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大全能源(68830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自2011年成立以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结合低成本能源优势以及地处硅产业基地集群优势,一直专注于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30.5万吨高质量、低能耗、低成本的高纯多晶硅产能,是多晶硅行业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高纯多晶硅,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多晶硅经过融化铸锭或者拉晶切片后,可分别做成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进而用于制造光伏电池。根据下游生产硅片的不同,可将高纯多晶硅分为单晶硅片用料和多晶硅片用料。随着下游电池向下一代N型技术的过渡,单晶硅片用料又可进一步分为P型单晶硅片用料和N型单晶硅片用料。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多晶硅生产总量约59.6万吨,对应期间公司的多晶硅产量为5.08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8.52%,规模在业内稳居第一梯队。此外,公司依托其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单晶硅片用料及N型单晶硅片用料占比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多晶硅产品产销情况良好,产品质量享誉全球,近年来随着公司扩产项目的不断落地、生产技术的持续革新以及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公司行业地位得以不断稳固。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011.2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667.3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15409.83万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025年上半年,在国内光伏多晶硅行业面临价格持续下行、全行业普遍亏损的艰难环境下,公司凭借前瞻性战略调整展现出强劲应变能力,积极响应行业“反内卷”倡议,主动推行减产策略。报告期内,公司多晶硅产量为50821吨,同比下降约60%。这一战略性减产举措虽在短期内对产出造成了影响,但却有效缓解了市场供给压力,帮助公司规避同质化恶性竞争,并有效收窄亏损规模,实现了行业逆境下的经营韧性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落实减产策略,同时主动调控出货量,因停工产线相关人工、折旧等固定成本影响,单位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公司通过持续深化降本增效与运营精细化管理,上半年单位现金成本下降至37.66元/公斤,同比下降6.6%,现金亏损及经营活动净流出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银行承兑票据、定期存款及结构性存款等资金储备余额合计达120.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低至8.04%,无任何有息负债。充裕的资金储备与稳健的财务表现,不仅为公司安全穿越行业周期铸就了坚实支撑,更为公司在周期底部提供了战略选择空间。
自6月以来,国内政策层面针对消除产业非理性竞争、解决产能错配问题展现出更强的决心。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规范低价无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为光伏企业的“反内卷”行动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引。7月3日,工信部组织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会议聚焦光伏行业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探讨如何依法依规对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进行综合治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进而实现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受政策利好影响,2025年6月至8月期间,国内多晶硅价格经历了一轮明显的“触底反弹”过程。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7月底N型复投料均价为4.71万元/吨,较6月底的3.44万元/吨快速拉升36.9%,截至8月20日当周,N型复投料均价依然维持在4.79万元/吨。在此背景下,公司对于未来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及产品价格走势依然保持乐观。
第三季度,公司将延续减产策略,并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及下游客户需求安排发货计划,控制合理库存水平。预计第三季度多晶硅产量27000吨-30000吨,预计2025年全年产量为110000吨-130000吨。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43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降本增效、单位现金成本下降,并根据市场情况下调产量所致。公司坚持成本控制、技术创新路线,会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控制现金亏损规模。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在加强自主研发实力的同时,高度重视与技术咨询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借助外部研发机构的力量,努力提升公司整体的研发技术水平,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运作模式。公司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研发还原和精馏先进过程控制技术,在提升N型致密比例、增加单炉产量、降低还原炉电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精馏能耗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通过不断培训内部研发人员,推进相关技术交流,促进研发人员了解国内外相关的先进工艺技术,从而提升研发人员的科学视野和研发能力。
在半导体多晶硅工艺流程中,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全面优化主工艺流程,包含高效除杂技术、高效耦合精馏技术、高效精馏塔内件研发、氯硅烷深冷吸附技术、质量预评价系统、热源/冷源稳定利用技术、自动拆棒技术、CVD反应炉自动清洗技术、硅棒自动转运工艺、硅棒清洁破碎技术、硅料自动分选技术、硅块清洗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半导体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半导体级多晶硅的目标。
(2)成本优势
硅料生产工艺属性决定能耗成本占比较高,公司凭借自身在电力获取或管理方面的优势,如通过与当地电力企业的长期合作协议、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式,获取价格相对较低的电力资源,并大比例购买绿电,使得电力成本在行业内具备显著优势,从而有效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全方位开展降本增效,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电耗。例如在精馏、还原等关键工序中,通过引入先进控制技术、优化设备运行参数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成本领先地位。
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公司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管理和生产效率,为持续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3)质量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高纯多晶硅生产,产品质量长期保持稳定,获得了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
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多晶硅产品中N型致密比例可达到70%以上。公司建立了从原辅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管控体系,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数字化项目,将公司的流程、规范标准固化到系统中,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到产品检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范。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与专业的质量检测团队,确保全过程管控产品质量。
(4)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在行业内已深耕多年,经历了全球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期、国内产能短期过剩和需求萎缩带来产能出清的低谷期,管理团队成员大多拥有多年多晶硅行业从业经历,对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变革方向、市场动态等有着深刻理解与敏锐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及时应对市场挑战,带领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
公司管理团队具备多元化专业背景,涵盖化工工艺、工程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专业结构使得团队在制定公司战略、管理生产运营、开拓市场以及进行财务决策等方面,能够从不同专业视角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大全能源始终将创新能力视为保持竞争力和实现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布局,不断夯实自身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创新领域持续发力,内蒙古大全研究院的“三中心”建设——智能制造技术中心、新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研究院聚焦光伏全产业链前沿技术,紧密结合生产中的难点与痛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研发课题。从高纯氯硅烷除杂净化技术到半导体级检测能力提升,从还原炉、冷氢化流化床的提质降耗到循环水系统节能优化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每一项课题都直指生产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致力于通过技术突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
与此同时,内蒙古大全研究院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石化上海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机制。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整合了高校的科研资源、人才优势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市场洞察力,共同推进了还原炉、流化床、旋风分离器等核心设备的优化改造,加速了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同期,各制造公司也同步开展了多项针对性研发项目,如还原炉流态化模拟、污水处理工艺优化、回收氢气质量优化等,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助力公司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目标,从而确保公司在市场中的成本领先低位。
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大全能源提升管理和生产效率的另一重要举措。公司积极推进《工艺数据管理平台项目》《数字制造优化升级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管理理念,实现了生产过程、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还优化了管理决策流程,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为公司持续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
产品品质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大全能源始终追求卓越的产品品质,产品质量长期保持稳定。公司建立了从原辅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管控体系,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源头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在产品检测环节,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质量检测团队,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每个环节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范,确保全过程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管控。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工艺改进,公司多晶硅产品中N型致密比例不断提升,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全能源的经营管理团队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团队成员具备多元化的专业背景,涵盖化工工艺、工程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得团队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制定决策。基于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公司的技术方向和业务发展战略,为公司的产品升级和质量控制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战略引领。
大全能源通过强化研发创新、推进降本增效、加快数字化转型、严控产品品质以及依靠优秀管理团队,构建起了全方位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在行业中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数69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3项,境外专利8项;新增获得专利数5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申请专利数710项,其中发明专利161项,实用新型专利539项,境外专利10项;累计获得专利数47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410项,境外专利2项。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受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011.2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667.3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15409.83万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