具有稳定性高、气味低、VOC低、固含量高粘度低、残留单体量低等特点的POP产品,制备具有低气味、低VOC等特点的软泡用PPG以及制备可满足客户特殊应用需求的特种聚醚。
主要的产品创新竞争力如下:
(1)新型大分子稳定剂及其预聚体合成技术
公司通过大分子单体结构设计以及其预聚体制备工艺技术,制备得到一定转化率的大分子预聚体,然后将该预聚体应用于连续法制备POP生产中;由于大分子预聚体的稳定作用机理,POP中聚合物粒子颗粒表面光滑、细腻、粒子粒径分布宽、稳定性好,制备得到的POP产品具有固含量高、粘度低、与水搅拌流动性好、遇水不凝胶等特点;公司开发出了POP产品CHP-2150(固含量50%)、CHP-H45C/H45G(固含量45%~47%)等产品。该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0316916.6。
(2)低不饱和度、高分子量、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制备技术
公司借助自主开发的有机醇盐催化剂技术、采用低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为起始剂,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低不饱和度、高分子量、高回弹PPG(CHE-822P/816P/260P等);产品具有活性更高、分子量更高(单羟基摩尔当量>2000g/mol)、副产物少、不饱和度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具有优异性能的聚氨酯制品中。该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026089.3、ZL201510021420.2。
(3)低气味、低醛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技术
公司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特别是汽车行业客户对低气味、低醛聚醚多元醇产品的需求,通过对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聚合工序、精制后处理工艺的持续改进,以及对各个阶段的产品工艺的控制,制备得到了低气味、低醛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广泛应用到汽车内饰材料领域,满足了客户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该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0046756.X、ZL201710940203.2。
(4)聚醚酯多元醇制备技术
公司根据下游客户市场的需求以及聚酯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的优缺点,在聚醚多元醇的分子结构中接入酯基结构,再经过封端工艺技术制备得到聚醚酯多元醇;该类产品同时具有醚键和酯键结构,具有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部分特性,广泛应用于高拉力、高撕裂海绵、高性能弹性体材料以及其他聚氨酯材料的制备。专利号:ZL202111543922.3。
(5)特殊应用聚醚多元醇的设计
为了改善家居产品用常规慢回弹海绵制品闭孔率高、透气性差等问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新型牌号产品,可制备具有高透气性、高开孔率和可以水洗的慢回弹海绵制品;为解决天然乳胶气味大、制造成本高、容易老化掉渣等问题,公司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新型牌号产品,可制备具有手感柔顺、泡孔细腻均匀、透气性好、拉伸撕裂强度高和不易老化掉渣等特点的多种密度范围亲肤活力海绵。专利号:ZL201910941897.0、ZL202110407664.X。
(6)催化剂产品的开发与优化
公司针对合成聚醚多元醇过程中使用的特殊催化剂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开发,利用催化剂结构设计、工艺优化、材料改性等手段。开发及迭代有机醇盐类催化剂,应用于高分子量、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产品的合成;开发及改性DMC催化剂,应用于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产品的合成。该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211067980.8。
工艺技术的创新是公司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的基本保证。为使POP产品具有气味低、VOC低、残留单体量低等特点,公司在生产中采用“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低残留单体的连续提纯工艺技术”将聚合物多元醇中残留单体脱除;在制备具有低气味、低VOC等特点的软泡用PPG的工艺创新方面,公司先后开发吸附法、复合催化及特殊精制工艺等方法不断降低软泡用PPG的气味、醛类含量,例如CHE-2801L产品气味极低,常温下无感官气味,能够很好地满足下游汽车行业客户的制品要求。
主要的工艺创新竞争力如下:
(1)高固含量聚合物多元醇低残留单体的连续提纯工艺技术
公司在连续法聚合物多元醇生产工艺基础上,对POP生产线进行优化升级,在生产中采用四级闪蒸残留单体脱除工艺制备低气味、低VOC的POP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行业和高档软体家具行业。该技术已取得一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011094511.6、ZL202022277986.0。
(2)低醛、低气味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工艺采用有机醇盐与碱金属复合催化剂以及特殊中和精制、吸附以及脱除工艺,制备软泡用PPG具有低醛、低气味的特性,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行业以及高档软体家具行业。
(3)降低聚醚多元醇中VOC含量及气味的精制方法
采用特殊聚醚精制工艺,避免酸中和精制工艺中气味源物质的产生,降低聚醚多元醇的VOC及气味。该技术已取得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710940203.2。
(4)PU级聚乙二醇系列产品的制备技术
不同于常规聚醚精制方法,该类产品采用新型提纯工艺,制备的聚乙二醇系列具有金属离子低、无磷残留、低CPR值、反应活性稳定的特点,在TPU双螺杆聚合过程中反应速度快,能连续快速造粒成型,在预聚体和UV树脂合成中反应稳定,产品色度低。
(5)DMC连续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技术
采用自制高活性、无定型DMC催化剂以及双釜连续法聚醚生产技术制备超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单羟基当量3000~10000g/mol),该技术制备超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具有粘度低、分子量分布窄、质量稳定等特点。专利号:ZL201911377473.2、ZL201911377505.9。
(6)低温低压工艺制备二氧化碳基聚醚多元醇
采用高效催化剂,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开环共聚技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转化生产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二氧化碳基聚醚多元醇产品和碳酸丙烯酯副产品。该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碳基聚醚多元醇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量分布指数<1.3),可以替代常规聚醚及聚酯多元醇应用到聚氨酯各个领域中;产品结构中二氧化碳替代15%~35%的环氧丙烷接入到分子链中,其分子链中既含有碳酸酯键又含有醚键,因此不仅具有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力学强度和模量,同时又具有聚醚多元醇的耐水解性及柔顺性,广泛应用到各种聚氨酯制品领域。
2、重视安全环保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部门对化工企业的废水、废气和固废的排放要求愈发严格,不符合环保要求被限制生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成为影响化工企业能否开展正常生产运营的重要因素。公司自成立起,就尤其重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投入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建设。
在废水处理方面,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水治理技术,通过设施改造,经过污水站处理后的废水约九成回用至生产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排放水质(COD≤200mg/L)优于化工园区三级排放标准(COD≤500mg/L),大大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在废气处理方面,在原有多级串联吸附尾气处理装置基础上,公司投资建设了2套废气处理装置,其中一套采用了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面向VOCs高效治理的稀土基催化剂”技术和SCR脱硝技术,另一套则使用了CTO+SCR脱硝装置。新装置的非甲烷总烃去除率高,完全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规定的排放限值。
公司对安全生产及环境友好的重视和实践,有效降低了安全环保因素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增强了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稳定充足的供应能力,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
3、打造“长华”品牌,产品口碑持续传播
公司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供货能力已赢得汽车、软体家居等核心行业头部企业的高度信赖,逐步构建起极具辨识度的品牌优势与深厚的行业影响力。在汽车领域,公司与众多知名整车厂商及配套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产品性能与可靠性赢得市场广泛认可;在家居行业,长华化学依托较强的创新材料解决方案的能力,树立了行业品质标杆。这些在成熟领域的成功实践,不仅持续强化着“长华”品牌在客户群体中的口碑效应,更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供应链管理能力与品牌运营智慧。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新兴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品牌背书——当“长华”进入新赛道时,其在传统领域沉淀的“可靠、创新、高品质”标签将成为重要的信任基础。随着业务边界的不断延伸,“长华”品牌的影响力与价值可实现跨越式提升与更广泛的市场传播。
4、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采购自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实现生产环境与信息系统实时对接,确保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稳定的产品质量。经过长期发展,公司建立了稳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出厂管控严格。公司通过了国内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GB/T24001、GB/T45001、IATF16949体系认证,国外REACH法规(EC)产品注册。
5、规模及地域优势
由于聚醚的运输成本较高,聚醚企业需要尽量靠近下游客户,华东地区为我国汽车、软体家具和鞋服衣帽的产能主要分布区之一,公司的产能布局可以有效覆盖我国主要的汽车内饰、软体家居等生产企业。另外,公司全资子公司长华化学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在国家级化工园区连云港徐圩新区拥有土地使用权659亩,“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一期正在有序建设中,尚有较大土地资源供未来新项目建设。该化工园区水陆空都交通便利,且有完整的原料及能源配套企业或设施,因此从规模及地域方面来看,公司未来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及优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