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广厦环能(87370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主要从事强化传热技术研究及高效换热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稳定的传热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含高通量换热器、高冷凝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及降膜蒸发器等高效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能源消耗低、可靠性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是炼油及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大型乙烯装置、催化装置、气分装置、芳烃装置、PDH装置、EO/EG装置、煤制乙二醇装置、MTO装置、DMC装置等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可以有效减少换热器的数量和体积,降低设备及工程投资,节省运营费用,为推动下游的行业装置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起到战略性作用。
1.盈利模式
公司专注于高效换热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依托于公司完善的方案设计能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等,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传热解决方案与产品。公司的高效换热产品属于下游炼油及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大型乙烯装置、催化装置、气分装置、芳烃装置、PDH装置、EO/EG装置、煤制乙二醇装置、MTO装置、DMC装置等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效换热器解决方案及产品获取收入和利润。
2.设计模式
由于不同领域的下游客户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公司按客户技术要求、工程规定、商业条款,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公司主要结合客户订单及产品性能参数要求安排设计、开发,并及时跟踪客户需求的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动态调整。
3.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掌握市场行情,收集市场信息,按照生产计划并结合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公司需要采购的物料主要包括生产原辅材料、固定资产及配件,其中原材料主要为板材、管材、锻件及各种辅材等。公司主要通过询价比价和商业谈判等方式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
为保证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办法,对供应商进行审核与遴选,主要考核供应商资质实力、产品质量、价格、交货能力、售后服务等,通过审核流程后,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录,并持续更新与跟踪评价。
4.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同时也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的合作。针对公司产品所涉及学科领域广泛的特点,为节约资源、缩短研发周期,公司组成跨部门的研发项目组,由研发部负责研发管理工作,设计部和技术支持部负责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等事项的研究与问题解决,生产部、质量部等部门参与研发项目的实施、测试等相关工作。
5.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为定制化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实现精益化生产管理,充分发挥产品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及产成品的装配校验等竞争优势。生产部门根据最终的设计图纸制定生产计划,并将生产任务分配到各车间,按照质量控制程序完成下料、成型、换热管加工、焊接、热处理、整体组装、压力试验、外观处理等制造环节,并由质量部门负责生产各环节的检验。
公司出于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产加工要求、缓解公司产能和场地紧张、客户交货期等因素的考虑,将部分工序通过外协生产的方式来补充公司产能的不足。在外协生产过程中,公司会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设计,向外协生产企业提供生产图纸,由外协生产企业按照图纸加工出符合公司要求的零部件产品。
6.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系定制化生产,产品销售直接面向业主或项目总承包方。公司建立由销售部、技术支持部、设计部、生产部组成的综合销售服务体系。公司依托强化传热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技术解决方案的技术储备、新产品开发的快速响应能力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及其他方式获取订单,其他方式主要包括询比价采购、独家采购、商务谈判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通过复核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通告》(工信部企业函〔2022〕191号),公司成功通过国家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公司于2023年10月26日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取得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为GR202311000743,有效期3年,2023年至2025年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全资子公司廊坊广厦于2024年11月11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取得经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为GR202413001556,有效期3年,2024年至2026年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度经营目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围绕强化传热技术,开展高效管的深入研究,进行产品迭代,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成熟应用经验,挖掘新需求、开辟新业务,推动现有产品在新装置、新领域的应用,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一种传热的微细通道换热装置”发明专利授权;同时,在工业热泵、氢冶金以及精细化工等新兴应用领域拓展取得进展,并实现新增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一方面,通过参加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技术会议(SABICTechnicalMeeting2025)、埃及国际石油展览会(EgyptPetroleumShow2025)以及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Messe2025)三大国际展会,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效换热器产品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成功开拓中东、北非及欧洲地区的渠道资源。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动通过国际知名工艺包商SD公司的技术认定和许可,重点加快中东市场的业务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成功中标沙特SAUDIKAYAN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改造项目,有效提升了公司高效换热产品在中东市场的应用认可度和市场影响力。此外,公司按期完成对哈萨克斯坦纯碱项目的高效换热器交付,进一步深化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与合作深度。
公司持续加强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报告期内,公司与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围绕低空经济领域的高效换热器技术研究开展合作,技术成功突破后将提升公司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在深耕现有市场的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新材料、核能、LNG等新应用领域,并持续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以实现海外销售收入的稳步增长。此外,也积极探索将公司先进传热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储能以及低空经济等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挖掘技术融合潜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的有机结合,打造全新的生产力增长引擎,推动公司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抢占先机,实现跨跃式发展。
(二)行业情况
换热器行业的上游为钢材、钢管等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的供应商,中游为换热器的制造生产,下游是换热设备的应用领域。换热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节能装置,在炼油及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力冶金、船舶工业、机械工业、集中供暖、制冷空调、食品制药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下游的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对换热设备行业的市场空间产生持续性影响。
公司主要产品为高效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能源消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可显著减少换热器的数量和体积,降低设备投资及工程成本,节省运营费用,为推动下游装置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起到战略性作用。
近年来,国家从战略部署、方案设计层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委从产业政策方面,推动各企业、各行业以及全社会,特别是工业领域重点耗能产品的节能降碳,2025年以来,相关政策持续深化出台。
国务院于2024年5月23日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明确提出至2025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力争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预计全年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目标。
在此政策框架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于2025年4月联合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改环资〔2025〕313号)。该方案明确将“新型换热器”等关键装置列为重要技术攻关对象,推动冷热同源热泵、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大功率高温热泵等技术集成研发,并鼓励与太阳能、蓄热等多能互补技术融合应用。
此外,该《行动方案》还推动工业领域整体能效提升,鼓励企业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等高效传热、轻量化设备作为节能装置的重要技术路径,尤其在空调、汽车及工业系统中进行推广使用。
国家对工业企业能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趋严。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及重点企业需建立能源审计与碳强度管理体系,覆盖约70%的用能和排碳主体;重点提升工业锅炉及发电站运能效率,通过高效设备更新改造推动节能降碳。
上述一系列政策举措由国务院主导并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统筹实施,为换热器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了换热技术升级和产业迭代,为高效换热器产品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坚实支撑。公司高效换热器产品符合国家节能降碳的要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相关政策对公司产品未来的推广应用带来积极影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