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方大炭素(60051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产品及所属行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石墨电极、块状炭砖、等静压石墨、核电用炭/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炭/炭复合材料及炭素制品生产用主要原料煤系针状焦、低硫煅后石油焦和煤沥青。公司生产的石墨电极主要应用于电弧炉炼钢、矿热炉冶炼黄磷、磨料及工业硅等行业,其中电炉炼钢需求最大;块状炭砖主要应用于钢铁冶炼、电解铝生产与石墨化生产;等静压石墨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太阳能光伏、模具加工、核能、冶金、石油化工等众多领域;公司已在核电用炭/石墨材料、石墨烯材料、炭/炭复合材料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JR/T0020—2024),公司所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F30)”之“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CF309)”。
(二)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运维服务体系,采用以销定产、以产促销、技术领先+高端市场的战略经营模式,整合外部渠道资源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广域覆盖和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巩固提升。公司有多家炭素生产子公司与原料生产加工公司,地理布局合理,实现了资源共享、集中研发、优势互补、统筹营销的产业格局。产品成本优势突出,产品体系完整,生产的各种品种及规格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形成互补,行业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公司资金充裕长期以来保持低负债运营。
(三)行业情况
2025年上半年石墨电极市场整体走势呈先涨后跌趋势,一季度受上游原材料低硫石油焦价格上行走势带动石墨电极市场整体呈现上行趋势;进入二季度上游原材料低硫石油焦价格回落,下游钢厂需求不及预期,石墨电极市场呈下行走势,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减产、亏损状态,个别企业生产相对平稳微薄获利。据百川盈孚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中国石墨电极总产量约为37.46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8.2万吨,减幅17.96%。
2025年上半年石墨电极出口市场格局出现小范围变动,其中关税“拉锯战”对石墨电极出口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政策下的联动措施给石墨电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随着关税政策逐步取消,石墨电极出口市场恢复以往节奏。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相较2024年上半年出口量有小幅增加。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持续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起伏波动的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态势,公司以“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精准把握市场走势、有力抢抓市场机遇、有序推进生产经营,推动公司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53.27万元。
报告期内,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市场根基持续巩固。紧密跟踪市场动态,深入分析客户需求,科学制定并灵活调整营销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在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成功打入多个新兴市场,出口额实现稳步增长,为公司营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创新驱动成果丰硕,核心动能加速积蓄。通过持续加大投入,优化机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公司与兰州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在石墨烯等新产品应用领域取得系列突破;与宁德时代、晶泰科技、华为技术等开展战略合作,共建高水平联合研发平台,加速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同时,通过加大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助力公司科技研发工作。
报告期内,精细管理纵深推进,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各单位将“精细化管理降成本”作为贯穿全年的核心工作之一。从采购源头优化大宗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环节大力推进精益组织,强化过程控制,信息自动化手段完善成本管控体系,各工序成本得到有效监督,公司主要产品产量质量稳步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精细化管理意识持续稳固。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拥有丰富的炭素制品生产、研发和销售经验,能深刻地把握炭素制品行业发展趋势,生产技术与种类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竞争力稳步提升,是我国主要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公司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优质的炭素制品供应商之一,产品品质享誉海内外,公司通过独具特色、灵活高效的体制优势、科技创新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国内外客户长期以来的认可与信赖,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炭素制品领域的领跑地位,同时公司积极研发炭素新材料业务,为下一个增长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不断加力科技创新,深化研发应用。
公司高举科技引领的旗帜,不断加力科技创新的步伐,用科技的利剑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依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核级炭/石墨材料等产品的进口替代。特别是在石墨烯等前沿领域,公司研发的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止血敷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彰显了行业标杆的创新能力。持续与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兰州大学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依托“石墨烯研究院”“核石墨研发中心”等联合实验室,开展石墨烯储能材料、新型炭基复合材料、核石墨材料、高端炭砖制备等领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以创新为引领的多元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奋力跑出创新“加速度”、勇攀创新“新高度”。
(二)卓越的管理团队优势。
高效的核心管理团队是公司具备清晰的前瞻性发展战略、强大执行力与凝聚力、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公司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炭素行业的实践经验,能较为准确地辨识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短暂的发展机遇,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模式,保证了生产经营效率的持续提高。公司在持续提高原有干部管理水平的同时着重培养极具潜力的新型人才,保证了每个生产环节和管理岗位都有敬业、奉献、高效的人才团队。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稳定,管理层是公司从经营低谷到走上崛起之路的亲历者,对于公司低成本、大规模、高效率生产的经营管理传统具有深厚的理解与认同,是公司持续健康经营的强力保障。
(三)不断提升的行业优势地位。
公司凭借突出的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炭素制品供应商,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当前,受到更高的环保要求及行业竞争压力影响,国内小规模企业落后产能将陆续退出,后来者进入门槛提高。公司有充足实力占稳领先地位,并深度优化产品性能,精准提高高端产品的差别化率,提升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填补市场需求空白并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实现行业领跑地位。
(四)精细化管理优势。
公司紧盯“精细化管理”不放松,精心组织采购保供、性价比提升、成本降低等工作,深入调研市场,创新采购模式,进一步提升采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定期召开原辅料采购快速反应会,公司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密切配合,市场信息共享,结合工艺配方做到原料采购优化特别是在价格变动期间,结合库存与生产需求,快速决策,择机采购。细化产销衔接,产品成本优势突出,产品体系完整,生产的各种品种及规格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形成互补,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单位成本更具有竞争性。
(五)提质升级,构建转型发展优势。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打造“数字工厂”“智能工厂”,促进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新研发的数字平台成功上线,打通了各类第三方应用系统以及自主研发的各类业务系统,整合了零散信息,让信息链条化被充分、高效使用,实现了“数字化工厂”大跃进,为企业的数据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接头加工工序有了机器人的参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单位成本优势凸显。公司持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发或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有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六)牢固树立红线意识,从严抓好安全环保。
安全环保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安全环保红线意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强化问责追责,有效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构建长效机制,以打造岗位本质安全和提升员工自主管理水平为抓手,推行安全零隐患管理和安全标准化管理,并努力解决安全管理的壁垒,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坚持管理创新,追求务实高效,继续围绕环保设备分级管控,优化完善环保设备分级管控标准,持续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抓好环保设备高效运行,充分发挥环保设施在改善现场环境、治污减排上的效果,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成效,环保指标持续改善。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