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嘉友国际(60387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1、中蒙市场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蒙古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小幅承压,实现金额551.01亿元,同比减少15.0%。其中,中国出口额136.18亿元,同比减少15.0%;中国进口额414.83亿元,同比减少15.0%。
2025年上半年,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810.11万吨,同比减少13.67%。其中,进口煤炭1,706.6万吨,同比减少15.91%;进口铜精粉75.1万吨,同比增长54.18%;出口货物28.32万吨,同比增长52.92%。
2025年上半年,二连浩特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达到1,099.55万吨,同比增长6.34%,其中,铁路口岸货运量742.3万吨,公路口岸货运量155.68万吨。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19.2亿元,同比减少1.8%。
2、中亚市场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571.96亿元,同比增长13.45%,其中,对我国出口额1,219.25亿元,同比增长21.62%;自我国进口2,352.71亿元,同比增长9.63%。
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中国与中亚地区联通必经之地,起到了重要的桥头堡作用。据霍尔果斯海关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已突破2,000万吨,达2,225.5万吨,同比增长4.3%,创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统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4,981列,同比增长26.90%;过货量692.2万吨,同比增长21.97%。
3、非洲市场
非洲是公司着重进行布局与发展的区域,尤其是赞比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安哥拉、刚果(金)等围绕铜钴矿带区域的中南部非洲国家,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11,785.34亿元,同比增长14.4%,中国对非洲国家出口7,405.55亿元,同比增长22.8%,自非洲国家进口4,379.79亿元,同比增长2.5%。在所有非洲国家中,中国与赞比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安哥拉、刚果(金)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55.99亿元、362.90亿元、59.71亿元、765.61亿元、899.96亿元。
(二)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成立于2005年,业务以陆运锁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物流业务为核心,在中蒙、中亚、非洲陆路口岸投资物流基础设施、海关监管场所、保税仓、跨境运输车队、通关和装卸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海陆空铁运输及港口中转、仓储、通关等物流资源,形成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国际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专业化、信息化的一站式物流服务。
公司业务包括跨境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供应链贸易、国际陆港运营。
(三)公司的经营模式
1、跨境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
跨境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是提供包含国际、国内海陆空铁运输、港口中转、仓储、通关装卸、信息跟踪在内的一揽子物流组织实施管理服务,根据客户需求订制线路和服务范围,可细分为国际多式联运和智能仓储。
(1)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是公司的基础业务,其发展具有陆港联动整合+陆运自营的特点。公司国际多式联运业务起源于陆运锁定的蒙古区域,在解决陆锁国跨境物流降本增效的进程中,公司与船公司、航空公司及国际同行建立了针对陆锁国物流业务陆港联动的合作机制,同时在中蒙陆运口岸自营海关监管场所、公用型保税库等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国际道路运输车队和通关装卸专业化团队,弥补了联运环节中的短板,同步推进国际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陆运锁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网络。
公司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以中蒙为基础,发展到中亚、非洲、中南美等具有同样特点的市场,在行业内形成公司的品牌特点。
(2)智能仓储
公司在中蒙、中亚、非洲重点发展区域的国际陆运口岸投资保税仓库及海关监管场所,在满足中蒙、中亚、非洲国际陆运口岸的进出口货物仓储需求、提供仓储服务的同时,为公司在相关市场和区域开展国际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提供满足货物集散的功能。公司自主研发的仓储管理系统、智能卡口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进出仓及在仓货物智能化管理,为客户提供智能仓储的增值服务。
2、供应链贸易
公司供应链贸易业务是以物流服务为核心的“资源+物流+贸易”三位一体的物贸一体化业务,主要开展蒙古主焦煤的进口跨境运输业务。供给端,公司与蒙古煤炭矿山签署长期协议和股权合作方式,以保证主焦煤货源的稳定供应;需求端,我国主焦煤刚性需求带来相应物流需求,公司供应链贸易方式锁定主焦煤物流运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以自身名义进口商品,搭建从矿山坑口提货至国内大型焦化企业和钢厂等终端用户的稳定的全流程能源供应通道,物流环节持续的降本增效是供应链贸易业务盈利的主要来源。
3、国际陆港运营
公司不断积累陆运锁定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经验,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持续对陆运口岸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以实现该区域跨境运输降本增效的需求,同时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立的、可持续盈利的国际陆港运营模式。
公司国际陆港运营业务主要来源于在非洲进行矿产开发的客户对于矿产品物流运输的需求,围绕位于非洲刚果(金)、赞比亚的中非铜钴矿带区域,通过对陆运口岸及周边道路的投资建设,进一步改善非洲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运输需求的现状,打通矿产品对外运输的物流通道,依托现有港口、铁路以及公司对于关键陆路口岸的运营,形成公路、铁路、港口多式联运的立体运输网络,助力东南部非洲国家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有效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公司刚果(金)卡萨项目已正式投运,总体运行保持良好态势,极大缩短了口岸通关时间。除此之外,刚果(金)卡萨项目保税库等增值服务、赞比亚萨卡尼亚项目、赞比亚莫坎博项目均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坦桑尼亚通杜马口岸特殊经济区与坦噶港特许权谈判稳步推进,为公司构建国际陆港集群网络奠定了基础。
刚果(金)卡萨项目道路及陆港物流基础设施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速持续放缓,区域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升级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在此背景下,物流行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公司坚持以陆运锁定国家的跨境综合物流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重点区域业务分析
1、中蒙市场
蒙古市场是公司“陆锁国发展战略”的发源地。过去二十年间,公司不断深化在国际多式联运、仓储、跨境车队及物贸一体化主焦煤供应链贸易等领域的布局,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抗风险的业务格局。
报告期内,受国内需求波动影响,蒙古主焦煤价格同比下跌约40%,中蒙主焦煤供应链贸易业务利润承压。然而,公司凭借物贸一体化模式展现出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剔除价格下行因素后,利润主要来源于跨境物流服务,充分印证了公司自业务发展初期即确立的“以物流为核心”的供应链贸易盈利模式。报告期内,公司蒙古主焦煤进口量近360万吨,同比增长近70%;销售量超340万吨,同比增长超15%。同时,公司依托甘其毛都口岸的跨境车队与仓储设施,为客户提供近240万吨煤炭跨境综合物流服务。公司供应链贸易业务不仅保持了稳健运行,更通过利润结构优化,验证了业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中蒙跨境综合物流业务持续拓展,已覆盖天津港至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塔克什肯等多个陆运口岸。蒙古进口铜精矿仓储分拨业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奥云陶勒盖矿易耗品业务同比增长约为20.54%;为可口可乐提供饮料物流服务,箱量同比增长13.17%。此外,公司新增承接锰矿进口运输与仓储业务,开拓Erdent铜产品回运中国的回程货源,并成功为Bayan火电厂与Khanbogd体育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工程物资提供跨境综合物流服务。通过与多家船公司共同拓展跨境海陆联运航线,公司实现了蒙古市场“海运+陆运”无缝衔接,有效分散运力风险,进一步巩固了中蒙跨境综合物流的核心竞争力。
2、非洲市场:加速构建跨境物流网络
非洲作为公司近年来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公司依托在中蒙区域积累的“陆锁国跨境综合物流”运营经验,快速在东南部非洲形成跨境多式联运的核心竞争力,业务范围已覆盖刚果(金)、赞比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等多个国家。
在跨境多式联运拓展的同时,公司聚焦于非洲陆运物流网络的深度建设,报告期内成果显著:在刚果(金),萨卡尼亚口岸车流与货运量保持稳步增长,运营效能逐步释放;在赞比亚,萨卡尼亚口岸至恩多拉17.26公里公路已实现全线贯通,收费站建成在即,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同时,萨卡尼亚口岸扩建进展顺利,莫坎博口岸已进入开工准备阶段;在纳米比亚,鲸湾物流园项目正式启动,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大西洋出海口的战略节点布局;在坦桑尼亚,通杜马口岸特殊经济区与坦噶港特许权谈判稳步推进,为未来形成港口与腹地联动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公司通过BHL近1000台跨境运输车辆的规模化运营,持续拓展运输线路,从纳米比亚、赞比亚、刚果(金)、南非、博茨瓦纳进一步延伸至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公司正着力推动口岸、仓库与车队的高效联动和互联互通,逐步构建覆盖东南部非洲国家的物流网络。该网络的成型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区域运输的通达性和成本优势,也为公司业绩的长期稳定增长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亚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2025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宣布2025—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并见证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的签署。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6月,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额达3,57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5%;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2,225.5万吨,同比增长4.3%,创历史新高。公司依托霍尔果斯口岸的海关监管场所及区位优势,积极拓展跨境运输业务,持续扩大中亚市场规模,不断提升跨境物流服务能力。
(二)数字信息化及管理体系建设
1、数字信息化建设驱动高效能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快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抓手。截至报告期,公司自主研发并迭代升级了物流贸易一体化ERP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车队管理系统和集装箱管理系统;开发并应用了智能卡口无人值守仓储体系,形成覆盖贸易、运输、仓储、管理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数字化赋能不仅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为公司规模化、精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数据集成、人工智能预测、跨系统协同等领域的投入,推动数字化平台从“工具型”向“决策型”升级,为业务持续增长提供长期驱动力。
2、“人、财、行、法”四维管理支撑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人、财、行、法”四维管理支撑体系,不断夯实组织保障能力,为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人力资源(人)
公司深化非洲、蒙古等重点区域的属地化人才梯队建设,着力培养本土管理与技术骨干。同时,推行总部与区域骨干的双向交流与轮岗机制,促进经验互补与团队融合。2022年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于本报告期顺利完成第二个锁定期解锁,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2)财务管控(财)
公司持续强化财务管控能力,构建覆盖全球的资金动态监控与集中调度体系,确保境内外资金的安全与高效运用;通过境内外联动优化跨境结算渠道,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在项目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完善海外PPP项目的财务模型和回款机制,对项目投资回收周期、内部收益率及现金流安全进行动态监测,以保障投资回报率。
同时,公司严格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费用管控与审批制度,推动成本费用透明化、精细化;通过集中采购、合规税务统筹等措施,进一步压降非必要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外汇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监测与预警机制,逐步完善资金池管理,确保财务体系的稳健运行。
(3)行政保障(行)
公司制定并推行区域行政管理及资源配置统一标准,依托集中采购与跨区域资源调配机制,持续降低物资与运营成本,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4)法务合规(法)
公司积极构建全球化合规管理体系,强化合同审查与法律风险评估,建立应收账款风险分级管理与处置机制,有效降低坏账风险,进一步提升整体法务与风险管理能力。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物流资产的先发优势
公司在中蒙陆运口岸发展初期规划并获批建设的海关公用型保税库、海关监管场所陆港资产是中蒙跨境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通过持续的再投入不断的在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上体现出物流资产的先发优势,很难被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超越。
公司将中蒙陆运口岸开发及运营的成功经验向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边境口岸进行复制。与可克达拉市恒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在霍尔果斯口岸投资、建设、运营进出口海关监管场所,将中蒙跨境物流的经营模式复制到中亚地区,形成中亚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刚果(金)投资建设并成功投运的卡萨项目已成为非洲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协同迪洛洛项目、赞比亚萨卡尼亚项目、赞比亚莫坎博项目、坦桑尼亚通杜马陆港与坦噶港的建设与运营,公司将构建国际陆港集群网络,推进非洲区域大物流整体布局构想,形成公路、港口一体化的综合运输网络。
(二)核心客户的资源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稳健发展,依托跨境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贸易服务业务,为世界500强国际国内大型矿业公司、上市公司、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公司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公司的主要客户自身履约能力强,信誉度高,经济实力雄厚。在选择综合物流服务商时,对专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物流效率、品牌信誉等要求较高,强调业务合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公司和这些客户重复签约率高,获客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铜精矿、主焦煤等大型冶炼行业。中国每年约50%铜的消耗量需要在全球范围进行采购,这种需求确保了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是稳步增长的。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定制物流服务解决方案,不断拓宽加深业务合作,与主要客户在业务上下游发展过程中共同成长,赢得客户的信赖。
(三)国际多式联运的先进性
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是公司的基础业务,其发展具有陆港联动整合+陆运自营的特点。公司国际多式联运业务起源于陆运锁定的蒙古区域,在解决陆锁国跨境物流降本增效的进程中,公司与船公司、航空公司及国际同行建立了针对陆锁国物流业务陆港联动的合作机制,同时在中蒙陆运口岸自营海关监管场所、公用型保税库等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国际道路运输车队和通关装卸专业化团队,弥补了联运环节中的短板,同步推进国际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陆运锁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运营网络,符合国际、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公司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以中蒙为基础,发展到中亚、非洲、中南美等具有同样特点的市场,在行业内形成公司的品牌特点。
(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优势
公司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数字信息化管理工具的研发和应用,公司组建的信息化研发团队联合外部专业技术开发团队完成包括贸易、物贸一体、综合物流、陆运口岸管理、网络运输平台等多维度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拥有42项软件著作权和9项专利。
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维,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司全球物流订单承接、操作、结算的处理速度,同步各部门及公司之间信息和数据收集,实现业务数据与客户信息的高度共享及充分利用,构建客户货物实时查询和电子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掌上数控,实现物流全过程的控制和综合管理、完整和实时信息管理、财商一体化,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物流”业务拓展模式,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更有助于公司从区域性跨境综合物流服务企业逐步向全球性国际跨境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