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南大光电(30034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专注先进前驱体(包含MO源)、电子特气和光刻胶等三大核心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第三代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激光器的生产制造。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实力、领先的生产技术、扎实的品质管理体系以及专业的市场服务能力,各类产品的技术、品质、产能和服务逐步跻身行业前列。
1、先进前驱体板块
公司先进前驱体板块主要由前驱体材料和MO源产品构成,产业基地分别位于安徽滁州和江苏苏州。
(1)前驱体材料业务
前驱体材料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主要应用于晶圆制造的薄膜沉积工艺。通过承担包括02专项“ALD金属有机前驱体产品的开发和安全离子注入产品开发”在内的多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公司掌握了多种ALD/CVD前驱体材料的合成、纯化、分析检测和封装技术,建成了高纯半导体前驱体的自主生产线和适应半导体品质要求的管理体系。
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基础上,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再创新、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向前驱体材料产业链价值高端攀升。目前已经实现晶圆制造所需的硅前驱体/金属前驱体、高K前驱体/低K前驱体等主要品类的全覆盖,成功导入国内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量产制程,成为国内主要的核心前驱体材料供应商之一。
(2)MO源产品业务
MO源系列产品是制备LED、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相变存储器、半导体激光器、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等产品的核心原材料,在半导体照明、信息通讯等领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司是全球主要的MO源制造商之一,在MO源的合成制备、纯化技术、分析检测、封装容器等方面已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纯度大于等于6N,可以实现MO源全系列配套供应及定制化产品服务。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导地位,还远销欧美及亚太地区,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和稳定的市场份额。随着科技发展进步、技术更新迭代,MiniLED等新型显示屏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MO源产品开拓了重要的新兴市场。
2、电子特气板块
公司电子特气板块主要包括氢类电子特气产品和含氟电子特气产品,产业基地位于安徽滁州、山东淄博和内蒙古乌兰察布。
(1)氢类电子特气
公司氢类电子特气主要包括高纯磷烷、砷烷、安全源等,是集成电路和LED制备中的关键支撑材料。
公司于2013年承担国家02专项“高纯特种电子气体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仅用3年时间就成功实现了高纯砷烷、磷烷的产业化,为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提供了核心电子原材料。目前公司氢类电子特气的产能、品质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离子注入安全源产品在集成电路行业也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积极布局新产品,新一代安全源、同位素产品、磷烷混气等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和新能源应用领域,为业绩持续增厚奠定基础。
(2)含氟电子特气
含氟电子特气是应用于泛半导体领域(如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太阳能薄膜等)的一种优良等离子蚀刻和清洗材料。公司氟类气体产品主要包括三氟化氮、六氟化硫等,其中三氟化氮广泛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太阳能薄膜的生产制造,六氟化硫广泛应用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高纯六氟化硫可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干法刻蚀清洗。
公司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普及绿色能源,创新绿色生产技术,建设氟类气体双基地,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目前,公司氟类气体产能、品质国内领先,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及平板显示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3、光刻胶及配套材料板块
光刻胶及配套材料是光刻工艺中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细微图形加工。
公司在光刻胶技术研发方面始终坚持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完全自主化。控股子公司宁波南大光电的光刻胶研发中心具备了研制功能单体、功能树脂、光敏剂等光刻胶材料的能力,能够实现从光刻胶原材料到光刻胶产品及配套材料的自主化。
(二)公司主要产品公司布局先进前驱体、电子特气和光刻胶及配套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各板块主要产品类型和主要用途如下:
3、光刻胶板块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采购全部采用直接采购模式。对于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一方面,为了降低供应商过度集中带来的供应风险,公司通常针对每种生产原材料选取两家及以上的供应商;另一方面,为确保长期稳定的货源供应,公司通常会与主要供应商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而生产所用的其他辅助原料属于常见工业用品,供应比较充足,可供选择的供应商也较多,公司根据成本和就近原则进行选择。除原材料以外,压力容器也是公司重要采购物资,用于产品的储存和运输。公司目前使用的封装钢瓶主要为自主研发设计,并委托合格制造商生产,能够保证钢瓶质量并确保供应的及时性和充足性。对于压力容器、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公司根据规模和业务配送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和“定量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通常,公司会定期制定生产计划,一方面按销售预测与库存量和在线量的对比,召开产销会讨论制定;另一方面按照客户需求订单或市场潜在订单制定,以满足临时及零星产品销售的需要。此外,公司还会预先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作为库存,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
(1)直销模式
对于国内客户,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即将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转移商品所有权的凭证(货运签收单)经客户签字返回后,结合发货单,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其中存在部分以寄售方式进行的销售,公司根据发货单和客户定期发出的领用清单,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时点为获得客户定期发出的领用清单时。
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无论销售合同中对产品质量要求和争议处理有无明确约定,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公司均用合格产品进行更换。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销售争议,且不存在未解决的销售争议或未处理完毕的销售退回情况,销售合同履行正常。
(2)经销模式
公司在进行海外销售时通常采用经销模式,根据双方签订的代理(经销)协议以及实际操作惯例,该等经销模式均为买断式经销。公司在货物已经发出,获得发货单、报关单、提单,经客户确认后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时点为上述单证齐备时。
4、研发模式
针对新产品的研发需求,由公司技术部牵头拟订公司研发计划并组织落实,研发过程中经历新产品的立项、研制、小试、中试及规模化生产等步骤,实行规范化管理。项目研发完成后,根据其投入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公司给予研发人员不同的奖励,以鼓励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工作。
除公司内部自主研发外,公司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实体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协作优势。
5、服务模式
公司在高纯电子材料领域深耕细作,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更能从技术研发、生产、售后服务、品质管理、供应体系、安全管理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多方位整合公司资源,快速响应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和优质的服务方案,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战略优势
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电子材料公司”为愿景,以“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安全友好和高品质的电子材料”为使命,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技术,专注于最核心的电子材料,坚持“真正的高科技、真正的产业化和真正的全球化”,打造“更准、更快、更强”的有效增长曲线。短期围绕“真实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创业创富,实现规模、效益快增长;中期围绕自主创新,打造关键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创造客户价值的能力;长期实现“用户战略需求”和“自身核心能力”的适配,促进可持续、有效增长。通过短期、中期、长期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并形成合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内驱动力。
2、技术优势
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践积累,掌握了先进前驱体、高纯电子特气、光刻胶及配套材料等关键半导体材料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建立了领先的“合成、纯化、分析检测和安全储运”的技术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之MO源全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及多个02专项,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发展贡献力量。
公司始终重视核心竞争优势积累,持续推进技术革新和精益管理,逐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技术实力不断增强,产品品类不断扩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始终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主要子公司自主开发的专利共计363项,其中发明专利193项,实用新型专利170项。逐步建立了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高纯电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室等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荣誉,且有多个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等荣誉。
3、人才优势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公司始终坚持“以事业吸引人、以激励凝聚人、以文化团结人”的人才管理理念,坚持完善“人才+平台+产业”事业合伙人机制,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通过薪酬、奖金、股权合作、股票激励的立体式激励体系,充分调动核心骨干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塑造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的企业生态文化,促进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的有机结合,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创效的内生长加速度,不断将人才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4、品牌优势
公司始终将“创造客户价值,塑造电子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品牌形象”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坚持对接产业发展,响应客户需求,完善用户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深度和专业度。凭借全面的产业布局、先进的生产工艺及业界领先的品质管理体系,公司在IC、LED、LCD等领域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客户群。同时,公司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为产业协同合作赋能,提升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塑造了优质的品牌形象,为公司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公司上下紧密围绕“品质至上,规范管理,有效增长”经营方针,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双驱动,抓准用户需求,抓严品质安全体系建设,抓实新产品开发与新应用拓展,抓牢关键产品服务,抓深规范管理与综合改革,实现经营质效与股东回报双提升,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1、“有效增长”保持良好势头
报告期,公司聚焦主业,着力关键产品竞争力建设,在业绩“八连涨”的基础上,营收、利润继续保持良好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887.26万元,同比增长9.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81.41万元,同比增长1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207.50万元,同比增长18.39%。
先进前驱体板块,强化战略用户合作,加快成熟产品产能建设,加速新产品导入进程,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先进前驱体的销售额、销售量均实现新突破,整体毛利贡献同比增长超50%。前驱体业务以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等优势,快速成长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氢类特气进一步巩固品质和服务优势,收入、毛利继续保持快增长。尤其是ARC、三氟化硼等新产品抢抓IC端需求增长机遇,收入同比增长超60%。
氟类特气一方面稳步推进乌兰察布生产基地的产能建设,依托绿色能源优势夯实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全球化专业人才,通过组织创新、品质提升及产业链多元协作,推动三氟化氮在IC领域和海外市场的加速渗透。
光刻胶板块一手抓产品验证,多款产品在关键客户的测试进展顺利;一手抓工艺稳定,前期取得订单的ArF光刻胶产品保持连续稳定供应,赢得客户认可。光刻配套稀释剂产品报告期加速扩产和市场拓展,实现收入翻倍。
MO源业务,在LED行业竞争加剧、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艰难形势下,组织全面复盘,提炼反思传统产品多年运营的经验与教训,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加大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力度,为MO源“2.0”发展打基础。
2、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品质至上。围绕“产品服务稳定线”体系建设,引进管理人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分析、检测与考核手段,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二是推进销售改革。成立南大光电科技公司,统一销售渠道,实现品牌一体化,销售专业化,理顺内部关联交易。发挥以用户为中心的导航作用,加速推进公司从“产品售卖”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提升。
三是完善集中采购管理。确保品类全覆盖,推进分类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能力建设。
四是推动研发体系改革。建立电子特气技术工程中心,强化组织建设,充实人才队伍,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健全立项、投入、评估与考核体系,推动研发项目建设向经营实效的加速转变。同时,建立健全产品总监制,形成研发、生产、品质、采购、销售高质量协同体系。
五是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国内能源价格低、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主动融入集成电路行业的价值交换和重构之中,深化同战略客户及国内外同行的合作,推动公司发展转型。
六是加快数字化建设。启动集团数字化项目建设,梳理各业务流程运行框架和数字系统整体升级方案设计,为数字化基础系统上线奠定良好基础。
七是加强依法合规管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研发管控、薪酬和股权激励、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
3、做实事业合伙人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成功实施全椒南大子公司的激励兑现。继2023年以2.7286亿元现金收购淄博南大少数股东股权,2025年初又以2.298亿元现金收购全椒南大核心团队股份,给创业者、核心骨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业绩承诺、超额业绩奖励等措施,加深全椒南大与上市公司的战略利益绑定,为全面完善事业合伙人机制树立了优秀标杆。
二是调整、优化合伙平台,加强子公司股权激励后续管理工作,做实“依法治理型、规范标杆型、综合创新型”三个类型试点,持续完善“团结创业、共同创富”的激励机制。
三是根据子公司经营效益,合理分红,增加员工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员工获得感、归属感。四是科学制定事业合伙人创业管理办法,形成强有力的良性激励循环,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4、增加股东回报,共享发展成果
公司经营业绩、现金流持续向好,坚持通过现金分红的方式与投资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2025年上半年,公司顺利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工作。2024年度(含半年度及年度)现金分红总额累计达8475.47万元,股利支付率达31.28%。为进一步践行股东回报规划,公司拟定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0元(含税),预计派发1.24亿元(含税)。作为一家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通过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充分体现公司以全体投资者为本,重视股东回报,积极引导股东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的理念。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